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千百年來圍繞秦始皇的評價,始終存在著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歧,也存在著把握歷史發展主題與歷史虛無主義編造戲說歷史的較量,更存在著以史為鏡與歪曲歷史含沙射影發泄私憤斗爭。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準確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指示,發表電視劇《秦始皇》系列感悟,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秦始皇這個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實事求是看待秦始皇實現大一統等奠定中華民族輝煌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借評價秦始皇指桑罵槐開國領袖的傾向,真正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秦始皇乃電視劇《秦始皇》的主角,更是公認的千古一帝。他建立的豐功偉績,留下的不朽豐碑,實可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任誰都否定不了。那“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膽略氣魄,那“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的氣吞山河,永照千秋史冊。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蓋世奇功、不朽偉業、卓越貢獻,表現在膽略氣魄心胸和格局很多方面,反映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諸多領域,但集中凝結在統一六國結束中國幾百年混戰,建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政權的秦朝;以前無古人的膽略氣魄取締分封制,實行基本沿襲至今的郡縣制;實行消除溝通、流通和交通障礙的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同軌、道同距等揭示人類社會運行基本規律的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全面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以秦朝可滅、華夏不能滅的格局,進行了抵御外族侵略,收復嶺南和河套地區等奠定大中國“地大物博”的一系列福澤千古的開疆擴土壯舉;創造眾多歷史上首例首次的名副其實的豐功偉績,修建名垂千古的防御工程又成為中華民族象征的萬里長城,留下兵馬俑等彰顯中華文明的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寶貴遺產。秦始皇這五大方面的杰出重大而無與倫比的貢獻,建立了永垂千古的五大豐碑。
實現中華民族的大一統,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局面,是秦始皇第一大豐碑
秦始皇這個第一大豐碑的“大一統”,是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10年時間,攻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這個“大一統”,不僅僅是夏、商、周的地域上統一,更包括在中央建立高效處理和管理國家大事的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以郡縣制廢除分封制的國家政治、政權實質性統一。這個“大一統”,是涵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法律等方方面面統一,確立適應大一統的經濟、思想、文化和法律等方方面面制度,消除夏商周政令推行的各種障礙,實現農業生產、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的實質性統一。這個“大一統”,與夏商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依然處于分裂狀態只是地域統一有著本質不同,是實實在在政權、管轄權、治理權的統一。以交通為例,不只是實行車同軌,而且以京師咸陽為中心設計修建了兩條馳道,一條向東,通到過去的燕齊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山東一帶,一條向南,直達吳楚舊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又修筑由九原郡直達咸陽全長900公里的直道,還在今天的四川、云南地區開山鑿巖修筑了雖然狹窄,但重要性堪比馳道的五尺道,征服嶺南后,又在湖南、江西一帶修筑了攀越五嶺的新道,構建了一個以成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特別彰顯了交通是政治、經濟命脈,充分發揮了交通對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多民族國家統一的重要作用。所以秦始皇這個巨大貢獻有著里程碑的意義,是當之無愧的豐碑,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最近有個微笑導讀的歌頌秦始皇的歷史偉人視頻,從當今的巴以沖突,論述秦始皇的偉大;從與中國面積差不多的歐洲四分五裂,論述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等實現文化認知、政治制度、經貿流通高度統一的深遠意義;徹悟歐洲之所以分裂成44個國家,至今仍在互相爭斗,就是因為沒有秦始皇這樣偉大的人物。網友留下“秦公萬古,中華第一人”“功德無量,力挽狂瀾,蓋世無雙獨劍天下第一,英雄蓋世義薄云天”“第一個華夏版圖奠基人”等跟帖,可謂一言中的,恰如其分。
加快封建土地私有制發展,推出全國農業整體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興修名垂千古的水利工程,是秦始皇第二大豐碑
戰國時期,由于多年征戰,對農業手工業破壞較大,加之縱橫家、門客和商人等的一舉成名、一舉暴富、一舉衣食不憂,對腳踏實地生產、老老實實發展經濟很不利。所以秦始皇統一后,不僅非常重視經濟發展,而且采取種種舉措發展農業這個根本。首先是進行土地確權,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秦自商鞅變法以后,新型的生產關系迅速發展起來,軍功地主與自耕農土地所有制度成為最基本的農業經濟形態。秦始皇統一后將這一制度推向全國,利用戰爭后存在大量無主荒田的現實,通過授田的形式承認農民對土地的占有,然后“以其受田之數,無豤(墾)不豤(墾),頃入芻三石、藁二石”,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客觀上也督促農民積極播種土地,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鞏固發展。其次,推出全國農業整體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秦始皇統一后,針對春秋戰國時代周室衰微各自為政阻礙農區間交流與聯系的弊端,著眼全國利用中央集權干預社會經濟,實行了一系列有利于鞏固統一與發展經濟的政策措施,以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交通“五統一”為促進農耕貿易基礎,進一步統轄規劃農業,頒行統一的農業政策,全面加強農業管理,普遍推行先進的農業技術,致力于周邊農牧區開發和農業交流,促進中國農業的全面發展與進步。秦始皇還“親巡天下,周覽遠方”,以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其中也包含著對農牧業生產的指導、考察。在統一后的十余年間,秦始皇多次巡行隴西、北地、郡縣,以及碣石和北方邊塞,實施“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等有利于生產發展和經濟文化交流舉措。設立專門負責農業的官員,不僅在中央設置位列九卿遠高于三代時期下大夫級別的治粟內史和各級地方農官,還建立了嚴格的考核標準,構建了統一的、卓有成效的加強生產過程管理的農官體系,翻開了中國農業歷史新的一頁。再就是興修水利。秦始皇發展農業的最大功績,就是實施名垂千古的重大水利工程,改變祖祖輩輩望天收的現狀。統一前就頂著巨大壓力粉碎敵人疲秦之際,修建了長達300余里關中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鄭國渠;統一后又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譽的靈渠,雖然是為征伐嶺南運載軍糧而修,關鍵是戰爭結束后進行修整,使其承擔水路交通要道,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來等方面的功能,而后在長達2000多年間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使靈渠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成為造福社會和后代的標志性水利工程。2018年靈渠被列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強制推行鞏固統一的文化思想,打擊妖言惑眾的分裂逆流,堅定果斷反復辟反倒退,是秦始皇第三大豐碑
秦始皇統一后最大的隱患是六國貴族夢想重新各自為政的復辟活動,最大的思想混亂是儒生方士散布流言蜚語和歪理邪說,企圖回到一張嘴橫行天下的招搖撞騙生活和門客食客的不勞而獲寄生生活。所以秦始皇不僅以統一文字為思想語言交流基礎,而且下令銷毀民間所藏的有利于復辟的六國書籍即“欲亡其國,先亡其史”,禁私學即杜絕借講學散布危害國家統一的言論。更重要的是對不思悔改、堅持散布歪理邪說的方士,頑固對抗政府、鼓吹復辟倒退的儒生計四百余人,全部坑殺于咸陽。這就是著名的“焚書坑儒”,也是歷代儒生抹黑秦始皇攻擊秦始皇暴君的證據。但需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真解讀剖析,秦始皇燒毀其他國家的史書,目標就是要讓人們忘掉自己是楚國人、是齊國人、是韓國人,牢記現在大家都是中國人,這是秦始皇統一天下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坑”殺妖言惑眾的術士和與之有牽連的抑或少數的頑固鼓吹復辟倒退的儒生,不容許他們制造對統一的不滿,不容許他們煽動六國后代反對新政府,這是無論哪個朝代都會做的鞏固政權的措施。更何況超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手段多的是,如朱棣對不愿意為自己當皇帝寫詔書的方孝孺誅十族,再如清兵入關實行的“剃發令”,清代皇帝為鞏固統治從順治皇帝開始興起的文字獄,等等。進而言之,前蘇聯放任西化滲透興風作浪,導致國家四分五裂,中國共產黨決不容許顛覆新中國的逆流,要確保新中國的人民江山不被顛覆。所以每當有人借古諷今用秦始皇來影射毛主席時,毛主席都毫不隱諱地贊賞秦始皇,尤其是針對有人批評共產黨建國初期“鎮反”是暴政時說“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了秦始皇一百倍”。秦始皇歷代被抹黑謾罵,歸根結底是得罪了文人,看看現在類似秦始皇時期儒生的公知,看看他們的肆無忌憚,看看他們的猖狂,就會特別理解當年的秦始皇。這些賣身投靠的公知,端著共產黨的飯碗,砸著共產黨的鍋,西方給一點狗糧便狂犬吠日般抹黑領袖、丑化英雄、攻擊社會主義中國,甚至跑到國外還不忘侮辱祖國,這些要翻天的公知,不是比當時的儒生更可恨嗎?不是也應該坑殺嗎?
南征百越而移民經營嶺南,北擊匈奴而收復河套,開疆拓土奠定大中國“地大物博”版圖,是秦始皇第四大豐碑
中國在夏朝、商朝、周朝時期領土并不大,夏商不過是今天的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即使領土最大的周朝,也只是東北到遼東半島,西北到陜西南部,往南到長江流域。秦始皇最大功績,就是不滿足統一六國,北征南伐繼續開疆拓土,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大融合做出了重大貢獻。一是征伐嶺南地區。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不久,就派50萬大軍南下征伐被稱為百越之地的嶺南(五嶺之南地區,五嶺即越城嶺、萌渚嶺、都龐嶺、騎田嶺、大庾嶺),相當于現在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全境,以及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面積在50萬平方公里左右,經過4年血戰終于將嶺南納入大一統之中,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同時為了保持嶺南的穩定發展,命進軍嶺南的趙佗等將士屯戍,還不斷向嶺南移民,帶去先進文化和農業、手工業技術,促進了嶺南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平定嶺南之戰,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之戰的勝利,在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將嶺南地區納入了中國的版圖,為兩廣的開發和建設奠定了基礎,也促使越族正式成為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對之后促進中華民族的融合發展,以及嶺南地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二是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平原。秦始皇統一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正在崛起并屢屢南侵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公元前214年,命令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往北進攻匈奴,最終“北卻匈奴七百里”“收河南地”。第二年,秦朝軍隊又奪取了高闕、陽山、北假等地。收復河套平原之后,秦朝在此設立了九原郡和四十四個縣。為了鞏固邊防,進一步開發河套地區,秦始皇對河套實行了移民實邊的政策,并為后代所借鑒,為中國的邊疆開發和防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始皇統一六國依舊雄心不已的開疆拓土,奠定了中華民族地大物博的版圖,在中國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極其重要地位。
修筑防御工程萬里長城,成為中華民族象征,留下兵馬俑等彰顯中華文明珍貴文化遺產,是第五大豐碑
秦始皇的千古不朽,還在于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最讓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就是萬里長城和兵馬俑。一是中華民族象征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也是自人類文明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筑物,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盡管長城修筑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始建于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的燕國,盡管今天所說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整修的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長城,但真正成為抵擋匈奴的防御工程,是在秦始皇時期;有目的地將原來長城連到一體成為磅礴氣勢、宏偉規模的曠世工程,發揮其防患作用的,也是在秦始皇時期。秦始皇為何修筑萬里長城?因為秦朝建立后,實行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經濟社會逐漸發展,百姓日常生活走入規范,農耕貿易交通日漸紅火,可北邊的領土不斷遭到擅長騎術驍勇善戰的匈奴侵略,還搶去黃河邊上的河套地區一大半。秦始皇先是委派大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兵力平定匈奴,成功收復河套地區,接著構筑防止匈奴南侵的牢固屏障,把趙、燕、秦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進行加長一些,形成一條牢不可破、抵御侵略的堅固壁壘。萬里長城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且不說需要國家拿出多少錢,也不說修長城的士兵、勞工就有好幾十萬人,再算上老百姓是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單說修建長城采用的很古老建筑方法,就足以證明萬里長城的不易和牢固,先鋪一層生土,然后在生土上壓一層黃土,黃土要壓得十分緊密、結實,才能支撐起城墻的重量,然后用黃粘土夾小顆碎石修筑城墻,就這樣一點一滴平均壘砌到7.8米,有些緊要地段高達14米;墻身是防御敵人的主要部分,由內填泥土碎石的外檐墻和內檐墻構成,總厚度都超過兩米,基礎寬度均有6.5米,墻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5.8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并行。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能有如此偉大的建筑工程問世,不得不說是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也不能不讓人贊嘆。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無不夸贊它所融匯的古人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既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力量與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因而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成為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的豐碑。二是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即秦始皇陵兵馬俑,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亦即用陶土制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1974年3月11日發現兵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有多么珍貴?兵馬俑陪葬坑占地達2萬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馬8千余件,青銅兵器數十萬件,這件規模宏大的陪葬坑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陵寢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兵馬俑不僅有士兵與軍吏的身份上區分,軍吏有低級、中級、高級,兵俑有步兵、騎兵、車兵之別,而且惟妙惟肖,數以千計卻不見一張重復面孔,更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結晶。絕不是有人臆測的由活人制作而成,而是比照真的將士和表情制作而成,一尊一俑,一人一面,使得秦兵馬俑富有巨大歷史研究價值,先后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1978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后說“來中國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進行了發自內心的贊美和歌頌。秦始皇兵馬俑真的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秦兵馬俑究竟有多少?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秦始皇陵面積達56.25平方公里,鉆探部分僅占十分之一,陵園中心部分約2平方公里,比較清楚地下埋藏的也只占中心區的三分之一,已經發現的五百多座各種各樣的陪葬坑和各種墓葬,以及數百萬平方米的宮殿建筑基址,都還沒有正式發掘。而且自1974年發現兵馬俑,接連不斷發現新的陪葬坑、陪葬墓,近年來又發現了一座較大的動物陪葬坑。秦俑考古隊已歷經兩代人,退休的考古隊首任隊長袁仲一認為“兵馬俑和秦始皇陵園的考古工作仍任重道遠,考古任務十分艱巨,需要幾代人,幾百年堅持不懈地努力”,由此可見秦始皇兵馬俑寶藏的豐富和挖掘價值。秦始皇為什么要制作兵馬俑?除了秦始皇遵循“以俑殉葬”的殉葬制度,主要是為了彰顯國力。秦始皇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朝,所依靠的就是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活著指揮這支軍隊,死后也要指揮這支軍隊。這些精美絕倫的陶俑代表了秦朝的強大軍事力量和文化成就,也從側面反映秦始皇的奢侈浪費等負面影響。盡管“秦始皇”與“萬里長城”“兵馬俑”緊緊聯系在一起,盡管秦始皇兵馬俑創造了中國文化瑰寶和世界第八大奇跡,但兵馬俑與萬里長城有本質不同,萬里長城是主觀創造的積極豐碑,兵馬俑只能是秦始皇客觀上形成的歷史豐碑。無論怎么說,秦始皇的歷史貢獻和豐功偉績,都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這首廣為傳唱以萬里長城象征中國人民堅不可摧精神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既把萬里長城當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遏制無數外敵入侵的見證,也把萬里長城當作激發愛國熱情,重振中華民族雄風的寄托,既是對祖國錦繡河山愛慕之情的表達,也是對秦始皇不朽功勛的銘記。1、秦始皇用活人燒制兵馬俑?1974年西安兵馬俑裂開后,真相水落石出,搜狐2023-11-17;2、秦始皇為什么要建兵馬俑-揭秘秦始皇造兵馬俑背后隱情,知乎華人世界2021;3、秦王朝的建立:中國農業第一次進入整體發展期,知乎讀書筆記;4、秦始皇修長城的故事,天涯知識庫古代文學 > 史書 > 中華上下五千年。
【相關閱讀】
侯立虹:李斯千秋功過之評說——電視劇《秦始皇》感悟
侯立虹:趙高遺臭萬年是歷史必然——電視劇《秦始皇》感悟之二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