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詠慷:到武漢感悟辛亥革命
點擊:  作者:詠慷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2-10-09 11:09:11

 

1.jpg

 

在辛亥革命紀念日前夕,為追思先驅,我專程來到首先爆發這場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武漢。

 

晴川歷歷,芳草萋萋。我直奔位于武昌、背靠蛇山、面向首義廣場的辛亥革命紀念館。它占地約28畝,主體建筑是一幢紅墻紅瓦的房子,人們稱之紅樓。

 

紅樓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該局系清末為預備君主立憲而在各省設置的議事咨詢的民意機構),其建筑風格摹仿西方議會大廈,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革命黨人,成功地發動了武昌起義。第二天就在這兒組建了鄂軍都督府并發布文告,宣布建立中華民國。義聲所播,全國響應,從而一舉結束了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紅樓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

 

2.jpg

 

紅樓后有一組灰色的房子叫議員公所,是當年咨議局議員們生活起居的場所。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兩岸一心”。

 

1961年,紅樓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兩個基本陳列:一是以紅樓為載體布置《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一是布置于西配樓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

 

從格局圖中,我大致了解到軍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組織結構,這是非常簡單的政府雛形,設5個部——參謀部、軍令部、軍務部、民政部、外交部,還有黎都督起居室、總監察長室、各部稽查長室等,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地方政府,卻改變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

 

鄂軍都督府會議廳原是咨議局議事堂。武昌起義第二天,也就是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黨人和起義官兵在此集會。

 

在主席臺左邊是黎元洪被推為都督后,軍政府發布的第一份文告。當時革命黨人請大都督在上面簽字印發,黎元洪拒不簽字,連聲說“莫害我”,最后革命黨人李翊東提筆代簽了一個“黎”字,文告才得以面世。這份布告的發布對穩定人心起了一定作用。其落款時間是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日。為什么會有這種奇怪的落款?1911年是清宣統三年,但革命黨發動起義就是為了推翻清王朝,所以不會采用宣統年號紀年,加之革命黨宣稱自己是炎黃子孫,所以就從傳說中漢族人的祖先黃帝算起,到1911年正是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日是陰歷,轉換成公元歷法則是10月11日。

 

3.jpg

 

主席臺正中布置的一面旗幟叫18星旗,是武昌起義的軍旗。18顆黃星代表山海關內18個省份的炎黃子孫,紅底是鮮血,黑色是鐵,是武器,主題和象征意義是18省的炎黃子孫團結起來,以“鐵血”即武力推翻滿清王朝的統治。

 

在臺口右邊有一張圖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孫中山訪鄂期間受到湖北各界歡迎的情景。1912年4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首先到湖北訪問。4月10日這天,他在此發表演講。

 

外交部的設置是鄂軍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職權的重要標志。只有一個主權國家才有外交部。在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鄂軍都督府實際上在軍事、外交等方面行使中央軍政府的職權。它通過外交部對各國發布照會,宣示革命政權的政策,以取得各國外交支持。這份《中立布告》,是鄂軍都督府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軍政府成立之初,就給漢口的5國領事發布過外交照會,呼吁承認中華民國,但5國遲遲不答復。直到10月17日民軍和清軍在漢口劉家廟展開激戰,民軍大獲全勝,這時5國看到革命黨人力量強大,聯名發布了一紙布告,承認民軍是和清軍對等的軍事實體,他們保持中立。這份布告實際上承認了民軍地位,對清王朝是一個打擊。當然它也只是一紙空文,5國后來在暗中支持袁世凱,幫助袁獲得總統寶座。

 

都督會客室和會議室是黎元洪在紅樓活動的重要場所。1912年4月孫中山訪問武漢,曾在此會見過湖北軍政界人士。

 

黎都督起居室是黎元洪任都督之初的住所。黎是湖北黃陂人。武漢有黎黃陂路,就是紀念他的。黎原為清軍第21混成協統領,為借重其聲望,武昌起義次日,革命黨人推舉他作鄂軍都督府都督,開始他態度強硬,不愿與革命黨人合作,被安置在這間屋內。他不吃不喝,象個“泥(黎)菩薩”,后因武漢三鎮光復和革命形勢迅猛發展,才轉變態度,同意出任都督。

 

侍衛官室正對黎都督起居室。侍衛官的主要職責是負責都督的安全保衛及飲食起居。最初幾天實際上是執行軟禁和監視黎都督的職責。

 

顧問官室和秘書官室是都督黎元洪的咨詢幕僚機構和重要的辦事機構。革命黨人宋教仁曾在秘書官室起草了著名的《鄂州臨時約法》,它是第一個具有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法典,成為以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臨時約法》藍本。

 

軍事會議室是都督府召開軍事會議的專門場所,許多重大軍事決策在此形成。陽夏保衛戰中,黃興曾在此召開軍事會議。墻上有一地圖,反映的是陽夏戰爭的形勢。其中紅藍線代表兩軍運動路線,可看出漢口、漢陽兩地是當年的戰場,而當年漢口稱夏口,故簡稱陽夏戰爭。

 

參謀部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置的4部之一。其職責為輔佐都督制定作戰計劃。都督府草創之際,軍民大政,參謀部主持最多。

 

總監察長室和各部稽查長室的設置則反映了當時革命黨人良好的精神風范。先說劉公,他是湖北襄陽人,出身巨富之家,早年留學日本,加入了孫中山組建的中國同盟會,并創辦了另一個革命組織共進會。1910年回國,家里人交給他兩萬兩銀票,叫他去北京捐一個道臺,也就是去買個官,但劉公將這筆巨款無償捐給了武昌起義的指揮機關,用作購買槍械和起義的后勤保障經費。鑒于他資深革命黨人的地位和為武昌起義做出的貢獻,起義前在推選未來的政府成員時,劉公被推為政府總理。但最初組建的鄂軍都督府中沒有劉公的位置,有人就為他抱屈,劉公卻不以為然,認為革命目標已完成,應該讓賢者執政,自己退居一旁監督就OK了。他“功成不居”的風范為大家欽佩,所以推舉他為總監察長。

 

蔡濟民是武昌起義的軍事指揮人員,他帶領一支部隊攻進湖廣總督署,為起義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起義后被公推為各部稽查長。他一生追隨孫中山,后在護法斗爭中為地方軍閥所殺。黃興稱贊他是“鄂省軍中之巨擘”,即可以豎大拇指的人物。

 

民政部不同于今天的民政部,而是相對于軍政而言,主要職責為負責地方行政事務,部長職權相當于省長。湯化龍是原湖北咨議局議長,當年在紅樓辦公。武昌起義成功后,他約集原咨議局的立憲派人士,與革命黨人、舊軍官聯合組建了鄂軍都督府,并被推為民政部首任部長。

 

軍令部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置的4部之一,主要職責為秉承都督命令,發布軍令,調遣軍隊。都督黎元洪曾兼任過軍令部長一職。

 

軍務部主要負責軍務行政、軍隊后勤。革命黨人孫武、張振武曾分任軍務部正、副部長。后來蔣翊武也出任過副部長——“首義三武”均匯集于此部。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它分7個部分,是全景式的展現。

 

4.jpg

 

序廳正面弧線是一組與武昌起義相關的人物群像。主題是在孫中山的旗幟下,在同盟會和同盟會中部總會的推動下,湖北革命黨人領導和發動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畫面下方的一行立體字是提示人們永遠銘記的日子:1911年10月10日。人物像下方影像是取材于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反映的是湖北新軍攻占湖廣總督署的場景。

 

鴉片戰爭后的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也未能逃過列強魔爪。自1861年英國在漢口建立租界始,德、俄、法、日等國也相繼在今天漢口江漢關至黃浦路一帶建立租界。列強以租界為據點,對湖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侵略與滲透;與此同時封建專制統治也日益深重,在雙重壓迫下廣大農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面對中國社會的內憂外患,統治階級內部也不乏一些有識之士,湖廣總督張之洞即其一。他是推動湖北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人物——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在湖北開始推行聳動中外視聽的“湖北新政”。其主要措施:一是辦工廠,最有名的是漢陽兵工廠和漢冶萍鋼鐵聯合企業;二是練新軍。甲午戰敗,張之洞深受刺激,認為軍力不強是致敗之因,所以開始在湖北編練一支有別于清八旗的“新”軍。新軍除了武器裝備、服裝有新特點外,張之洞還大力提倡讀書人當兵,投筆從戎在當時竟成時尚,這就為革命黨人在新軍中宣傳鼓動新軍起義埋下了伏筆。到張之洞離任時,他給湖北留下了兩支部隊:第八鎮(師)和第二十一混成協(旅),共約1萬5千人;三是興教育。人才的匱乏也讓張之洞痛心疾首,新政期間,他開辦了許多以傳授西學西技為內容的新式學堂,當時流傳一首《學堂歌》“湖北省,二百堂,武漢學生五千強”,說明湖北教育的興盛。他還派遣大量留學生遠涉重洋赴日本、美國、西歐求學。其中尤以派赴日本為多,當時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中湖北籍人數位居第一。后來的辛亥革命領袖黃興、宋教仁和吳祿貞等都是張之洞派到海外的留學生。歐風美雨的沖擊和張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觀上為中國的變局準備了條件。我們早就知道的“漢陽造”是國產的第一種現代槍械。民族復興史多少委屈了促成這第一支槍誕生的張之洞,他在1884年抗法戰爭取得大捷的戰役后萌生出開辦鐵廠的創意。他最痛切地領受到法蘭西第二帝國派來殖民中國的士兵手里操持的槍炮殺傷力,在給清廷呈送申請報告同時,就向德國、美國訂購冶鐵煉鋼制造槍炮設備。直到10年后的1893年,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漢陽鐵廠建成并點火開爐,告別作坊式的煉鐵鋪里的小爐灶,以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大的規模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隨之又用自己冶煉的鋼鐵制造出中國第一批鐵軌、第一管快槍……

 

清末湖北的反清革命發端于1900年的自立軍運動。首領為唐才常、傅慈祥等,他們密謀發動“勤王”運動,以逼迫慈禧歸政光緒,推行君主立憲。但事敗,唐、傅被殺。吳祿貞也參加了自立軍運動,失敗后遠赴日本,僥幸逃脫。在日本他與其他留學生有緣見到孫中山,并接受了其革命思想。他們或創辦報刊鼓吹革命;或接受指示回國起義;或創辦革命團體聯絡同志、發動軍隊。湖北首個革命組織科學補習所在張難先、朱元成、呂大森、曹亞伯等志士組織下成立。其中一個昂然卓立的年輕人叫王漢,是科學補習所重要成員。他奉行暗殺主義,認為殺掉幾個清廷大官就可以動搖清朝統治根基;于是喬裝改扮,追殺清戶部侍郎(相當于財政部副部長)鐵良,可惜射術未精,結果以身殉義。他在臨行前,給新婚8個月的妻子留下絕筆詩《別內》,最后兩句“若使斷頭成永訣,愿卿含笑賀孤魂”,表現了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王漢犧牲時年僅23歲。繼科學補習所而起的革命團體是日知會,首領劉靜庵,后遭叛徒告發,日知會被政府查禁,劉靜庵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被折磨致死。張難先在劉靜庵犧牲后,請畫家張善子畫了幅劉靜庵像,以寄托追懷之情。后來張難先還請了許多民國名人在這幅畫像旁題辭,右上“正氣長留”是孫中山之子孫科題寫的,“英威不朽”則是書法家于右任的手筆。

 

日知會后,湖北革命黨人成立了十幾個革命團體,并在辛亥年間逐漸歸流為兩個齊頭并進的革命組織——文學社和共進會。文學社社長是湖南人蔣翊武,湖北共進會會長是漢口人孫武。兩個團體都堅持以發動軍隊投身革命為方略。經湖北眾多革命團體的努力,在武昌起義前夕,湖北新軍1萬5千人中有5千多人加入了革命黨。

 

1911年夏秋間,四川爆發保路運動,清政府緊急調派軍隊鎮壓,湖北新軍第3l標及32標1營在川漢、粵漢鐵路督辦大臣端方帶領下趕赴四川。武漢城防相對空虛,大大鼓舞了湖北革命黨人起義的信心。而這時在上海由宋教仁、譚人鳳發起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其推動下,文學社、共進會拋開門戶之見,合而為一,組成統一的臨時指揮部策劃起義,他們的計劃得到黃興的贊同。革命黨人為起義預備了軍旗、印信、鈔票,只待時機成熟。

 

武昌起義的爆發和一件突發事件有關,即寶善里炸彈案。1911年10月9日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秘密機關配制起義用的炸彈,搗藥時用力過猛,導致爆炸,孫武面部炸傷,被送往醫院。屋內濃煙滾滾,引來俄租界巡捕的注意,他們將房間團團圍住,搜出起義用的文告、旗幟、印信及革命黨人花名冊,并將其送交湖北當局。湖廣總督瑞澄下令四閉城門,按名冊捕拿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于當晚相繼被捕,10月10日凌晨,3人慷慨就義于湖廣總督署東轅門。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晚10時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響起武昌起義第一槍,起義士兵在共進會代表熊秉坤帶領下沖出營房,奔赴楚望臺軍械庫領取槍彈,并推舉吳兆麟為總指揮。吳兆麟下令打開中和門(即今起義門),迎接炮隊進城,并兵分3路,圍攻清督署。經一夜激戰,督署被炸成一片瓦礫,湖廣總督瑞澄倉皇逃竄到“楚豫”兵艦,第八鎮統制張彪在督署被攻克時也望風而去。次日凌晨18星旗插在了警鐘樓頭,武昌起義取得成功。

 

10月11日起義士兵簇擁至湖北咨議局,推舉黎元洪出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都督府成立后即以“大總統孫中山”名義發布文告,并照會駐漢各國領事,請其“嚴守中立”,同時發布一系列革除時弊陋習的文告如禁蓄辮令,禁纏足令等。清初,皇帝為強化對漢族地區的統治,頒發過剃發令,主要內容為10個字:“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從此漢族男人就蓄起了屈辱的辮子長達260余年。武昌起義爆發后,革命黨人上街剪辮子表明不承認清政府的統治,并與之徹底決裂。黎元洪同意就任都督時,就剃了個光頭表明態度。

 

武昌首義消息傳出后,次日漢陽、漢口相繼起義,漢口還成立了以詹大悲為首領的漢口軍政分府;省內漢川的梁鐘漢發動起義,隨即劉英、劉鐵兄弟在京山發動起義。由于荊州是八旗駐地,革命黨人以武力光復荊州城。

 

對于武昌首義的消息,清廷大為震驚,急派陸軍大臣蔭昌、水師提督薩鎮冰統領水陸大軍分途并進直抵武漢;并重新起用在洹水垂釣的袁世凱,委以重任,全權指揮水陸各軍進攻武漢。

 

軍政府成立后,立即擴軍備戰。武漢市民踴躍投軍,不滿3天即募集3萬人,未經訓練即開赴戰場與清軍殊死搏殺。展品中有件血衣是敢死隊長黃禎祥當時所穿,左右衣袖上各繡有“九月初六日敵人攻劉家廟槍傷左肩之紀念”、“初七日與敵大戰搶炮三尊敵彈如雨槍傷右肩今共和成立以作紀念”,生動展示了革命軍浴血奮戰的英勇氣概。由于民軍依托漢口街巷處處阻擊,清軍統領馮國璋竟悍然下令放火焚燒漢口,使繁華街市變為一片焦土。

 

革命領袖黃興在香港聽到武昌起義消息,一路喬裝改扮,乘船趕到武漢,受到武漢軍民的熱烈歡迎。他不顧風塵勞苦,立即帶領參謀人員趕赴前線,部署對清軍的反擊。其后軍政府在閱馬廠舉行了盛大的拜將儀式,仿效秦漢之際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典故,由黎元洪委任黃興為戰時總司令,負責陽夏戰守事宜。

 

女子張竹君是上海紅十字會會長,在武昌起義期間她組織一支民間醫療隊,準備奔赴陽夏戰地,正好此時黃興來到上海,苦于無法安全迅速趕到武漢,請張竹君幫忙,張將黃興化裝成紅十字會的醫生,隨船帶到武漢。到漢后,張竹君帶領醫護人員出入戰場,救護傷兵、收殮尸體。“國殤”碑就是當年紅十字會所立。

 

在訓練有素的清北洋軍強大攻勢下,民軍節節退守,11月27日漢陽失守。陽夏戰爭雖以清軍得手陽夏、民軍退駐武昌告終,但民軍以萬余人的身軀血戰堅守4l天,為其他各省的獨立贏得時間,并吸引了清軍主力,所以“敗中寓勝”。

 

武昌首義得到了全國大多數省份的響應,最先響應者為湖南、陜西。其后江西、山西、云南等省相繼光復。各省起義領導者有一些后人耳熟能詳:如山西都督閻錫山、云南都督蔡鍔、江西都督李烈鈞、滬軍都督陳其美,還有率敢死隊光復杭州城的蔣介石。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自海外歸來,29日在南京舉行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他以絕對多數票當選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1912年元旦,孫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與之相對應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于1912年2月12日黯然下詔退位,統治中國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從此終結。清朝黃龍旗殘損滑落,而被頒定為中華民國國旗的五色旗則冉冉升起,從此中國進入了一個共和新時代。五色旗的五色是紅、黃、藍、白、黑,分別代表當時中國的五大民族漢、滿、蒙、回、藏,象征五族共和。

 

辛亥革命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這場革命帶給中國的變化是巨大的。直至今天,我們還生活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之中。

 

不妨做個假設:如沒武昌起義,沒辛亥革命,也許今天在紫禁城里還端坐著一位皇帝,男人的腦后還拖著一根長長的辮子,女同胞們則要把腳裹成三寸金蓮。在服飾上也能看得出那場革命帶來的變化,孫中山給中國人貢獻了一套中山裝,西服也自辛亥后慢慢在中國流行……這些都是以武昌起義為開端的辛亥革命的功勞。當然,如沒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也會出現其他人領導的革命最終把封建皇帝打倒,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但這顯然是要經過更多、更長的痛苦的歷史進程!

 

看完整個展覽,孫中山的哲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不能不引起人們心中的共鳴。

 

離開辛亥革命紀念館,我又到武漢江夏區金口鎮參觀了中山艦博物館。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由清政府花費68萬兩白銀向日本訂購,艦身長68·3米,寬9·83米,航速13·5節,配備主副炮8門,排水量780噸。1913年3月15日,永豐艦與永翔艦從日本駛回上海,同時編入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孫中山立即發布《討袁檄文》,前海軍總司令李鼎新、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練習艦隊司令曾兆麟等率永豐、海新等主力艦,在上海通電起義,加入到孫中山領導的護國軍行列。1917年8月,永豐艦追隨孫中山南下護法,由東莞虎門進入珠江。1922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平叛斗爭長達50余天。1923年2月,滇、桂軍把陳炯明的部分勢力逐出廣州,孫中山返回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委任歐陽琳為“永豐”艦艦長,命令他前往艦上策動起義。數月后,“永豐”艦終于回到廣州,直接受孫中山的大本營調遣,成為廣州革命政府最大的軍艦。此艦曾多次到東莞。在近現代史中,它已成為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符號。

 

8月11日,永豐艦順利返抵東莞虎門,孫中山派副官黃白前去迎接。8月12日,永豐艦由虎門駛進白鵝潭。1925年3月孫中山去世,為紀念他改名為中山艦。1932年7月3日,它經廈門抵達南京,被南京國民政府海軍部正式編入第一艦隊,自此中山艦離開駐守15年的廣州。1938年10月,在“武漢保衛戰”中于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

 

展品中頗多“東莞元素”。它們是從中山艦5千余件出水文物中精心挑選出的,內容涵蓋廣泛,除了名人遺物、銘牌證章、艦載設施等,還有如孫中山發布的一些重要電文、德國制造的駁殼槍、法國制造的“歪把子機槍”(手提機關槍)、美國制造的勃朗寧手槍等軍用品;大量來自英、美、德、法、日、意等國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國光牌”口琴、“虎頭牌”電筒、“雙錢牌”膠鞋和臺灣生產的“飛馬牌”長筒膠鞋等民族工業的名牌產品也在其中。同時展出的還有大量中山艦艦史圖片。

 

參觀時我不禁想:如果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能一直貫徹下來,中國的歷史走向會如何?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有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許多問題就不可避免。只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更好發展,共產黨就必然要進行不懈的努力和斗爭。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