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常態”是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出現的階段性新特征的一種理論概括,并不涉及任何其他領域的內容。一些人卻有意無意地將這一概念進行泛化甚至濫用,把這一概念幾乎變成了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面裝。
習近平同志自擔任黨的總書記以來,針對國際和國內各方面問題發表了許多重要講話。這些講話不僅直接體現了習總書記本人的執政理念,也體現著黨中央對新時期各種重大問題所作出的科學分析和英明決斷。因此,正確理解習總書記的各種重要講話精神,對于統一全黨認識,凝聚各種社會正能量,從而有效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方針和政策,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反,如果不能科學理解甚至隨意解讀,就會造成人們的思想混亂,進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健康發展造成干擾。自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提出“新常態”一詞以來,人們對“新常態”這一概念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解讀和發揮,其中既有對這一概念和理念的正確闡發,也有對這一概念的片面解讀、泛化甚至濫用。
就后一個方面來說,一些人沒有全面、準確地把握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新常態”的科學內涵,片面強調甚至有意夸大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增長速度相對變緩的事實,錯誤地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并進入低速增長時期是所謂的“新常態”。事實上,經濟學界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雖然當下以及未來一定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相比過去30多年平均兩位數字的速度而言相對變緩了,但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繼續保持一個具有更高質量的中高速發展狀態,中國完全有條件、有可能跨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那種有意唱衰中國經濟增長的論調,不僅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和事實基礎,而且也背離了習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的本來內涵和深刻意蘊。
其實,習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提出“新常態”這一概念時,首先突出強調的恰恰是中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在前不久召開的亞洲博鰲論壇2015年年會上,習總書記進一步全面清晰地闡述了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準確內涵:“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習總書記還有針對性地指出:“我們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增長率,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現在增長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中國將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通過實施“一帶一路”等重大發展戰略,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經濟一定能夠保持中高速的更加高質量的健康發展。
如上所述,就習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一詞的本來涵義來說,它是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出現的階段性新特征的一種理論概括,并不涉及任何其他領域的內容。但是,一些人有意無意地將這一概念進行泛化甚至濫用,把這一概念幾乎變成了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面裝,提出了諸如“改革新常態”等所謂“新概念”。其實仔細究來,這些概念是很難站得住腳的。例如,就“改革新常態”這一提法來說,既不符合中央文件的相關提法,也違背了一般的思維和語法邏輯。就中央文件的提法來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思想,而不是什么“改革新常態”;就一般的思維和語法邏輯來說,改革本身是一種行為和過程,改革本身很難說有什么“常態”或“非常態”,也沒有什么“舊常態”,當然也就更沒有什么“新常態”了。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像“政治新常態”、“改革新常態”這樣一些經不起推敲的所謂“新概念”的提出,不僅不是什么理論上的“創新”,而且偏離了中央文件和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從而在客觀上有可能會起到誤導民眾甚至黨員干部思想的負面作用。因此,這樣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謂“新概念”最好還是休矣!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