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城80周年,由延安市委宣傳部等部門聯合攝制的電影《記憶延安城》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獨家展播,目前是延安革命紀念館旅游旺季期間非常經典的參觀項目。這哪里是一部電影?簡直就是再造了一座古城!
文 | 紅色延安網
宣傳片
80多年前的延安古城,一座浪漫而韻味無窮的古城!她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膚施。
“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學習,歌唱,過著緊張的快活的日子。”何其芳在詩中描述的,就是1937年到1938年間的古城延安。它開放,生動,充滿活力,承載著無限憧憬和希望。
我說延安,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就是那個人們居住在窯洞里、窯洞散布在溝溝峁峁的延安嗎?
是的,我和你一樣,也曾經以為,延安就是個貧瘠的山城。除了中共中央13年在此留下的紅色印跡,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始終覺得,她似乎欠缺點什么。
十年前,第一次采訪高長天老師,他告訴我:延安有一座古城。城廓在鳳凰山下,隔延河是太和清涼山,隔南河是嘉嶺寶塔山,形成二水分隔三山地形。登高俯瞰,延安古城在群山的擁簇下猶如一朵蓮花,群山是花瓣,古城就是花心。所以,延安也被稱為“蓮花城”。更奇妙的是,周圍的山上長滿紅柳,春天紅柳開花,成片成片的白色,蓮花城儼然白蓮花;秋天花落葉敗,紅柳裸露出紅色的枝條,漫山遍野紅彤彤的,蓮花城就成了紅蓮花。
多么浪漫而有韻味的“蓮花城”啊!我從此在心里埋下了古城情結。
據史料記載:延安城建于戰國稱高奴,公元554年(西魏廢帝三年)設“延州”,公元607年(隋朝大業三年)撤州設郡改為“延安郡”,后郡、州、府更換。1935年設立延安縣。
高原邊寨的古城延安,素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范仲淹、狄青、楊家將等,都曾為守護這座古城留下很多故事。
只是這些都太遙遠了,我最初以為史料里的延安古城,與我們所熟知的紅色延安,存在于兩個不同的時空里,并無交集。其實不然。
延安古城毀于1938年11月日軍的轟炸中,而中央紅軍1937年1月進入延安城,也就是說,紅軍進延安城的時候,古城仍在。他們有交集,也一定有故事。
“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學習,歌唱,過著緊張的快活的日子。”何其芳在《我歌唱延安》中描述的延安,就是1937年到1938年間的古城延安吧?這讓我恍然有唐代長安城的錯覺,它開放,生動,充滿活力,承載著無數憧憬和希望。
可惜,我們再也見不到她了!
帶著這樣的遺憾,后來每次坐公交路過大東門,聽見報站說“大東門到了”,我都會刻意多看一眼,在早已尋不到蹤跡的“大東門”外猜想:當年,從各個方向奔赴延安的青年們,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的是不是大東門? 最近,一部名叫《記憶延安城》的電影,讓我特別驚喜。因為,在這部片子里,我遇見了夢想中的延安古城。
我遇見:延安的城門大開著,城墻完備,城樓古樸。1937年1月13日,大雪紛飛。數千民眾手執彩旗標語,提著自家的米酒熱茶,在城門口歡迎紅軍進城。那是北門,也叫安定門;
我遇見:南大街的西北旅社熙熙攘攘,許多進步青年、愛國華僑、國際友人來來往往,駝隊、馬車、汽車、自行車、洋匣子……各種未見過的洋玩意兒,都在這里出現。它曾是延安與世界連接的樞紐;
我遇見:城中的基督教堂敞亮明快,美國特使卡爾遜在院子里邊走邊說:“毛主席是一位謙虛、和善的天才,在黑沉沉的夜里不懈地奮斗著,為他的人民尋求著和平與公正。”那個位于二道街的基督教堂,就是如今銀海大酒店的位置,前院洗禮堂是中共中央大禮堂,后院是中共中央接待處;
我還遇見:古城中最大的廣場——城隍廟外人山人海,1937年夏天的某個夜晚,這里第一次放電影。從鼓樓十字到府前巷子,照壁前、牌樓下、廟門口涌滿了人,就連古樹叉上都掛滿了娃娃;
延安府衙、城中鼓樓、南門大戲院、西山寺、火神廟……我從未見過的古城里的一切“真切”地從我眼前路過。1937年9月26日,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捷報傳來,延安城沸騰了。人們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聲討日寇,歡呼勝利,舉著旗幟和火把,在城墻上吶喊、奔跑……
……
這部只有18分鐘的CG電影,看得我心潮澎湃。180度環巨幕全景展現,加上CG電影的立體逼真畫面,確實有身臨其境的“遇見”感。我跟著主人公,跟著鏡頭,走進古城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個角落。目不暇接……
這就是那個讓人念念不忘、心向往之的延安古城啊!1937年到1938年間,那是古城最明媚、最生動的時候,也是她最后的樣子。
1938年11月20日,日軍的飛機轟炸了延安,古城內建筑盡毀,人員傷亡無數。黨中央機關、學校單位等連夜遷至延安城外的楊家嶺、王家坪、棗園、大砭溝、狼窩溝、橋兒溝等村。
據1946年3月10日《解放日報》記載,從1938年11月開始,至1941年10月為止,日軍先后17次轟炸延安古城,投彈1690枚。這座千年古城最終被炸成一片廢墟……1944年7月,為配合國際聯合反戰的美軍觀察組來延安工作,便于大型飛機的起降,古城墻上僅存的石頭,也被拆下來鋪設了東關飛機的跑道。
自此,延安再也覓不到古城的蹤跡,她變成一座默默的山城。
80年了,沒有多少人記得延安古城的樣子了吧?
如果說,1937年第一個拍攝延安古城的美國記者海倫·福斯特,用她的照片給我們留下了古城的驚鴻一瞥。那么,《記憶延安城》這部電影,就給我們打開了通往古城的大門。
我為什么這樣說?
因為在這部影片里,我看到的古城,與以往從史料里看到的都不同。
它是完整的——城市布局清晰,城門、城墻、城樓俱在,城內有鼓樓、商鋪、戲院、民居……城外有石橋、護城河……每一處都有固定的坐標,每一角都被還原成具象,再不是記憶的碎片;
它是“活”的——城墻、街道、建筑、人……一切都是三維立體的,你可以看清他的上下前后左右各個不同的側面。每一座建筑都有年齡,每一條街道都有故事。你甚至可以從古城端莊古樸的外殼下,觸摸到她濃濃的煙火氣。
這哪里是一部電影?簡直就是再造了一座古城!
其實,嚴格說來,《記憶延安城》確實不算一部電影,它就是為延安古城所做的紅色宣傳片。它的出品人王宏琦,我認識。
三年前,我采訪他時曾聽他談過自己堅守了十年的夢想:構建“數字紅色延安”。而重現延安古城風貌,就是“數字紅色延安”的一部分。當年,我還在他的工作室里見過《記憶延安城》的部分素材。因為當時對電影沒有任何概念,和大多數人一樣,只簡單地理解為動漫,以為“不過是制作一部動畫片而已”,可能再根據歷史舊照,畫幾張延安古城的圖當背景,沒什么特別,聽完也就忘了。
如今看來,確是我低估了他。
先不說他十多年來采訪過多少親歷者,收集了多少資料,考察過多少古建筑,跑遍了多少地方……相對于最大限度地采擷歷史碎片,拼湊和恢復古城原貌的艱難,《記憶延安城》所采用的CG技術,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關于CG電影,百度給出的解釋是:影片本身在真實場景中拍攝并由真人表演為主,但穿插應用大量虛擬場景及特效的影片。通常的手法是在傳統電影中應用CG技術增加虛擬場景、角色、事物、特效等對象,以達到真假難辨,增強視覺效果的目的。
我們熟悉的國際大片《指環王》、《黑客帝國》等,就是CG電影,想想你初次看這些影片的震撼,就不難理解我對《記憶延安城》中呈現的古城有著怎樣的驚嘆!
要知道,中國目前只有一部CG電影,就是2016年上映的《爵跡》。可見,這還是個稀缺的高科技,一般人不去觸碰。作為延安本土的紅色宣傳片,《記憶延安城》因為資金、技術等種種局限,一度步履維艱。可能它故事很簡單、可能它細節不精致,但它敢去挑戰這樣的高科技,已經很難得了!
觀影后,我一直糾結著:有沒有辦法截幾張高清圖留下來?或者多看幾遍?甚至還想:我要是能在那個古城里自由地逛一逛,想看哪就看哪,想看多久看多久,那該多好啊!
別以為這只是我自己的天真癡想!2016年,VR技術已經在中國全面開啟。王宏琦說,古城的建模已經成熟,后期資金充足的話,配合VR技術就能實現延安古城的數字化游覽。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像打VR游戲一樣,在虛擬現實中自由進出古城的任意角落,視覺效果也會比CG電影中呈現的更加真實,更有意思。
若如此,對延安無疑是更好的宣傳和推介,對像我這樣有古城情結的人來說,自然再好不過了。
(作者:牛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