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并且說:“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馬克思還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教材中,從來都是承認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的極其重要作用的。1988年9月,由于鄧小平同志提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于是許多思想家、理論家和學者們一窩蜂地開始把這一論斷看做是對馬克思“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思想的發展和創新。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很值得商榷。
馬克思當初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思想,確實看到了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的極其巨大作用。但馬克思從來沒有把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的獨立要素提出來。在馬克思看來,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科學技術是滲透到生產力這三個要素之中,通過這三個要素體現出其巨大作用。如果人類創造的科學技術本身不為勞動者所掌握,沒有滲透到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之中,這樣的科學技術沒有任何社會作用??茖W技術只有與生產力的三要素相結合,才能發揮其作用。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全國文科教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書談到“科學技術”與生產力三要素的關系時說:“科學技術上發明往往引起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的重大變革,科學技術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在現代化生產中,生產工具的改革、生產新工藝的采用,都是科學技術的‘物化’;深刻而準確地認識自然的屬性,有效地對其進行加工改造,以及發現和創造新的勞動對象,同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動密切相關;勞動者生產技能的提高,智力水平的增長,體力和智力的強化,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武裝。這一切都說明,生產力諸要素及其發展同科學技術相關。”(第265頁)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的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斷,是對科學技術動態的考察過程,包含著它的物化過程,是絕對不能離開生產力的三要素的。所以,如果把“科學技術”當作與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并列的,甚至高于之上的生產力的獨立要素的觀點,那就是絕對錯誤的。
馬克思認為,生產力三要素在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不是等同的,其中勞動者最終起決定作用。如果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說的“第一”,在哲學上理解為“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涵義,如“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那么,這句話就不僅把科學技術當作與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三要素并列的要素獨立提出來,而且把科學技術看做生產力要素中起“第一”即“最終決定作用”的要素,這就陷入了唯心主義和唯心史觀。最終導致否認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勞動者不僅在生產活動中,而且在整個人類歷史活動中都是起最終決定作用的,包括科學的發現和技術的發明,都是勞動者的創造成果。如果依據科學技術發展及其歷史作用的客觀事實,對唯物史觀的生產力理論進行概括的話,那也只能這樣表述:發現、創造和掌握了科學技術的勞動者是第一生產力,而非離開“勞動者”,只講“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法,據說是依據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生活巨大轉變中的巨大作用的事實提煉和總結出來的??陀^地說,人類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早已超出了一個半世紀之前的馬克思恩格斯時代??茖W技術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唯物史觀看來,這種變化無論多么巨大,永遠也不能改變生產力要素中的勞動者的最終決定作用。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發展更加迅猛,是否就能夠用科學技術取代勞動者而成為“第一生產力”呢?筆者讀了相當多的有關論文和著作,也沒有看到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講清楚“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轉化為“第一生產力”的內在邏輯聯系。例如由2023年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大學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三章第二節第三個標題中的第一個小標題“科技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桿”這一小段中說:“科技革命集中體現了科學技術在歷史發展中的杠桿作用,現代科技革命不僅使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也給人類社會和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帶來根本性的變革,深化地影響著社會的進程和人類的未來。”(163頁)可是,“杠桿作用”不等于“第一作用”呀?有因果聯系么?有這樣的專家給大學生寫教材的嗎?這種毫無邏輯聯系的“推理”方法幾乎是所有主張“第一生產力”的共同的唯心主義方法。
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家,是德國哲學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哈貝馬斯。他早在1968年其《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和科學》論文中就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他認為,這一思想包含三方面的特定內容:一是科學技術是一個獨立的變數;二是科學技術是一種獨立的剩余價值;三是一種意識形態。但哈貝馬斯畢竟是一個歷史唯心主義者,他認為馬克思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理論已經過時,這兩個概念分別為“勞動”和“相互關系”所取代。因此,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并不是科學的論斷。不對哈貝馬斯的這一偽科學思想進行分析,就簡單照搬過來,作為對馬克思理論的創新,顯然是十分錯誤和荒謬的。
科學技術的發明和創造無疑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它必然也會推動和促進社會生活其他各種因素的進步發展。但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認為,任何社會因素的社會作用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特別是在階級社會在,任何人都是階級的的歷史的人??茖W技術為不同歷史時代不同階級的人發明和使用,都對社會發展有不同的作用,有積極推動作用,也有消極破壞作用。當原子技術發現之后,用于原子發電,對生產力發展有推動作用,當原子技術用于制造殺人的原子武器,對人類社會發展起破壞作用。但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美國制造原子、導彈武器是為了稱霸世界;中國制造原子、導彈武器是為了維護國家、民族利益,打破核壟斷。當年日本利用生物科學技術哈爾濱制造細菌武器,美國利用轉基因技術制造轉基因食品破壞人類的的生物基因鏈接。中國某些城市制造無人駕駛汽車取代出租和網約車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完全是為少數“資本”服務,而非真正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傊?,絕對不能借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過分、片面、絕對化地夸大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一定要實事求是,正確認識、利用和處理科學技術與社會其他各種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關系。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教授;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