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與一個境外朋友論道,特寫此文。很多邏輯,學界不寫,寫了他就別在美國主導的西方期刊上登文章了,沒有這些論文,他的教授評不上了,博士難畢業了。但很多比較,邏輯簡單直接。
最近看到了一個數據,本來是很正常的數據,但在美分黨看來,似乎有了重大的質疑中國數據的線索,對此我們要對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的差別和其中的數據邏輯,給大家科普一下。
我們先看這個數據:
對待上圖,有的質疑聲音是這樣的:
1.過去10年中國銀行資產增長9.8倍,GDP增長2.9倍,匯率基本上沒有變。
2.美國銀行資產和GDP差不多,如果按照美國的邏輯,中國銀行多了36萬億的資產,接近兩倍于美國銀行資產,這個政府背書支撐的銀行資產能撐多久?
3.如果假設中國GDP沒有水分,銀行資產是因為匯率高估了,按照美國GDP和銀行資產的比例測算,匯率應該是27:1。
其實對上面的圖片當中的數據,要是我們中國立場的人看到的話,首先想的邏輯不是中國的銀行數據有問題,而是美國的GDP有虛假,或者中國的GDP有低估,沒有按照購買力平價進行估價,很多中美一樣的商品尤其是勞務服務層面,就是1:1的概念,如果這樣的估算一下,當然美國低估了。而且大家的眼光,更多的會盯住我們的增長上來。
這里第一個邏輯的問題就是,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成直接相關和簡單的比例關系的,不是都可以簡單的邏輯的。GDP代表的是你的經濟增量,不代表你的積累,其實一提到積累率,大家就可以明白許多了。
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這個GDP就可以相當于一個人家的收入,而圖中的銀行存款,就可以相當人家的家庭存款。存款多少與收入多高有關聯,但絕對不是簡單比例關系。家庭存款數量低了,你不質疑人家收入低了,反而質疑說存款高的收入應當更低,這樣的邏輯,只有美分黨妖魔化的思維才有的。這里一般而言,富余家庭會掙了錢花光,窮的家庭會更多的攢錢,非常符合經濟規律的。中國現在就是積累率接近40%,而美國是1%的樣子,如此巨大的差別,當然是剩下的銀行存款不一樣了?!
再進一步是講,就算我們有這么多的銀行存款和積累率,我們也要看看我們的經濟發展,到底積累了什么?!其實在08年到現在的十年,中國的高鐵基本是從無到有的,我們在2011年還在質疑高鐵事故,但現在高鐵是滿天下運行了,是中國崛起的標志,這個積累了多少,這些建設,都是貸款的,都是有實物資產為背書的。而美國的存款背后呢?美國的國債一天天滾雪球,錢都是花掉的。
這里我們要看一下中美經濟結構的不同,這個不同,我們用兩類不同的公司進行一下比較就可以知道了。中國的代表是房地產公司,美國的代表是網絡公司。房地產公司投入了以后,最后變成房子,房子賣掉了以后就是公司的現金存款越來越多,公司有很多的利潤,房子也成為了社會的資產。而網絡公司是錢燒掉了以后,有了很多的虛擬資產,然后利潤很低,不要利潤的,公司還有那么多的現金么?
更進一步講,對網絡公司這樣的燒錢,美國也是計入GDP的,花錢就是GDP是美國的邏輯。但為何這個可以成為美國邏輯?背后就是美國的錢是QE出來的,拿國家的白條國債發行的,國家的國債也是花掉的,國家沒有錢沒有資產。所以這樣的貨幣,其實就是偽鈔邏輯,拿著偽鈔,花掉才是獲得財富的。因此這些錢到網絡公司,花掉了,就是取得了財富。而中國的貨幣發行是依靠美元外匯占款,發行的貨幣都是血汗勞動換來的,美國金融體系創造和花掉的美元,對美國其實是一個利益輸送。
這里有美國的悖論,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特里芬難題。當年日本被列強取消了不平等條約,代價就是以馬關條約的賠款換成英鎊發行日元,而不是直接以白銀發行日元。后來我們把黃金儲備都放到美國美聯儲和以美元儲備來發行人民幣,叫做“改革開放和擴大深化改革開放”,不把金融主權交出去就是“閉關鎖國”,交出金融主權換取的是美國對我們的解除封鎖,這個封鎖才是閉關鎖國。但現在美國連這個也不愿意了,因為中國攢的錢太多了,特里芬難題來了,美國要抬高要價,要毀約。這內在邏輯和利益輸送,就是美分黨輿論的經濟立足。在他們看來,現在解決美國貿易戰,不是自力更生而是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您能夠聽懂了么?
現在美國GDP的壓力,不光是美國統計GDP網絡燒掉的錢是GDP,在美國,你家庭主婦干家務也是GDP,還有美國搞了一項叫做虛擬房租,你住自家的房子也是創造GDP的,是按照市場房租價值計入GDP的,當然,美國人還可以說他們還沒有如印度人那樣,把牛拉屎也計入了GDP進行統計,把牛多拉的屎變成所謂的經濟增長。且不說這些GDP是否虛假,起碼這些GDP不能形成銀行存款的吧?但這些GDP都可以使得人均GDP增加好多啊!你父母在家給你帶孩子,你老婆刷碗做飯,你在家搬家具等等,都按照美國的勞務標準算一下,在算上房租,咱們的人均GDP和總GDP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呢,呵呵噠!
這里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說中國的M2太多,是銀行的問題。其實這個話題反過來問一下,如果中國老百姓一定要死死拿住存款,那么銀行的M2是肯定要增加的,銀行的M2增加,還有老百姓多攢錢的因素呢!而且你別說這些存款多了沒有消費,存款變成貸款,是我們的基建投資等在消費呢!中國是難以如美國那樣金融創造貨幣的(說難聽了叫QE和印鈔),所以我們需要M2的增長。
中國和美國的結構不同,還有的層面是中國的勞方和資方的關系與美國不一樣,美國這些年是貧富分化加劇的年代,而中國這十年是基層工資暴漲的時代,在北京就看著保姆的費用從不到2000到現在6、7000了,而且現在一直在漲的過程中,家里的小保姆這些年存了幾十萬,孩子上了私立學校同時要老家地級城市買房了。GDP是有勞方所得和資方所得的,企業利潤怎么樣是一個層面,老百姓收入怎么樣是另外的層面,這扶貧讓更多的人有了存款。
美國富人有錢與中國窮人有錢是不同的,因為資產的選項不一樣,美國的金融產品和金融資產遠遠比中國多,中國的股市很呵呵,美國則在這十年,大量的資產變成了證券化的資產,你僅僅比較銀行存款,是非常不合適的。但美國的虛擬資產也有很多問題,比如數字虛擬貨幣等等,中國是嚴禁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中美經濟差異還是巨大的。
而美國與中國經濟結構不同的,還有就是雙方的海外投資是不成比例的,美國的海外投資是美元的M3,美聯儲不公布,那么中國的呢?海外投資最近在萎縮,銀行在抽筋,背后還是我們要拿美元投資,美元吃緊的結果。
經濟發展到底如何,其實還有一個關鍵性的數據,就是發電量!而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快于發電量的增長,因為中國單位GDP的能耗一直在降低,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GDP的增長將變得更加綠色。而中國的發電量增長一直的穩健的,而且已經超過了美國50%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年發電6.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較上年加快1.1個百分點,為2014年以來最高增速,到底有沒有增長,這個是一個關鍵性的數據。我們還可以看看前兩年的發電量數據和世界各國的占比,這個就非常清楚了。
中國經濟到底GDP如何,我們還有一個佐證,就是看看海運的指數,我們可以看到貿易戰以來,中國的海運依然繁忙,國際海運指數是高企的。你可以自己去查各種的航運指數,也可以看看剛剛的報道:
《寧波舟山港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如此火爆啥信號?》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9-09-22/doc-iicezueu7650512.shtml?cref=cj
這些數據與你的印象完全不同,背后的差距不光是前面說的勞方收入增加,資方企業受到壓力;還有就是東西方的調整,西部開發投入巨大,現在西部的日工資已經接近300塊了,我們到西藏中印邊界附近的康馬縣,勞動力的日工資是260元。新疆、內蒙就更高,而且在太陽能下全面爆發的高效現代農業。
這個是去年我寫的文章,今年又有大變化,
https://www.minshengwang.com/nipingwolun/955653.html
另外中國的發展,你感受不到的還有軍工的GDP增長,中國的軍事產業這十年來今非昔比,中國軍隊的裝備鳥槍換炮,海軍下餃子一樣的造艦,空軍現代化飛機上天。軍事高端的研發和產業發展,很多數據是保密的。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搞軍備競賽,對美國的產業空心化金融國,是有優勢、有壓力的。這個成本中國是美國的幾分之一,但美國只能跟隨而保持軍事優勢。這花費也是銀行存款錢袋子要少的原因。
綜上所述,僅僅上述簡單的一些經濟差異比較,就知道單單憑借一個數據就說三道四的低級和蒼白,而分析了這諸多的經濟數據和因素,我們應當的就是對中國更有信心,但我們還在美國的體系之下,下面是更深融入去給美元繳費,還是自力更生脫離這個體系發展,是要權衡的。脫離也是有巨大代價的,光一個英國脫歐就多少代價?中美經濟體系脫鉤,影響巨大。但你死皮賴臉的讓對方全贏的留在這個體系,被盤剝到油盡燈枯,則更沒有前途。本來是共贏的事情,人家要全贏,不允許你繳費分一杯羹,面對如此霸道的對方,也要有斗爭的勇氣。人家要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得利的,而斗則是兩傷的事情,不能單方面只看中國的代價。
因此我們對中國的數據,是要有信心的,現在是轉型期,壓力肯定大,美國又有額外的壓力,但整體數據,有利的一面也是不少的,需要的是持久戰,需要的是熬過去。其實上面圖表給我們的數據,中國的積累在加厚,就是對持久戰理論最大的支持。
張捷,察網專欄學者,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政法大學客座教授。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拼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