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2015年中期)”在京舉行。現將部分與會專家觀點摘登如下:
王一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
我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經濟企穩跡象正在顯現。5月以來,多項經濟指標出現好轉,市場預期和社會信心明顯增強。
第二,新的增長動力正加快孕育。新的市場主體和商業模式加快成長,日漸成為經濟企穩的基礎。
第三,經濟運行走勢繼續分化。傳統產業過剩壓力仍然較大,新興產業增勢強勁;轉型快的地區經濟回穩向好,轉型慢的地區經濟增幅回落。
第四,經濟企穩基礎不牢固。投資低迷、工業增速慢、產能過剩等仍較為突出,經濟企穩還需政策助力。
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對當前的經濟問題要做系統性分析。首先,應當建立符合新常態要求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參照系;宏觀調控方式的調整和變化必須考慮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力量,兼顧多元經濟政策目標。
其次,在新常態下,趨勢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兩種力量交互,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同時發揮作用,宏觀經濟政策要擔負起反周期和調結構兩個功能。
最后,要從改革當中找出路。一方面,不只要有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還要有能從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深入到具體工作的規則和標準。另一方面,形成上下聯動機制需要基層、特別是地方政府的基層部門上下呼應,只有這樣才能落到實處。
姚景源(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在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狀態下,要做到減速不失速。目前中國經濟困難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經濟失速是由增長方式和結構問題所導致的。過去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人口紅利的消失致使企業生產成本上漲;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經濟同樣具有較大影響。應重視人口老齡化現象,關注未富先老問題,著力解決老齡化帶來的眾多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不應低估結構性調整對短期經濟造成的沖擊,要把握住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研究如何減少陣痛,在經濟增長下行狀態下,改變傳統生產方式。
毛振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
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實際上是在進行“大騰挪”。
第一,資金大騰挪。從資金的層面來看,國家的負債、政府的負債仍處于合理可控范圍內。要重視我國企業負債過高問題,把百姓儲蓄引導到企業的高負債對沖上來。第二,投資區域大騰挪。中國正處于由資本輸入國轉變為資本輸出國的關鍵時刻,“一帶一路”偉大構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舉措不但有利于人類共同發展,也是基于我們自身發展需要,特別是投資需要而提出的。第三,產業大騰挪。我國傳統產業正在向新興產業、服務產業轉變,產業騰挪的核心是實現資源重新配置,完成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