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齊德學 | 抗美援朝的意義絕非一般
點擊:5540  作者:齊德學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20-06-17 11:00:49

  

1950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圖為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資料圖片

 

摘要:回望歷史,我們深刻領略到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歷史性決策的審時度勢和高瞻遠矚;深刻認識到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反抗侵略、保衛自身安全的保家衛國之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揚威、中華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標志之戰,是世界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典范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永載史冊。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帝國主義侵略者懂得: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這場戰爭稱為“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但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學者詆毀、否定抗美援朝戰爭,認為毛澤東決策出兵抗美援朝是錯誤的;抗美援朝戰爭是失敗的,所謂勝利不過是心理上的;中國在戰爭中的損失遠遠大于收獲。

 

事實是這樣的嗎?

 

抗美援朝的出兵決策,是新中國成立剛滿一周年,國家處于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極端困難狀態下被迫作出的。在這種情形下為什么我們還要決策出兵呢?

 

我認為決定性因素有三條。

 

其一,朝鮮方面的請求。這是直接因素。1950101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和朝鮮政府通過中國駐朝鮮大使館請求中國出兵援助,并由金日成和樸憲永聯名致信毛澤東。信中介紹了朝鮮戰爭爆發以來的有關情況,提出“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急,不予我們時間,如要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正因為朝鮮方面提出請求,中共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在10月上半月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援助朝鮮問題,最終作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

 

其二,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這是最核心、最本質的因素。一是維護中國的國家主權。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同時,命令海軍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中共中央考慮可能會被迫與美國開戰。二是保衛我國東北地區國防安全,維護東北地區經濟建設。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中國東北地區安全。東北地區是全國解放最早的地區,其經濟恢復和建設對國家具有重要意義。當時,中國的重工業半數在東北,東北的工業半數在南部,如果美軍陳兵鴨綠江邊,東北地區無法安定生產。三是維護中國社會穩定。美國出兵朝鮮后,國內反動勢力立即活躍起來,活動明顯猖獗。不將美國在朝鮮的氣焰打下去,國內反動氣焰就會更加囂張,不利于新生的人民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穩定。四是保障國家長遠建設。如果美國侵占整個朝鮮,東北邊防壓力會急劇加大并長期保持高壓狀態,這將耗費大量的軍事和經濟資源,影響國家長遠建設。

 

其三,軍事準備因素。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具有敏銳的戰略洞察力,早在朝鮮內戰爆發不到兩周、朝鮮人民軍尚處于節節勝利的情況下,中國就組建了東北邊防軍進行備戰。這為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援朝奠定了軍事基礎。

 

此外,意識形態、蘇聯方面的外交壓力等因素,對中共中央的決策也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決定性作用。出兵抗美援朝,決定性的因素是為了支援朝鮮人民反抗美國侵略,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正所謂“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那么,我們是否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從軍事角度講,是否達成戰略目標,是衡量取勝與否的根本標準。出兵時,中共中央對出兵朝鮮的戰略目標作出三種設定:一是在蘇聯出動空軍的支援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協同朝鮮人民軍,殲滅或驅逐朝鮮境內的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隊,從而根本解決朝鮮問題。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二是在得不到蘇聯空軍直接支援的情況下,由蘇聯提供武器裝備,志愿軍能夠攻打除大、中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區,迫使美國知難而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三是美國對中國宣戰,轟炸中國的大城市及工業基地,攻擊中國沿海地帶,支持敗退臺灣的國民黨軍隊或美蔣聯軍進攻大陸;與此同時,由于志愿軍武器裝備落后,在戰場上形成僵局,嚴重制約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是最不利的結果。中共中央的態度是以實現第二種可能為基點,力爭第一種可能,力避第三種可能。為此,國內進行了各種部署和準備。從195010月至19537月,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艱苦戰斗,中國人民志愿軍協同朝鮮人民軍,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地區,一度打回到三七線,通過談判實現了朝鮮停戰,實現了出兵援朝的戰略預期,是不折不扣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阻遏了美國對朝鮮半島的戰略企圖,更為新中國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其偉大意義不可單純以戰爭期間經濟與軍事上的得失計。

 

一是這場戰爭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人民共和國真正的世界大國地位。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余年的中國近代史,寫滿了中華民族飽受列強侵略的屈辱與教訓。1949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當時的世界并沒有正視中國人民。在敵我實力差距極為懸殊的條件下,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震動了世人,不但美國而且整個世界,都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人民軍隊的國際威望,打出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一掃中國近代以來被動挨打的恥辱,使中華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打出了新中國人民民主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抗美援朝時,大陸新解放區尚有一部分地區的基層政權沒有建立,新生政權也亟待鞏固。中國大陸的各種反動勢力,氣焰十分囂張,大肆進行各種破壞活動,圍攻基層人民政權,擾亂社會秩序。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同時,即以最大的決心,加速剿匪、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的步伐,把剿匪、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工作作為與抗美援朝戰爭相聯的中心工作,為支援戰爭,也為恢復國內建設提供穩固的社會基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并稱為當時的“三大運動”。至1953 年底,基本肅清了反革命,剿滅了匪患,完成了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的土地改革,從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安定了社會秩序,西藏也獲得了和平解放,實現了中國大陸的統一。

 

三是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晚清到民國,政府懦弱、民心渙散。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了當時世界頭號強國的軍隊,強烈地振奮了中國人民,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政治覺悟,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華人華僑紛紛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中國人民真正團結凝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聚攏成了有力的拳頭。正如毛澤東所說:

 

【“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帶有美國陸軍官方性質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一書,在評論朝鮮戰爭時說:

 

【“從中國人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所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御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已成為一個可怕的敵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

 

四是打出了長期的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抗美援朝戰爭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生產建設積極性,至1952年底,按時完成了原定的國民經濟恢復計劃,工農業生產全部恢復到中國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取得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第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更重要的是,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使中國贏得了長期的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不僅保證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也為此后國家的全面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是打出了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局面。抗美援朝戰爭使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人充分認識到,沒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難以打贏現代化戰爭。“當了褲子也要買飛機”,是當時人民軍隊許多高級將領渴望實現軍事現代化的心聲。朝鮮戰場上的實踐刺激,使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在戰爭期間就有了突破性改善,特別是空軍建設迅速發展起來。19508月,航空兵部隊僅有1個混成旅共4個團110余架飛機,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的1953年底,發展到28個師共70個團,擁有各型飛機3000余架,并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斗機,形成了由各種航空兵組成的空中作戰力量。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共中央將國防工業和重工業作為建設的重點,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大大拉近了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距離。此外,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伊始,中央軍委就在廣東、福建沿海作出防范美軍和國民黨軍聯合登陸的軍事部署,在上海到安東(丹東)的海岸線選擇要點部署水雷和海岸炮。1954年開始在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構筑海岸國防工事。這些都改變了舊中國有海無防的局面。

 

 

1958316日,志愿軍首批歸國部隊到達遼寧丹東,受到祖國人民熱烈歡迎    孟憲全 / 供圖

 

六是打出了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這種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回望歷史,我們深刻領略到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歷史性決策的審時度勢和高瞻遠矚;深刻認識到“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反抗侵略、保衛自身安全的保家衛國之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揚威、中華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標志之戰,是世界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典范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永載史冊。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本文原載《歷史評論》2020年第2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