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部發布重磅消息: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于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將開始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德育、歷史和語文3個科目最終將實現統編版。
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歷時五年,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教材,2019年,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據播報君了解,這三本教材亮點頗多哦。除了注重注重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化革命傳統教育,教育部在小學和初中分別編寫了法制教育專冊教材。具體哪些變化,快和播報君一起瞧瞧!
新教材的總體特色
以下這4個特色,或者說編寫者努力的方向,值得老師同學們關注,也有助于把握教材的基本理念。
1、注意立德樹人,讓青少年從小打好中國底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同時努力做到潤物無聲,淡化“說教”。
2、“以人為本”“自主性學習”等理念在教材編寫中得以體現。這些年一線教學所出現的某些通病,比如“隨意性”“學科素養落實不夠”,也努力通過統編教材的編寫去糾偏。“接地氣”,有新理念,又不掛空,能實用好用。
3、教材是“公共知識產品”,編寫需要聽取各方面意見,還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制約,但還是要努力去創新,“守正創新”。
4、力圖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有機結合,體現時代性。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新版語文教材格外重視引導讀書,“專治”目前教學中少讀書不讀書的問題。
新教材的編寫思路
義務教育語文教材
初中歷史統編教材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
“語文”新在哪?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新教材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篇目的增加。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古詩文132篇,占所有課文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124,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
“該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介紹,新語文教材不是對既有同類教材的顛覆,而是“守正創新”,吸收既有各種版本的優點,更加強調遵循教學規律,也更有效地提升語文素養。
同時,他還特別否認了魯迅在中小學課文中“大撤退”的說法,小學我們選擇了2篇,如《少年閏土》,初中選擇了6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過去都是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為把拼音學習推后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你我他”,溫儒敏教授特別提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同時,還有一個考慮,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把拼音學習推后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
采用全新的雙線單元結構體例
教材結構上明顯的變化,是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按照“內容主題”(如“修身正己”“至愛親情”“文明的印跡”“人生之舟”,等等)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樣給予明確的單元主題命名。
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并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專治“不讀書”的通病
關于閱讀,新語文教材在這方面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后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
增加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分度
語文教材加大了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略讀”為“自讀”。教讀課設計比較豐富,有單元導語,預習,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課外閱讀延伸,建構了 “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組成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以往語文教學比較偏重精讀,扣得很死,雖然有用,但這是很不夠的。比如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等,以往教材與教學都較少關注,結果是多數學生只會精讀,只會考試,而閱讀速度很慢,也不曉得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部編教材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
“歷史”新在哪?
編寫體例變“主題”為“時序”
歷史科教材,按照“線”“點” 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唯物史觀,增強愛國注主義情感。統編新教材的編寫體例則把原先以“主題式學習”為主,變成以“時序性”為基本特征,按照時間的順序,精選最基本的史實,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重要史事,更深刻理解社會發展演進的歷史規律。
強調紅色革命教育、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
在落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歷史教材在古代史部分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多方面,涉及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
強調紅色革命教育。完整介紹了中過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的14年的史實。在八年級教材中,明確“十四年抗戰”的概念,抗日戰爭得到完整敘述。以前教材可能只羅列幾次大型戰役,但現在的教材中既有正面戰場也有敵后戰場,國民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得到體現,也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
強調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教材以史實為依托,講述了新疆、西藏、臺灣以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淵源。
“道德與法治”新在哪?
設置法治教育專冊
根據教育部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將調整“道德與法治”,在新教材中注重法制精神培育。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制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的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鑲嵌,確保法制教育始終貫穿,全程不斷線。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結合實際案例,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辯證思辨能力。比如,歸還失物要求物主“請客”的活動,就是想引導學生圍繞“拾物歸還,索取報酬該不該“來展開討論。
強調價值觀引領
教材中還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等法治教育、遵守孝道等傳統文化、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得到體現。
生活化取材
從教材體系看,小學道德與法治共12冊,按照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安排了6大生活領域,按照學習難度不同,采取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社會展開編排。從經驗導入,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知識支撐的觀點,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并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內容來源 | 教育圓桌(ID:jiaoyuyuanzhuo)、微言教育(ID:jybxwb)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