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距今約7000年的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取法自然,一畫開“天”辟“地”,始作太極陰陽八卦圖,奠定了中華哲學經典《周易》的堅實基礎,中華古文明的壯美大舞臺從此搭起。
下古時精通《周易》的老子在《道德經》里提出了“道”的哲學命題,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天地以及萬物皆由“道”生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為無極,生成太極(負陰而抱陽),太極生成天地兩儀(陰陽二氣),天地兩儀生成“天地日月”四象,天地日月又生成“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八種物象,接著生成六十四卦象,然后生成萬物。老子認為宇宙是一個彼此有機聯系的大生命體,其總生機便是道;它連續不斷地進行著創造活動,然而不受指使;它無形無象,但是得道者時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勞而不矜其功,萬物樂意接受它,從中獲得活力。“道”超越萬物而又內在于萬物,它是氣,是能量場;它是謀略,是規律;它是政治路線,是思想信仰,更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 老子認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識道,不足以成智者;不用道,不足以馳聘人生。“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有道必有德(德者道之舍也;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人類之大德曰公)。得道者便會“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力”相資,無往而不勝。
信仰作為人對某種思想等的極度崇信并奉為人生準則,它不但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且可以塑造人的道德人格。
“夫所謂信仰者,必先之以知識,知之而后信之”。人的精神活動包括知、信、行三大環節,知識是信仰的基礎,信仰是行動的指南;信仰確立了個體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標準,也成為個體毅然前行的巨大動力。反之,信仰的缺失將使人生變得迷惘彷徨,了無生趣。
一個民族一旦擁有了共同崇高的思想信仰,就擁有了巨大的精神凝聚力量,民族的復興、文明的傳承和文明的進化都會得到根本保證,而且道德的源頭都是神圣的思想信仰(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
在老子“道”的思想普及之前,中華民族的信仰是“敬‘天’法‘祖’(即敬重天地,效法祖先)”;由于老子的“道”是“天”和“祖先”的本原,從此古圣先賢開始轉為對“道”的信仰,而民間的信仰則在漢代以后具體表現為儒家的“忠孝”。后世的修道者讀書明理,樹立榜樣,覺而明慧,直至超凡入圣,最終升華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生境界。
作者注:中國讀書人有個傳統,追求的不是人生成敗,而是人生的境界。生意可以敗,事業可以敗,人生境界卻不可以敗。什么是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讀書明理明道,明君子之道,明圣賢之道。到了君子和圣賢的層次境界,就不再以窮與富作為人生的區別。無論窮富,反正總會保持君子圣賢的常態,辟谷清廉,胸懷天下,位卑未敢忘憂國。功名富貴只是人生的物質表象,讀書明理明道才是人生的靈魂核心。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更以老子的“道”為最高信仰,其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為中華文明持續地燦爛輝煌而未中斷起到了“利萬物而不爭”的獨特作用。道士們高標清逸,見素抱撲,經常被比喻為空谷幽蘭,致力于保護三山五岳“造化鐘神秀”的風水靈氣。為了能讓更多的修道者悟到老子的“道”,歷代的明道者持續地著書立說,使道學在后世的傳播廣泛而深遠。例如韓非著《喻老》、《解老》,劉安著《原道訓》,王弼著《老子注》、《老子指略》,祖沖之著《老子義》,王安石著《老子注》,王夫之著《老子衍》、金岳霖著《論道》、南懷瑾著《老子他說》等等。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實是約七千年),伏羲和毛澤東作為得宇宙天地大“道”而與日月同輝的人物(大變局催生大人物,小變局造就小人物),前者是偉大文明的哲學奠基者,后者是偉大文明的哲學繼承和發揚者;前者開創漁獵文明和嫁娶文明,倡導龍文化…… 后者開創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倡導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文化…… 他們都是公有制的踐行者,是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人物;他們真正地為人民服務,“不失其所,死而不亡”永遠地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以下是先賢知“道”者對道的論述:
《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人道惡盈而好謙”,“君子道長,小人道消”,“道不虛行”,“為道屢遷”。
孔子:“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墨子:“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
孫子:“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兵者,詭道也。”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荀子:“良農不為水旱不耕,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韓非:“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
莊子:“通于天者,道也;順于地者,德也。”“夫道,覆載萬物者也。”“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屈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鬼谷子:“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得其所因,則其情可求;見情而謀,則事無不濟。”
《黃帝內經》:“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呂氏春秋》:“道之真,以持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淮南子》:“無為為之而合于道,無為言之而通乎德。”“夫太上之道,生萬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體道者逸而不窮。”“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強,心虛而應當。”“是故達于道者,反于清靜;窮于物者,終于無為。”
司馬遷:“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曹操:“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司馬承禎:“夫人之所貴者,生也;生之所貴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魚之有水。”
李白:“玄風變太古,道喪無時還。”“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韓愈:“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道統學說”。
柳宗元:“舉世不師,故道益離。”“君子謀道不謀富。”“善惡不可以同道。”
劉禹錫:“圣言貴忠恕,至道重觀身。”“悟來皆是道,此別不銷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胡宏:“治道以恤民為本。”“人雖備天道,必學然后知。”“失事有緩急,勢有輕重,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循道而行,則危可安,亂可治;悖道而行,則危遂傾,亂遂亡。”“小人好惡以己,君子好惡以道。”“物據于數而有終,道通于化而無盡。”“道可述,不可作。”
朱熹:“聞道有蚤莫,行道有難易,然能自強不息,則其至一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王陽明:“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
王夫之:“時殊而道異。”“道莫盛于趨時。”“天下無象外之道。”“無其器則無其道,道不離器。”“洪荒無揖讓之道,唐虞無吊代之道,漢唐無今日之道,則今日無他年之道者多矣。”
楊昌濟、毛澤東:“真正有道德的人,在于須臾不離于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關于“道”的論述還有:
“朝聞道,夕死可矣”,“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道不同,不相為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子夏)”,“亂離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龐統)”,“萬物皆由道而生(王弼)”,“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杜甫)”,“道行無喜退無憂,舒卷如云得自由(白居易)”,“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程顥)”,“道行端有命,身隱更須名(陸游)”,“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反其道而行之”,“以道制欲”,“以道統藝”,“安貧樂道”,“替天行道”,“文以載道”,“藝精則道”,“技進乎道”,“頭頭是道”,“志同道合”……
佛教有道場,道教有道觀;中國的道也在鄰國發揚光大,韓國有跆拳道,日本有柔道;喬布斯通過對東方文明之參禪而悟道,從而引領了當代科技的變革……
由于中華古文明重“道”輕“器”(器是指具體存在著的客觀事物,道是指客觀事物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導致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在15世紀以后開始落后于西方,而清初王夫之與清末譚嗣同的“器體道用觀”,將“器”上升為“體”,“道”轉化為“用”,一舉推倒了古圣先賢對“道”的壟斷權,也突破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精神防線,為思想解放和引進西方哲學和科技文化等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的毛澤東時代是辯證哲學統領的偉大時代,是“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時代,是思想政治掛帥“人心齊,泰山移”的時代,是“六億神州盡舜堯,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時代,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本經濟”時代,是既重道又重器的信仰堅定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道”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個時代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信仰。
今天,習總書記推進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道”在當前形勢下的循“道”而行,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要保證。只要中華民族哲學普及,道器并重,信仰堅定,那么重振漢唐雄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必將早日實現。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