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社會調查 > 事件揭秘 > 閱讀信息
高德勝:挖一挖1萬億美債背后的深層邏輯
點擊:  作者:高德勝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0-08-28 08:50:54

 

 1.webp (4).jpg

【編者按】近段時期來,在中美緊張局勢持續加深的大背景下,中國持有的1萬多億美元美國國債應當如何處理,始終是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此話題,資深金融工作者、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副行長高德勝賜稿大橘財經,就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歷史和現實原因,以及背后的深層邏輯進行探討。

在與大橘財經的交流中,作者特別提到,今天的中國人民,尤其需要牢記一位偉人穿透歷史的鏗鏘預言。作者也希望藉此文,與廣大讀者進行更深入的互動交流。

法國經濟學家雅克·胡耶夫(Jacques Rueff)曾經講過一個裁縫與顧客的故事:裁縫為顧客做衣服,賣給顧客后,再把顧客所付的錢借給這個顧客。然后顧客再用這筆錢來向裁縫買新衣服,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胡耶夫說,如果我是那位顧客,這樣的好事我為什么不干呢?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一度重復著這樣的故事。

01
1萬億美債是怎么來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通過以優惠條件吸引外資,開展一般商品貿易、加工貿易、三來一補等,依托勞動力成本優勢,開啟了一種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美兩國經濟的高度互補性,使兩國經貿合作迅速擴大和發展,中美兩國形成了以經貿為紐帶的共生關系。美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成為中國物美價廉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國制造撐起了美國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

這個故事的另一面是,長期以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實際上是中國以低工資、低環境成本為代價,為美國源源不斷地輸送消費品與各類資源,同時保證了美國長期的低物價、低通脹,中國商品的競爭優勢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巨大的消費者剩余。同時,過去十幾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國債的最大購買國,中國積累的巨額經常項目順差,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又回流到美國,從而彌補了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通過“美元--商品--國債--美元”的循環,中國的實際財富持續流向美國。換句話說,美國是可以“躺著”掙錢的,中美經貿交往一定程度上帶有一種剝削或合法掠奪的性質。由于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長期居高不下,這實際上意味著美國可以長期占有中國實際財富,形成了富人向窮人長期借債的模式,最終逐漸成為了中國持有的1萬多億美元美國國債的局面。

中國貿易盈余積累的外匯儲備中,美國國債持續保持在1萬億美元以上,最高時達到2.44萬億美元。從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間,中國平均持有1.8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美國國債收益率呈下降趨勢,2019年,10年期美債平均收益率為2.14%,較2018年平均值低77個基點,較2014至2018年平均值低了21個基點。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實施無限量化寬松政策,短期美債收益率更低至0甚至負值,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低至0.35%。從收益角度考慮,這樣巨量的資金投資于美債,在經濟性上是不劃算的。

同時,我國還不得不承擔美元超發導致的通貨膨脹以及美元貶值的風險。隨著美國開啟天量無上限印鈔模式,長期看,美元貶值幾乎是必然的。例如最近,美元指數相較3月已下降10個百分點,而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琦預測,在未來2到3年美元指數將下跌35%。

中美之間的故事,是美國以政治、軍事、科技霸權為依托,以經濟和金融手段,在全世界剪羊毛和對發展中國家巧取豪奪的系列故事之一。他們的如意算盤是,把中國鎖定在低附加值的產業鏈低端,重復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的故事,讓中國長期做美國人的裁縫和長工,美國盡享他們主導的全球化下固有國際分工的紅利。至于欠下的債務,在美國人的算計中,恐怕從來就沒有擔心過要還的。他們最常規的操作,是發新債置換舊債,或僅僅償付利息;他們還可以通過發鈔,直接稀釋或對沖掉債務。

02
中國發展偏離了他們設定的軌道

然而,算盤不總是一個人打的,在幾代中國人揮灑的血汗中,事情漸漸偏離了美國預想的發展軌道。

中國經濟伴隨全球化過程快速崛起。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總量的份額從1995年的2%上升到2019年的16%,中國一年的經濟增量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經濟總量,快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多年以來占世界經濟增長的30%以上,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引擎。

如果是單純“量”上的追趕,還不至于引起美國太大的驚慌,中國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展示出“質”的提升。

通過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國實現了比較徹底的工業化,成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發展起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是我國能夠成為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國家的物質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還培養和鍛造了規模龐大和素質優良的人才資本,享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師紅利,擁有9100萬科技工作者,1.7億人口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

科技與創新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科技水平正在由跟跑到并跑,并開始向領跑邁進。2019年中國創新能力居全球第14位,中國在世界500強上榜企業數量今年首次超過美國,一批跨國企業處于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特別是在通訊及互聯網應用方面,中國企業實現了彎道超車。華為5G技術實現了世界領先,“這是中國百年來首次在科技領域取得的一項領先,在西方技術城墻撕開了一個巨大缺口。”阿里巴巴、騰訊等在數字經濟領域笑傲江湖,TikTok在短短四年內全球用戶量就超過了10億。中國企業在5G、互聯網、AI等高科技領域的群體性崛起,挑動了美國最敏感的神經。

關于美國對中國科技與創新能力發展的憂慮,《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的論述提供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注解。“在過去40年時間里,美國賣給中國的是深度產品,軟件、電腦、芯片;而中國賣給美國的是淺度產品,服裝、玩具、農產品?,F在,情況要反過來了,他們想賣給我們深度產品了。”華為代表的是中國在科技前沿領域的硬實力,而TikTok作為一種社交軟件,體現了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輸出能力。當美國發現,中國硬實力和軟實力兩面同時發力,美國人再也無法淡定了。

寫到這里,筆者感慨,對于長期以來崇拜西方、對美國抱有神話般迷思的不少國人來說,如果不是美國舉政府之力、不惜代價地對我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封殺,我們很多人對自己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驚人進步可能根本無感。

與中國在產業鏈上一步步向上攀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經濟出現了越來越顯著的“空心化”。

美國曾經是以工業立國的,在20世紀前半期,制造業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乘電氣工業革命浪潮和世界忙于兩次大戰之機,美國工業實力稱雄世界,經濟登頂全球霸主。但20世紀下半期特別是80年代以后,伴隨全球化浪潮興起,美國開啟了“去工業化”進程。產業資本出于追求超額利潤的目的,為了尋求成本低廉的勞動力和更大市場,美國制造業大規模地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業鏈。除了保留高科技和通用、波音飛機、軍工等高端制造業外,美國一般制造業基本所剩無幾,制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到今天僅占11%,形成了美國經濟“空心化”。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日益虛擬化和金融化,發展主要依賴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虛擬經濟的高速膨脹,金融的過度創新與泛濫,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爆發,結束了美國長達20多年的長增長周期。而次貸危機,以及由此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的影響,至今仍未消除。當美國政府認識到“去工業化”的后果而提出“再工業化”之時,發現的是美國制造業產業基礎已經大幅退化的現實。

美國經濟的“空心化”以及經濟結構的問題導致了美國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平衡,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少數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精英和跨國資本集團手中。美國經濟發展并沒有使普通美國人受惠,甚至讓他們處于不利的地位。研究表明,美國的收入分配差距達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最頂尖的1%人口所獲得的收入占到國家總收入的21%,遠遠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種收入差距的不平衡,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后進一步加劇。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家安妮·凱斯(Anne Case)和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指出,“在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是唯一一個收入排名在后半段的就業群體的實際收入在過去30年里出現下降的國家。美國這一現象導致“絕望”情緒在白人勞工群體中四處蔓延。”

收入分配的嚴重失衡,造成美國深刻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分裂。貧窮弱勢人群長期居于劣勢,看不到上升的希望。貧富階層的分化,催生認知與情感的隔離,處于社會底層的大多數,把他們命運的不公歸因于全球化的沖擊。近年來美國民粹主義和反全球化聲浪抬頭,正是美國這些內在矛盾的反映。

翟東升在他的《貨幣、權力與人》中嘗試總結了中美之間這種強烈反差的深層原因:
這背后是如何理解財富的問題,即究竟是將財富看作對物的占有,還是人的能力的提升?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元特權的確為美國社會帶來巨量的財富,因為印制一張紙片,甚至電腦系統中敲一個符號,就可以直接獲得他國的資源和制成品,從交易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很合算的。但是假如是后者,即把財富看作人的能力及其結果,那么美元特權帶來的美國人的能力結構的改變是巨大的,美國的可貿易部門被美元所擠壓,或者說印制美元符號成為美國的最大可貿易品。這種“囂張特權”對人的能力的擠出效應,從長期來看,必然蘊含著巨大的代價。

這也算是“美元的詛咒”吧。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特朗普張口閉口所抱怨的“中國在貿易中占了美國的便宜,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雖然是一種強詞奪理,卻也頗有一絲后知后覺的味道。

03
巨變前夜,黎明前的黑暗

中美之間經濟和產業結構的此消彼長,終于在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中得到彰顯。

一方是束手無策,全面潰敗,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世界第一,表現出“能力之死”。一方是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通過全民抗疫的阻擊戰和總體戰,在短時間內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戰略成果。人口只有中國四分之一不到的美國,新冠病毒確診人數是中國的20倍,死亡人數是中國的22倍。

一方是在疫情重擊之下,二季度經濟深度衰退32.9%,經濟復蘇停滯不前,失業率持續徘徊在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經濟回天乏術,只能靠政府不斷出臺救助計劃艱難續命。一方是在全球率先實現安全的復工復產,并在二季度實現3.2%的正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下滑8.0%,而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安全島,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風景獨好,成為維持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錨。

疫情應對如同一場大考,中美表現的強烈反差,更引發了美國對中國實力和治理能力的警覺。它集中展示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效率,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制度與中國模式的強大優勢、活力與韌性。

中美之間這種力量的消長,引發美國對其全球領導地位的深層焦慮和危機感,也加劇了其對中國實施戰略遏制與打壓的緊迫感。美國的精英群體形成一個共識,現在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最后戰略時間窗口,一旦錯過,美國將再也無法阻擋中國的崛起。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實際上從奧巴馬政府時期“重返亞太”戰略就已經開始,美國政府還曾極力推動建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協定。只是從特朗普政府上臺以后,美國加速實施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在國家安全策略中明確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從貿易、高科技、人文交流、政治、外交、軍事及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等各個領域對中國極限施壓,不斷挑起和升級中美沖突,把中美關系推到冷戰邊緣。

從短期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強硬打壓似乎是出于2020大選的政治需要,是其在選情不利的絕望情緒下的激進策略和行動。而從長期看,美國無論哪個黨派贏得大選,為了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為了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出于大國競爭的政治考量,美國對中國的敵意,對中國崛起的警覺、戒備和遏制的政策不會改變,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盡管出于黨派的利益,他們之間可以相互攻擊和纏斗,但在對待中國的策略上,他們高度一致。這是國際政治的本質決定的,捍衛對世界的領導權是美國最高國家利益,盡管中國并無意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但美國人不相信你是否有意愿,而是看你的實力。

疫情發生以來,美國政客為轉移國內應對不力的矛盾,持續對中國瘋狂甩鍋、推責,肆意攻擊、抹黑中國。共和黨競選策略備忘錄簡單而直接,“說到新冠病毒,不要為特朗普辯護,相反,攻擊中國”。一些政客煽動“中美脫鉤”,特朗普揚言美國可以完全切斷與中國的聯系,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提出美國政府可以為美國企業撤離中國部分成本“買單”。對中國加強金融與貿易管控,控制對中國高技術和軍民兩用技術出口。出臺法案限制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7月以來中美關系加劇惡化。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說,把矛頭直接指向中國執政黨,號召世界各國組成一個“民主國家聯盟”,來改變共產主義中國。蓬佩奧還出訪中東歐四國,拉攏這些國家選邊站隊,游說這些國家放棄使用華為5G基礎設施。

在兩黨政客競相對中國肆意污蔑和攻擊的政治氛圍下,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已經成為主流。兩黨政客把美國國內存在的嚴重失業、工資壓力等結構性問題一概歸咎于中國,毫無根據地給中國加上知識產權盜竊、網絡間諜、強制技術轉移等罪名,對美國公眾輿論產生了惡劣影響。

美國是西方強權的典型代表。西方強權的每次建立,無一不是依靠武力征服、種族屠殺、殖民掠奪和奴役弱勢族群,無一不是伴隨殘酷戰爭與血腥殺戮,強權的根基帶有與生俱來的原罪。與中國文明中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理念不同,他們文明的基因里只信奉叢林法則與強盜邏輯,思維中只有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是“西方至上”的傲慢與優越感,他們極少能夠對自身問題與責任進行深刻反思。這種文明基因和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不容許其他大國對他們的霸權進行挑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哪怕這種挑戰是完全出于自身的臆想。這導致中美之間的對話,缺乏共同的底層基礎和邏輯。

正是由于這種強權和叢林法則的底層意識,決定了美國在中美競爭的關系上,出發點必然是戰略和政治考量,經濟利益讓位于國際政治,因而它可以不計一時經濟利益的得失。因此,盡管美國政府清楚地明白與中國脫鉤對美國經濟帶來損失,但為了全面遏制中國的發展,他們仍然不惜做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雙輸之舉。

從美國政黨和精英的決心來看,他們推動中美脫鉤的行動和努力不會放松,尤其在科技領域。對華為的圍堵和封殺,對TikTok的強制收購,正是這種赤裸裸的霸權行徑的集中體現。對華為和TikTok的行動,打開了美國對中國領先科技進行絞殺的“潘多拉”盒子,其打擊范圍還會擴大,手段還會持續升級。特朗普政府已經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在美國大選之前,由于孤注一擲而變得非理性的特朗普政府鋌而走險,做出更加超乎人們想象的驚人之舉,在中美關系上掀起更危險的狂風惡浪,這種風險在上升。對此我們不能再抱幻想。

04
美國的金融訛詐能走多遠

在美國的政策選項中,更具殺傷力、威脅更嚴重的手段是金融制裁。

美國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對別國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及個人實施金融制裁,凍結被制裁實體資產;利用對SWIFT、CHIPS和Fedwire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的主導權,切斷他國政府、實體或個人的美元結算與支付渠道,將其排除在美元體系之外。例如,美國曾于2018年宣布對俄羅斯38個個人和公司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國管轄內的所有資產。美國還對伊朗政府、企業等發起金融制裁,限制伊朗對外的金融交易,并將制裁擴展到與伊朗發生商品或服務交易的第三方國家實體或個人。金融戰是美國在貿易戰、科技戰之后更具殺傷力的經濟打擊武器。

美國已經對我國一些個人和實體實施金融制裁,例如出臺涉疆、涉港法案,對相關個人或實體進行制裁,并制裁與前述外國人士開展業務的金融機構,具體制裁措施包括財產凍結、制裁該金融機構的高管,禁止美國金融機構向其提供貸款或授信等。

在金融領域,兩個最大威脅始終存在:一是把我國排除在美元結算體系之外。由于我國巨大的經濟規模以及與世界經濟的廣泛深入的聯系,如果美國敢于走到這一步,那無論對我國還是世界經濟將是一場災難,能否有支付結算體系的替代另說,首先現有的美元支付結算體系必然立刻崩塌。

二是凍結我國海外資產。如果中美沖突不可調和,上升到尖銳化的地步,美國可能會扣押或凍結我國海外資產,甚至有不少人擔心中國持有的1萬億美債會被“賴賬”。從華為、抖音面臨的遭遇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極限施壓已經到了沒有底線的程度,這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是不要忘記,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后,世界進入的是一個信用貨幣時代。大規模的強行“賴賬”,實際上等于信用體系的坍塌,也同樣等于美元體系的坍塌。為了能夠合理“賴賬”,美國特朗普政府需要給自己找一個“合理說法”,他們為此正在嘗試做大量的輿論鋪墊。4月以來,美國政府高官、議員對中國無端指責,肆意抹黑,煽動對中國開展病毒溯源調查,把疫情擴散的責任推向中國;美國一些團體、個人和甚至州政府對中國提起索賠訴訟;有議員提出扣押中國持有的國債作為賠償,還有議員動議采取法律步驟取消中國主權豁免,為向中國索賠做鋪墊和輿論準備。蓬佩奧在尼克松圖書館門前,開始召喚麥卡錫死魂靈的吟唱;在學術和文化領域,他們則是試圖用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在大西洋兩岸尋找共同語言,試圖把中國排斥在“文明世界”之外。這是一個完整鏈條,他們的用心昭然若揭。但還是那句“算盤不是一個人打的”,西方如果這么做的話,其結果基本等同于上述第一種情況。

在中國產業升級撞上美國產業空心化的歷史大勢面前,他們感到再也耗不起,終于擺出一副不惜雙輸的對決姿態,以為能逼迫中國妥協,這本就是他們的邏輯。

但是我們需要提醒美國某些妄自尊大、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政治勢力的是,今天的全球體系,本質上是體現西方利益和霸權的體系,中國處于不公平的從屬地位,任何對現有西方既得利益體系的毀壞和拋棄,都是對自身霸權的自掘墳墓。對中國來說,如果他們非要逼迫中國脫離這個不公平的體系,我們失去的只有鎖鏈。

05

“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今天,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來勢洶洶,大有山雨欲來之勢。但是,從中國百年來的歷史滄桑看,從全球化以來中美發展態勢看,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恰恰暴露了其外強中干的紙老虎本質,也暴露了其對自身衰落的危機感和內心的恐懼。但他們對中國的封殺、圍剿戰略將注定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

它將催生一個不再受美國不平等規則和強權主導的、徹底擺脫了產業鏈低端的中國經濟,中國將從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世界打工仔模式,轉向以科技和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實現脫胎換骨。而對美國而言,失去了中國這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美債投資大戶,美國主導的全球體系、美元霸權將無法維系,其內部經濟矛盾、社會矛盾必將更加激化,陷入內外交困的危機,并加速美國的全面崩潰。

過去30年來中美的競爭和力量消長,是在美國主導的全球體系、框架和規則下的比拼,歷史證明他們已經輸了。如果說在這樣一個美國自當裁判、占盡優勢的賽場上他們贏不了中國,他們更別夢想把中國隔絕之后能夠戰勝中國。

中國的發展是對人類進步和發展的巨大貢獻,世界需要中國,美國可以與中國脫鉤,但無法把中國與世界隔絕。

歷史照亮未來。中華文明5000年海納百川、生生不息的精神氣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堅韌性格,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價值追求,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遠勝于武力征服、唯我獨尊、零和博弈的西方價值。百年滄桑,中國經歷過無數苦難、挫折和生死考驗,從來不能阻擋中國人民發展的腳步。從屈辱和苦難中走過來的中國人民,捍衛民族尊嚴、發展權利的骨氣和意志不可戰勝;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驚天偉力、發展活力、頑強韌性、創新智慧不可阻擋。

新中國70年發展歷史,經歷過西方經濟封鎖和技術封鎖,依靠中國人民的發奮努力、自主創新,照樣完成了“兩彈一星”奇跡、“北斗導航”創舉,照樣取得了5G領先。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別人越是封鎖,中國人民的自主創新就越快。美國的科技封鎖,只能逼迫中國人民認清自己的短板,調整策略,發奮自強,美國只會給自己培養出一個無法戰勝的強大對手。

今天的中國人民,尤其需要記起一個偉人穿透歷史的鏗鏘預言:

“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今天,習近平主席擲地有聲地莊嚴宣告:

“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


(作者:高德勝,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副行長;采訪者:大橘,一群講大局的財經觀察者。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大橘財經”)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