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對古代世界文明貢獻巨大。從公元前后至19世紀中葉的將近兩千年間,亞洲尤其是中國、印度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總量中一直占有絕大部分,在經濟上和科學技術上一直是推動世界發展的最重要力量。
亞洲作為世界的一個大洲,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29.4%,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60%,現已超過40億人。古往今來,亞洲的各個組成部分,無論是東亞、東南亞,還是南亞、西亞、中亞地區的文明形成和發展的歷程,盡管不盡相同,各有特點和優勢,但都為亞洲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各自的貢獻,也都為世界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各自的作用。
亞洲對古代世界文明貢獻巨大,將近兩千年間亞洲一直是推動世界發展的最重要力量
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在遠古時期,亞洲各個地區有不少大河之濱的沖積平原,古代農業率先在這些地方產生和發展起來,那里的人們就是在農業經濟的基礎上立家、立族、立邦、立國的。由于農業經濟和農家生活比較安定平穩,有利于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因而亞洲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最先產生了著名的西亞兩河文明、東亞中華文明、南亞印度文明等幾大古文明,而且它們對歐洲古代的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形成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國歷史學者威爾·杜蘭特指出:“希臘文明,世所稱羨,然究其實際,其文明之絕大部分皆系來自近東各城市”,“近東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創造者”。希臘前總理帕潘德里歐也說過,“古希臘從印度、波斯、埃及等其他文明古國學習到許多東西,希臘城邦像海綿一樣,吸取不斷涌入的新知識和先進經驗”。
亞洲不僅對古代世界文明貢獻巨大,而且從公元前后至19世紀中葉的將近兩千年間,亞洲尤其是中國、印度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總量中一直占有絕大部分,在經濟上和科學技術上一直是推動世界發展的最重要力量。
據統計,到公元1750年,在當時世界經濟總量中,中國占32%,印度占24%,而歐洲的英國、法國、普魯士、俄國、意大利五國總共才占17%。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在其《大國雄心》一書中寫道:“直到1800年之前,歐洲在市場化程度、農業發展、城市化比例、居民生活水平、經濟總量方面都不如中國。”《泰晤士世界歷史》一書中也曾寫道:在整個近代早期,“東方的經濟規模比歐洲要大得多”,“世界工業的中心是亞洲,而不是歐洲”;“從1500-1750年,亞洲生產著當時世界上約80%的產品,換句話說,占世界人口總數三分之二的亞洲人,生產著世界上五分之四的產品”;“所以,在1500年之后的近三個世紀,亞洲人有生產力最發達的經濟”。亞洲尤其是中國、印度、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經濟文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長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曾經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生和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興起,從思想文化和經濟技術上提供了重要條件,甚至產生了奠基性影響。
當歐洲還處在中世紀的黑暗狀態,阿拉伯地區的阿巴斯王朝,卻在公元830年至930年的一百年間,開展了著名的“百年翻譯運動”,將阿拉伯地區保存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歷史典籍和阿拉伯人對它們的發展成果,以及印度的數字系統和中國的古代發明傳播到歐洲,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指路明燈。對于來自東方阿拉伯等地區的這種貢獻,在西方學者和有識之士中,可以說是有口皆碑的。美國歷史學家希提認為:“古代科學和哲學的重新發現、修訂和增補,承前啟后,這些工作都要歸功于阿拉伯學者,有了他們的努力,西歐的文藝復興才有可能。”英國學者托馬斯·阿諾德、阿爾弗雷德·紀堯姆和威爾斯都指出,“伊斯蘭的光輝猶如月亮,照耀著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是伊斯蘭的文明昭示和指引了文藝復興這場偉大的運動”。“沒有伊斯蘭文化,歐洲社會至少落后二百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也說過:“當歐洲還處于中世紀的蒙昧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歷著它的黃金時代”,“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所以能眼光看到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巨人的肩膀上”。
關于中國文明對歐洲近代文明形成的貢獻,在西方學者和有識之士之中也是稱道不已的。17世紀末到18世紀末在歐洲出現過一百年的“中國文化熱”。法國學者莫里斯·羅班說:“在啟蒙時代的西方,中國簡直是無所不在。”美國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說:“17世紀和18世紀初葉,中國對歐洲的影響比歐洲對中國的影響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后,完全入了迷。”馬克思曾經把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四大發明在歐洲的傳播和應用,稱為“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預兆”。英國學者約翰·霍布森在其《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一書中這樣寫道:“英國自覺地獲得和吸取了中國的技術——無論是實實在在的技術還是特定的技術知識。”“如果沒有中國的早期發明,就不可能會有英國的改進。如果沒有中國的這些貢獻,英國很有可能還是一個落后的國家,游離于同樣落后的歐洲大陸邊緣”。以上這些敘述說明了亞洲文明對歐洲近代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所作出的建樹,是完全有史實為據、有公論可證的。這是值得亞洲人民所珍重和自豪的光榮。
經過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隨著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取得成功,資本主義文明陸續在歐洲各國建立起來并迅速發展。這標志著歐洲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工業文明代替了以往建立在小生產基礎上的農業文明,標志著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文明代替了落后的封建社會文明。這也標志著整個人類文明從此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飛躍發展的階段,標志著歐洲文明和西方文明在文明形態與發展形式上開始超越亞洲文明和東方文明而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關于歐洲和西方率先建立的資本主義文明對世界發展和進步所作出的歷史貢獻,馬克思、恩格斯曾經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們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然而,資本主義的本質決定了它要無限度地追求資本的增值,無限度地追求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和資源產地的擴大,因而必然會不斷地向全球進行擴張。從16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的300多年間,亞洲就遭到了西方列強的殖民掠奪。據統計,按現在亞洲的48個民族獨立國家計算,在這300多年中,有超出40個國家先后遭到了西方列強的武力侵略,淪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這是亞洲各國人民在近代所共同經歷的屈辱和苦難的歷史。但是亞洲各國人民不甘列強的蹂躪,發揚愛國主義的團結奮斗精神,同殖民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終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陸續取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勝利。而這種民族解放運動以及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亞非國家共同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正義舉措,為爭取一個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以利于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
加強亞洲文明的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進步
當今世界已進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階段。這種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一方面推動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面貌可謂日新月異,人類文明無論是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質的豐富程度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帶來了種種問題和不少弊端。在世界的發展格局中,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發展差距上的懸殊狀態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仍未建立,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仍未實現,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依然存在;西方經濟危機不時發生,世界不少地區處于動蕩之中,軍備競爭、恐怖主義、網絡亂象等安全威脅相互交織,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獨立、主權和發展還面臨這樣那樣的危機。
因此,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廣大人民的共同呼聲,成為當今時代的歷史潮流。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國際倡議所以得到沿線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關注與支持,就充分說明了這一國際倡議反映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要求。許多有識之士已經指出:中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倡議的實施,將會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為形成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世界經濟文化新局面,為締造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新的方案和經驗。美國國際問題專家、現任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說過:中國推出“一帶一路”這個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計劃,“為世界提供了希望”。中國正在做一個其他國家沒有做過的事業:不是把自己的發展建立在其他國家的痛苦之上,而是幫助其他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國共享繁榮。中國的舉動是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經濟秩序的基礎之一,它給人類帶來巨大希望。
我們加強亞洲文明的交流互鑒,加強對亞洲價值、東方智慧的研究,就是要致力于將亞洲價值、東方智慧更好地運用于“一帶一路”建設,運用于改進亞洲和全球治理,為促進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進步作出更多的貢獻。
【來源:《北京日報》2019年03月04日;作者:滕文生,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