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閱讀信息
張黎平:救救孩子
點擊:  作者:張黎平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4-09-26 07:29:41

 

1.jpg

 

新生入學了,一位年輕的中學校長提出讓筆者結合我們這代人在校時的教育,以及這種教育對終身奮斗的激勵作用,給學生們做一次勵志報告。作為一名醉心于社會學問題的研究愛好者,且作為市一級聘任的兼職督學,感到這樣的勵志報告對現階段的孩子來講太重要、太及時了,于是在贊賞年輕校長思路開闊、眼光前瞻的同時,自然是欣然應諾。

 

辛辛苦苦準備了兩天,寫出一篇以《理想與奮斗》為主題的講稿。為了更加結合現階段中學生的思想和學習實際,我將講稿轉給同樣在上初中的外孫,想聽取一下孩子對類似講座的感覺和評價。誰知外孫看了后回道:“現在的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太重,很多得了抑郁癥,不少同學都不想活了。你把未來奮斗的路說得那樣艱難,孩子們更懼怕了。不僅起不到勵志作用,還可能適得其反。”

 

我再三和外孫核實是真實情況還是在瞎說,外孫回答:“真的啊!許多孩子私下里說起來都有不想活的想法。”聽到外孫的回答,我感到汗顏,更感到震驚!

 

平時只知道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確實過重,但沒想到不少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太重,已經到了“不想活”的地步!為此,只得根據孩子所反映的情況,再次修改講稿,直到外孫感覺到“還行吧”為止。

 

講稿寫完了,自己的心情卻久久難以平靜。為了弄清現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情況,筆者在網上查詢了教育部的有關文件及其相關報道;又設計了一個“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及其實際睡眠時間”等內容的問卷調查提綱,發入多個微信朋友群,得到眾多群友的熱烈響應;同時,又與一位負責兒童心理治療的精神衛生科主任醫師進行了咨詢和調查。在初稿形成后,又與教育界的一些朋友以及不久才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征求了意見。隨著及調查思考的越深入,心中感到越來越憂!為此,不得不借用魯迅先生百年前的一句吶喊:救救孩子!

 

如果說,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發出“救救孩子”,是對封建禮教導致的人性扭曲和壓迫控訴的話,那么,筆者今天如此吶喊,則是對家庭、對社會特別是對學校教育導致孩子們心靈扭曲的泣血呼喚!

 

一.家庭對孩子普遍的無原則溺愛,導致孩子心理承受力極為脆弱

 

盡管我國自古就有許多有識之士一直反對對孩子的溺愛,但溺愛又是中國傳統中根深蒂固的育子弊病。特別在現階段,在校的中小學生比起他們80、90后的父母來,生活條件更加優越,且獨生子的比例也不小。有不少80、90后父母,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從小作為獨生子女養成的嬌慣、任性、不顧別人、不講禮貌等毛病,潛移默化地傳染給自己的孩子而渾然不覺。而其50、60后的爺爺奶奶輩,大多數出生于兄弟姐妹眾多的家庭,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難免留下許多遺憾,現在物質條件已經大大改善了,讓孫輩們替代自己彌補昔日遺憾的意識油然而生。這就為家庭普遍對孩子溺愛奠定了各種基礎。在城市,不少孩子面對的是“421”家庭結構,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4個人和父母親2個人圍繞著1個孩子轉。在這種“倒金字塔”的家庭里,孩子的待遇勝似“小皇帝”,這么多長輩,要都統一意志不去溺愛孩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即使不是“421家庭”,大多數退休后身體尚健的爺爺奶奶輩,也基本上都把全部精力和寵愛集中在孫輩身上。而在農村,則由于不少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大多數由爺爺奶奶輩帶,在中國傳統“隔輩親”的習俗下,往往無原則的寵愛較多,而科學引導、教養和嚴格管理不足。另外就是單親家庭,由于帶孩子的父或母對孩子本身有一種愧疚感,自然也是對孩子百般遷就,且因自己需要在外打拼,孩子大多交給爺爺奶奶輩或保姆照看,故也難免寵慣過分。

 

生活在如上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必然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且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和隨心所欲等壞習慣。特別在0-6歲家庭教育的黃金期里,更是如此。但當他們走出家庭后,由于過分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受到其他孩子的喜愛,甚至會被排斥在群體之外。時間一長,這些孩子脆弱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巨大打擊。同時,這種溺愛,也必然使孩子能力低下,耐挫性和意志力極差。一旦這些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就會遇到諸多困難。特別是在當前家庭、學校都非常注重考試分數的氛圍下,他們面對學習上遇到的一些困難,脆弱的心靈必然會嚴重受挫。這也是導致不少孩子不喜歡學習,最后厭學,甚至輟學的重要原因。而再大一點后,就必然導致這些被溺愛的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遭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放棄在成長過程中完善自我的愿望,甚至喪失生活勇氣。客觀現實導致的這種兒童成長環境,對如何保證新一代的身體健康及人格完美提出異常嚴峻的挑戰。

 

二.紛繁復雜的社會,使孩子們脆弱的心理防線一觸即潰

 

一是信息工具的普及,使孩子們對社會的認知五花八門,極大地增加了教育管理難度。現階段的孩子,從兩三歲起就對玩手機很感興趣,而大多數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輩,為了不讓寶貝哭鬧,總是不理智地遷就于孩子的愿望。但玩手機是會上癮的,特別是孩子們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后,就從原來的單純玩手機游戲轉為同時接受各種各樣的思想、理念和知識灌輸。這種灌輸,一方面使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獨立意識非常強。因此,家中長輩們依靠傳統的說教很少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甚至被認為是與時代脫節的“陳腐觀念”。另一方面,目前的網絡環境極不純凈,特別是國內一些公知、大V們,為了配合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的亡國滅種計劃,更是處心積慮地琢磨怎么樣才能更多地吸引青少年粉絲,以實現他們洗腦成果的最大化。而國內過多的腐敗與社會丑惡等,也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

 

二是貧富懸殊拉大,社會誘惑力增多,給不少曾經的“小寶貝”投下了心理陰影。當被溺愛的孩子從家庭走出與社會接觸后,才感到現實遠不像他們幼稚頭腦中想象的那么簡單。特別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當看到其他孩子花錢隨心所欲,而自己卻處處受制后,這種落差感更強。一方面他們對社會逐步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另一方面家庭的經濟地位又使他們自卑感倍增,長期以往,這些孩子的性格就會逐步變得內向、懦弱,而此,又極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更使心理陰影揮之不去。

 

三是飽受社會詬病的師德師風對孩子們形成嚴重的心理傷害。曾經被網絡熱炒的天津某中學校教師公開歧視貧困家庭學生的(錄音)事件,在現實中絕非個例。據學生反饋,每年的春季開學和中秋節后上學,是教師刁難家庭條件較差的同學的“高峰期”。其中隱含著什么,連孩子們都心知肚明。除非個例外,大多數家庭條件較差的孩子,由于從幼兒時期就輸到起跑線上,因此學習成績自然好不到哪里去,這就更加導致了教師對這部分同學的極端歧視。有時甚至不顧學生的起碼尊嚴,公開進行人格及其他方面的侮辱。教師的這種言行,對于在家中被視為“寶貝”的孩子而言,其心靈的打擊程度可想而知!盡管遭受這種無情打擊的孩子是少數,但未直接遭受這種打擊的大多數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也必然導致心理的嚴重扭曲和產生現實“太黑”的認知。

 

同時也有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學校里,相當多的老師對學生既不敢批評、也不敢表揚,甚至不敢評先進、選班干部,認為現在有各種各樣家庭背景的太多了,誰都得罪不起,動輒就會被家長以“不公平”、“自己孩子吃虧了”,向學校領導甚至教委告狀,讓老師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干脆對學生放棄思想引導,好壞都不問,一概不負責任。這樣就把一些家庭里的無原則“寵慣”搬到了學校,還成了不成文的校規校風,讓學生們失去管教,不分是非,任性發展。結果同樣是害了孩子,而且加劇不正之風盛行,使學校成了社會不良風氣滲透的大染缸。

 

正是上述諸多原因,導致了不少孩子們對社會、對前途的絕望。“身體只是靈魂的載體,死又有什么可怕的?”“這個社會有太多骯臟與黑暗,有什么可以留戀的?”“當官的都不愛國,讓我們來愛中國,那誰會來愛我們?”“博士生畢業都要靠送外賣生存,我們今天努力的意義又何在?”......筆者難以相信,這是剛進入初一的學生與同學之間的私聊,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啊!孩子們對社會如此五花八門的認知和如此的扭曲心靈,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家庭、社會、學校對中小學生教育管理難度。

 

三.歷史的碰撞,使學校成為壓垮孩子精神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方面是極不利于孩子們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家庭成長環境和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是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和中考分流壓力下,學校和學生面對的“以分數論英雄”的巨大壓力,歷史就這樣將各種因素交織成的復雜現實,擺在我們今天的孩子教育面前。這無疑對我們的家庭管理、社會管理、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嚴峻的挑戰。而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有關部門在教育理念不能與時俱進,使學校成為壓垮孩子精神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主要表現在:

 

1. “全才式”的落后教育理念,導致學校和學生均不堪負重。現在從家長到學校,人人都對孩子抱有極大的希望,人人都對“唯分數論”深惡痛絕,但人人又深陷“分數至上”的內卷,成為劇場效應和分數內卷的參與者、制造者。而社會及其許多家長,卻又往往不能全面客觀地進行理智分析,把責任和抱怨都歸結到學校。而學校其實也有難言之隱。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在于現階段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要求的必學必考課程設置過多。


筆者手頭有一份資料,為某校初一年級學生每周需要上的課程,共有15/(17)門之多,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學、信息(電腦)、道德/法律、音樂、美術、勞動、特色課、導師課、心理/安全、體育。

 

筆者上網查閱了從小學到初中的必學必考課程(未查清是不是全國統一規定)。其中,小學階段共8門,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從三年級開始)、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初一有11門課,在小學基礎上增加了地理、歷史、生物,初二加到12門課,增加了物理,初三又增加了化學。這些還不包括各地、各學校在此之外自主增設的課程。筆者不懂教育機理,不知道這樣的課程設置是否都“非常必要”。單從孩子們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身體承受力角度看,感到應該是有害無益。況且,從大多數過來人的親身體會看,當步入社會以后,除非某個專業,其余有多少課程的知識能接觸到,有多少能真正用到呢?

 

這樣的課程設置,在理念上完全是想把每個學生都當做“全才”來培養,為此不得不把學生當做機器人來對待。但殊不知,當學生體力和腦力嚴重超出極限且興趣不一的情況下,其結果卻適得其反。這種毫無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課程設置,只能導致學校和學生雙雙不堪負重。

 

2教育部門有關規定與實際情況嚴重脫節,且在關鍵地方留下缺口,為許多學校違規打開方便之門。面對絲毫不顧學生身體承受能力的普遍的瘋狂式教學,教育部在社會各界呼吁下,于2021年4月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但在課程量不減的情況下,這一通知無異于一紙空文。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學校根本完不成各科的學期教學任務。為此,盡管《通知》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避免學生回家后作業時間過長,擠占正常睡眠時間”等。但在如此多的課程壓力下和嚴苛的考核下,這樣的規定在實踐中卻完全無法執行。也許是政策制定者本身也了解這種現實情況,因此才在《通知》中忽略了最關鍵的節點——各類學生的“在校時間”,這就為不少學校打規定的擦邊球留下了可乘之機。

 

現摘錄省城某初中的“學生作息時間表”如下,可見其一斑:
上午:7:30開始早讀、早操(已經違反了教育部8:00上課規定),12:15放學,在校學習時間4時45分;

中午:午餐午休:12:15至14:10,用時1時55分;

下午:14:15開課至17:50上課及學習,在校學習時間3時35分;

晚上:17:50至18:20晚餐,用時半小時;

晚上:18:20至20:50晚自習,在校學習時間2時30分。

根據上述安排,初中生每天在校學習及其用晚餐的固定時間為11:20小時(晚餐半小時統一在學校食堂排隊買飯吃飯),而一般情況下,學生都得提前10分鐘到校,放學后10分鐘出校,才可能有時間存取自行車、上下樓梯到教室及其進行課前準備、課后收拾等,如果把這部分時間加起來,學生實際在校時間超過了12小時。

初中生現在大多為騎自行車到學校,據調查反饋,在省城大多數學生從家中到學校用時為25分鐘至30分鐘,如此每天來回4趟,用時在2小時左右。

這就是說,大多數孩子每天在家的時間僅為10小時左右(包括午睡時間在內)。

因此,《通知》固然提到要求初中生睡眠時間不得低于9小時,現在也留下10個小時左右的在家時間,方方面面看似都不違規。但不知道這些大老爺們是否考慮過,學生在這10小時內,還需要完成洗漱梳妝、上廁所、到校前書本準備、吃早餐及晚飯(學校的飯大多不可口)及其和家長必要的溝通和完成學校未做完的作業等一大堆的必須流程啊!即使是把孩子當成機器人對待,也不可能擠出“9個小時”來睡眠!

據筆者問卷調查,大多數學生家長填回的結果,在省城的初中生為每天睡眠在6至6個半小時之內,只有偶爾的填報為達到7小時左右的。在市縣的稍微松一點,但普遍不足8小時。小學生由于回家后家庭作業布置過多,睡眠時間普遍為7至8小時。

而高中生卻更慘,據教育界的一位朋友反映,市縣兩級多數高中生,兩周只允許休一天,時間不足24小時,不少學生實在承受不了,不得不用請假的辦法來休息,而這樣,又耽誤了聽取正常課程的講授。而一些私立學校,則為了競爭,干脆取消了音體美勞等課程。

在這樣的重壓下,孩子們想不崩潰都不可能!

3. 不切實際的教育質量考核,迫使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異常苛刻,讓孩子感到雪上加霜。面對如此多的課程設置和如此超負荷的學業負擔,從上到下的管理辦法就是以“分數論英雄”,且考核結果與對學校的評價及各位教師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職稱評定等密切相關,這就必然導致學校和教師最終將壓力層層傳導到學生身上。教師不得不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特別是對差等生,已經到了不顧情面、不顧自尊的地步。即使是學生身體有病或實在累得堅持不住了,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或打個盹,也會受到嚴厲呵斥或無情訓罵。另外就是由于考核具體到教師個人,而許多教師不是從根本上鉆研怎么樣才能有效提高教育質量,而是相信填充得越多學生就學得越多,因此出現了普遍拖堂。學生反映,因為大多數教師都拖堂,常常是到了下課時間連廁所也上不成,更不要說適當的課間活動了。這就導致了不少學生在校時不敢喝水,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理機能代謝。試想,當精神脆弱的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其心靈的傷害和扭曲及其學習壓力,會有多大?

 

四.專家反映出的嚴酷現狀

 

為了更詳細地了解面上情況,筆者專門走訪了一位負責治療心理衛生疾病的主治醫師朋友。據朋友介紹,現階段負責治療抑郁癥疾病的精神衛生科已經成為各醫院的熱門科室,一般都得提前幾天預約掛號,每天用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精神衛生科負責治療的疾病共分10類400多種病種,據權威資料公布,在這400多種病種中,全部人群的患病率為14%;而只是其中病種之一的抑郁癥,9-18周歲的在校生患病率卻高達14.82%;來精神衛生科治療的所有初診病人中,有一半以上為在校學生。患有抑郁癥孩子,不少人有過自殺、自殘等行為,或有過此種意識傾向。據統計學調查,抑郁癥的自殺概率高達20%左右。另外,在校青少年中,同樣由于精神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癥患病率也相當高。盡管國家出臺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有關規劃,要求到2030年90%以上的學校要有專職心理學教師,但再好的疏導在沉重的學業負擔面前也都變得不堪一擊。雖然國家公布的數據是患抑郁癥的孩子在“十四五”期間比“十三五”期間略有下降,而現實情況卻是,治療抑郁癥的門診量特別是初診病人量在逐年顯著增加!

 

聽到這樣的結果,筆者感到心在泣血。少年強則國家強啊!如果我們的未來就建立在如此脆弱的精神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廈,還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嗎?!

 

在此,筆者不由地想到毛主席對于學生健康與學習的一系列科學論述與指示:1950年和1951年,毛主席曾先后兩次致電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馬敘倫,提出了“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重要指示。1953年6月30日,毛主席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時說:“青年時期是長身體的時期,如果對青年長身體不重視,那很危險;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學習,要學會成年人已經學會了的許多東西;但是,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的負擔都不能過重。”1965年7月3日,毛主席又在一個文件批語中指出:“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在此,不得不感嘆老人家追求科學的精神和對祖國未來的責任擔當!

 

不知大量的“教育專家”,面對偉人的這些論述,會作何感想?

 

立場乎?還是其他乎?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又再次強調:“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希望不可謂不殷切,但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不知道這種希望實現的概率會有多高?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筆者提出強烈呼吁

 

第一,轉變人才觀念,確立適應新時代的人才方針和教育方針

 

什么是真正的人才,怎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事關中華民族能不能在強手如林的世界競爭中站穩腳跟。現階段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直接原因在于各學校都在圍繞著高考指揮棒轉,而其根本原因卻在于國家及其各部門人才觀念錯位,導致“唯文憑”及其“名校優先”等選人用人的錯誤導向。以至出現招考幼兒園教師不論專業,只論是不是研究生畢業等刻意拔高進入門檻,嚴重浪費人才資源等怪現象。而在現實工作中,不少地方和部門,則由于各種不同人的“身份限制”(公務員、不同類型的事業人員、企業身份人員、工勤人員等不準混崗任職),導致人難盡其能,事難擇其人,形成極大的工作掣肘和人才浪費。

 

無可否認,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延續五千年的輝煌,社會政治之所以能相對長階段穩定,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功不可沒。即使在今天,考試仍然是遴選各種人才和保證國民階層晉升的重要積極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在理念上明確,學校并不是培養人才的唯一途徑,學校的“尖子生”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人才,而昔日的“差等生”創造事業奇跡的也不在少數。著名的愛因斯坦在校時曾經是老師眼中的“笨小孩”,但卻攀上了科學的高峰;歷史上許多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發明創造者,沒有多少是高學歷人才;許多各方面優秀成果的取得者,也并不是高學歷或名校畢業生。據網絡最新報道,中央教科院調查了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的各省的3300名高考狀元,竟無一人成為業界領袖。另外一個結果就是,所調查的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100位藝術家,除了科學家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外,其他人所獲得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系”。

 

這些事實都充分證明,多少年來,由于錯誤人才導向下的高考指揮棒所帶來的填充式、應試式教育,雖然能培養出一定的人才,卻無從培養出真正的科學精神,更無法造就未來的棟梁之材,所培養出的只可能是一大批“高知低能”的機械型人才。為此,轉變人才觀念和教育理念,從而改變目前教育的不良態勢,確立符合時代發展和中國國情的新的教育方針,勢在必行!

 

在此,筆者又不由地想到了毛主席多年前的許多教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為重要的學習”“實踐出真知”......也不由想到了當初“泥腿子”出身的共產黨將領,為什么會打得黃埔軍校的高材生屁滾尿流;而毛澤東,也只是一個師范生,卻照樣能馳騁風云,威振四海......為此,歷史已經雄辯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有首先立德,才能真正樹人。知識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質,才是人才培育的正確理念!

 

第二,高度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爭奪下一代的斗爭

 

無可否認,中華民族作為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歷來就是西方餓狼必欲蠶食的對象。在近幾十年來,這種蠶食的愿望更迫切,手段也越來越多。其最捷徑的手段,就是通過爭奪下一代,“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最大收益”。而國內一些公知、大V們和腐敗官員們,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配合著這種蠶食。其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和控制意識形態陣地,達到他們的不齒目的。除利用網絡外,已經在各級學校特別是高中以上學校,培養起他們的一大批代言人。他們通過質疑和否定共產主義理想、詆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丑化英雄人物特別是開國領袖、推崇和灌輸資本主義價值觀和封建遺毒、擴大社會陰暗面效應等,來削減新生代的愛國情懷,煽動對國家與社會的不滿情緒。而在當前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下,這種煽動式教育,正迎合了一部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極易獲得成功。因此,如不引起高度重視,在給學生講清國情、戳穿陰謀的基礎上,把這些害群之馬清除出教師隊伍,祖國未來的花朵就難免在毒汁澆灌下成長。

 

第三,呼吁和提倡準父母及其準爺爺奶奶輩“持證上崗”

 

毫無疑問,現在孩子們存在的問題,基礎性的還在于早期家庭教育,關鍵點卻在于“溺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從家庭教育抓起。為此建議國家層面能出臺相關政策,號召和鼓勵支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對孩子早期教育。縣級以上城市都應該有針對兒童早期教育的成人培訓班,提倡和呼吁準父母、準爺爺奶奶輩及其他相關人員自覺接受培訓,以變對孩子的無原則溺愛為理智、科學培養。

 

第四,大刀闊斧地進行教育改革,從根源上鏟除對學生無情摧殘的教育體制


無可否認,盡管現階段孩子們存在的問題,基礎在家庭,社會卻把學校視為“殺手”。但如前所述,學校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因此,如果不在全社會轉變人才觀念的前提下,對高考指揮棒進行大調整,從而對目前的填充式、應試式教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此建議:


1. 打破“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指揮棒,推動學生多元發展,為“學有所長”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拓展平臺。現行的高考“一考定終身”,是導致基礎教育“唯分數論”的主要原因,這一指揮棒不變,基礎教育就難以得到實質性改觀。為此建議,打樹必須尋根,要徹底打破“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指揮棒,以讓各類學校對自己所需要的“學有專長”的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權。特殊的專業,如音樂、美術等也可以試行以專業成績為主、其他成績為輔的錄取辦法,以推動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多元發展,更讓學生走出枯燥無味的“題山卷海”。也只有這樣,才可能培養出更多有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各方面需要的真正人才。

 

2. 實現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的真正公平,讓大多數學生找到心理平衡。教育資源直接關系著教育質量,而教育質量又事關學生及其家長的選擇。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的不公平,不僅為教育系統以權謀私留下空當,而且更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平衡及其心理健康,挫傷學生進取的信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堅決取締基礎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由于私立學校收費高,教師待遇高,因此,優質教師都爭相涌入私立學校。這對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而言,是極不公平的。盡管教育部在前幾年就已經出臺取消和限制私立學校發展的有關規定,但在現實中效果極不理想,有些地方甚至比過去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次在公立學校中,也要做到好與差、老與少教師的合理搭配,均衡配備。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就近入學”,既避免家長因接送學生影響和耽誤正常工作,又使學生心理得以平衡,用健康的心態投入學習。再次,呼吁盡快普及高中教育。在我國現階段國情和經濟條件下,盡管從各地財力情況看,有些地方可能對普及高中階段義務教育有所困難,但在“非義務”前提下,讓90%以上的初中生進入高中學習應該還是有條件達到的。在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普及高中義務教育也不應該是多大的難事。只有加大高中教育普及力度,才能極大地緩解目前存在的中考普職分流壓力。

 

3. 堅持健康第一,減輕學業負擔,促進人盡其才。筆者并不反對適當的正向考核評價,但考核評價機制必須科學合理。筆者認為,就現階段的學校而言,首先應該考核的是在校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其他的發展都成為空中樓閣。就像一些家長所述的那樣:“我們只想讓孩子先成人,才能奢望成才。連正常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失去,還何談成才?”為此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必須把學生健康第一放在首位,應和衛生部門聯手建立在校學生患病率或健康情況考核體系。體系一經建立,教育主管部門應與各級醫院聯網,監督各學校學生就醫情況并記錄在案,考核情況要納入對學校和教師的重要評判標準。

 

其次,必須大幅度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有關部門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認識到,世界上的全才畢竟是極少數的,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各有不同,而每個人的精力又都極其有限。俗話講:愛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反過來就是說:對于不愛好的東西,老師教得再好也是白費其功。為此必須從減少必學必考課程抓起。建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出臺規定,對小學生必學必考課程,不應多于3門;對初中生不應多于4門。為了調節學生情緒,減輕學習痛苦,可將音樂、體育、心理作為各年級學生的必修課,但不應納入考試范圍,以免加重學生心理負擔和身體負擔。其余課程只作為選修課,由學生根據其特長、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其中,小學可選修2至3門,初中可選修4至5門,有精力的孩子也可以多選一兩門。班軌多且有條件的學校,選修課可以按年級統一組織上課;沒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由學生在選修課時間內自學。到高中后,可以按文、理、藝等分科設置班級。選修課成績不作為平時對學校和學生的考核項目,只在進入上一層次的學校時,作為入學率考核的參考項目。

 

再次,要提倡學生自主閱讀有關勵志和有益于智力開發、幫助學習的各類健康的課外書籍(由學校統一推薦),以讓孩子的天性有展現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

 

相信只有做到上述三點,才可能根本上減輕學業負擔,還學生應有的朝氣蓬勃,同時又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學有所需、學有所好的專業型人才。

 

4. 教育部必須統一規范中小學生的“在校時間”和“家庭作業”量。在校時間小學生不宜超過8小時,初中生不得超過9小時,高中生不得超過9個半小時。作業量應該以主科為主,小學三年級以下不得布置家庭作業,三年級以上每天作業總量不超過1小時,中學生作業總量不超過1個半小時,高中生不超過2小時。不得讓家長代教師檢查作業,不得用處罰的形式要求學生多做作業。其余時間應提倡孩子們多讀課外書籍及其感興趣選修課。

 

5. 從嚴治教,全體教師必須確立培養學生從情感開始,而不是從知識開始的理念。享譽全國的教育界英模張桂梅所辦的華坪女高,2024年157名學生有150名達到本科錄取線,并不在于華坪女高的教育質量比其他學校高多少,也不在于華坪女高大多數上不起學的山村孩子學習基礎有多扎實,但在張桂梅校長的悉心照顧和引導下,這些孩子心理肯定是健康的。這就啟迪我們,教書必先育人。只有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才有學業的上進。為此必須要求所有教師確立對學生“先去交心,后教知識”“先成為朋友,后才是師生”等理念。要特別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對那些不顧學生尊嚴,無理訓斥學生、刻意冤枉學生、甚至故意找茬欺負學生的教師,學校要接受家長投訴,一經調查屬實,必須嚴肅處理;對那些怕惹事、怕負責,對學生不問是非、放棄思想引導,該批評不批評、該表揚也不表揚的失職教師,同樣也要嚴肅處理;對那些突破師德底線的教師,要堅決開除出教師隊伍,終身不能從教。只有師風正,才能學風正,只有師有道,才能樹尊嚴。

 

第五,呼吁全社會高度重視孩子們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吃苦耐勞教育

 

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古今中外,教育沒有不為政治服務的。因此,我們的教育目標必須是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服務,而絕不是只是單純的知識學習。

 

我們50、60后的這代人,是伴隨著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勞教育成長起來的,被中外輿論譽為最具有奉獻精神的一代。實踐證明,理想是鼓舞人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人有多大理想,就有多大作為。但在毛主席逝世以后,講理想、講奉獻似乎被視為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視為革命年代“極左”的狂熱癥,轉而引導年輕人去追求現實利益。但幾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人一旦失去理想,猶如茫茫大海中的巨輪失去羅經,沒有不迷航的。這就導致我們下一代中的不少人,更多講究的是“等價交換”,更多追求的是感官刺激,更多期望的是不勞而獲......而現階段的孩子們,則更不如前。特別應該提出的是,分數至上、實力至上、經濟至上在思維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也是會互相啟迪、互相影響的,如果我們仍然繼續堅持分數第一,而忽視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難免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間諜外交家、漢奸科學家和類似于北大驕子吳謝宇、復旦翹楚林森浩一類的高智能罪犯!如果真是如此,我們的國家又將走向何方?為此強烈呼吁全社會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立即行動起來,結合新時期社會實際和學生思想實際,研究開發出成龍配套的、從小到大的理想信念系統勵志教材,而且要確保教育實效,讓學生離開學校時,帶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有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在此同時,全社會特別是家庭和教育主管部門,要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吃苦耐勞教育和鍛煉、體驗以及社會實踐。我們這代人在校時,學校常常結合書本學習內容,統一組織到工廠、社會、農村進行社會實踐鍛煉。就筆者及其不少同齡人的感覺而言,雖然書本知識的深度與現在的學生無法相比,但動手能力卻大大增加。特別是這種鍛煉,不僅對理解書本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受到吃苦耐勞教育和體驗。歷史固然難以回到昨天,但這種被實踐檢驗的有效經驗,卻應該成為我們今天的有益借鑒。為此建議從小學四年級起,縣級以上城市的學校,都要抽出一定時間,組織學生到貧困的農村去體驗生活,讓孩子們真正懂得什么叫“粒粒皆辛苦”;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倡導城市學生與農村孩子結對子;每個學生體驗完畢都要寫出自己的心得。只有如此,才可能保證現階段的孩子們,將來不會走得太遠!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要求。


但愿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不再遭受嚴苛現實的殘酷摧殘!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