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文章大約8000字。斷斷續續寫了20小時以上。
因為是斷斷續續寫的,所以難免有混亂、重復的地方。
不改了。
**************************************************
華盛頓亂了一陣了,先是特朗普的支持者進京勤王,后是沖擊國會,然后是美軍向華盛頓增兵。
目前看,局勢基本穩定了。
類似的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不是第一次了,包括并不限于1932年華盛頓慘案——麥克阿瑟鎮壓老兵。
如果認為這次事件能動搖美國統治階級的統治,未免太樂觀了。
哪里的生活不下去的受壓迫者最多,哪里發生的革命就最容易成功,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經驗。
統治階級必然會采用最血腥的手段維持統治,如果不是被逼上絕路,誰會主動挑戰絕對暴力?朱元璋在參加起義前,反復猶豫,即使餓殍遍野的大饑荒都沒有讓他下定參加起義的決心,直到元軍殺良充功日益泛濫,他為了活命,才不得不參加起義。
動員活不下去的受壓迫者,摧毀對方的經濟基礎和暴力機器,才能在長期的斗爭中,推動革命與反革命的力量對比向有利于革命的方向運動,最終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話題轉回來。今天美國的經濟基礎,顯然不局限在美國境內。美國在全世界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向美國貢獻利潤。由于獲得這些利潤,所以美國有財力在國內實行面包加馬戲的統治方式。
把羅馬看成一個金字塔的話,羅馬公民中的無產階級處于中上層,由奴隸養活。把全球看為一個金字塔的話,美國的社會底層類似當年的羅馬無產階級處于中上的位置,第三世界血汗工廠的工人類似當年羅馬的奴隸養活他們。
“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句話放到今天,就是美國的社會底層靠美國政府過活,第三世界的社會底層養活全世界。
去年以來,美國政府為了維持社會穩定,連續給底層按人發錢。美國底層的勞動強度沒有大幅增長,生活質量沒有顯著下降。相比之下,第三世界的勞動者勞動強度大幅增長,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最底層并沒有到看不到希望、活不下去的的程度,所以他們對革命的興趣并不大。
美國民眾有興趣參與由于統治階級內訌所導致的動亂,借此機會打砸搶,但是卻并沒有多大興趣從根本上推翻華爾街的統治。這就如同羅馬市民有興趣參與萊茵河軍團與代表多瑙河軍團為爭奪皇位發生的內戰,趁火打劫,順手牽羊,卻并沒有興趣動員奴隸,徹底推翻皇帝加元老院的統治——因為羅馬的平民本身也是高人一等的統治階級。所以,不要以為美國底層喜歡打砸搶,某深色種群喜歡零元購,就以為美國到了革命的前夜。
美國的無產者類似靠奴隸養活著的羅馬時代的最底層的自由民。其他國家不發生革命。美國的無產者很難發生革命,因為他們并沒有被逼入絕路。如果不考慮正面戰場擊潰美軍,那么要徹底推翻美國的統治,需要向第三世界國家輸出革命,動員當地人民,發動革命,粉碎美國的經濟基礎。
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發生革命,脫離美國控制,是美國國內發生革命的第一個必要條件。
目前看,這顯然很難。
冷戰期間,美蘇爭奪海外勢力范圍,并不是動員當地人民起義并為其提供物質幫助,而是爭取當地高層人物,并不觸動當地的統治階級的統治。
在拉攏當地統治階級爭奪勢力范圍的過程中,后發國家處于天然的劣勢。如同日本和英美,拉攏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之類。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也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有槍就是爹,有奶就是娘,朝日暮美,左右騎墻。軍閥如同賣笑的娼妓,從不考慮往日的恩義,只考慮眼前的利益,翻臉無情。他們雖然插標賣首抱大腿,但是也知道誰的實力強大腿粗,抱誰的大腿比較有前途。實力較弱的日本,無法有效控制張作霖,只好選擇除掉他。弄巧成拙,促成了張學良倒向蔣介石,改旗易幟,間接倒向美英。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只好選擇親自上場,從此拉開了“侵華—抗日”戰爭的序幕。
把他國的精英孩子作為留學生培養,然后希望建立人脈,在他國發展本國勢力的想法,幼稚可笑,往往不會成功。蔣介石是日本陸軍預科學校出身,前幾次下野之后東山再起大多源于獲得了日本的支持,鮑羅廷全力把他扶上孫中山的接班人的位置,蘇聯為他提供北伐的槍支彈藥和部分軍餉,但是他在選擇宗主國的時候,卻更樂于選擇美國。原因無他,感情歸感情,恩義歸恩義,援助歸援助,美國國力更強,能給予的資源更多,如果不能壟斷來自美國的資源,他是坐不穩軍閥首領的位子的。
蔣介石投靠美英以后,蘇聯減少了對華的期望和投入,但是日本人并不死心。對當時的日本來說,要想從英美手中奪取中國這塊殖民地,只有兩個選擇:在太平洋上稱霸,或者,徹底武力占領中國。兩個選擇其實是一個選擇,都需要否定英美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武力。
無論是冷戰時期的美蘇或日本,都沒有興趣在半殖民地、殖民地國家發動革命。美蘇或日本的目的,都是爭奪殖民地,獲得利潤、轉嫁損失、緩和國內矛盾,如果殖民地發生了民族主義革命,甚至階級革命,它們還怎么達到獲得利潤、轉嫁損失、緩和國內矛盾的目的?更何況,這些國家,包括帝國主義的美國和日本、修正主義的蘇聯,本身對革命也非常忌憚,向外輸出的革命,很容易傳染回本國。
何況,這些國家是否有革命的基礎,還是未知數。
如果我們認為一個國家內部的革命是被統治階級推翻統治階級并建立政權的暴力行為,那么古往今來的絕大多數內戰都不是革命,而是統治階級內訌。彼此沾親帶故的統治階級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被統治者,殺得人頭亂滾,血流成河。個別被統治階級的武裝成功推翻了統治階級,也搖身一變成為統治階級。這些不具備革命性質的內戰,只能加強戰亂國家的軍閥對美國的依賴——他們需要外援的武器和金錢。對活不下去的社會底層來說,他們可以成為革命的力量,推翻統治階級,也可能成為軍閥混戰的兵源,成為統治階級內斗的炮灰。無論哪種方式,對他們來說,都能暫時解決生計問題。
所以,當地革命的基礎,不僅要有活不下去的當地人,還要有進步的先鋒隊去組織動員當地人民投身革命,與軍閥進行武裝斗爭。輸出革命的國家可以為當地提供武器和物資,但是卻不能提供先鋒隊。以為是龍種,結果是跳蚤,以為支持革命領袖,結果卻資助軍閥頭子的事情,屢見不鮮。四一二和七一五就是蘇聯把反動力量當做進步力量支持的結果,蘇聯不但沒有達到牽制美英的目的,反而強化美英在華勢力。
一個民族的受壓迫階級要革命,首先要有覺醒的、有革命要求的本民族的知識分子為領袖,外來的革命領袖越俎代庖,去其他國家發動人民,很難成功。由于出身、語言、人脈、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隔閡,本國革命領袖即使有崇高的理想和革命的經驗,往往也很難和當地人融為一體。對這樣的輸出革命,當地人往往袖手旁顧,甚至出賣革命領袖,謀求富貴。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格瓦拉的失敗。
再說,即使這些國家革命成功,也會盡快爭取與美國改善關系。
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勢力范圍包括全球大多數關鍵原材料和工業至成品的產地。與美國改善關系,加強貿易往來,長期看,可能再次被美國整合為經濟殖民地,但是,短期看,可以有效利用美國勢力范圍內的資源,改善本國經濟,加速本國發展。考慮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客都不考慮長遠,就不難理解他們的選擇。
所以,輸出革命,爭奪美國經濟殖民地,摧毀美國的經濟基礎,促成美國崩潰的夢,基本不現實。
美國革命的第二個必要條件,是美國遭遇巨大的軍事挫折。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槍桿子不出問題,反動統治的武力基礎相對穩固,反動統治就相對穩固。
普通人活不下去,安排他們從軍,這是各國的維穩經驗。羅馬時代的人口普查,羅馬公民大約500萬,不知道這其中是否包括女性公民,估計只是男性公民。當時的羅馬有27-29個軍團,每個軍團6000人,大約15萬常備軍。按照這個比例,14億人口,7億男子應該有2000萬左右的軍隊。
羅馬設立常備軍的目的,除了對外防御蠻族,對內鎮壓起義,也包括以兵代賑。羅馬士兵的軍餉并不高,但是衣食免費,而且退伍之后可以獲得一筆退休金,足以在邊疆地區購買一塊土地成為自耕農。
把社會底層渴望改變命運的精壯男子招收進自己的武裝,鎮壓被剝削階級,削弱反抗的力量,增強鎮壓的力量,鞏固統治,這是各國統治階級常用的伎倆。
正常情況下,只要這樣的制度有效,革命者在起義時,就會面臨極大的困難。
反之,槍桿子一旦出現問題,反動政權必然受到嚴重沖擊。
相比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沒有組織內部組織的普通民眾。接受過軍事化訓練,有一定組織結構的軍事人員或準軍事人員發動起義,對統治階級來講,破壞力更強,威脅性更大。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穩定武裝力量,一直是統治階級的首要任務之一。但是,巴黎公社、武昌起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德國十一月革命仍然發生了。
一方面,對外戰爭失利能嚴重挫傷底層官兵的士氣。階級國家的軍隊,高層指揮官往往來自統治階級。這樣的軍隊中,即使高級軍官不是世襲,對平民出身的官兵來說,往往也存在玻璃天花板。比如,羅馬帝國高級指揮官往往出身元老院階層,至少是騎士階層。比如,舊德國國防軍高級軍官往往出身容克地主。再比如,沙俄貴族年紀輕輕,完全沒有經過歷練,更沒有實戰經驗,就成為高級軍官。這些高級軍官的血統雖然高貴,但是能力未必出眾。平時,對底層官兵來說,這樣隱性的不公,往往還可以接受。戰時,隨著屢戰屢敗,底層官兵認識到自己炮灰的命運,對高級指揮官的態度,自然是從失望到憤怒。對統治階級來說,這些底層官兵一旦調轉槍口,后果不堪設想。畢竟,將軍不能替代士兵瞄準。如果這些士兵再被革命思想武裝起來,那就更危險了。比如,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德國十一月革命。再比如,陳勝、吳廣是準軍事人員,上級把他們逼上絕路,他們的起義直接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即使士兵們沒有主動攻擊他們的指揮官,而是對起義群眾采取默許的態度,對統治階級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比如,巴黎公社。
一方面,自古以來,軍隊就不缺嘩變。即使在凱撒擔任統帥的時候,也發生過罷戰事件。大多數情況下,嘩變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戰場失利,統帥使用嚴刑峻法逼把基層士兵逼上絕路;二是經濟問題,士兵長期拿不到足夠的軍餉。拋開軍事失利加嚴刑峻法不說,拖欠軍餉、待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會貧富差距擴張,統治階級(統帥)沒有足夠的財力供養士兵。
對有廣袤殖民地的國家來說,軍費可以變相轉嫁給經濟殖民地,類似羅馬的行省承擔羅馬軍團的軍餉。目前看,只有擁有廣袤的海外殖民地,美軍出現軍餉困難的可能性就很低。要美軍出現軍餉困難,需要擊潰美軍,剝奪美國的海外殖民地。
目前看,沒有國家能挑戰美國的軍事霸權,美國并沒有遭遇巨大的軍事挫折,美國的經濟殖民地并沒有被剝奪,美國有足夠的財力供養士兵。在這種情況下,希望美國統治階級失去美軍保護,甚至美軍調轉槍口加入革命的可能性并不大。
截至目前,美國的經濟基礎沒有分裂,美軍沒有出問題,美國出現軍閥混戰的可能性也不大。
軍閥混戰的前提是統治階級出現分裂,中央政府喪失權威,地方勢力崛起。
經濟出現分裂,就會出現代表不同經濟利益的精英集團,各個經濟集團有自己的財源,招兵買馬組織自己的武裝,爭奪最高政權,這是內戰常見的起因。截至目前,美國經濟并沒有出現南北戰爭前夕,南北割裂的現象。經濟基礎沒有分裂,統治集團就不易分裂。
在鎮壓特朗普的支持者的問題上,美國統治階級內部的態度基本是一致的。美國統治階級在四年之中對特朗普早就不滿了。拜登與華爾街巨頭、互聯網巨頭之間之間沒有明確的沖突,拜登的上臺甚至可能是這些巨頭舞弊操作的結果。
由于美國的選舉制度,特朗普一旦下臺,拜登位置已經確定無疑,很難出現像尼祿死后羅馬帝國先后出現四位皇帝內戰爭奪皇位的情況。
相比不滿元老院的凱撒,特朗普手頭沒有現成的兵團,也不可能征招兵團。即使他能把自己的支持者武裝起來,他也沒有財力和生產基地為自己的武裝提供足夠的武器彈藥和后勤補給。
截至目前,美國統治階級內部除了出現特朗普這個叛徒以外,基本上沒有大的矛盾和裂痕;華爾街并沒有出現分裂;作為華爾街選定的新代理人,拜登與華爾街的關系相對融洽,并沒有發生勢不兩立、你死我活的沖突;美軍最高領導層內部,也沒有出現背叛本階級的利益的將領;像南北戰爭之前,南北經濟基礎之間存在尖銳矛盾,南北高度對立的情況并沒有出現,爆發內戰的可能性非常渺茫;美國有廣袤的殖民地,可以轉嫁危機和矛盾,美國人民此時此刻并不急于革命;美軍沒有遭受巨大的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認為美國即將陷于內亂未免太樂觀了。
考慮過美國底層、美國殖民地、美軍和美國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情況,就會知道,雖然經濟危機時期,大多數國家都會陷入政治危機,但是由于美國擁有廣袤的海外殖民地,可以向外要求利潤,轉嫁損失,美軍擁有超強的實力,對外可以確保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對內可以鎮壓革命,美國陷入內亂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特朗普本人不退縮,很快就會被愛國者擊斃,然后不了了之。如果特朗普的支持者不放棄,很快就會被美軍鎮壓。
當然,如果美軍在外戰之中遭受巨大挫折,一方面美軍士氣低落對統治階級充滿仇恨,一方面美國喪失了經濟殖民地,美軍待遇下降,現有的穩態就可能動搖。這時,美國國內革命的條件就可能成熟。這就是列寧說過的,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那時有沒有特朗普都無所謂。沒有特朗普,也會時勢造英雄。
不過,雖然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給美軍造成巨大挫折,但是都沒有促成美國國內革命的條件成熟。所以,美國國內發生革命,美軍需要遭受更大規模的挫折,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要遭受更加沉重的打擊。
目前看,這種可能性并不大。老一輩曾經希望美蘇鋌而走險,加速全球革命的進程。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存在,外加控制廣袤的經濟殖民地可以向外轉嫁矛盾,美蘇最終都沒有膽量邁出關鍵的一步。
雖然都是經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但是各國的風險不同。誰的軍事實力強,誰的海外殖民地多,誰發生內亂概率較小,這也是一條規律。這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生革命的不是資本主義最發達的英國,而是帝國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脆弱的一環俄國和戰敗的德國。
統治集團發生分裂,有利于革命成功。這就是毛主席講的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但是,革命成功的加分項不是充分條件。革命成功需要社會底層走投無路,有起來推翻現有統治階級的意愿,現在美國國內底層顯然沒有革命意愿。何況,美國統治集團與其說分裂分裂成兩大派,不如說開除特朗普。
境外勢力插手提供資金和武器援助,是加分項,也不是充分條件。境外勢力提供了資金和武器。可以為起義者提供初期的最簡單的支援。但是即使沒有這些境外勢力的支持。許多起義依然取得了成功。境外勢力的資金和彈藥可以讓火星進化為火苗的過程,速度加快、概率增加。但是在秦末,那種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即使沒有境外勢力的支援,陳勝吳廣起義也如火如荼迅速展開。
用消防做比喻的話,大多數國家的統治階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撲滅火星和火苗,而不是消除易燃物上。一面大量的積累易燃物,一面忙著撲滅火星和火苗。最后總有一個時刻,統治階級手忙腳亂,按下葫蘆飄起來。無法控制火星發展成火苗兒,火苗兒發展成燎原烈焰。但是,全球化為美國提供了把易燃物轉移出國內的機會,這讓其他國家統治階級垂涎三尺。不過,除非美軍遭到極大挫折,殖民地易手,否則其他國家難以具備這樣的條件。須知,不是先有美元霸權后有美國的經濟殖民地,而是美國先有經濟殖民地后有美元霸權。
當年的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挑戰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試圖取而代之。結果,法西斯分子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兩敗俱傷,美國和蘇聯瓜分了世界。
總體看,截至目前,美國國內發生革命或大規模內亂的條件,并沒有成熟。
從地理條件上看,美國發生城市暴動,顛覆政權的難度,比其他反動國家大得多。
工業化時代以來,所有的資源都向城市集中,城市是政治、經濟中心。控制了城市,就控制了生產循環,控制了生產循環,就控制了全國其他地區。
反動派的政治中心被癱瘓,現有國家機器無法有效鎮壓起義者,聚集在政治中心的統治階級作鳥獸散。經濟中心被癱瘓,反動軍隊無法獲得足夠的物質資源。起義者癱瘓對方的政治中心,獲得對方的物質資源,很快就能摧枯拉朽,推翻統治階級的反動統治。
關鍵城市的暴亂,可能導致統治階級的垮臺,至少導致統治基礎被動搖。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德國十一月革命。
對大多數反動政權來說,主要政治、經濟功能都集中在首都,首都發生動亂,統治階級失去對首都的控制,就會導致嚴重的動蕩,甚至政權被顛覆。
波旁王朝、羅曼諾夫王朝,莫不如此。蘇聯解體,也與819事件之中,紅軍沒能有效鎮壓支持葉利欽莫斯科群眾有密切關系。
一方面,首都陷落必然導致統治階級功能癱瘓;一方面,首都陷落是一個關鍵信號,反映統治階級力量薄弱到極點,必然極大刺激起義(造反)者和騎墻觀望著。
在這方面,日本人頗有心得。日本大佐明石元二郎積極參與二月革命,他的報告被匯總編輯為《暴動的指南》。這本書是禁書中的禁書,甚至是否存在,不得而知。
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團體,一般都有路徑依賴。俄國人在城市暴動中取得了成功,于是把城市暴動的經驗推廣到舊中國。動不動就要求中國紅軍攻擊大城市。結果,剛剛誕生的紅色武裝力量,損失慘重。
同樣一件事情,為什么在俄國能夠成功,在舊中國不能成功?很簡單,因為中國當時并沒有實現工業化,甚至準工業化都算不上。所以,中國的城市并不是反動統治的核心關鍵結點。俄國無產階級在核心城市的發動的革命,可以認為是對反動統治階級發動的斬首行動,但是在前工業化的舊中國并不存在這個首。
作為帝國主義走狗的軍閥,可以從農村獲得壯丁,從境外獲得貸款,購買武器,支付軍餉,把壯丁武裝起來。經濟上,買辦官僚地主廉價出口國內的農產品,高價傾銷進口舶來品,獲得稅收償還貸款。
且不說,當時的紅軍無力攻陷天津、上海、杭州、廣州這些核心口岸。即使紅軍全部攻陷了這些口岸,還有青島、連云港、寧波、泉州、福州、汕頭這些相對次一級的口岸。反動派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來自境外的軍事支援。
進一步考慮,當時中國市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內陸農村,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內陸農村的失地農民,如果體力還能作戰的話,加入反動軍隊當兵吃餉,或者,落草為寇分金吃肉,活一天是一天,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條出,穩定的可能性較大路。為了生存,社會最底層完全可能成為鎮壓革命的反動打手。
在這種背景下,不考慮中國的社會現實,共產國際強行要求紅軍進攻一線沿海大城市,即使拋開雙方力量對比懸殊不說,也注定是要失敗的。
當時中國革命,和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一樣,只能是農村包圍城市。把農村的受壓迫者動員起來,獲得人力資源,同時摧毀反動派廉價出口原料,高級進口至成品的經濟基礎。
同理,看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出現動亂,就按照一般經驗認為美國政權不保,也是脫離實際的。
與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美國是雙首都制。華盛頓是政治首都,紐約是經濟首都。兩個首都互為掎角之勢。
打個通俗的比方,美國的統治階級的董事會在紐約,他們推選的總經理辦公室在華盛頓。工人打進董事會,總經理辦公室可以組織保安去鎮壓。工人打進總經理辦公室,董事會同樣可以安排保安去鎮壓。
2011年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今年年初的特朗普支持者勤王,都不會導致美國統治階級失去對經濟和軍事的控制。
從地形上看,相比華盛頓,紐約更難攻克。曼哈頓島三面環水,除非水面結冰,否則只要很少的兵力,就可以建立隔離帶。長島地廣人稀,沒有車輛不易進入。曼哈頓失守,富豪們可以坐直升機撤退到長島。長島失守,富豪們可以坐游艇離開。長島和曼哈頓島又互為犄角之勢。美國海軍可以直接炮轟底層人口聚集的布魯克林區,為陸地的反動武裝提供火力支援。
由于具有這樣的地理優勢,除非起義人口同時圍困并攻陷曼哈頓、長島、華盛頓,否則,美國的革命很難成功。
考慮到美國的經濟基礎、社會矛盾、國際地位和地理特點,把希望寄托在美國內亂,主動到下,拱手讓出殖民地,供其他國家轉移矛盾是不明智的。
這并不是說資本主國家不可能發生革命,而是說由于資本主義的不平衡性,革命不太可能發生在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更可能發生在帝國主義鏈條最脆弱的環節,比如當年的沙俄。
對此,列寧早有論述,不再贅言。
來源:盧瑟經濟學之安生雜談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