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在網上發帖子抱怨建國后的前三十年如何窮,還有人把前三十年說得一塌糊涂,進而發泄一些不滿情緒。本文試圖就這一話題談點個人看法。
毋庸諱言,前三十年有些窮,尤其在建國之初窮得叮當響,這是客觀事實。雖然后來我國在各個領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但同當時的美西方差距仍然很大,和當下的中國相比更是不在一個檔次。問題是當時為什么窮?窮的根子在哪里?怎樣看待這一歷史現象?
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的,她的使命擔當就是為人民拔窮根兒,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當時之所以比較窮,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舊中國留下的爛攤子千孔百瘡,底子太薄。這一現象源于晚清時期的腐朽衰敗,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掠奪,日本軍國主義長達14年的入侵浩劫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使得曾經輝煌于世的中國逐步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1949年的鋼產量僅為15.8萬噸,糧食產量僅為2263.6億斤。制造業極其落后,火柴被稱為洋火,釘子稱為洋釘,汽油稱為洋油,機織布稱為洋布等等。可以說,一窮二白是當時最基本的國情。
二是新中國既要應對抗美援朝戰爭和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的叫囂,又要不失時機地開展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搞工業化。前者是不得已而為之,后者則是從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而采取的重大戰略舉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所有這些都離不開真金白銀,吃光花光是不可取的,省吃儉用、過苦日子是必須的。
三是美西方的封鎖、蘇聯的卡脖子逼債、加之天災,使得全國上下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殊不知,偉大領袖毛主席也與人民同甘共苦,主動給自己減薪,最困難時期的1961年曾多天不吃肉,睡衣補丁摞補丁,皮鞋修了又修,樹立了人民領袖廉潔奉公、艱苦奮斗的崇高典范。
當然,我們黨的工作中也有一些失誤,但不能不說那是探索中所付出的代價,是發展中的曲折,既不是黨的初心,也不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流,不能以偏概全。
對于前三十年的窮,要客觀理性地去分析,辯證地去看待,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把“苦”訴到共產黨和毛主席身上。
一、由窮變富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萬丈高樓平地起,蓋高樓不能不打地基,沒有一樓哪有二樓三樓乃至更高的樓層?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國家也不可能一夜暴富。沒有物質財富的積累,沒有人才技術的培養與提高這樣一個過程,奢談富裕只是天方夜譚。
窮和富是相對的,相比較要有正確的方法和標準。橫向比,要看同當時的美西方國家是不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縱向比,要看同之前的舊中國是不是發展進步了,步子邁得快不快。和現在的中國當然沒法比,時間畢竟過去40多年了,要比的話,只能說明我們現在發展得更好了,更快了。改革開放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一步駛上了符合國情的快車道。
二、改革開放是有歷史條件的,否定前三十年的偉大成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有人抱怨前三十年的窮是沒有實行改革開放造成的,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解,也是對改革開放的片面理解。改革方面,新舊中國兩重天,革命性的變化不言而喻。對外開放方面,新中國成立后從來沒有搞閉關鎖國。當初,美西方封鎖敵視我們,實行全方位的開放是不可能的,我們主要是對蘇聯開放,它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領頭羊,為了爭取外援,日理萬機的毛主席先后兩度訪蘇,可謂瀝盡了心血。156個工業項目的引進就是歷史的見證。
上世紀70年代主要是對美西方的開放。正是在毛主席的主導下我們堂堂正正地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實現了美國在任總統未建交先訪華的歷史性突破,從而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沒有這些歷史的鋪墊,全方位改革開放的大門豈能一夜洞開?正是條件成熟了,歷史的轉折才得以實現。這是歷史的傳承,而不是歷史的否定。
前三十年,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在那個時期,我們實現了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國家;我們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奠定了在世界舞臺上的偉大歷史地位;我們依靠人挑肩扛修建了8萬多座水庫;我國的人均壽命由解放前的35歲到1978年增長至男性66.9歲、女性69歲;如此等等。那個年代的人,一代人吃了幾代人的苦,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窮是窮了些,但窮得有骨氣、有志氣。沒有他們吃得苦中苦,哪有今天的甜上甜?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應該向那一代人致敬,而不應冷嘲熱諷傷了他們的心。
三、“兩個不能否定”才是正確的政治導向?,F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不時看到網上兩種觀點相互碰撞。一種觀點,動不動就拿前三十年“吃不飽”說事,把為前三十年說些公道話的人罵為“左棍”,“反對改革開放”。另一種觀點,則把后三十年視為“向右轉”,“胡漢三又回來了”。
筆者以為,作為普通民眾認識上有些差異在所難免,但不要情緒化和絕對化。在這個輿論節點中,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不能否定”的重要論述。他指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歷史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他強調,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分析和認識兩個歷史時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具有重大的現實主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對于認識中的不同觀點要以辯證唯物史觀為指導,重在擺事實講道理,不要亂打棍子、扣帽子,以免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要謹防美西方幕后插黑手,個別“公知”與他們沆瀣一氣唯恐中國不亂,其險惡用心就是挑起社會對立,制造社會矛盾,通過抹黑前三十年妖魔化共產黨和人民領袖,妄圖從根本上否定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進而顛覆人民共和國。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三中全會又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我們應該集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下,萬眾一心,向著這一偉大目標勝利進軍。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東翠路軍休所老干部;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