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劉立強:毛主席與李大釗都是楊繼盛的“擁躉”
點擊:  作者:劉立強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03-29 09:30:15

 

1.webp (16).jpg 

 

毛主席與李大釗都是楊繼盛的“擁躉”
——從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一篇文章說開去

近日,筆者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上看到了《李大釗的座右銘》一文,該文源自《人民政協報》,寫得非常好。其中寫道:

凡是讀過《李大釗傳》的人,都能熟記那膾炙人口的名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據史記載:李大釗1916年從日本歸國后到北京創辦《晨鐘報刊》擔任總編輯時,由他親自設計,每天出刊的報紙社論要配印一古鐘圖案,并在圖案上刻一條警語。第六期警語,便是李大釗書寫的他常吟詠的名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名句是李大釗的座右銘,是他高尚革命情操的真實寫照,而李大釗的名句的由來鮮為人知,據史印證,李大釗是借用了明代忠臣楊椒山的名對,原文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1.webp (17).jpg
1.webp (18).jpg
【楊繼盛(1516.6.16 -1555),字仲芳,號椒山,明朝中期著名諫臣】

楊繼盛,號椒山。河北容城縣人。明嘉靖年間,他出任南京兵部員外郎中,篤實剛正,不畏權勢,因勇敢彈劾大奸臣嚴嵩未果,反而慘死在嚴嵩的屠刀下……

據說毛澤東、李大釗等生前都很喜愛楊椒山的詩文。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在住處同王任重、劉建勛等談話中,還曾吟詠楊椒山的兩句詩“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一言”。


李大釗借用楊椒山的名對,只將“辣”字改成了“妙”字,這一字的改動非常精當。其內涵是凝重的,他勇敢地擔當起創造“青春中華”的大任,把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覺醒上,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我們從李大釗這名句中感悟到他那強烈的愛祖國、愛人民的偉大思想和精神境界,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也正是用鮮血實現了自己的箴言……

筆者的父親即是文中提到的劉建勛。我在多年收集黨史資料的過程中,對這段情況略有所知,感覺此文所述稍顯簡單。今整理成篇,以寄懷念先烈、緬懷領袖之情,同時以饗關心黨史的讀者,并望得到專家的指正。

1.webp (19).jpg

首先,我想補充說明的是,李大釗烈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名句,是他應章士釗之妻吳弱男女士之請所寫的條幅。吳弱男是國民黨的第一個女黨員,也是中國婦女運動先驅之一。

李大釗烈士推陳出新、化古成奇,將“丹心照千古”的明代忠臣楊繼盛臨刑前寫下的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只改動了一個字,并身體力行、貫徹始終,激勵了百年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故而,2009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就高度評價道:

這幅對聯,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李大釗的兒子李葆華晚年居住在北京的南沙溝國務院宿舍,客廳中懸掛的正是李大釗烈士的這件條幅和正面遺像。

1.webp (20).jpg

 【晚年的李葆華】


當時我們兩家相距甚近。當年中共北方局領導人彭真親自談話并批準了我母親陳舜英的入黨申請,中共平漢線省委省委宣傳部長兼直中特委書記李雪峰進行入了黨前談話并主持入黨宣誓儀式,而隨后辦理母親入黨手續的具體審批人正是李葆華叔叔。

其次,毛主席在廬山談及楊繼盛詩句的若干細節:

1959年6月29日晨,毛主席登上廬山。

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此會和8月2日接著召開的中共中央八屆八中全會即后人俗稱的‘廬山會議’)在廬山交際處直屬招待所446大樓后面的西餐廳召開。

7月16日之前,會議一直開得很輕松。

我的父親劉建勛在會上的態度是相對穩重和低調的。有與會者記錄下了他在7月3日的小組會上的一段發言:

“去年許多措施、作風,使干群之間有隔閡。缺點那么多,講了就完了。再不搞什么八百斤、千斤省之類虛名了。給農民小自由非常重要。人心思定。政策三定,糧食歸戶,群眾最滿意。劉建勛特別強調廣西煤的問題。”(引自《廬山會議實錄》增訂本第27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第二天,7月4日。毛主席在他的住處——河東路180號美廬別墅接見了劉建勛、王任重和梅白三人。

王任重時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他是抗日戰爭爆發前,父親在白區做地下工作時的老戰友。建國后,他們二人在李先念同志的直接領導下,曾在湖北省共事年。

梅白時任湖北省委秘書長。他曾受邀幫助修改毛主席的《七律·到廬山》,被毛主席連連稱妙,尊其為“半字之師”。

劉建勛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兩年前的1957年6月,因廣西遭災,廣西省委代理第一書記兼省長韋國清遂請求“派熟悉地方工作的同志到廣西當一把手”。后由鄧小平總書記提名,經黨中央、毛主席批準,劉建勛從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任上調到廣西。

毛主席在與他們三個人談話時,自己首先吟頌了明代詩人楊繼盛的兩句詩: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1.webp (21).jpg

【楊繼盛詩句照片】

接著,毛主席就侃侃而談、一路發揮下去:

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我從青年時就喜歡這兩句,并照此去做。這幾十年的體會是前一句難就難在‘遇事’這兩個字上,即使有時能虛懷,有時并不怎么虛懷。第二句難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觀色,而是虛心體察,這樣才能從群言中吸取智慧力量。詩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詩。這一點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中的精品。唐人詩曰‘邑者流亡愧俸錢’,這寥寥七字,寫出古代清官的胸懷,也寫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詳見《北京青年報》1991年12月10日第4版)

 

在談話中,毛主席明確表示“我從青年時就喜歡這兩句,并照此去做。”并且談了自己“這幾十年的體會。”同時,他還高度評價道:

這一點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中的精品。”


這充分說明毛主席和李大釗一樣,都是楊繼盛老先生的“擁躉”,更都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賡續者和發揚者。毛主席在黨的重大會議期間,向高級干部表達的正是要他們“遇事虛懷觀一事,與人和氣察群言”的要求和期望。

最后,我想講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閑話事件”和父親與周惠的患難之交。

“廬山會議”的7月15日會后,時任湖南省委常務書記的周惠拉上父親邊吃飯、邊聊天。他提到1958年無非有三種人,一種是官僚主義,不了解下情,老老實實講了假話;第二種是滑頭,看風使舵講了假話;第三種最壞,明知是假的還成心說謊。

父親贊同地答道:“……你說的三種人不錯,許多同志是樣樣沾了點。于我來講,還是官僚主義為主。”

接下來,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等先后落座。王任重也誠懇地說:“唉,要講三種人,我是官僚主義啦,是老老實實把假話當真話說了。”……

就是這次老戰友們無所顧忌、推心置腹的席間閑聊,傳了出去,竟成了一個“閑話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

直到7月20日,周恩來總理出面,專門為此事召開了一次會議進行了批評,才把事態平息下去。

后來是毛主席將周惠的名字從“反黨集團”、“軍事俱樂部”中勾掉,但他被降為交通部的一名副局長。“文革”后,周惠復出就任內蒙古區黨委第一書記。

1980年前后的某天,我到北京醫院看望住院的父親。父親告訴我:“今天周惠叔叔來看我了。”我反問父親:“為什么他來看你呢?”父親平靜地說:“我們是老朋友啦。廬山會議時,他給毛主席寫檢查,寫好后找別人幫忙修改,人家不敢,他偷偷找我,我幫他改了改……”

幫周惠叔叔修改檢查的事,父親以前從未向我和我愛人耿西林說過只言片語。這回,父親竟然又說得如此輕描淡寫。此后,他也再沒有提及。

這正是父親的性格。

周惠叔叔說:“廬山我倒了霉,你對我不錯,像個朋友。”(詳見《劉建勛紀念文集》,第403-406頁,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發行)

父親病逝15年后的1998年6月,初夏時節。年近八旬的周惠叔叔為了表示對父親的悼念之情,全然不顧自己身患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穿了一身棉衣,雙手腫的可怕!”(引自鄭思遠夫人趙靜阿姨給我的信——筆者注),他沾墨揮毫,一筆一劃,用正楷給我和姐姐寫了一封充滿情感的三頁回信。

1.webp (22).jpg
【周惠復信照片】

周惠叔叔的夫人范博阿姨曾數次告訴我,她也曾陪同周惠叔叔多次到醫院看望父親,有時周惠叔叔繁忙或不在北京,還專門囑咐她代表自己前去。

當年父親從廬山下來后,就告訴秘書:家里除了正常開銷外,一定要保證有點存款,以便能夠隨時提取。他嘴上的理由是準備捐給農民打機井。而事實上,那也是做了最壞打算的。他唯獨放心不下的,就是多病的母親以及還在上學的姐姐和我。父親只是要未雨綢繆、以防不測。

第二個小故事,是廣西經濟建設的幾組數字。

據廣西黨史辦公室黃鶯女士提供的統計顯示,父親在廣西工作的四年多時間里,由于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南局的正確領導,他與韋國清伯伯的配合默契,加上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的團結奮斗,使廣西的國民經濟建設有了很大發展。其中:

廣西的固定資產投產總額1961年與1957年相比增加了48.50%,其中,生產性建設投資增加了76.35%,非生產性建設投資中僅住宅一項增加了86.67%。在交通、能源方面,全區從1957年到1960年的四年間,縣鄉公路總里程從3052公里增加到8107公里,增幅約為2.66倍;專用公路從278公里增加到1225公里,增幅約為4.41倍;地方電力建設裝機容量從1957年的431千瓦增加到1961年的8022千瓦,增幅約為18.61倍。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全區從1957年到1961年的五年中,有效灌溉面積從734萬畝增加到107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從554萬畝增加到863萬畝;除澇面積從19萬畝增加到53萬畝;水土保持面積從314萬畝增加到429萬畝;解決飲水困難群眾從26萬人增加到55萬人;造地造田從66萬畝增加到81萬畝。

那幾年的發展也為廣西日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1年6月,毛主席深夜召見、單獨談話后的次日上午,劉建勛即奉命單槍匹馬,趕赴河南省救災。由韋國清接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

1965年-1975年的十一年間,廣西的國民經濟六項主要指標的增長速度在全國23個省區(排除3個經濟結構有明顯區別的直轄市和3個經濟規模過小的省區)中,取得總排名第三的好成績。

在這23個省區中,國民經濟六項主要指標的增長速度總排名第一是河南,總排名第二是甘肅。

(作者系老一輩革命家、原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劉建勛之子;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