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10月25日,華爾街見聞援引德國數據網站Statista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結果稱,中國在各國消費者印象中性價比高,但在品牌聲譽方面甚至低于孟加拉國。意思是,這個在不考慮價格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消費者看到一件商品MADE IN 商標后面跟著一些國家或地區時,愿意購買中國制造的消費者比愿意購買孟加拉制造的消費者都少。
在報告中,網站還列出了世界各國消費者印象中的關鍵詞,關于中國的部分是性價比高。中國商品性價比高的評價個人認為沒什么問題,但性價比的前提是得有“性”,“性”就是性能,性能高、價格低就是中國商品的特質,即同等品質的商品中國商品價格普遍較低。
然而,在世界最受尊重的“MADE IN”生產標簽上,排在中國前面的不止歐美日本這些國家,連巴西、土耳其、印度、墨西哥、印尼、越南、孟加拉都排在中國前面。甚至,連巴西制造的國家品牌認可度都有42,中國卻只有28。
看到這樣的排名,作為一個正常人,感覺就一句話:
真能歪扯!為了黑中國,真的是太不要臉了!
圖自華爾街見聞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制造業大國,中國上海一個港口的吞吐量就比美國前9大港口的吞吐量吞吐量還大,中國出口商品近六成是機電產品,中國制造在全世界擁有強大的競爭力,中國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世界的影響力、中國制造的世界聲譽,哪里是前面那些亞非拉國家可比的?別的不說,在中國誰能想起來印度能造什么?哪些在中國銷售的東西是印尼產的?孟加拉估計也就生產一些衣服輕工業品,缺乏技術含量。而在這樣的網站排名中,中國制造的世界美譽度竟然被排在了亞非拉國家的后邊。占豪不禁想問,這是什么調查?有一點基本常識嗎?恐怕,做這些調查的人,穿的用的都是來自中國制造,自己干的卻是給中國抹黑的活。
那么,Statista 是個什么平臺呢?查了一下,這是一個數據統計互聯網站,號稱全球領先,團隊至少有兩三百位統計學家、數據庫專家、分析師和編輯人員,數據庫里邊包括各種各樣的數據超過100萬項、涵蓋8萬多主題、數據來源超過一萬八千項,平臺注冊用戶超過百萬,是德國的一家公司。
那么,這份報告怎么來的呢,據說是 Statista 對52個國家4.3萬名消費者進行的調查結果,詢問了消費者對不同國家產品的信任度后歸納分析而成。報告聲稱,調查樣本中包含的國家占全球人口的九成。
把上邊內容看完,相信戰友們也一定感到這個報告的可笑。因為,哪怕有一絲正常的常識,也不可能得出如此荒誕不經的結論。別的不說,中國人口占全世界的21%,中國人主要用中國制造,就這一點如果調查數據來源可靠,怎么可能得出像亞非拉國家的品牌比中國強的結論呢?
然而,你再看看,哪個國家的“MADE IN”排第一呢?德國。哪些地區排得最靠前呢?歐洲。我勒個去哦,這不是在自我標榜嘛!連美國都只能排在第十,甚至比加拿大、意大利都低,這不是搞笑呢嗎?
由公司所在地、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地區看,這其實說白了就是歐洲公司吹歐洲制造的手段而已,和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專門自吹自擂一個德行。至于所謂統計,真正學過統計和學過市場調查的都知道,樣本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最終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調查樣本,這個數據就是可以輕易操縱的。
譬如,在某些德國擅長的制造領域主要調查德國人,而針對中國則可以調查中國最弱的領域;再譬如,多調查他們了解利于他們想要的調查結果的人群,而中國人只找極少數人(在其規則中,只要調查中國1個人也代表了調查14億人口的地區)等等手段,最終可以做出一個他們想要的數據。
那么,德國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數據呢?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其本意就是要給德國、歐洲制造貼金,同時打壓中國制造。為什么這么做?道理很簡單,因為以德國為首的制造業強國已經感受到了中國供給側改革、產業升級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想想看,在高端制造領域領先的德國和日本,在過去兩三年時間里分別傳出造假新聞,可想而知他們的壓力多大。他們為啥要造假?還不是為了利潤和競爭力嘛!德國大眾“排放門”造的是科技的假,目的是顯現德國汽車在排放技術領域的遙遙領先地位從而提升品牌和技術溢價。日本神鋼造假,根本原因就是日本企業追求降低成本的壓力迫使神鋼為了生存不得不盡量造假來降低成本。而這一切,都差不多發生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制造不斷升級,到現在為止正在向中高端制造邁進,這對歐美日的中高端制造造成了巨大的戰略壓力。
面對中國的戰略壓力,他們一方面很無奈,另一方面又甘心,于是像 Statista 這樣的讓人無法直視的“調查數據”就被編出來了。本來,這種不知道的推敲的數據是不應該在中國傳播的,因為若非有人刻意把這種數據和報告曝光,中國人是不會看這些數據的。這種東西之所以能在中國傳播,背后就是有推手在推動,其目的是在中國市場上打擊中國制造,提升德國制造、歐洲制造的美譽度,從而增加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
然而,歐洲人有時候很呆板,中國人已經不是1990年代的中國人了,現在的中國在戰略上都開始引導世界發展了,中國制造都大規模占領世界市場了,中國高鐵都超越德國高鐵了,你說中國這個國家的制造品牌竟然排在還在賣掛票的印度、孟加拉國后邊,除了缺乏獨立思考的人,還有誰會相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造假太刻意,缺乏基本“誠意”,把中國人當傻子看。
當然,對中國來說,德國人搞這么一下也給中國提了個醒,那就是包括國家層面、企業層面,都要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建設,要讓中國制造追求產業升級、追求科技含量、追求產品內涵的部分充分展示到世界面前,中國商品要除了用“性價比”來打敗他們之外,還要用品牌和品質來打敗他們!要用10年到20年時間,在中高端制造領域超過德國、日本、美國這些西方強國。
雖然,德國制造令人尊重,但中國制造要繼續強大,我們就要從日本、韓國制造開始碾起,一直到美國、德國,要用中國產品從他們身上碾壓過去!
默大媽:你們這幫不要face的,這也造假,編這么離譜,讓我怎么給你們圓?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