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鍵信息技術核心領域,美國高科技以往最大的優勢,是幾乎壟斷了涉及中國國計民生的大部分關鍵信息系統,銀行、電信、交通、能源等行業的業務在美國服務器上運行,數據存放在美國數據庫中,繁榮的中國互聯網業態不過是在別人的地基上起高樓,被免費的美國MySQL數據庫和英特爾CPU牢牢控制。
更有甚者,一些涉及“新基建”及“關基”的所謂國產軟件,其實質不過是用進口內核包裝起來的“香蕉軟件”,卻在一些互聯網企業的積極配合下,利用其輿論、市場影響力及免費或低價策略,迅速進入一些關鍵領域,同時抽空真正的國產技術的空間。
2020年四季度,英特爾服務器在中國的銷售逆勢增長了17%,說明了什么?
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問題,不能只是一句口號,繼承“兩彈一星”精神的中國科研人,是有志有能力的。
數月前,航天科工完成了一個“小”項目,用一款特殊的軟件,“即插即用”、無縫替換了美國的Oracle(甲骨文)數據庫,用10臺低端PC服務器替換了兩臺價值上千萬的美國小型機,性能提升了40%,從而破解了大名鼎鼎的“IOE”(美國小型機和Oracle數據庫)壟斷。
國之重器“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曾獲得4次世界冠軍,經實測,40顆“太湖之光”的申威CPU同樣可以輕松換掉這組美國小型機。同時,還破解了新系統一般而言存在風險的問題:直接拿原來的“IOE”做備份系統,萬一有什么風吹草動都可以立即切換回來,保證數據無損,可靠性和“IOE”在同一等級,符合相關規范,科研人員稱之為“逃生艙技術”,這是世界首創。
這個“小項目”花費了幾十萬元人民幣及工程師3天時間,卻破解了一個關鍵系統的問題。這個系統事關日常“剛需”,幾乎與每個人都有聯系,一旦中斷,風險極大。其顛覆性意義在于可以把成百上千臺國產服務器聚合成與IOE同等強大的統一算力,在業務系統無感知的情況下,直接用一批國產CPU替換掉IOE。
舉例說明,7納米華為服務器官宣性能約為美國小型機的10%,那么我們可以用20臺華為服務器,在中國特殊軟件下,使其整體性能遠高于美國小型機,而硬件成本遠低于美國制造,這是有官方證據證明的。如果沒有7納米工藝、沒有光刻機怎么辦?很簡單,用50臺華為上一代14納米CPU服務器即可實現相同性能。事實上,以140顆、28納米工藝而論,6年前的國產飛騰CPU性能也超過了大多數美國小型機。該技術是全世界其他國家都夢寐以求的,而由我們率先實現了。
Oracle創始人拉里·埃里森2018年受訪時曾稱,不能讓中國比美國培養出更多工程師,讓中國科技公司擊敗美國公司,美國與中國的激烈競爭中,他站美國隊。埃里森的信心主要來自于其產品已經深深嵌入到中國“關基”領域,替代就等同于心臟置換手術。同時,通過所謂“香蕉軟件”將其控制的免費數據庫MySQL包裝成“國產數據庫”,主導了一種開膛破肚、大拆大建的“主流模式”,替代所耗費的投資動輒涉及數億元人民幣,周期漫長,絕大多數項目扛不住、經不起這種折騰,最終仍逃不出Oracle的控制。
航天科工所采用的“即插即用”替換Oracle辦法,應用系統一行代碼都沒有改動,其他美國數據庫如Sybase、微軟SQL Server、Oracle的MySQL開源數據庫等等,更是簡單易換,遠遠不會“開膛破肚”。
倪光南院士等專家通過調研認為:在“關基”領域,我國科技人員原創的邏輯集中、物理分散的聚合型分布式數據庫顛覆了“IOE”多年來在該領域的壟斷,可解決“關基”領域被“卡脖子”的難題。我國首先研制成功的聚合型分布式數據庫與集中式的Oracle數據庫和分布式的MySQL數據庫相比,是一重大技術進步,是“關基”領域中國產業體系的一個基石。
有人問,國產技術這么厲害,怎么不早點拿出來?事實上,中國科研人員一直在奮斗,但一些公司市場競爭的手段已是爐火純青,國產技術既要和美國IOE競爭技術,還要和“香蕉”競爭市場。“香蕉”攜免費技術與大筆資金支持橫沖直撞,卻被越捆越死。更有一些用戶迷信外國月亮更圓,常常是國產技術連門都進不去,人家就已經“單一來源”和國外公司成交了,國產技術能夠“活下來”的,大多是百戰余生。這其中,有企業間的相互扶持,有相關專家的大力呼吁,也有科研人的熱血情懷,時至今日,終于可以用實力戳破美國高科技“實力”的畫皮了。
“中國人民是聰明的,要卡住我們是卡不住的”,在中國創新面前,無論是禁用7納米技術,還是禁止光刻機交易等都卡不住我們的脖子,壟斷的IOE也可以輕易被拔除,“香蕉”也成不了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