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朱冬生: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
點擊:  作者:朱冬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07-22 09:01:43

 

1.jpg
        

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

——新四軍紀念館人物館巡禮


有這樣一種精神,永遠刻骨銘心;
      
有這樣一種經歷,必定終身銘記;
      
這里沒有生死相搏的槍林彈雨,仍能感受到戰火彌漫,靈與肉的吶喊;
       
這里沒有血花飛濺的硝煙戰場,仍能感受到金戈鐵馬,刀槍撞擊的鏗鏘;
      
這里沒有兩軍對陣的沙盤地圖,仍能感受到抗日殺敵,決勝千里的謀略。
       
今天,每當我在莊嚴肅穆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碑前踱步徘徊沉吟思索,總能深切感受人民軍隊誕生、發展和壯大的步步艱辛;
       
今天,每當我在井岡山極目遠眺,屈指回首,再次領略中央紅軍五次反“圍剿”時軍事家們的雄才大略;
       
今天,每當我在欣賞阿壩草原的美麗、婁山關的險峻,總是不能不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雪山的嚴寒、樹皮草根的難以下咽而產生出由衷的敬畏;
       
今天,每當我在延安窯洞前駐足瞻仰沉吟思索,總能為八年抗戰驅除倭寇一洗華夏百年屈辱而產生出無比的自豪;
       
今天,每當我在西柏坡中央禮堂追尋歷史,回望時代變遷,總能領略到毛澤東等偉人們在這里指揮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構畫共和國藍圖時的豪邁……
       
1937年10月12日,新四軍在彌漫的抗日烽火中誕生。從那時候起,新四軍歷經磨難,擔負起江淮河漢地區的抗日重任。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72年后的10月12日,位于鹽城的新四軍紀念館人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那天,兩位歷經滄桑的老革命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江蘇省委原書記韓培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他們都是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其時韓培信九十高齡,周克玉也年過八旬,他們不辭辛苦專程從北京、南京趕來。開館儀式上,全場為他們鼓掌,這不僅僅因為他們是新四軍老戰士,更因為他們回到新四軍紀念館,就是回到了老部隊,回到了家;走進了新四軍人物館,又仿佛和戰友們在一起……
       
從南昌,到井岡山、長征路、延安、西柏坡,到鹽城,這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和人民解放軍近90年的革命歷程逐步清晰;人們走進新四軍人物館,一個先進政黨的群體形象,一個以劉老莊連為代表的不屈的新四軍戰士形象,逐步清晰。新四軍人物館以治國精英、將帥風采、群星璀璨、英烈千秋四大部分向人們展示了900多位新四軍代表人物,展示了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英勇,他們的壯烈,他們的無畏,他們所代表的鐵軍精神。所有前來參觀的人們熱血沸騰了,激情被震蕩了……

東進,東進!
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為了民族生存,
鞏固團結堅決的斗爭!  
前進,前進!
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


聽到這慷慨激昂的新四軍歌聲,仿佛又回到了那青春年華、激情震蕩、奮不顧身、英勇悲壯的戰爭年代。在此后的多少年,也就是去年新四軍紀念館又做了大規模的裝修改造,更顯氣魄和規模。我記錄中的場景,也算是多少年歷史記憶的積累。

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共和國領導人


記憶中的新四軍紀念館人物館這一部分,主要展示劉少奇、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毅元帥等22位從戰場中走來,1949年之后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新四軍杰出代表。
       
戰爭年代,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開創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建國以后,他們嘔心瀝血,躬行實踐,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使貧窮落后的中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他們的名字與共和國的宏偉基業緊緊相連。
      
這一展區除了展示了劉少奇、陳毅和李先念“一帥兩主席”的文物、史料、圖片外,還展出了另外19位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新四軍將領們相關的歷史資料,他們中有9位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四位曾任國務院副總理、7位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這里陳列著李先念擔任國家主席時使用的公文包,黃克誠任中央軍委顧問時穿用過的軍裝、軍帽和拖鞋,彭沖副委員長用過的硯臺、筆筒,張愛萍上將學習使用過的書籍和自己的文稿等。
      
這22位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杰出領導人,他們是共和國領導者中的一部分,他們為共和國的建設、發展、崛起和強大所奉獻出的卓越的領導才能,以及他們為國事操勞殫精竭慮光輝燦爛的一生,成為新四軍歷史中最輝煌的篇章。
       
該館展示的有關劉少奇同志一件往事我是熟悉的。《星火燎原》叢書第8集收錄原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曾克林《大地重光》一文中寫到抗戰結束時,他曾從沈陽飛往延安向中央請示工作,見到劉少奇、朱德和彭真等領導同志,劉少奇同志曾作了重要指示。
       
為核對事實,星火燎原編輯部將此文送彭真同志審閱。因為劉少奇同志工作太忙,許多文章報告根本看不過來。因此彭真同志批示將劉少奇指示的那一段,抄送劉主席審閱。劉少奇同志于1962年7月16日審閱了這篇文章的相關部分,并作了十多處修改。
       
1981年3月11日,我在重新編輯此稿時,曾當面征求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同志的意見。王光美除了談到對這篇文章具體的修改意見以外,還對做好《星火燎原》叢書的編輯工作,作了許多重要指示。她十分嚴肅地對我說:“黨史軍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一部分,《星火燎原》叢書必須要尊重歷史。”她還說:“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堅信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堅信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堅信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主人。”
  
在展示李先念主席的部分,我駐足良久,李先念主席生前我見到過許多次,聆聽過他的許多教誨。也曾聽到過許多老革命家談到過他,印象最深的是林彬同志的談話。林彬是原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副總參謀長楊勇上將的夫人。
       
林彬曾在國務院財經領導小組工作過,她跟我談到李先念時說,李先念長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協助周恩來總理主管財經工作,李先念定期要到財經領導小組聽取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匯報。每聽匯報,有一項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在國務院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室里,長條桌兩旁分坐20位財經專家,每人手持一把一米多長的算盤,匯報先由各部門負責人宣讀統計數字,財經專家則當場用算盤打。林彬說她特佩服李先念,每一次上億元(錢)、上億噸(米、面、糖、煤、食油、汽油)、上億米(布)的數據,20位專家用算盤打出來的數字,和閉目枯坐的李先念同時說出來的數字是一樣的。
       
此后,1986年6月2日在一次會議休息期間,我曾當面問及李先念主席這一場景,這位共和國的領袖微笑著用湖北紅安官話回應我:“小朱子,我哪有那么聰明呦,是逼出來的呦!”
      
王光美、林彬、李先念這些老革命家的話語雖然簡單,但卻透露出共和國建設、發展、強大,是因為有一大批鞠躬盡瘁的共和國的領導者們杰出的治國才能,而他們其中有許多人都是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領導者。

新四軍的戰場造就了一大批高級將領


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新四軍的隊伍中,涌現出了近四百位文韜武略、璀璨奪目的將帥之星,他們組成了人物館的第二部分:將帥風采。他們中有元帥1位:陳毅;大將4位:粟裕、徐海東、黃克誠、張云逸;上將9位,中將44位,少將290位,另有1988年以后授銜的將軍3位。新四軍中走出來的將帥,他們的名字為軍旗增添了光彩,戰爭年代,他們統率鐵軍,殊死衛國;和平年代,他們居安思危,獻身國防。他們是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保衛祖國的忠誠衛士,人民軍隊的堅固棟梁。
       
這個展區中陳列著陳毅元帥的軍大衣,徐海東大將的供氧箱,四套將帥服等珍貴文物。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即參加了《星火燎原》叢書的編輯工作,因此,我熟悉該書600多位老革命家作者的經歷,他們中的多半數我都見過,而其中在新四軍中曾經擔任領導工作的李先念、粟裕、張愛萍、洪學智、劉瑞龍、李干臣、羅應懷等50多位老革命家,我見的次數則更多。他們是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一面面旗幟、一座座豐碑,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張愛萍上將是共和國“兩彈一星”的主要指揮員,他是我軍軍事指揮系統的最高領導者之一,更是我國國防工業軍事科技戰線的主要決策者,但他更像一位詩人、書法家和文學家。他關心黨史、軍事的編纂工作,他為《星火燎原》叢書的編輯工作做過許多重要指示。
       
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我是星火燎原編輯部唯一戰后出生的年輕編輯,所以這位老革命家給予我的關愛則更多一些。《星火燎原》叢書編輯工作結束之后,我擔任了其他領導工作,他又給予我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我領導攝制反映我軍60年歷史的電視系列片《讓歷史告訴未來》、在全軍領導評選“祖國為邊陲優秀兒女掛獎章”活動、領導評選全軍優秀班長活動和領導了建軍60周年文藝晚會活動,只要我請他,他都參加。我任《解放軍生活》雜志主編,1987年建軍60周年前夕,雜志搞了一次全軍攝影作品大獎賽,時任國務院委員、國防部長的張愛萍親自趕到設在遠望樓賓館會議室的評選現場,為我們親定了一、二、三等獎作品,并為獲獎者代表頒獎。
       
這些新四軍的領導同志后來成了我軍的高級將領,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的家庭包括子女也做出了許多艱難的付出。全國政協副主席、兩任總后勤部長、兩膺上將的洪學智就曾在華北和蘇北把自己的兩個女兒留在了當地的老鄉家里。
       
1939年7月,洪學智率抗大第四團從延安出發前往華中敵后,他的夫人張文在陜西蟠龍生了大女兒,她隨洪學智帶著孩子經延川、清澗、綏德、米脂、佳縣,渡過黃河,到了山西,在同鋪路西的陽曲縣,張文和出生不久的大女兒從馬上摔下來,孩子哭鬧不止。這里,離鐵路只有一二十里。洪學智擔心自己帶著隊伍,那么多人,因為孩子的哭聲,而暴露了部隊就麻煩了!他便和張文商量,只好下狠心把大女兒丟在了老鄉的家里。
       
1945年,兩淮解放以后,張文帶著出生幾個月的小女兒,從南窯到了淮陰縣的王營,住了沒幾天,三師進軍東北的命令就下達了。此時,出生4個月的女兒小虹是隨軍北上還是寄養在當地群眾家中,成了洪學智和張文的又一次艱難的抉擇。基于對蘇北抗日根據地和對淮安人民的信任,最后他們決定把小女兒小虹留在淮陰老鄉家里。過了多少年后,在我的幫助和參與下,小虹又在淮安找到了當年撫養她的幾位老房東。
       
服從民族的利益,服從人民的利益,舍棄個人的利益,這些都是新四軍的杰出領導者留給后世的巨大精神財富。

新四軍是匯聚英才的搖籃

新四軍的歷史光輝燦爛,是因為這支部隊人員構成的豐富多彩,陳毅軍長曾有詩贊曰“眾星何燦爛,北斗向延安”。新四軍人物館第三部分的五個版塊:地方領導、文化名人、外交人才、國際友人、民主人士,介紹的就是當年匯聚新四軍的英才,共和國建立以后擔任省部級領導、各條戰線上的著名人士以及國際友人。
  
新四軍人物館在設計上別具一格,和我所見的各類展覽館人物部分所不同的是呈現兩個明顯特點:一是900多位,人物眾多;二是黨政領導、文化名人、外交人士、國際友人,各類人物齊全。他們在戰爭年代有的是職務比較高,有的是社會影響比較大,集中在一起展示,既再現了黨和軍隊在戰爭年代即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又為共和國建立之后新政權很快就能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提供了人才支撐的歷史依據。
       
地方領導這一板塊,展示了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省部級領導干部131位,他們都是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的領導同志,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舞臺上起著主導和決策作用,從他們身上,我們既看到了新中國創業的艱辛,也展現出人民共和國建設、發展和強大的光輝歷程。
       
文化名人這一板塊,充分說明了新四軍一直重視民族文化、抗日文化、根據地文化、部隊文化、所在地區的文化建設。因而華中地區各個抗日根據地人文薈萃。這個板塊展示的61位人物,是新四軍文化隊伍中最精英的部分,涵蓋政治、經濟、歷史、音樂、美術、文學各個方面。他們中有歷史學家馮定、呂振羽等;經濟學家 孫冶方、薛驀橋等;作家 邱東平、聶紺弩等;作曲家賀綠汀、孟波、何士德、賴少其等,尤其是作家和音樂家們,新四軍的經歷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和動力,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因而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歌頌抗戰、歌頌共產黨的領導、歌頌人民軍隊建設、歌頌人民群眾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
       
我有幸與新四軍老戰士胡石言有過一段交往,他創作的小說《柳堡的故事》,后來拍成了電影,他在擔任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化創作室主任時,培養了何曉魯、鐵竹偉、朱蘇進等一大批著名作家,并與他們一起共同創作了《元帥外交家》、《陳毅市長》等一批著名的反映陳毅元帥和新四軍戰斗歷程的圖書,我也曾參與了這批著作的編輯工作,并和胡石言同志多次就黨史軍史和新四軍軍史做過探討和研究。      
       
外交人才這一板塊,主要展示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我國外交領域的不斷拓展,急需一批駐外大使,中央決定從軍隊中調,從將軍中找。因而一些身經百戰的將軍為了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又踏上新的征途,出任駐外大使。一些師團級指揮員出任參贊、一秘、二秘等外交官崗位。姬鵬飛、袁仲賢、 韓念龍還分別擔任過外交部部長副部長。彭明治、譚希林兩位則在外交官任期滿后回到部隊被授予中將軍銜。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27位外交官,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新中國外交官的風采。
       
國際友人這一板塊,展示的是新四軍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艱苦歲月中,一批批外國友人,長途跋涉來到中國的抗日前線,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獻給了他們的第二故鄉——中國。他們不僅為我們贏得了更多的國際支援,也從另一個角度再現了那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
       
在新四軍中,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反戰同盟,他們是由被我們俘獲的日本籍和朝鮮籍中下級軍官、士兵組成。在新四軍中,他們被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感動著,因而他們從法西斯的戰爭工具轉變成為反法西斯的堅強斗士,他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成為新四軍中一支特殊的戰斗力量。
       
民主人士這一板塊,充分展示了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的統一戰線工作。茅山腳下,陳毅三顧茅廬,爭取民族資本家紀振綱支持抗日;黃海之濱,陳毅與鄒魯山結下深厚友誼,1942年,軍部揮師淮南,陳毅以子相托,成了根據地軍民魚水情的一段佳話;“蘇北魯迅”宋澤夫,支持新四軍,投身抗戰,身陷囹圄,鐵骨錚錚……
       
新四軍中這些杰出人士,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和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后來在省部級領導崗位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杰出的領導者,在共和國外交戰線成為杰出的外交家,在文化戰線成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骨干力量,他們在統一戰線領域成為我們黨統一戰線領導工作的杰出組織者。他們書寫了歷史,歷史也成就了他們。

新四軍英烈千古

新四軍8年抗戰征程,犧牲將士數萬計,他們中有葉挺、項英、周子昆、袁國平、彭雪楓、羅炳輝等一大批高級將領,還有更多不知姓名的烈士,他們沒有能夠親耳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隆隆禮炮聲,也沒有能夠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授銜和受勛,但他們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用生命鑄就了鐵軍軍魂。
       
這一部分記錄了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新四軍和新四軍所在8省各個抗日根據地縣團級以上領導干部。他們勇往直前的犧牲精神,他們義無反顧浴血戰場,他們用生命的代價詮釋了新四軍的鐵軍精神。這一部分不僅使參觀的人們感受到了新四軍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感受到了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建設發展之路,更感受到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新四軍人物館也吸引了許多新四軍的后代們前來瞻仰,陳毅元帥的兒子陳丹淮將軍,曾前來參觀,當他緩步走近葉挺、項英等烈士的展示區時,陳丹淮站在葉挺的雕像前,他緩緩的抬起手,摘下胸前的禮賓鮮花,放在葉挺的塑像前,然后退后一步,深深的鞠躬。     
       
英烈墻上,郭猛、潘黃、方強、廉貽、發鴻……烈士的名字已成為了鹽阜大地上許多鄉鎮地名!無名烈士紀念碑前,祭奠的火焰在燃燒,象征著犧牲的十萬新四軍將士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鐵軍精神光照千秋

新四軍紀念館,作為一處莊嚴肅穆的紅色紀念地,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四軍人物館也開啟了展示全國新四軍代表人物生平風采的先河,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新四軍紀念館的展陳內容,使該館真正成為全國新四軍文化的展示中心。
       
這里有眾多領導專程而來。先后接待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孫家正,彭小楓上將、劉源上將,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原文化部長王蒙等省部級領導干部也相繼前來。他們對該館全力打造新四軍文化的收藏、展示、研究“三個中心”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里也有紅色后代們紛至沓來。他們中有葉劍英之女葉向真,陳毅之女陳姍姍,粟裕之子粟寒生,彭雪楓之子彭小楓,劉瑞龍的子女劉延淮、劉延申、劉延寧 ,彭沖之子許海蓉,洪學智子女洪虎、洪緯,鄧華之子鄧穗,江上青之孫江綿康和孫女江丹。以胡喬木的女兒胡木英擔任團長、胡耀邦兒子胡德華擔任副團長,成員包括張聞天的兒子張虹生,楊虎城的外孫王修文,葉子龍的女兒葉利亞,任弼時的女兒任遠芳,鄧子恢的女兒鄧小漣、鄧小燕,黃克誠的女兒黃楠,丁玲之子陳席毛等老一輩革命家后代一行組成的“中直育英學校紅色之旅參訪團” 等30人也專程前來。為了讓紅色薪火傳承,他們把自己的孩子,人們稱之為紅三代也帶來了,他們在這里追尋著先輩們的足跡,緬懷著他們的豐功偉績。
       
這么多年,眾多同行慕名而來。從南昌新四軍舊址紀念館到云嶺軍部舊址紀念館,從黃橋戰役紀念館到蘇中戰役紀念館,還有許多部隊的軍史館等,同行們紛紛前來拜謁和瞻仰,這些來賓們都用“驚人的變化”來形容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恢弘氣勢和館藏內容的博大豐厚。
       
這兩年,若干文物征集歸來。隨著新四軍人物館的名氣日盛,新四軍紀念館的展示、收藏中心地位也日益提升。特別是人物館,為新四軍紀念館文物征集開辟了新的途徑、增添了新內容。劉少奇之子劉源、陳毅之女陳珊珊、李干成之子李健之、向明之女巨東梅等,他們都是在參觀了人物館后,向該館捐贈了一批又一批文物。這些文物不僅填補了該館文物征集的缺項,更寄托了這些紅色后人對鹽阜老區的深厚情誼。
       
這么多年,該館接待了百萬觀眾。他們驚嘆于新四軍的輝煌歷史、艱辛歷程,感動于革命前輩高尚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新四軍人物館作為新四軍紀念館主展館的拓展和延伸,已成為廣大觀眾和青少年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課堂。
       
整個新四軍人物館大氣磅礴,革命戰爭的氣象萬千,新四軍鐵軍精神正氣凌然。正是遵循習主席學好黨史用好黨史的指示精神,加強革命傳統文化建設的必然結果,正如陳毅元帥在其著名的詩句中所寫到的“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人們堅信新四軍人物館昭告歷史的是一種民族精神,是一部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抗戰之魂,是一曲中華崛起自強不息生命禮贊的頌歌。
       
新四軍在抗日戰場上弘揚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朽的詩篇!

【資料鏈接】

新四軍

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華中抗日斗爭的人民軍隊。在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形勢下,由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從1937年10月起陸續改編而成。10月12日為其建軍紀念日。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云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轄4個游擊支隊,10個團,1個特務營,共10329人。1937年12月25日在漢口建立軍部,1938年1月6日移駐南昌。同年3月和4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向敵人后方發展的指示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于集中整訓的命令,軍部和第1、第2、第3支隊先后到達皖南歙縣巖寺地區,第4支隊在皖西霍山地區集中后向皖中開進,隨后即在長江南北作戰略展開。第1、第2支隊相繼進入蘇南,開辟了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根據地,并將丹陽縣的抗日武裝改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第3支隊留在皖南擔任長江防務。第4支隊在皖中、皖東以游擊戰頻繁打擊日軍。

1939年2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到皖南視察,與新四軍領導人商定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根據這一方針,5月成立江北指揮部,統一領導第4支隊和7月新編的第5支隊,江北游擊縱隊。第4支隊開辟了以安徽省定遠縣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第5支隊開辟了以安徽省來安縣半塔為中心的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江北游擊縱隊在安徽省長江北岸開展游擊戰爭,保持和皖南的聯系。第1支隊派出第6團向蘇南東部發展,與當地的抗日武裝合編為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直抵上海郊區。1939年9月,該部西撤到長江中的揚中縣與挺進縱隊合編,并向蘇北發展。10月,第2支隊第4團一部北渡長江,在揚州以西改編為蘇皖支隊,打通了與第5支隊的聯系。11月,第1、第2支隊領導機關合并組成江南指揮部,統一領導在蘇南和向蘇北發展的部隊。這一時期,新四軍還增加了兩支部隊。1938年9月30日,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組建的新四軍游擊支隊東征,開辟了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正式改稱為新四軍第6支隊,轄3個團和4個總隊。1939年1月,在竹溝組成的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大隊向武漢外圍挺進,先后與豫南、鄂中、鄂東的抗日武裝合編為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開辟了豫鄂邊區的抗日根據地,轄5個團隊和3個游擊總隊。

194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八路軍應派部隊與新四軍合力發展華中的部署。八路軍第2縱隊主力和蘇魯豫支隊、隴海南進支隊先后越隴海路南下,與新四軍第6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第5縱隊。第4縱隊執行向西防御任務。第5縱隊執行向東發展任務。7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率主力北渡長江,改稱蘇北指揮部;10月在取得黃橋決戰的勝利后,與南下支援的八路軍第5縱隊會師。11月17日,在江蘇海安成立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23日遷鹽城),葉挺任總指揮,陳毅任副總指揮并代理總指揮,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胡服(劉少奇)任政治委員,統一指揮隴海路以南、長江以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部隊。留在蘇南的新四軍第2支隊領導機關,組建了新的江南指揮部。

1941年1月7日,國民黨當局發動皖南事變,圍攻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葉挺下山談判被扣。項英、周子昆被叛徒殺害。袁國平在突圍時犧牲。1月17日,國民黨當局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云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隴海路以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部隊,分別改編為新四軍第1至第7師和獨立旅。全軍共9萬余人。

新四軍總結皖南事變的教訓,加強了黨的絕對領導,加強了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和抗日根據地建設,并根據斗爭需要,實行主力地方化,先后成立蘇中、淮南、蘇北、淮北、皖江等軍區以及許多軍分區,發展了地方武裝和民兵。1941年至1943年,新四軍進行了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反“蠶食”、反磨擦斗爭,渡過了抗日戰爭中最困難的時期。1944年,新四軍展開局部反攻,先后殲滅日偽軍5萬余人。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向浙江、河南發展迎接戰略反攻的部署,第1師主力渡江南下,與蘇南部隊和浙東游擊縱隊會師,成立蘇浙軍區。第4師主力西征豫東,恢復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第5師派出河南挺進兵團北上,開辟了豫南、豫中抗日根據地。第5師還與南下的八路軍第359旅會師,成立了鄂豫皖湘贛軍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日軍和偽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拒絕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新四軍向拒不投降的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到9月2日,共解放縣城40座,重要集鎮400余個,殲日偽軍2.8萬余人,占領了武漢外圍和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間的廣大鄉村和中小城市,將蘇中、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連成了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為新四軍軍長,饒漱石為新四軍政治委員;后又任命羅炳輝為第二副軍長。9月,根據中共中央在同國民黨和平談判中作出的重大讓步,新四軍在浙東、蘇南、皖南的部隊分別撤到長江以北。10月,執行中共中央作出的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部署,新四軍軍部北移山東臨沂,并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新四軍部分主力和留在山東的八路軍部隊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后改稱山東野戰軍;仍在華中的新四軍部隊,組成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在此期間,新四軍第3師開赴東北,第5師與八路軍第359旅、河南軍區組成中原軍區,調離新四軍的建制。1947年1月下旬至2月3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以及所屬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合編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新四軍番號至此撤銷。

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制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余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殲日偽軍31萬余人;反頑自衛作戰3千余次,殲國民黨頑固派軍14萬余人。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余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余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余人,地方武裝9.7萬余人,計31萬余人;另有民兵自衛隊96萬余人。建立了地跨蘇、浙、皖、豫、鄂、湘、贛七省的蘇南、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贛、皖江和浙東八塊抗日根據地,面積達25.3萬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萬,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系解放軍出版社原社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