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從高原古城西寧到戈壁新城格爾木800多公里,1958年開工建設,到1984年5月建成通車,斷斷續續歷時26個寒暑。而被稱作“天路”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全長1100多公里,從2001年6月開工到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僅僅用了5年時間!沒有祖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要完成這樣一個令世界震驚的世紀工程是不可能的。”
西藏當雄縣群眾觀看火車駛過。(覺果 攝)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為一名普通的鐵路建設者,回顧自己一路走來,見證祖國鐵路建設事業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心中感慨萬千!
1972年1月,我還不滿18歲,便與百余名同齡人一道,千里迢迢來到剛開工建設不久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克(土)哈(爾蓋)段施工工地上。
這里海拔3800多米,人煙罕至,高寒缺氧,生存條件極其惡劣。這一切對于我們這些剛剛離開父母走上社會的青年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當時,正值隆冬,氣溫零下40多攝氏度。即便是穿著棉鞋,捂著皮帽子,戴著兩層棉口罩,走在無遮無掩的曠野上,也感到寒冷徹骨。我們每個人的臉上、手上都布滿了凍瘡。
施工作業所使用的工具比較落后,就是鐵錘、鐵锨、鐵鎬和架子車。300多人的工程隊,沒有一臺卷揚機、發電機這樣的機械設備。
晚上屋里的照明就是掛在房柱子上用罐頭瓶自制的煤油燈,一不小心就會碰著腦袋。
在凍土層深達2米多的雪域高原上修筑鐵路路基,只能憑借人海戰術和“螞蟻啃骨頭”的精神。用我們手里的大錘一錘一釬地打出自己發明的“葫蘆炮”,然后再用12磅的大錘硬打硬砸,將那些爆破下來的土塊破成符合粒徑要求的路基填料,裝上架子車,運送到路基上。
在路基高度達到五六米,架子車實在無法行進之后,便在路基上開出馬道,由馬匹拉著架子車進行施工。
即便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干部職工依然斗志昂揚,干勁十足。在工地上接連不斷地組織土方會戰,隊與隊、班與班之間開展的勞動競賽也是熱火朝天,如火如荼。
我永遠不會忘記,1972年3月的一天,我們班在熱水1號中橋橋墩基礎開挖中,由于地下水突然上涌,又沒有抽排水設備應急排險,眼見開挖好的基坑要毀于一旦,危急關頭,老班長肖樹榮毫不猶豫地跳進了齊腰深的雪水中,用自己的肩膀扛住即將坍塌的凍土層,指揮大家抓緊打板樁、搞支護。
在老班長的感召下,我和其他幾個工人也紛紛跳進基坑里,手挽手、肩并肩,用我們的身體筑起了一道臨時的抗滑樁,當時大家完全忘記了站在冰水里那刺骨般的寒冷。
我們這些年輕一代的筑路人,盡管面對艱苦的環境,但想到是在為新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就勁頭十足,熱血滿腔。
斗轉星移,時光如白駒過隙。在我們的祖國跨進新世紀之際,作為世紀工程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在2001年6月全面開工。10多萬鐵路建設大軍在1800多個晝夜里,在高海拔的“生命禁區”,書寫著讓人民放心、為祖國爭光的又一個人間奇跡。
這期間,已經是企業黨委宣傳部長的我,曾兩次來到海拔4800米被稱作“地獄之門”的昆侖山口和位于唐古拉山鎮的長江源頭沱沱河進行現場采訪。
在這里我欣喜地看到,工人們的生活條件已經得到巨大改善,建立在格爾木南山口的生活后勤保障系統,會在每天將蒸好的饅頭等食品,通過專門的運輸車輛,送到四五百公里之外的各個職工駐地。
走進職工宿舍,會看到及時供應的哈密瓜、蘋果、梨等新鮮瓜果;每個職工的床頭上都配有氧氣裝置,隨時可以吸氧休息。工地醫療中心和醫療站設備齊全,選調過來的醫護人員個個醫術精湛。
在這樣的后勤保障下,工人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安心工作。工地上無論是大中小橋和隧道施工,還是凍土路基施工,全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
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的年輕一代筑路者們,以頑強的意志和勇氣,戰勝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脆弱三大難題,創造了人類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鑄就了“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
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從高原古城西寧到戈壁新城格爾木800多公里,1958年開工建設,到1984年5月建成通車,斷斷續續歷時26個寒暑。
而被稱作“天路”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全長1100多公里,從2001年6月開工到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僅僅用了5年時間!
沒有祖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要完成這樣一個令世界震驚的世紀工程是不可能的。而作為大動脈的鐵路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又極大地推動國家經濟的振興和繁榮。
作為一名鐵路建設者,我倍感自豪和驕傲!這份自豪感時時激勵著我,在基層宣傳工作中,將自己融入火熱的一線生活,用手中的筆謳歌鐵路工地上的建設壯舉和干部職工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
無悔青春獻祖國,歲月風華皆如歌!我要發自內心地說一聲:我愛你,祖國!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中國中鐵一局四公司退休職工;來源:“黨建網微平臺”微信公號,原載2019年第4期《黨建》雜志,標題為《青春獻給青藏線》)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