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時事熱點 > 閱讀信息
劉宗義:既想結束對峙,又想安撫民眾,莫迪的政治智慧夠用嗎?
點擊:  作者:劉宗義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0-06-25 08:44:32

 

 1.jpg


加勒萬河谷的突發沖突已經過去快一周的時間了,沖突造成了中印雙方人員傷亡。人員傷亡無論對印方還是中方,都是非常不幸的,尤其是對于傷亡人員的家庭來說,那就是人間悲劇。

作為主動挑起事端的一方,印度的傷亡比中方嚴重的多。因此,我們看到在過去將近一周的時間里,中國政府、軍隊和新聞媒體一直保持著克制和低調,不希望繼續將事態擴大化,而印度政府、軍隊、反對黨和媒體則不斷炒作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借機生事,渲染悲情,鼓動民族主義情緒,叫囂進行軍事報復,抵制中國商品。還有印度戰略界人士趁機要求印度政府同美國結盟,共同對抗中國。

加勒萬河谷沖突的發生有其偶然性,并不像有些印度學者和媒體所臆測的那樣,是中方早有預謀。在6月19日印度全黨派會議上,莫迪總理已經承認:“中國軍隊沒有進入我們的領土,也沒有占領我們的哨所”。也就是說,莫迪實際上承認此次沖突發生的責任在印度一方。雖然事件的發生有其偶然性,但筆者認為,這一事件是必然會發生的,區別可能只在于發生的時間早晚和地點的不同。這一事件之所以發生,是印度國內政治進程和對華政策多年以來誤入歧途的必然結果。

首先,莫迪上臺后,印度教民族主義大行其道,對地區穩定構成威脅。莫迪不僅要利用印度教民族主義鞏固他和印度人民黨的執政地位,而且有更大的圖謀,那就是民族和國家的整合與再造。莫迪及印度人民黨希望借助印度教民族主義將印度這個種族、宗教、語言復雜多樣的聯邦制國家打造成“一個民族、一種宗教、一種語言”的國家。

為實現這一目標,其樹立的外部敵人主要是巴基斯坦和穆斯林,而中國由于和巴基斯坦關系密切而不幸躺槍。改變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是其國內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議程中的一環。但印度修改憲法370條款,取消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將印控克什米爾重新劃分為查謨-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兩個中央直轄區,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中方對此表示不滿,并在聯合國安理會提議進行討論。印方做賊心虛,反而認為中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已經發生改變。

【沖突發生后,印度民眾打砸自家中國制造的電視機】

克什米爾地區的地理位置確實非常重要,是中國古代商旅進入南亞和印度洋,以及現在中國連接巴基斯坦的便捷通道,是印巴兩國的“水塔”。印度陳重兵與巴對抗的錫亞琴冰川就位于拉達克的北部,企圖確保拉達克及錫亞琴冰川地區的安全,從地理上將中巴兩國完全隔開。印度改變印控克什米爾地位,同時挑起與中巴兩國的領土和主權糾紛之后,非常擔心陷入“2.5線”作戰的窘境,因此企圖強占中印邊界地區的戰略制高點,打造對華戰略優勢。印度之所以要奪取加勒萬河谷地帶的戰略要地,是因為該河谷是印軍進入位于中國新疆和西藏的阿克賽欽地區,從而登上青藏高原,以及中國進入拉達克的交通要道。但該河谷絕大部分位于1959年11月7日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此次印方越過實控線在加勒萬河谷架橋修路,是沖突的直接起因。

其次,印度方面在邊界地區不斷搶占戰略要地和戰略制高點的政策有其歷史連貫性。印度獨立后繼承了大英帝國的物質遺產和思想遺產,不僅要控制原先英印的所有領土,而且要實行“地圖開疆”政策,沿北部雪山高原的所謂“分水嶺”建立所謂的“戰略邊界”。

正是由于尼赫魯政府在中印邊界地區不斷實行“前進政策”,才導致1962年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的發生。中國主動停戰后,沿1959年11月7日實控線又后撤20公里,以表達與印方進行和平談判的良好意愿。但這并不意味著中方允許印方再從實控線向前推進20公里,以形成新的實控線。中國當時確實不了解印度人奇特的思維方式,中國軍隊后撤后,印軍真的就又越過實控線繼續向前推進。今天,中印雙方在實控線問題上的很多爭執都與此相關。
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印方實際上一直不斷推行“前進政策”或“攻勢防御”政策,通過蠶食和侵凌,將印方實控線向中國一邊推移,以占領邊界地區的戰略制高點。1967年乃堆拉山口沖突、1975年土倫山口事件、1986年桑多洛河谷對峙事件都與此有關。印度的這些侵略行為由于中國的堅決反擊而破產。1988年拉吉夫-甘地訪華后,中印關系回暖。兩國從1993年開始探索邊界地區信任措施建設,于1996年和2005年簽署兩項協議,規定兩國軍隊都不得在邊境沖突中使用武器。這一規定雖然限制了邊境地區沖突的規模,但對于防守方造成了不利影響。

再次,莫迪上臺后,在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推動下,印度政府對外實行“多瓦爾主義”,在處理邊界相關問題上,莫迪政府的政策實際上與此前歷屆印度政府的“前進政策”和“攻勢防御”政策并無實質性差別,但是更加強硬。并且最后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印度邊防部隊的績效,以及前線官兵的獎勵和升遷與此緊密掛鉤。印度邊防部隊定期輪換,各部隊之間相互攀比競爭,使得印度邊防部隊更加富有攻擊性。隨著印度在邊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提升,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地區所能到達的地點更多,兩國關于實控線的糾紛更加突出。而中國軍隊由于恪守自1993年以來的中印兩國邊界地區信任措施建設的約定,對于印方的挑釁行為缺乏有力的反制手段,使得印度前線官兵更加有恃無恐。

近幾年,莫迪政府在中印邊界問題上采取咄咄逼人的政策與當前國際大環境也密切相關。由于美國政府日益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面臨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印方認為當前國際環境對其非常有利,因此在邊界及其他雙邊問題上不斷向中國施壓,企圖逼迫中國接受他們提出的要求。

特別是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印度成為美國“印太”戰略中的重要支柱。印度決策者篤定,中國在美國的壓力之下,面對印度“牛二式無賴”的欺凌,也只能隱忍吞下苦果。印度甚至進一步提出了所謂的“印太”構想,企圖利用當前局勢,成為“印太”棋局的操盤手。在印度主動提議下,美日澳印四國對話2019年9月升格為外交部長級。除了美日澳印四國安全對話外,印度還參加了美日印、日印澳三邊軍事合作,以及日印、美印、印澳等雙邊軍事合作。印度認為背靠這些準軍事聯盟,就可以對中國進行恫嚇,實施軍事冒險行動。

2017年的洞朗對峙事件及剛剛發生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就是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國際背景下,印度國內政治和印度對華政策發展的必然結果。洞朗對峙發生的時間點非常蹊蹺,它發生在印度總理莫迪訪美第一次拜會美國總統特朗普之前,發生在美日印馬拉巴爾海軍演習之前,發生在廈門金磚國家峰會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當時中國軍隊的改革剛剛開始。從中方學者看來,印度政府在洞朗對峙發生之前經過了精心盤算和策劃,因此膽敢越過已定邊界,進入中方領土與中國軍隊對峙。雖然最后印方并沒有占到便宜,但由于中國當時沒有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從而使得印方此后在邊界問題上更加囂張,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的發生也就成為必然中的偶然了。

根據印度現在透露出的信息判斷,在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中,中方軍隊并沒有一定要致人于死地的企圖。但此前在班公湖等地發生的印軍針對中方交涉人員的暴力攻擊事件表明,印方早已決心大打出手,中方不得不反擊。但中方的反擊是克制的,并未造成多少印軍人員死亡,大多數印軍死亡人員并非死于直接沖突,而是死于高寒環境下其后勤保障不力。被中方俘虜的印軍無一死亡。

2.jpg
【外媒問及中方傷亡人數,我方回應】

加勒萬河谷沖突發生后,印度國內輿論大嘩,莫迪政府陷入兩難境地。在印度國內,莫迪政府受到國大黨等反對黨派,以及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責難和壓力,要求對中國實行強硬政策甚至進行軍事報復。印度國內一些學者認為,這些人中有一些巴不得莫迪政府被中國打敗,從而可以趁機將莫迪趕下臺。印度戰略界的對華強硬派則趁勢要求推動印美結盟,抗衡中國。

在外部,美國政府對印方表示同情和支持,企圖為加強美印關系進一步掃清障礙,但莫迪政府擔心與美國走近將使中印關系更加復雜,印度將徹底站到中國的對立面。同時,面對中國的軍事優勢,莫迪又不知該如何體面地結束對峙。因此在19日召集的全黨派會議上,莫迪不得不承認,此次沖突的責任在印方。雖然是迫于形勢,但單從這方面來講,莫迪總理夠得上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表現的非常冷靜和理性,并且能屈能伸。

現在印方大肆炒作傷亡數字,其目的一是為轉移國內對莫迪政府應對新冠疫情不力、經濟形勢嚴峻、民生凋敝等問題的關注,鼓動民族主義情緒;二是向美西方及國際社會展示悲情,贏得同情,向中國施壓。為鼓舞士氣,印度大肆宣揚中方傷亡遠超印方。但莫迪也怕民族主義情緒失控,對中印關系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也在努力平復軍方強硬派及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

但莫迪平復軍方強硬派及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方式充滿了風險。現在印度軍方已下令,對于邊界上的“非常情況”,印軍邊防指揮官不用再遵守“不開槍”協議。如果印度邊防部隊中有一個頭腦發熱,下令開槍,那么中印之間必然爆發熱武器的沖突。中國軍隊已做好反擊的充分準備,但戰爭打起來,規模將很難控制。冷兵器作戰都不能取勝,挑起中印邊界熱戰難道有印軍的好果子吃嗎?現在,據說印軍大規模向前線調動,不知道印度政治家和軍方是否已經過認真思考?

加勒萬河谷沖突之后,印度國內少數幾個理性的戰略界人士對此進行了反思。馬諾吉-喬希等人向印度政府呼吁,現在印度不應該由于被中方激怒而對華實行武力報復和經濟抵制,與中國的供應鏈脫鉤、對華軍備競賽、與美結盟,以及構建全球民主同盟等方案都不可行。印度應該著眼長遠,臥薪嘗膽,像戰神阿周那一樣,壯大自己,發展出有效的對華戰略。

但實際上,這種反思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在于印度內部,一是其國內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政治議程已對周邊國家形成負面的外溢效應,印度已成為南亞地區穩定的破壞者;二是其對華政策難以擺脫1962年的誤區。尼赫魯盲目自大,推行“前進政策”,挑起邊界沖突,他可以說是中印關系的千古罪人。而尼赫魯之所以在對華關系上犯下大錯,印度所謂的民主體制脫不了干系。今天,國大黨等反對派又在指責莫迪總理對華軟弱,印度媒體又在鼓動盲目的民族主義,如果莫迪總理不能擺脫這些牽絆,他很可能將成為另一個尼赫魯!

(作者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