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已經讓不少人對人類自身的未來產生了不少的擔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很多人將失去工作,被送進失業大軍的隊伍。這樣的憂心似乎還有點不斷膨脹的勢頭。人工智能的產生與發展,是人類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人類的社會生產,本身就是其自身的目的。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得住,人們只能順應這個發展趨勢,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可以想象的是,人工智能將來在社會生產中的運用,將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的效率,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為人類社會財富的增長,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在今天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社會制度的條件下,這種發展確實會帶來大量勞動人口的失業,相伴而來的就是底層勞動者的收入大幅度下降,貧困現象會愈發嚴重。這樣一個趨勢,不由得會讓人們想到,在現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不能給更多的人們帶來福祉,而且還給更多的人們帶來痛苦。面對這樣的局面,人們應該怎么辦?說起來,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我們不能因此就禁止人工智能,不能因此就禁止人類社會在生產發展方面的任何進步。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解決阻礙人類社會生產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結論就是,生產力越是發展,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需要就越是迫在眉睫。從歷史上說,人類社會生產在發展中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成就,每一個突破,都會給當時的社會生產秩序產生各種或大或小的沖擊。蒸汽機發明后,工場手工業迅速衰落,大批原來的手工業工人,農村的農民,有的失去了自己的作坊,有的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他們不得不赤身裸體地、不帶任何生產資料進入工廠去做工人,成為資本家剝削剩余價值的對象。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絕大部分人都不再占有任何形式的生產資料,他們自己成為了資產階級生產剩余價值的生產資料。在電動機取代蒸汽機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動力來源的時候,原來在蒸汽機工廠里工作的一大批人失業了,被拋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后備勞動力量。但是有一部分人卻可能轉化成為在電動機作為主要動力的工廠中的勞動者。一批原有的勞動者被迫退出了勞動大軍,而新一代勞動者被安插在新的生產崗位之上。這種改變,這種替代,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是經常發生的。隨著計算機進入生產領域,隨著自動化生產在各個生產領域中的普遍應用,勞動者在原有的生產崗位上的數量也在大幅度減少。然而,隨著新生產業的問世,一大批圍繞新生產業的其他輔助生產崗位和服務類崗位卻大量的增加。這種增加甚至很類似于生物機體上各種細胞的增生,有的甚至又多又快。所以,社會上的勞動后備力量并沒有特別顯著地增長,基本還在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之內。當火車與汽車進入生產領域之后,原來擔負運輸工具的人力車與畜力車就退出了生產領域。當飛機以及航空業開始大力發展的時候,火車與輪船的業務就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這些領域里從業的人們數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當高速鐵路的運輸開始進入軌道交通的行業之后,原來傳統的鐵路運輸,無論是設備還是從業者的數量也在逐漸減少,但新興的高鐵領域卻為社會提供了更多也更復雜的就業崗位。高鐵車輛的保養、維護,都比普通的內燃機車與電動機車需要更復雜的工種,更多種的配件,以及更具有多種維護保養技能的工人。可以肯定,現在圍繞高鐵行業而產生的工作崗位,不知道比在蒸汽機車年代所需要的工作崗位要多出多少倍。然而,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下,這些崗位的產生,就業的競爭,都不是人類自己主動地、有計劃地規劃和安排的。這安全是市場自身的機制在進行所謂的調節。而在這個調節的過程中,犧牲了很多勞動者的工作和他們的收入。這就是說,這種巨大的改變需要勞動者承擔極大的成本,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這在資本主義生產制度上是根本無法避免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英國在默多克旗下的印刷企業,決定采取激光照排技術,以取代鉛字的排版,結果引發當地印刷排字工人的抗議和反對。然而默多克依然堅持他的決定,必須解雇這些排字工人,必須采用激光照排技術。印刷工人們受到極大的打擊,沒有人考慮到他們的利益。雖然印刷行業的效率提上去了,企業用在勞動力身上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了,但是許多工人失業了,這本身就是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打擊。如果他們失業了,社會需要對他們采取一定程度的救濟。這種救濟就是社會必須要付出的成本。而這種成本的付出,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帶來的一種必然。同時,我們也已經看到,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原來只能由印刷廠來承擔的印刷業務,至少在中國,除了有更為先進印刷技術的印刷廠之外,還有在大街小巷中,出現了更多的小店、小門面來承擔著印數不多的印刷業務,論文打印,各種文稿的復印,都是原來印刷行業多種業務的補充和擴展。這些在街頭上出現的小型印刷復印的企業。其從業者的人數就一定比 在印刷廠當工人的人數要少嗎? 然而,如果我們采用由社會組織的機構來從整體上主動調配這些勞動力就業的安排,就明顯地可以減少這部分成本的付出,可能減少因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無序性而付出的不必要的代價。更重要的是,由社會來安排和培訓離開原有勞動崗位的工人,進入新的產業、新的行業的就業,就不會出現讓這些可能的失業者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滑的窘境。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使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我們依然可以做到,在人工智能進入更多的生產領域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盡早地做出安排,解決那些因為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技術而導致失業和生活水準下降的問題。我們可以事先制定一系列的就業計劃,提前調研,發現有可能產生出來的新的行業,新的就業崗位,并且提前進行相關從業者的培訓工作。這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因為技術的進步、技術的變革而給社會帶來的動蕩。我們畢竟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畢竟還在運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在人工智能進入人類社會生產各領域的初期,有些問題要解決起來,還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隨著我們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我們解決這類問題的手段會越來越多,效果會越來越好。將來完全可以在盡最大可能減少社會陣痛的前提下,把我們的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發揮到更高的程度,減少更多的社會陣痛,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給人民帶來的各類服務和福利。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又成了計劃經濟了嗎? 確實不錯。但這是一種具有更高水平的計劃經濟,是在生產科技高度發達之下必然要產生的計劃經濟。只有這樣的計劃經濟才能解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混亂與無序,才是減少勞動者痛苦,為勞動者提供最大生活福祉的資源配置方式。這也是在那個時候最適合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資源配置方式。這種計劃經濟不一定由政府出面來制定、安排和管理。在那個時候,會有一個社會經濟共同體,即由各種所有制關系聯合在一起的經濟共同體平臺,來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這不僅能減輕政府工作的負擔,而且還能更有效地促進各個不同的積極性。對于這樣的計劃經濟,我們為什么不能歡迎它的到來呢?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