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奧密克戎與早期新冠毒株比毒性低了許多,但總感染數大了,死亡絕對數仍然很驚人。香港作為后來爆發疫情的城市,中國大陸和西方國家抗疫的經驗教訓都擺在那里,結果兩個關鍵累計數都超過最初疫情突如其來毫無經驗可循的武漢,實在不應該啊!
反思、反思、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不用說,香港前期抗疫情況擺在那里,兩點:政府不敢大膽作為,市民沒有認真配合。為什么會這樣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只有一個原因:香港殖民主義思想沒有徹底清理干凈!
上一次香港動亂,亂港分子猖狂到極致,就是香港殖民主義思想在作祟。當持有殖民主義思想的人數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會形成思潮,形成思潮就會主導輿論,主導輿論就會左右政局。雖然中央一紙《國安法》平定了局勢,但并沒有徹底清除香港殖民主義思想,一旦遇上重大的社會性事件,比如這次疫情蔓延,別有用心者一出來鼓噪就有數量不小的民眾跟風。這次,不僅有官方人物出來干擾特區政府抗疫政策,甚至醫療衛生界的一些專業人士居然用行動抵制,致使特區政府的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人對中央政府派去的醫療支援隊伍還出言不遜,對建好的方艙說三道四,居然不愿意入住。
根據外部敵對勢力壞事做絕的特性,不排除有那些外部勢力伙同動亂余孽惡意破壞香港抗疫,甚至把香港作為打開大陸抗疫防護墻的缺口,就如美國圖謀利用北京冬奧會突破中國防疫防護墻一樣。據說有港人帶病偷渡內地,這究竟是個人行為還是別的什么?值得懷疑。內地多點出現的疫情爆發與此是否有關?也值得懷疑。
奧密克戎的致病性降低是事實,甚至有數據說它接近普通流感。但是它的傳染率太高,以至于短期內可達數十萬,那么死亡人數也是一個可怕的數據,如香港。除了上面歸結的香港疫情暴漲的根本原因之外,香港抗疫給內地抗疫提出了以下警示:中國大陸“動態清零”一定不能放松,道理很簡單:
第一,中國大陸人口數量太大,人口密度高,按香港的感染速度和比例,大陸馬上會出現醫療擠兌,逼垮醫療系統,死亡絕對數會暴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必須控制住不讓其形成規模化擴散,必須在短期內實現社會性清零。
第二,有人說可以抄新加坡作業,此言大謬——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不到600萬人口,在中國只能算中等城市,內地的省會城市動不動就千萬以上人口。量變引起質變,管理人數多到一定程度,管理難度會表現出非常不同的特質。況且,中國的不僅是城市,還有廣大的農村和城鄉結合部。人口經濟條件、認知水平、信息傳遞效率等因素差異很大。再者,中國的城市之間人口流動數量也驚人,流動人口怎么辦?就以新加坡居家隔離為例,政府可以有效監管,如果違規外出,政府的強制措施即刻可以發揮作用。中國如果居家隔離,當事人如果帶病出行,政府幾乎無法監管,得全靠自覺。有誰敢把傳播如此迅速的疫情押在人們的自覺性上呢?
還有,中國目前集中隔離,費用是國家掏的。新加坡基本上把費用轉嫁給了個人承擔,按中國模式和新加坡目前的感染率如果都集中隔離,新加坡財政會很快歸零,中國模式也不適合新加坡。反過來,在中國集中隔離費也是個人承擔,行得通嗎?這就叫國情不同。
有一點倒可以探索一下。中國也在賣售自檢儀,有條件的社區,發現有感冒癥狀,自檢自查,若是陽性,報告給政府(就是把檢測結果發給社區),有居家隔離條件的申請居家隔離(否則統一隔離),由社區監管,打了兩針以上疫苗兼輕癥者居家隔離,到自檢陰性時報告政府(就是把檢測結果發給社區),社區同意解禁,則可出門,這樣國家與個人支出都會節省一些。這個,考驗社區管理水平,似乎也沒人敢一試。
第三,奧密克戎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版本,據說美國已經發現它的新變種,又在大流行。對此,究竟情況如何,似乎還不明確。因此,新冠疫情前景還不明朗。況且,中國也下決心學美國付出100萬(按比例中國差不多得500萬)的死亡代價換取群體免疫?行得通么?中國百姓答應么?
所以,中國學不得新加坡的“與病毒共存”模式,香港就提供了一個反例。殖民心態植入心靈深處的部分香港人無條件認為西方國家的做法是對的,他們沒有考慮那死去的3993名香港市民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問這些人是不是可以用這3993(這個數字還在增加)個生命換取香港群體免疫?如果這個數字就包括他自己呢?這個問題是非常殘酷的,香港社會可以承受這份殘酷嗎?中國社會可以承受這份殘酷嗎?
香港疫情除了說明中國必須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外,更是說明需要對香港民眾進行殖民主義思想和殖民心態的清零!
當然,由于周邊都是躺平的,逼著中國也要走“與病毒共存”的路子。但必須明白,這不說明西方國家的做法正確,他們以犧牲巨多的生命為代價換取群體免疫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我們被他們包圍,不得不考慮“與病毒共存”。第二,我們不是陡然開放,而是創造條件一步步謹慎地開放,謹慎的意思是不以犧牲人民的生命為代價,中國在做這種準備,絕不是當下。我曾經發過一篇文章《關于〈與病毒共存是作死的節奏〉回應部分網友評論》寫過“與病毒共存”的四個條件,這里再次錄于下以供參考:
第一,科學家和醫療專家全面掌握新冠病毒的特性和傳播方式(目前并未全面掌握),研發出能對付病毒變異的疫苗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廉價而有效的藥物(目前至少未做到廉價,至于有效也未見足夠的數據支持),形成了一套系統地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西醫結合的有效的醫療技術(似乎還有待總結和有目的的醫療培訓)。
第二,民眾對疫苗的有效接種率超過80%,基本實現了接種疫苗意義下的群體免疫(這個似乎已經達到,但不均衡)。
第三,通過可靠的大數據統計,感染新冠病毒者的死亡率不高于普通流感(有數據,但可靠性不夠)。
第四,包括社區醫院在內的各級醫院的呼吸科門診都有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專業醫生。即,使其和普通感冒一樣,得了病找醫生,回家自己吃藥就行(這條顯然差得很遠)。
這四個條件滿足,中國也就可以做到與病毒共存了。但當下必須堅持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