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命運共同體”是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的關鍵詞。3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深刻闡述了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在為期4天的會議中,來自各國政府、工商界、學界、媒體界的2000多位代表腦力激蕩,共同探討亞洲融合新未來。為將亞洲命運共同體的討論引向深入,記者采訪了部分學者。
命運共同體是大國外交新旗幟
在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首度闡釋了命運共同體的四大內涵。習近平指出,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
“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的新型大國外交的理論與實踐。”長期研究世界秩序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龐中英認為,命運共同體超越了相對簡單的貿易投資等驅動的利益共同體,還包括在政治、安全、社會、價值等更深層次上的密切國際合作。
誠如龐中英所言,命運共同體已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關鍵詞。繼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后,中國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闡釋命運共同體理念。2013年,我國史無前例就周邊外交工作召開會議,提出要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龐中英認為,中國倡導命運共同體恰逢其時,體現了對全球和亞洲形勢的深刻洞見。“世界和地區秩序是近年來國際學界的熱門議題,包括基辛格等著名學者都在深入討論世界秩序演變中存在的巨大挑戰和問題。”龐中英表示,當前國際和地區秩序確實正在加速調整,這是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復雜的世界秩序轉變,出現了激烈的秩序之爭。各方紛紛提出了未來世界秩序的不同方案。中國的命運共同體范式與政策不僅有助于塑造新型的國際關系,而且有助于強化世界迫切需要的全球治理。
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條件日益成熟
倡導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不僅是基于中國自身發展作出的戰略選擇,更符合亞洲國家的共同愿望,順應了世界和地區的發展潮流。
毋庸諱言,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面臨著諸多歷史和現實的障礙。亞洲各國發展水平、政治制度、社會文化、宗教信仰的巨大差異延緩了地區一體化的進程;而地區局勢的不確定因素、域外大國的影響、冷戰積怨也增加了地區一體化的難度。但在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王存剛看來,困難和障礙更說明了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加快推進區域融合,亞洲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才有可能成為世界戰略全局中穩定的一極。一個分裂的亞洲,無論對本地區來說,還是對處于轉型之中的國際秩序來說,都是有害無益的。”
王存剛對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亞洲地區雖然具有豐富的多樣性,但域內國家其實不乏一致性和相通之處,亞洲國家有相似的歷史遭遇,有追求發展的共同訴求,有文化交流互鑒的成功案例。“我們不要因一時的挫折而悲觀,要相信亞洲人有智慧、也有能力打造高水平的一體化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江林認為,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現實基礎。20世紀50年代,亞洲國家率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同非洲國家一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原則,這為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政治條件。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明顯加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5年間,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三分之二。經濟實力的增長帶來了對區域合作、互聯互通的巨大需求。亞洲國家不僅簽署的雙邊自貿區協定激增,多邊自貿區安排談判也在加速推進。
“2015年是推進亞洲區域融合的關鍵一年。”趙江林表示,今年是東盟共同體建成之年,歷經十多輪談判的中韓高水平自貿協定在今年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也有望在今年內結束。“雖然在亞洲要建成單一大市場還有很遠的距離,但其雛形已現。”
中國是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多位受訪學者認為,中國崛起是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加速推進的巨大動力。中國發揮帶頭和示范作用,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努力促進地區國家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
中國提出的一系列促進地區共同發展的重要倡議正在一步步從紙面走進現實——
3月28日,各方期待已久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與行動文件正式在博鰲亞洲論壇發布。文件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原則、框架思想、合作重點與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號召積極行動共創美好未來。
亞投行籌建工作也在近段時間取得實質性進展。隨著俄羅斯、巴西、荷蘭等國家3月28日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亞投行的“朋友圈”再次擴容。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周方銀認為,“一帶一路”提供的是一個多元化的合作平臺,在合作方式、具體規則上不搞一刀切,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這適應了亞洲國家在經濟水平、政治制度、社會條件上的巨大差異。而亞投行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亞洲很多國家解決基礎設施落后、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巨大資金缺口的問題。“未來一個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建設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面貌,使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更為均衡,把亞洲國家的命運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中國不僅以自身發展促進亞洲共同發展,還注重以安全合作維護亞洲和平穩定。“經濟共同體和安全共同體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兩大基石。”周方銀表示,中國與東盟的海洋合作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安全合作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面臨較大挑戰的合作領域。
在涉及海洋權益爭端問題上,中國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也歷來從大局出發,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堅持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3月28日,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啟動。以此為契機,海洋經濟、環保、災害管理、漁業等各領域海上合作有望得到大力推進。“以合作淡化分歧,以更具創造性的思路來處理和推進中國與東盟的海洋合作,對于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周方銀說。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