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業衰退這個話題由來已久,但在中國的輿論中比較少被提及。一方面,美國制造業衰落的同時,信息產業卻在崛起,掩蓋了很多制造業衰退帶來的問題;另一方面,除了枯燥的統計數字和圖表外,大洋彼岸的中國讀者也很難有直觀了解美國制造業衰落的渠道。
但這個話題,卻是當前中美困境中最重要的深層原因,它的衍生和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幾十年來經濟和外交版圖。
文 |戴老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飯統戴老板”(ID:worldofboss),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在這里,我們用一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來給大家展現美國制造業衰退背景下的普通人生活。這部紀錄片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出品,名字叫做《美國:制造希望》,于2017年2月23日首播。
CBS是美國三大全國電視臺之一,風格老派嚴肅,在深度新聞方面領先同行,60 Minutes和Evening News等新聞節目在全美影響很大,主持人也偏重那些穩重大方有歲月積淀的傳媒老兵,比如被譽為“最可信任的美國人”的Walter Cronkite和Mike Wallace。
在這部英文名為《America: Manufacturing Hope》的紀錄片中,CBS記者深入賓夕法尼亞州的小鎮Erie,采訪了諸多普通老百姓,展現了制造業衰落對他們生活的種種影響。Erie是賓州第四大城市,瀕臨美國五大湖中的伊利湖(Lake Erie),是美國制造業衰落形成“鐵銹帶”的重災區之一。
這個原本是民主黨票倉的小城,在2016年美國大選時集體倒戈,轉而支持共和黨的特朗普。
本文是我們公眾號推出的“美國制造業衰落史”的第一篇,為了便于讀者理清線索和邏輯,除了講述紀錄片中的內容外,我們還會將片中出現的主題和人物的背景做深度剖析和解釋。按照本公眾號的老習慣,文章還是分成四個部分:
1. 美國“鐵銹帶”誕生背景
2. 被制造業衰落拋棄的人們
3. 16年總統大選的集體倒戈
4. 特朗普制造的希望和恐慌
下面進入正文部分:
1
美國“鐵銹帶”誕生背景
美國“鐵銹帶”,指的是美國東北部靠近五大湖的一片區域。這片區域崛起于20世紀初,由于靠近大湖水運便利,鋼鐵、玻璃、化工、采礦等重工業在1920年代迅猛發展,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在鼎盛時代,這一區域產出了美國45%的GDP,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堪稱美國唐山。
美國Rust Belt (鐵銹帶) 區域圖
但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就伴隨著制造業衰落而沉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鐵銹帶”曾經的支柱產業:鋼鐵。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鋼鐵工廠密集的揚斯敦(Youngstown, Ohio)和匹茲堡(Pittsburgh, Pennsylvania)均是重災區。
繼鋼鐵行業之后,Rust Belt的另一支柱產業:汽車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總部所在地底特律。這座“汽車之城”的衰落,一方面由于美國汽車業自1970年代便受到日本的嚴重沖擊,另一方面由于種族騷亂導致無數白人家庭逃離。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市正式申請破產保護,震驚世界。
除了產業衰退之外,“鐵銹帶”的制造業還大量向美國西部、南部、海外轉移。在這種背景下,該區域的經濟產值逐年下滑,從鼎峰時占據美國45%的GDP,下滑到2015年的25%。由于工廠關閉導致的失業率激增,多數工人家庭離開了鐵銹帶,搬到了陽光溫暖的南方和西部,昔日繁華的區域變成了今天的“東北老工業基地”。
1984年美國總統競選,民主黨候選人蒙代爾(Walter Mondale)在跟里根辯論時,首次用“鐵銹”來形容這一地區,后來媒體便用Rust Belt這個詞來形容這片區域。跟“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樣,美國政府和民間多年來也有大量“振興”計劃,但都沒法阻擋企業和居民用腳投票,逃離這片喪失希望之地。
廢棄的鋼鐵工廠,Youngstown,俄亥俄州
CBS的這部《美國:制造希望》的紀錄片,便取材自“鐵銹帶”中央位置的賓夕法尼亞州小城Erie。在這部只有20多分鐘的片子里,蕭索的街道,破敗的建筑,絕望的居民,都將逐一出境,為我們展示一個未曾了解過的美國。
2
被制造業衰落拋棄的人們
Erie小城,位于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Lake Erie)畔,向西是底特律,向南是匹茲堡,這里是典型的工業城市。1960年代是Erie的鼎盛時刻,人口最高達13.8萬人,2016年人口下降到了9.8萬人。
*Erie的中文名為“伊利”,跟某乳企重名,因此本文統一用英文名Erie
在2017年1月寒冷的冬日里,CBS主播Jamie Yucca跟隨著Erie當地一家工會的主席Scott Slawson,一起開始了這次“鐵銹帶”之旅。
工會主席Scott Slawson的故事
Scott Slawson是一家名為Local 506的工會的主席,他來扮演CBS記者的司機兼向導。
Slawson大叔開著SUV,載著Jamie駛過Erie曾經的核心區,路邊一排排紅磚工廠是曾經美國制造的驕傲。
但現在這些廠房大多數都大門緊閉,門可羅雀。Slawson說:“許多當地人盡量避開這條令人沮喪的路線,這樣就不用看這些破敗的場景了。”
主播Jamie評論路邊的景象:“這里簡直像墳場一樣。”Slawson大叔回應道:“沒錯,當你從一個地區剝離超過3萬個工作崗位時,情況就是這樣。”
Slawson大叔所在的工會名字叫做Local 506,成員多達3000人,大都是來自GE(通用電氣)一家工廠的工人。
繼他現在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接到剛剛失業的工人們的電話,為他們提供就業咨詢。
這份工作顯然并不好做,Slawson大叔也是身心俱疲。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之久,從60年代至今, Erie市至少喪失了30000個制造業崗位。下圖為1960年代繁忙的工廠。
如今的Erie,更多的是荒涼,到處是一片蕭索的景象。
在街頭上,隨處可見給市民打氣的標語“新的一年,新的Erie,我們必須做到!”
甚至有些標語則更加直白:“不要棄船!”
失業中年男Todd Bernat的故事
下一個登場的Todd Bernat,這是一位剛剛失業的離異中年男人,他有一個15歲的女兒,正在上高中,他正要開車去學校觀看女兒的比賽。
他一邊開車一邊回憶Erie的黃金歲月:“Erie在90年代仍然有一段繁榮時期,你如果早上失業了,在日落之前就能找到下一份工作。現在實在是太難了。”
跟中國人一樣,中年男Bernat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這個還未高中畢業的小姑娘希望從事醫學影像專業。下圖為正在學習打排球的女兒。
這位父親觀看女兒比賽時聚精會神。
比賽結束后,兩人去學校旁邊餐廳吃飯。Todd已經離婚了,女兒現在跟媽媽一起住,這是為數不多的跟女兒相處的時間。
父女兩人開心地點餐。
主播Jamie問女兒:“你為你父親感到驕傲嗎?”小姑娘回答道:“我爸經歷了太多的艱難了,但他總是盡量做到最好,總是把我放在第一位。看到父母為了自己付出這么多,我有時候也挺難受的。”
看到孩子這么懂事,老父親邊吃飯邊露出幸福的笑容。
不過,在女兒面前展現出堅強和樂觀的Todd Bernat,在訪談中面對記者的問題:“美國夢破滅了嗎?”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
畢業就失業的Justin Gallagher的故事
下一個出場的是Justin Gallagher,他是地道的本地人,家族在Erie生活和工作已經有幾代人之久。
Justin和他旁邊這兩位同學都即將畢業,但都在當地找不到工作。
這位同學也是本地人,父母都已經離開了Erie,他雖然很想留下來,但“所有的生意都在撤離,要找到一份工作很難,所以我最終也可能要離開,或許是不可避免地。”
在過去的10年里,Erie減少了12000名勞動力,大量像Justin一樣的年輕人因為在當地找不到工作而被迫離開。
主播Jamie造訪了Justin Gallagher同學的家。
Justin的父親和爺爺都出來接待。
祖孫三代人一起接受采訪。
主持人問起Justin可能因為找不到工作而離開這里時,爺爺說:“他的人生還有很長,不像我已經老了,Justin對待我和他奶奶都非常好,我肯定很希望他能留在我們身邊,但我不知道他最終會不會留下來。”
Justin聽了爺爺的話,在旁邊哭了。
他無奈的說:“如果找不到工作,也只能搬到其他地方了。”旁邊的父親和爺爺聽了也是一臉心疼和無奈。
下崗再就業的Jim Stewart的故事
最后一個出場的是 Jim Stewart,在失去工作一年后,52歲的他在伊利理工學院接受再就業的培訓。
伊利理工學院(Er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不大的學校。
跟Jim Stewart接受在就業培訓的,是一幫中老年男子,他們都是各自家庭的經濟支柱,再就業的壓力可想而知。
一群中老年大叔在電腦前認真地學習。
Jim Stewart也認真地學習著技術,他自嘲道:“要是放在3年前,打死我都不會相信自己這么一把年紀了,還得回學校從頭學習。”
Jim Stewart學習的是市場緊缺的工種,但他自己不準備在Erie找工作了。他對主持人說:“Erie肯定是一艘正在沉沒的船,除非你瘋了才不會去跳船。“
Jim Stewart接著說道:”我在新墨西哥州找到一份工作,馬上要搬到那邊去。我其實可以在這里找到工作,但賺的比沃爾瑪收銀員還少。”
這其實預示著一個惡性循環:那些即使能夠在Erie找到工作的人,也因為待遇比其他地區低,而主動選擇離開。像Jim Stewart這樣,已經開始收拾家當了。
他同時準備賣掉自己的房子了,但由于像他這樣的人很多,房子也很難賣出去。
冬日的街頭,一面涂鴉上Erie工業鼎盛時代宣傳畫的墻,還在寒風中佇立著,里面繁忙的工廠和戴著防護面罩的鋼鐵工人,宛如隔世。
以上就是四個人物和他們背后的故事。這片荒涼蕭索的土地,以及在上面掙扎煎熬的人們,在沉寂了幾十年后,終于迎來了他們可以決定美國命運的一次機會:2016年總統大選。
3
16年總統大選的集體倒戈
在介紹Erie小鎮如何影響美國大選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景:鐵銹帶的傳統政治勢力范圍是什么。這里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的一張圖來簡單闡述:
在上圖右上角黑框內,便是鐵銹帶的大致范圍,可以清楚的看到:紅少藍多,鐵銹帶主要支持民主黨(奧巴馬),是民主黨的傳統票倉。2012年之前的選舉也大致是如此。Erie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近幾十年均為民主黨鐵桿,上一次支持共和黨,還要追溯到1988年。
接下來我們看看CBS紀錄片中Erie小城在2016年大選時的選擇:
工會主席Scott Slawson的選擇
在采訪中,Slawson大叔對主持人說:“特朗普來到我們這里(指的是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時親自來Erie來拉票),向許多人承諾了他將重新給美國帶來工作機會。”
“絕望的時刻需要絕望的手段。”這位工會主席如是說,“人們有時候會做出一些絕望的舉動,即使這些舉動不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這仿佛是為他支持特朗普的行為而辯解。
Scott Slawson在2016年大選時投票給了特朗普。
失業中年男Todd Bernat的選擇
在如前文所述,主持人問他:“美國夢破滅了嗎?”這位失業的中年父親毫不猶豫地說:“是的。”
但他對2016年大選的結果充滿了希望:“從這次選舉的結果上看,人們還是想重拾信心,再次出發。”
他接著補充道:“如果你仔細去觀察:到底是誰贏得了大選,誰造就了這種逆轉,就會理解這次大選的真正意義。鐵銹帶向來都是支持民主黨,但現在這里卻都是被遺忘和背叛的工人。他們對此受夠了。”
Todd Bernat在2016年大選時投票給了特朗普。
大學生Justin Gallagher的選擇
在采訪中,Justin的爺爺說:我做為一個注冊在籍民主黨黨員,已經有50年了,但是我這次不得不投給了共和黨的特朗普。
大學生Justin替全家做總結:“本地的政客都沒辦法幫助Erie的居民,人們對這些領導人感到很失望。于是大家就想:我們不妨看看特朗普會選上去會怎么做。特朗普選舉時承諾了很多,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他正在一項接一項地實施。”
Justin Gallagher全家在2016年大選時投票給了特朗普。
下崗再就業的Jim Stewart的選擇
胖胖的Jim Stewart說話直截了當:“這是我們最后的機會了。我自己投票給了特朗普,原因像我說的那樣:能做的事情已經很少了,只能賭一把了(take a gamble)。”
談起特朗普那些出格的言論和行為,Jim Stewart忍不住笑:“人們喜歡對特朗普挑刺,他把自己弄成了一個容易受攻擊的靶子,這純粹是特朗普自找的哈哈。”
這說明了一個事實:特朗普的人設做的足夠“low”,以至于雖然對手猛烈攻擊他的那些不經過大腦的言論,但選民聽了通常卻只是會心一笑毫不較真,投票時仍然去支持他。
Jim Stewart在2016年大選時投票給了特朗普。
以上就是四位主人公對2016年的態度和他們最終的選擇。2016年11月9日,在時隔近30年后,代表共和黨出戰的特朗普拿下了Erie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使手上的選舉人票達到了264票(美國總統大選實行選舉人票制度,獲得270張或以上選舉人票的總統候選人贏得大選),而此時希拉里只有215張。
賓夕法尼亞州的選戰奠定了最終結果,此戰過后大局已定,特朗普最終贏得了美國大選。那么鐵銹帶里的其他州,是否也像Erie一樣支持了特朗普了呢?這里貼一張圖便可一目了然。
為了方便對比,我們將鐵銹帶單獨拎出來,并與2012年的大選結果做的對比,可以清洗地看到:2012年時“藍肥紅瘦”,到了2016年,變成了“紅肥藍瘦”,鐵銹帶的傳統政治版圖被徹底逆轉。
鐵銹帶的威斯康辛州(WI)、密歇根州(MI)、俄亥俄州(OH)、賓夕法尼亞州(PA)均集體倒戈,投向了特朗普的共和黨。用中國的俗話來說就是,這些集體倒戈的州,就是“把特朗普抬進白宮的階級兄弟。”
終于,鐵銹帶那些因制造業衰落而被時代拋棄的人們,用自己的選票改變了美國的命運,在接下去的四年中,他們將承擔這一選擇所帶來的一切后果,無論是好還是壞,但就像片中所說的那樣:“再壞能壞到哪去呢?”
4
特朗普制造的希望和恐慌
紀錄片里還有一組細節很有意思。CBS記者除了探訪Erie小城里四位普通美國人之外,還訪問了一位普通的美國大媽Patty Pauline,她講述了自己家悲慘的故事。
“我的弟弟曾經為GE(通用電氣)工作,也是工會的成員。但最后他跟其他大量工人一樣,被裁員下崗,有6個工人自殺, 我弟弟就是其中之一。”
Pauline大媽邊說邊哽咽:“你根本無法理解那種沉重。”
在CBS探訪她時,正值勝選的特朗普舉行就職典禮,Pauline大媽坐在沙發上聚精會神地看著。
電視機里,特朗普聲正在重復他的金句名言:“ Together we will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大媽一邊聽一邊點頭,眼里含著淚花,臉上帶著虔誠。
聽到最后,Pauline大媽忍不住熱淚盈眶,對記者說:“他講的實在是太好了”。
這個場景正如這部片子的名字一樣:制造希望,它在人類歷史上任何時代任何角落,都永遠有巨大的市場。
但事實上,離開美國的制造業,很難再回到美國。就像喬布斯對奧巴馬說的那樣:“那些(已經離開美國本土的)工作,再也不會回來了。”(Those jobs aren't coming back)
從片子中的細節也可以得到這個結論。紀錄片里的工人盡管遭受著失業的壓力,但他們的生活水準并不低,也遠遠沒有中國下崗職工那種拼命和焦慮的神態。如果跟反映東北老工業區的紀錄片《鐵西區》相比,美國工人即使下崗,生活水準也遠超中國同行很多。
這一點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應該最有體會,他在美國投資的工廠就位于“鐵銹帶”的Dayton市,離著Erie并不遠。曹德旺一直跟媒體抱怨美國工廠的生產率“沒有我們在中國的工廠高”,還說“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時間。”相信這些都是實話。
但無論如何,特朗普就是憑借這些創造出來的希望,贏得了鐵銹帶居民的集體倒戈。
我們在看待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時,最需要了解的就是:是什么背后力量,給了特朗普強硬、霸道和無所顧忌的底氣?用時下流行的雷軍體,就是需要搞清楚:“特朗普是誰?特朗普為什么而奮斗?”
這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完全可以回答上述這些問題。特朗普最重要的基本盤,是制造業衰落地區的選民,是被這些極度反感自由貿易的美國老百姓“抬進白宮”。他用來給選民制造希望的貿易保護武器,用在美國之外的其他地區,就會制造憤怒和恐慌。這里面的困境在于,你很難實施足夠有效的的反擊。
比如你減少美國大豆進口,無法傷及特朗普的基本牌,因為美國大豆主要產區跟鐵銹帶只是少量重合;再比如中興事件爆發后,有人喊要制裁高通,事實上,高通所在的硅谷本身就是民主黨的萬年鐵桿,根本不是特朗普的基本盤,即使制裁,也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更何況一眾手機廠商還離不開高通。
特朗普廢除奧巴馬能源法案,2017年3月28日
背后站立者均為“鐵銹區”煤礦工人
攝影:Carlos Barria/路透社
正是由于這些鐵銹帶選民對于特朗普意義重大,美國貿易談判團隊才會總是給人一種“壓根就不想談”的印象,比如帶著一堆明顯不可能被中國接受的貿易條款,來做了一次“旅游式”的談判。這種“強硬”與其說是展現給中國人看,倒不如說是表演給美國選民看,在中期選舉甚至下次大選時,它們會被用來繼續制造希望,來贏取更多的選票。
除此之外,鐵銹帶的集體倒戈從側面反應了一個事實:特朗普在2016年的勝利,并非依靠共和黨的傳統力量(即建制派),而是純粹依靠“制造希望”,才能在民主黨的傳統票倉里上演大翻盤。此中的尷尬之處在于:中國人民的美國老朋友,大都屬于建制派,從第二代的基辛格,到第三代的保爾森,皆是如此。
因此,這部短短20多分鐘的紀錄片,透露出來的信息遠遠超過一本政治學專著。Erie小城那些因為制造業衰退而被時代拋離的人們,還將用他們特有的方式,來影響著大洋彼岸乃至世界各地無數人的生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別抱幻想了:美國大財團罕見聯手,全票通過,要一舉打掉中國制造業轉型根基
2018-04-28美國打壓“中國制造2025”啟迪:制造業是國家安全命脈 ,須擺脫高端大量進口局面!
2018-04-1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