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臺海論壇 > 閱讀信息
警惕!特朗普已下手10刀,用切香蕉方式凌遲中國對臺主權
點擊:7133  作者:新華裔    來源:“新華裔”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0-09-04 09:23:19

 

1.webp (1).jpg 


美國深知,臺灣問題是中國最為核心的利益所在,也是其遏制中國的殺手锏。特朗普上臺后,頻頻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一中”紅線。新華裔觀察到,特朗普政府采取切香蕉的方式,試圖一段一段切掉中國對臺灣之主權,最終導致臺灣事實上的獨立,甚至“合法”獨立

讓我們回溯特朗普政府在幾個重要的時間窗口的做法

1.webp (2).jpg
 
1

2016年12月2日(美東時間)即2016年特朗普當選一個月差一天,特朗普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了電話。這是臺美1979年“斷交”以來,美國新當選總統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首度對話。特朗普的交接團隊稱,兩人通話時,蔡英文表達了對特朗普當選的祝賀之意,而兩人也討論了臺美間的經濟、政治與安全關系,特朗普也對蔡英文在今年初的勝選表示祝賀。

當天下午16時44分,特朗普發推文說:“‘臺灣總統’今天打電話給我,祝賀我當選,謝謝你。”(The President of Taiwan CALLED ME today to wish me congratulationson winning the Presidency. Thank you!)

請大家注意: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總統或當選總統沒有與臺灣領導人公開通過電話,特朗普不僅與蔡英文通話,而且稱呼其為“臺灣總統”,實際上已經視臺灣為一個主權國家。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特朗普和蔡英文通話,是冒著制造與中國大陸產生裂痕的風險,因為美國自從與臺灣“斷交”以來,就謹守“一中政策”。

面對外界質疑,特朗普又發新的推文說:“真有趣,美國向臺灣出售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而我卻不能接受一個祝賀的電話。”(Interesting how the U.S. sells Taiwan billions of dollars ofmilitary equipment but I should not accept a congratulatory call.)

當時外界都以特朗普不熟悉外交解讀,白宮也以“一中政策”未變加以掩飾,宣稱美國在兩岸議題上未改變長期以來的政策。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認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基石,特朗普此舉不會干擾和破壞“一中”政策。

回過頭來看,也許我們都錯了。實際上,那個時候特朗普就開始有意挑戰“一中”政策。他利用正式上任前的這段窗口期所提供的相對模糊的空間,打破常規,以與臺灣領導人通話方式試探中國反應的意思,為他正式上臺后如何同中國打交道,獲取更多利益探路。連白宮和美國國務院也名言,特朗普也傾向不接受美國務院外交指引說明。

誰也沒有料到,特朗普最初的這個“小動作”竟然成為他一再沖撞“一中”紅線的起跑線。

盡管那個時候特朗普對華政策的輪廓尚不明朗,但特朗普骨子里就沒有“一中”概念。他之后多此在不同場合對“一中政策”提出質疑。

1.webp (3).jpg
 
2

2016年12月11日,就在特朗普跟蔡英文通話9天后,他公開宣稱美國未必繼續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引爆輿論場。當天,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播出對特朗普的采訪,特朗普說:“如果我們不跟中國在其他問題上做交易——這包括貿易——我不知道我們得受制于‘一個中國’政策。”

看起來特朗普是把“一中”政策作為交易手段,實則是在質疑作為中美之間政治和外交原則的“一個中國”。

12月13日,美國智庫發布報告“給第45任美國總統提建議”,在報告的發布會上,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奉勸特朗普應該認識到臺灣問題對于美中關系而言多么敏感,同時告誡臺灣方面應當謹慎行事。

12月14日,法國外長艾羅批評特朗普的做法“極不明智”,對中國缺乏尊重。艾羅說:“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可以和中國有分歧,但不能對合作伙伴那樣說話。讓中國感到自己的統一受到質疑,這是極其不明智的。”他呼吁“要避免讓事態失控”,稱“希望(特朗普)新團隊能夠學到足夠多的東西,這樣我們才能臨危不亂,更負責任地去應對不確定的世界”。艾羅的表態引起法新社、《費加羅報》、路透社、《衛報》等世界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英國《衛報》稱,這是法國政府對特朗普發出的罕見忠告。
 
3

2017年1月,特朗普入職之際,2017年1月美臺商會主席、美前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率高級代表團赴臺北訪問,并與蔡英文會面。隨沃爾福威茨訪臺的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稱,若臺灣政府提出購買F-16戰機,特朗普政府可能會答應。至于最先進的F-35戰機,未來10-15年美國不會售臺。

外界認為,對臺軍售是中美之間極為敏感的議題,也是外界觀察特朗普政府對中(對臺)關系的測量儀。當時臺媒報道稱,特朗普政府上臺后,臺灣期待新一波軍售,軍事高層交流也會增進。2017年1月15日,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引述熟悉對臺關系的美方人士的話稱,特朗普對臺灣軍售和軍事交流上的政治承諾,預估最快可望在特朗普執政一年內發生。

果不其然,后來都得到應驗。

1.webp (4).jpg
 
4

2018年3月1日,美帝參議院以100:0的罕見比例,全票通過了《臺灣旅行法》。就在外界本猜測特朗普會以不動聲色的方式讓“臺灣旅行法”自動生效時,他卻在3月16日下午選擇以簽署的方式使法案生效。

《臺灣旅行法》提出,應允許美國政府各級官員,包括內閣級國家安全官員、將官和其他行政部門官員前往臺灣與臺灣同行會面;允許臺灣高級官員以“有尊嚴”的方式進入美國,并會見美國官員,包括國務院和國防部官員以及其他內閣機構官員;鼓勵臺灣當局在美設置的“經濟文化代表處(辦事處)”和其他機構開展業務,包括開展涉及美國國會議員以及聯邦、州或地方政府官員或者臺灣高級官員的活動。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均宣布在一個中國政策和原則的范圍內,兩國人民只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臺灣旅行法》完全突破這一原則界限,以法規形式確認與臺灣發展各級官方關系。這就徹底推翻了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對臺灣的法律定位,事實上賦予了臺灣主權實體地位。

今年8月9日,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會晤蔡英文及衛生官員陳時中等臺灣官員。這是1979年美臺斷交以來訪臺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

法新社并援引前臺灣美國研究所主任帕爾(Douglas Paal)表示,雖然在1990年代,美國對外貿易官員多次訪問臺灣,但這次的區別在于背景:在美國與中國的關系最糟糕的時候,阿扎爾要去臺北訪問。帕爾表示,阿札爾此次訪臺是美國在“尊重一個中國原則的同時向北京發出的挑戰”。
 
5

2018年4月23日,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AIT)前處長楊蘇棣(Stephen M. Young)披露,AIT位于臺北內湖區金湖路的新館將在6月份啟用,到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長駐辦事處。

楊蘇棣還投書臺灣《自由時報》稱,AIT新館內將設立“陸戰隊之家”(Marine House),在他力促AIT將由“美國陸戰隊使館警衛隊”派駐一支分遣隊負責維安的過程中,他與曾主管亞太安全事務的國防部助理部長葛瑞森(Wallace "Chip" Gregson)密切合作,“也確保了最初將陸戰隊之家納入新館設計的想法” 。

另有消息源說,人數可能超過400人(衛戍需要這么多人嗎?)。

這是美臺“斷交”近40年來美國軍隊再次駐臺。這一舉措無異于在臺灣駐軍,徹底推翻了中美建交三原則(美國與臺灣斷交、廢除美臺防御條約約、從臺灣撤軍)中的“撤軍”原則。

1.webp (5).jpg
 
6

2018年6月,美國放風:“考慮將定期派軍艦經過臺灣海峽”。之后,7月7日,美海軍第七艦隊兩艘伯克級驅逐艦DDG-65“本福德”號和DDG-89“馬斯汀”號驅逐艦,以編隊形式在夜間穿越臺灣海峽,一路北上向東北方向航行。

這是美軍自中美建交撤軍后,第七艦隊首次重返臺灣海峽。而且,此次通過臺灣海峽的時機選擇在“七七事變”81周年之際,挑釁意味更濃烈。在之后的兩年里,美國艦隊不斷臺灣海峽,美國偵察機、轟炸機幾乎常態化飛越、甚至停留在臺海上空,這已經不僅僅是秀肌肉那么簡單,而是在宣示美軍在臺海的存在,在威懾中國解放軍維護臺海主權的行動。

1.webp (6).jpg
 
7

2018年8月13日,特朗普簽署《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法案中包含要求特朗普政府制定“全面對華戰略”、就加強臺軍戰備提交評估和計劃。

2017年12月12日下午,特朗普曾簽署《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含鼓勵美國和臺灣海軍艦艇在對方港口停靠的條款。

《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更加出格。其第1257條標明:強化臺灣軍力戰備。要求,美國國防部長應當(shall)與臺灣適當之對口咨商后,對臺灣軍力進行全面評估,尤其是臺灣之后備軍力。該項評估須針對改善臺灣自我防衛力量之效率、效益、戰備力與復原能力提出建議事項,包括人員管理及軍力發展,尤其針對后備部隊;招募、訓練及軍事計劃;指揮、管制、通訊及情報;科技研發;國防物資采購及后勤;戰略規劃及資源管理等領域。

第1258條將“臺灣關系法”及“六項保證”作為美臺關系的基石。為此規定:應強化與臺灣之防衛及安全合作,支持臺灣發展亟需之有能力、準備就緒及現代之防衛軍力,以維持充分之自我防衛能力;依據“臺灣關系法”,應經由對外軍售、直接商售及產業合作,強力支持臺灣獲得防御性武器,并著重不對稱戰力及水面下作戰能力;應確保及時檢討與回應臺灣提出之軍購需求,以改善對臺軍售之可預測性;美國國防部長應推動防務部門之交流政策,以強化臺灣安全,包括:推動與臺灣進行實戰訓練及軍事演習之機會;依據“臺灣旅行法”推動美臺高級國防官員及軍事將領之交流;美國及臺灣應擴大在人道協助及災難救助方面之合作;美國國防部長應考慮支持派遣一艘美國醫療船訪問臺灣,做為年度“太平洋伙伴”任務之一部分,以改善災難應變計劃及整備作為,并強化美臺合作。

這完全顛覆了美國政府在中美八一七聯合公報聲明的立場: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并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后的解決。”

《華爾街日報》8月14日稱,“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包括抑制中國攻勢和支持美國軍人的措施,反映出美國兩黨日益達成共識:世界正進入一個大國競爭的新時代,美國必須采取更多措施與中國和俄羅斯抗衡。“一些議員表示,這份國防授權法案對待中國的態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強硬。”
 
1.webp (7).jpg

8

今年,疫情之下,美國違背不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的承諾,大肆炒作邀請臺灣參加世衛組織和世衛大會議題。

美國自3月起開始游說讓臺灣重返世衛大會。3月30日,國務卿彭佩奧在記者會上發言,稱國務院將充分遵循剛通過的“臺北法案”,全力協助臺灣在WHA“扮演適當角色”。為此,美國多個外交機構高調發起了“TweetForTaiwan” (為臺灣發推)運動。根據美國網路媒體Axios記者貝書潁 (Bethany Allen-Ebrahimian)在推特上第一時間發出的信息,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指示國務卿為臺灣重新獲得世衛組織觀察員地位制定戰略。

4月6日,蓬佩奧向譚德賽喊話,呼吁其發邀請函給臺北。4月29日,《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期刊發文引述外交人士與世衛內部會議紀錄指出,美國正與日本正連同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寫信給世衛總干事譚德塞,要求讓臺灣出席2020世衛大會。

5月1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推特發文稱,讓所有意見都能發言,是聯合國創建目的,這是一個歡迎多元觀點與思維的論壇。因此,“禁止臺灣踏入聯合國場域,不僅侮辱令人引以為傲的臺灣人民,也有辱聯合國的原則。”

5月6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支持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他在記者會上公開呼吁所有國家,共同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及其他相關聯合國場域。他特別指出世衛總干事譚德塞有權對臺灣發出邀請函。此外,美國國務院日前也在推特號召網友用推文挺臺灣參與即將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分享臺灣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臺灣模式”。

5月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外委會致函55個國家的領導人,鼓動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際,讓臺灣加入世衛組織并參與即將舉行的世衛大會。

更強烈的信號是:5月11日,一項有關于要求美國國務卿協助臺灣重獲“世衛組織觀察員身份”的法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獲得通過。根據資料顯示,這項法案由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詹姆斯·英霍夫(James M. Inhofe)等人在去年提出,包括民主黨參議員鮑勃·梅內德茲(Bob Menendez)和共和黨參議員科里·加德納(Cory Gardner)、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馬可·盧比奧(MarcoRubio)等21名跨黨派參議員均為提案人。這些提案人在法案中聲稱,臺灣是世界公共衛生領域的“突出貢獻者”,為應對眾多全球衛生危機提供了財政和技術援助,臺灣若被排除在全球衛生合作之外,將會增加全球流行病的危險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法案還規定了一些后續事宜,若每年的世衛大會,臺灣并未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其中,美國國務卿須向國會提交報告說明情況,對支持臺灣獲得“觀察員”身份并參與世衛大會的進度進行具體陳述。美國欲長期操弄此議題的意圖昭然若揭。

5月12日,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以“北京的致命游戲:疫情期間將臺灣排除在世衛之外的后果”為題發布報告,聲稱世衛組織因政治因素排除臺灣“損害全球衛生,造成人命喪失”。

美國還聯合西方盟友一起施壓世衛組織,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并尋求更多國家連署支持。據德國新聞電視臺5月12日報道,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新西蘭、英國和日本8國聯合發出一份口頭外交照會,要求世衛組織邀請臺灣出席世衛大會。報道稱,為了讓臺灣參與世衛大會,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外委會致函近60個國家,要求各國支持臺灣參與世衛大會。

1.webp (8).jpg

9

今年5月20日,蔡英文的就職臺灣地區領導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等一眾高官發表聲明祝賀臺,并一致將其稱為所謂“總統”,并吹噓美臺“伙伴關系”。這是“前所未有”的,也因外界驚異。

蓬佩奧當日在他的推特帳號上發推祝賀蔡英文:“恭喜蔡博士展開您作為臺灣總統的第2個任期。臺灣活躍的民主是對地區和全世界的啟發。在蔡總統的領導下,我們與臺灣的伙伴關系將持續興盛。”在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說前,蓬佩奧就提前發表聲明表示祝賀。

史達偉說,臺灣的民主已證明是印太地區和世界的模范,臺灣在新冠疫情中提出的早期警示已讓“世界欠臺灣一份情”,美國會持續倡議讓臺灣的聲音能在國際組織中被聽見。

博明則是全程以中文發表了將近3分鐘的賀詞,除了對蔡英文表達祝賀,他也表示美國會通過與臺灣合作來“體現雙方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觀。”

作為美國最高級別的外交官,代表的是美國政府的態度。他們一起發聲,公開表達將臺灣作為“主權國家”的立場,無異于公開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向中國示威。

觀察人士說,華盛頓是要借此告訴北京,它與臺灣的關系不受中國支配。
對于北京指責美國干涉內政,沒有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前美國副總統切尼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葉望輝(Steven Yates)說,他很遺憾“中國目前的領導人好像看不懂這些公報”,那些公報簽署的時候臺灣不是一個民主國家,“這些公報沒有談到美國官員不能對臺灣的政治官員表示恭喜。”

葉望輝這是偷換概念,一中原則跟臺灣是否民主并無必然聯系,也不能以“祝賀”為名稱呼沒有主權地位的地區領導人為國家領導人。

1.webp (9).jpg
 
10

今年8月31日,美國在臺協會(AIT)公布兩份剛解密電報,強調“六項保證”始終是美國對臺及對中政策的根本要素。

美國國務院亞太地區最高外交官、助卿國務卿史達偉在美國智庫一場探討美臺關系的活動上,主動地一字一句照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慎重做出口頭宣示。史達偉高調說:“我要很高興地宣布,特朗普政府剛解密了兩份美國政府的官方電報,是關于美國對臺《六項保證》的細節”。史達偉還特別指出,美國對華與對臺的很多政策都很重要,但多年以來,外界對《六項保證》有困惑,因此,美國要清楚地做出政策宣示。

所謂“六項保證”,指1982年7月14日里根政府對臺灣做出的六項承諾。此前,里根政府于1982年上半年就軍售臺灣問題與中國大陸談判,并于當年8月17日簽署中美公報。現在看來,里根政府在簽署八一七公報時就暗度陳倉,私下里對臺作出上述六項承諾,并由美國時任在臺協會主席李潔明向蔣經國傳達。

據美方透露,這“六項保證”是在1982年8月17日由時任美國國務卿舒爾茲發送給時任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李潔明的電報內容中揭示的;另一份文件則是1982年7月10日由時任美國國務院次卿伊格爾伯格發給李潔明,這份電報對美國與中國在1982年簽屬《八一七公報》做出解釋,關鍵在美國的對臺軍售。

在已故美國駐中國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回憶錄中,已故前總統里根口述起草的美國對臺《六項保證》文件,一直存放在白宮國安會的保險箱里。

上述兩個文件由白宮國安顧問奧布萊恩在7月16日簽署解密;在此之前,奧布萊恩的前一任、也就是白宮前國安顧問博爾頓在2019年8月30日離任前也解密了一份有關解釋美中《八一七公報》的相關文件。

博爾頓去年解密的電報是1982年8月17日、也就是《八一七公報》簽署的當天,里根發給舒爾茲與時任國防部長溫伯格的一份備忘錄。這份電報闡述美國逐步減少對臺軍售的前提條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持續承諾。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更為敵對的態度,美國將增加對臺軍售。

六項保證中最為關鍵的是第五條“美國未改變關于臺灣主權的立場”。對此,美國沒有作具體解釋,但因該六項保證是里根政府對時任蔣經國當局的承諾,外界感覺其中隱含著沒有否認中華民國主權的意思,也可以解讀為“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隨便美方怎么變化著話語解釋。

早在2016年4月20日,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第88號共同決議案》,重申“臺灣關系法”與“六項保證” 是“美臺關系”基石。這是美國國會首次將對臺“六項保證”列入法案。

美國此時高調宣示“六項保證”用意何在?這是要推翻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宣示的“一個中國”原則嗎?亦或是美在臺協會所強調的:“六項保證”而非三個聯合公報才是美國對臺及對中政策的基本政策?
 
至此,美國政府用切香蕉方式凌遲中國之臺灣主權的用心昭然若揭!

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或基石,丟棄這一原則,不僅將掀翻中美關系,也將在臺海掀起一場風暴

(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新華裔”)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