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一條貫穿中國南北的人工河流,她的文化脈絡延續了千年中華文明與輝煌歷史。在新時期,她以另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形態,發揮著經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彰顯著獨有的自然魅力、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立足新時代,我們必須要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深刻理解大運河文化的豐富內涵。深化大運河文化內涵,需要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的精神內涵。中國歷代運河建設者們在復雜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將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運河連通為一條縱貫南北的人工運河,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生生不息的奮斗進取精神;體現出大運河建設者們與時俱進、創新協同的創造精神;體現了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共生精神。大運河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留給我們的精神比起運河的物質形態更深刻、更久遠、更廣泛。
全面把握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性文化符號,蘊含著中華民族悠遠綿長的文化基因和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新時期,推動大運河文化建設,對于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傳承歷史文脈,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推進大運河文化建設,保護是基礎,傳承是方向。盡管今天大運河的某些功能可能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卻歷久彌新、更加凸顯。立足新時代,我們既要看到大運河的文化的民族性,也要看到大運河文化的繼承性;既要尊重大運河文化的原創性,也要重視大運河文化的發展性。要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中,主動激活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基因,讓大運河文化和精神在新時代彰顯經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品格,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促進大運河文化的活化利用。
一條大運河,半部中國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面對殷殷囑托,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大運河文化的豐富內涵,全面把握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創新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把大運河精神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保護好大運河這流動的文化動脈,讓它繼續福澤當代、啟迪未來。
作者姓名:崔澤敏 工作單位:河北省泊頭市僑聯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