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讀過《李大釗傳》的人,都能熟記那膾炙人口的名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據史記載:李大釗1916年從日本歸國后到北京創辦《晨鐘報刊》擔任總編輯時,由他親自設計,每天出刊的報紙社論要配印一古鐘圖案,并在圖案上刻一條警語。第六期警語,便是李大釗書寫的他常吟詠的名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名句是李大釗的座右銘,是他高尚革命情操的真實寫照,而李大釗的名句的由來鮮為人知,據史印證,李大釗是借用了明代忠臣楊椒山的名對,原文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在住處同王任重、劉建勛等談話中,還曾吟詠楊椒山的兩句詩“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一言”。
“這幅對聯,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晚年的李葆華】
“去年許多措施、作風,使干群之間有隔閡。缺點那么多,講了就完了。再不搞什么八百斤、千斤省之類虛名了。給農民小自由非常重要。人心思定。政策三定,糧食歸戶,群眾最滿意。劉建勛特別強調廣西煤的問題。”(引自《廬山會議實錄》增訂本第27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我從青年時就喜歡這兩句,并照此去做。這幾十年的體會是前一句難就難在‘遇事’這兩個字上,即使有時能虛懷,有時并不怎么虛懷。第二句難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觀色,而是虛心體察,這樣才能從群言中吸取智慧力量。詩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詩。這一點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中的精品。唐人詩曰‘邑者流亡愧俸錢’,這寥寥七字,寫出古代清官的胸懷,也寫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詳見《北京青年報》1991年12月10日第4版)
“這一點并無驚天動地之處,但從平易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中的精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