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當年拿這招對付蘇聯,美國如今又想用在中國身上
點擊:  作者:胡一刀    來源:補刀客 補壹刀   發布時間:2018-08-31 10:52:54

 

     中美最新一輪貿易談判并未達成協議!這是824日很多美國媒體刊發的重磅消息。但是,這對刀哥來說,并不出乎意料。

一方面,從美國媒體傳出的所謂談判內幕來看,美方向中方提出了不少條件,有些其實是上一次貿易談判中美方就已經提出的,有些是新提出苛刻條件,涉及到中國國力、科技、經濟的未來發展,斷然不可能答應。

 

另一方面,早在談判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明確表示,對這次會談不抱任何希望,對中美兩國結束貿易爭端也沒有時間表,但他有一個長遠戰略。

今天,刀哥就聊聊美國的這個長遠戰略。

01  對抗蘇聯

特朗普執政以來,對華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對華發難的目的,是要阻礙中國發展,保持美國霸權。

這其實并非特朗普首先提出的戰略思想,作為上臺前還是執政議政門外漢政治素人,他的很多政治策略其實都是從美國歷史中復制-粘貼下來的。

因為歷史中有輪回,相似的情況隔一段時間可能就會出現。

在冷戰期間,美國就曾兩次強勢對抗蘇聯。第一次是在1958年前后。

 

受朝鮮戰爭失利、華約組織成立等事件影響,以及亞非拉風起云涌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美國朝野當時一片焦慮。由此導致的麥卡錫主義則進一步撕裂了美國社會。由于戰后的經濟調整以及艾森豪威爾執著的平衡預算政策,美國經濟也于1954 年滑坡,1958 年更跌入衰退邊緣。

而此時的蘇聯在赫魯曉夫領導下,公開揚言要埋葬美國。1956年先后強勢干涉蘇伊士運河危機、武裝鎮壓匈牙利事件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更使蘇聯勢頭咄咄逼人。

在此形勢下,艾森豪威爾宣布蘇聯為最根本的安全威脅,制定了以大規模(核)報復為主要內容的對外政策。蘇伊士運河危機后,提出艾森豪威爾主義,表明美國不惜動用武力阻止蘇聯的擴張。

與蘇聯的強勢對抗,一方面使美國很快緩解了與英法等國在非殖民化和中東等問題上的矛盾,將西方世界團結在反蘇的大旗之下;另一方面使艾森豪威爾能夠在國內推動一系列的強硬調整措施。

盡管艾森豪威爾是共和黨總統,其內閣成員也清一色地出身于大資本家,但他卻積極支持黑人平權運動,強勢推動廢除教育種族隔離法案,不惜派軍隊鎮壓白人種族主義者于1957年在阿肯色州小石城挑起的叛亂。啟動了美國社會左進右退的大調整。

 

小石城事件爆發

繼任的民主黨總統肯尼迪和約翰遜繼續與蘇聯全面對抗,同時更積極地促進民權、改革稅務、支持工會、擺脫貧困、打擊黑社會、建立健全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這一系列的左傾政策,不僅逼迫大資本右翼保守勢力向產業工人和弱勢群體妥協讓利,從根本上扭轉了美國政治經濟北重南輕的長期失衡。

在整個60年代,美國經濟以5%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國民經濟總值(GDP)從1958年的2.97萬億美元增長到1972年的5.38萬億。

美國第二次強勢對抗蘇聯,是在1978年前后。

越南戰爭的失敗、美元危機和經濟衰退、高居不下的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反戰運動等不僅嚴重撕裂了美國社會,也使美國在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197911月,伊朗激進學生扣留52名美國外交人員為人質,卡特政府舉措無力。直到19804月才派出特種部隊營救,卻以折戟沉沙的失敗告終,令美國顏面掃地。

而此時的蘇聯則在勃列日涅夫領導下大力擴充軍備,不僅核武器數量超過美國,而且在國際事務中全面出擊: 1971支持印度占領東巴,成立孟加拉國;1975年支持古巴直接卷入安哥拉戰爭;1978年指揮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年底入侵阿富汗。

于是,1981年上臺的美國總統里根立即擯棄了與蘇聯的緩和政策,全面升級美蘇冷戰,公開宣稱要打敗蘇聯邪惡帝國

 

里根一方面與以撒切爾夫人為代表的西方右翼保守力量呼應配合,重整反蘇陣線。另一方面通過消減個人所得稅、大幅度縮減社保福利預算、限制工會等右傾政策,強勢整合美國政治。

隨著美國社會右進左退的大調整,美國經濟也進入第二個高速發展期:里根主政8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6%,國民經濟總值從1980年的6.76萬億美元增長到1990年的9.39萬億。

可見,美國在以上兩個困難時期,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黨政,都是通過用與強敵蘇聯的全面對抗來強力推動國內政治經濟的結構調整,逼迫各利益集團之間相互妥協,從而迅速扭轉不利局面,使美國更加強大

02  美國之亂

今天的美國,面臨著比前兩次更為嚴峻的挑戰。

對外,由于自小布什政府以來,美國對外政策乏善可陳,領導能力和信譽都顯著下降;對內,由于有利于資本的分配體制、政治化的工會體制、利益集團的固化,以及靠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商品支撐的消費型經濟,導致資本不斷外流和產業空心化。

 

帶來的結果是,大資本鯨吞了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紅利,而以薪酬階層為主體的中產階級的地位下滑。這不僅持續拉大貧富差距,而且將建制派政治精英推入了結構性的兩難困境:

一方面,要依賴已經全球化的大資本,以獲得不可或缺的資本贊助;另一方面,卻要迎合反對全球化的選民,以贏得同樣不可或缺的選票。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右翼保守的福音派自90年代末在美國政治中的異軍突起,左翼自由派為把持道德制高點,高調維護種族、教派、性別就業/學的絕對平等,導致了政治正確在政治、輿情、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濫觴。

兩相對撞,結果打翻了建立在多元種族和文化之上的美國大熔爐。美國政治中拉動選民的已不再是候選人的政策主張,而是在泛政治化議題(性取向、墮胎、種族/教派關系、女權等)上所持的立場。

 

白人至上主義者駕車沖擊人群

而這些議題上的沖突,反映的其實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矛盾,因而矛盾雙方很難妥協——不能妥協的民主政治必然導致極端。這樣一來,美國政治板塊不斷向左右兩個極端拉伸,從有利于妥協與穩定的橢圓形,拉伸為勢不兩立的啞鈴型,形成難以逾越的政治鴻溝。

正是在此亂局之中,與政治體制以及建制派毫無瓜葛、出身大資本家卻高舉反體制、反精英大旗的特朗普贏得了2017年總統大選。

03  敵視中國

特朗普雖然亂中取勝,但是他毫無國際戰略思維的修養和實踐,因而也談不上有任何戰略構想

但總統大權在握的他卻精明地認識到,要為自己博出生存空間,就必須在兩個領域有所作為。其一,在因涉及根本利益而棘手的重大議題——伊核、朝核、貿易赤字等——上標新立異,甚至不惜蠻干。其二,與大國發生糾纏,甚至不惜以無賴耍橫為手段來達到目的。

這樣一來,在重大議題和大國關系上有巨大相關利益的建制派就不得不與他打交道,他也因此獲得與建制派討價還價的砝碼,并掌握主動權。

 

事實表明,特朗普在這兩個領域的蠻干達到了目的。但他得到的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和建制派最關鍵的共同關注點:中國。

特朗普已經認識到,美國的建制派在中國問題上更宏大的戰略構想:樹立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的強敵形象,進而通過與中國的對抗,來推動美國迫在眉睫的戰略調整和內部重建,使美國克服亂局重新煥發。

顯然,這個戰略構想不是一蹴而就的。

十幾年來,中國融入式的崛起方式——不挑戰美國建立并領導的國際秩序,而是以改革開放的姿態融入其中——和美國與中國的接觸政策,造就了中美之間難以逆轉的互相依賴。這種互相依賴使得美國任何具體的制華政策都會引發內部利益集團的劇烈斗爭。

但是,隨著中美之間的差距迅速縮小,美國想要遏制中國的沖動日益強烈。建制派中的共和黨右翼保守派和民主黨左翼自由派都一致認為,逆轉中國崛起已時不我待。為此,必須釜底抽薪,打掉中美之間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和中國脫鉤

 

但與中國脫鉤,必將導致美國政治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與重建。要克服調整過程中強大的反對力量,首先要破局。不破不立,只有在打破目前利益集團之間的平衡,才能開始重建。

特朗普上臺不到一年,卻取得了數項重大的政策突破:退出巴黎協議和伊核,大幅度增加軍費,減稅、限制外來移民等等。所有這些破局之舉,如果沒有右傾保守力量支持和推動,是難以想象的。

而特朗普也通過這些破局舉措,也向右翼利益集團納了投名狀。能源產業、軍工集團、華爾街、福音派等支持共和黨的右翼利益團體賺的盆滿缽滿,而左翼自由派的利益則大受打擊。美國右進左退的戰略大調整已然開始——“里根模式悄然再現。

其次,以中國為敵。通過與強敵的對抗,來迫使相關利益集團做出必要的妥協與讓步。

 

建制派的目的是明確的。首先坐實中國是非市場經濟,進而在中國與西方經濟之間劃出一條意識形態的分界線。然后,通過與西方國家的雙邊談判,重寫游戲規則,籍此打破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最大優勢——全面完整的產業鏈,與中國脫鉤

通過貿易戰在美國民眾中樹立中國是敵人的形象——這就是《美國國家安全報告》中用經濟侵略來界定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用心所在。特朗普在對華貿易戰中表現出來的不守信用出爾反爾,其實是他和建制派不斷磨合妥協的產物。

精明的特朗普正是在破局樹敵這兩個關鍵點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發揮了作用,因而撞對了建制派預想的戰略方向。

 

美國對華采取強硬的對抗姿態,目的不僅是為了阻礙中國的發展,更是為了通過與華為,推動美國內部必要的調整與整合。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聰明地與之周旋,而是跟著美國的步調一味硬碰硬反擊,就很可能按照美國的戰略軌道進入全面對抗的中美新冷戰

最終,使中國像50-60 年代與70-80年代的蘇聯一樣,成為美國戰略轉型期間內部矛盾的調和器,推動美國內部整合的助推器。

從長遠看,由美國挑起的中美之間的對抗,其實是雙方整合內部、重新煥發的賽跑。要贏得這場賽跑,中國不僅要專注對方的腳步,更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籍此不斷壯大自己,使自己的腳步更加有力持久。

本文基于知名國際問題專家黃靖教授的文章編寫而成。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