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張小鋒:《論持久戰》與抗日戰爭勝利的再認識
點擊:4062  作者:張小鋒    來源:《紅旗文稿》  發布時間:2015-05-14 09:05:41

  

1.jpg

毛澤東在延安撰寫《論持久戰》

 

  近日,網絡上有人發文總結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的五大戰略貢獻,文中稱蔣介石“最早提出持久戰的作戰思想”,在學習了蔣介石講話精神后,“毛澤東連夜寫了《論持久戰》的學習心得體會”。此文不僅在網絡上公開傳播,也在一些較為隱蔽的公眾微信號中廣為傳播,混淆視聽,誤導大眾,有必要澄清之。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頭腦里。此話雖屬笑談,但卻頗具哲理。抗日戰爭時期,最難的事,莫過于把正確的抗戰思想裝進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的頭腦,讓每一個中華兒女知所趨就。誰能擔綱此任,誰就可能力挽狂瀾,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中。要明白這一道理,需要首先回顧一下當時的中國歷史狀況。

 

  日本侵略中國蓄謀已久,而且其志不小,意欲先征服中國,進而征服整個亞洲,最后稱霸世界。為此,日本進行了長時間的準備,并制訂了周密的作戰計劃。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至19322月,東北全境淪陷。1935年,日本又發動華北事變,目的是將河北、察哈爾、綏遠、山東、山西及北京、天津“五省二市”通過“自治”而分離出去。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全面侵華的戰火最先從北京盧溝橋燃起,隨后北京和天津被占領。813日,日本以30萬強兵進犯上海,淞滬抗戰打響,喋血抗日的壯烈擋不住日本法西斯的屠刀,11月,上海淪陷,太原失陷。1213日,日本攻進南京城,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6周的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12月,山東大部分失陷,交通要點僅剩魯南滕縣、臺兒莊……

 

  面對日本法西斯的兇殘進犯,中國軍民奮起抵抗,譜寫了一曲曲誓死保家衛國的壯歌。但是,訓練有素、裝備先進、兇殘且戰斗力強的日本侵略者,也使一些人感到恐慌、膽怯,有的人因此拋出了“亡國論”,認為中國必敗無疑。如汪精衛在抗戰爆發前就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抗戰爆發后,隨著日軍的長驅直入,他再次叫嚷“再戰必亡”,說如果堅持打下去,中國“無論通都大鎮,無論是荒村僻壤,必使人與地俱成灰燼”。這種論調的邏輯終點就是“不打尚好,越打越糟”,妥協投降才是上策。顯然,這種結局對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不情愿接受的。但是,日本人的節節勝利,也擺在眼前,而且有增無減。

 

  更令人擔憂的是,19379月平型關大捷、19383月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使蔣介石產生了“幻覺”,認為日本遠沒有那么可怕,只要再堅持三個月,蘇聯一出兵援助,美英再派兵支援,戰勝日本指日可待。這種過分寄望于他人援助和盲目低估日本實力的“速勝論”觀點,其可取之處,是認為中國能夠戰勝日本,這在某種程度上能激勵士氣,但稍有頭腦的人就能認識到,三個月戰勝日本無疑是癡人說夢;其最大缺點,就在于“不知彼,不知己”,其邏輯歸宿只能是“每戰必敗”。所以“速勝論”不僅難以成立,而且在實踐中十分危險。

 

  那么,此時的中國命運該向何處去?中國不能亡,中國不愿亡,中國不該亡!這是每一個有骨氣的中華兒女心中的信條。但是,此時的中國怎樣做才能避免“滅亡”?如果說中國能夠戰勝日本,又靠什么來取勝?殘酷的現實警示國人:此時的中國,武器遠不如人,裝備及軍需物資儲備遠不如人,訓練遠不如人,求勝的欲望和必勝的信心也遠不如人。那么,中國靠什么來戰勝敵人?如果說中國能夠勝利,什么時候才能夠勝利?諸多問題,是橫亙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巨大問號,誰能解答?

 

  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數日的奮筆疾書后,毛澤東《論持久戰》公開發表,系統闡述了中國抗日戰爭的規律,清晰回答了上述問題:第一,中國是能夠戰勝日本的;第二,中國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一場人民戰爭,這是戰勝敵人的唯一法寶;第三,抗日戰爭要打一場持久戰,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最后勝利屬于中國。接著,毛澤東又就打什么樣的持久戰、怎樣打持久戰等問題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毛澤東的智慧之處,就在于其對戰爭規律的透徹理解,對中國社會現狀和民眾心理的準確把握。眾所周知,決定戰爭勝負的變量因素有很多,如軍隊的人員、武器的精良、士兵的訓練有素等,每一個變量因素都會對戰爭的結果產生巨大影響。此外,決定戰爭勝敗的還有人的因素,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古今中外,無數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爭,都是在“人”的因素上下足了功夫。毛澤東看到,單單憑國民黨軍隊的力量,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僅靠共產黨的力量,也同樣難以打敗日本,必須發動廣大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實行全民族的抗日,這才是戰勝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正途。事實證明,毛澤東的論斷是正確的。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正式發表是在1938526日至63日的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當時毛澤東圍繞《論持久戰》進行了連續6天的講演,系統闡述了自己的思想。《論持久戰》共21個問題,前9個問題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為什么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后12個問題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后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有人說,“持久戰”的作戰思想最早是蔣介石提出,而非毛澤東;持此論者稱:蔣介石早在1932就告訴記者說,萬一與日本發生全面戰爭,我們就把首都遷往四川,以適應長期持久戰。這也被認為是蔣介石最早提出“持久戰”的證據。且不論這段資料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如何,也不論蔣介石事實上表現出來的對抗日態度的曖昧和反復,單就其中對“持久戰”思想的理解,就顯得十分幼稚和偏狹。“持久戰”是一種系統的軍事理論,有著豐富的內容,縝密的邏輯論證,遠不是某人的一兩句話就可說清道明的。

 

  蔣介石是否對記者有過上述表述,尚有待考證;但僅從字面看,只能說他有一個說法,只是他作出的一個簡單判斷,并未上升到一個理論,因為他沒有對持久戰進行系統全面的論述,更沒有將這種思想裝進“所有官兵和民眾的腦子里”,成為指導全民族抗日的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倒是國民黨內陳誠和蔣百里等人有過“持久戰”論述和言論,但均與毛澤東的“持久戰”理論主張不同,立場也不同,難以望其項背。

 

  事實上,毛澤東的“持久戰”觀點早在193512月《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就提出了。他說:我們還得準備再花一個應有的時間,像過去那樣地過分地性急是不行的。中國革命戰爭還是持久戰,帝國主義的力量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規定了這個持久性。毛澤東的“持久戰”理論也經歷了一個從提出到完善的過程,至19385月才臻于成熟。還需要指出的是,毛澤東的持久戰思想也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朱德、周恩來、彭德懷、張聞天等人均對持久戰思想有過積極貢獻。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正式發表后,不是束之高閣,也不是用來裝點門面,而是用其指導當時的戰爭實踐,他不僅用“持久戰”的思想武裝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而且也設法裝進了包括國民黨軍官在內的中華民眾的“腦子里”。史料表明,蔣介石、白崇禧等國民黨要人看到《論持久戰》后,深為嘆服。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全軍,把它作為抗日戰爭的指導思想。1939年《論持久戰》英文版發表,其影響進一步擴大。實踐證明,《論持久戰》確實是全民族抗戰的精神武器和旗幟,“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指路明燈”。

 

  (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宣傳部長、教授;來源:《紅旗文稿》)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