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新的中國軍力報告出籠。其中不乏對中國軍事活動、軍備發展的污蔑,但最主要的是,這份新的關于中國軍力的報告明確涉及到我國的臺灣省,公然繼續干涉我國的內政,其中最重要的結論是認為大陸有可能武統臺灣。面對大陸武統臺灣的可能性,美國相關人士在解釋這份軍力報告時,明確提出如果臺灣受到威脅,美國將做出“適當反應”,而這是應該引起我們高度警惕的。
美國長期以來明目張膽地干涉中國內政,而此次公然在大陸武統臺灣的問題上做文章,這不禁讓人懷疑美國在此要做什么文章?干涉大陸武統臺灣嗎?
這份中國軍力報告有兩個重點,一是為什么美國在這個時候提出大陸有可能武統臺灣?二是美國做出的”適當反應”究竟是什么?
第一個問題。美國在這個時候提出大陸有可能武統臺灣很可能并不是美國的猜測,而是對臺灣形勢變化可能在海峽兩岸引起的反應做出的判斷。按照美國的說法,它的判斷很可能是臺灣的臺獨當局在2020年臺灣大選前為繼續把持臺灣地區的行政管理權,有可能鋌而走險,從而導致大陸武統臺灣。
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美國在臺灣的所謂地區領導人的選舉前后都要派航母艦隊來湊熱鬧。
而這一次臺灣的所謂地區領導人的選舉還未正式開張,美國就迫不急待地伸手了。雖還未派出航母艦隊前來臺灣海峽,卻反復不停地派各種軍艦來過境臺灣海峽。很多人以為,美國只是在配合蔡英文當局炒作武統選項,幫助蔡英文最大化地拉到支持者,以取得2020年大選的勝利,應該說這沒有錯。但若深入思考此問題,似乎并不這么簡單,更大的可能是美國預見到臺灣要出事,大陸真的要武統。
也就是說,美國在它的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公開提出大陸武統臺灣的可能性和美國要做出“適當反應”是臺灣形勢發展的必然。
理由很簡單,臺灣要出事的大背景是當前執政者是臺獨政黨,當前臺獨政黨的旗手是蔡英文,而蔡英文乃膽大包天之徒。
回顧臺獨對臺灣的二十年統治,臺灣民眾是不是感覺到蔡英文的三年統治比那二十年“更勝一籌”?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雖說三人是不同時期的臺獨旗手。但他們的行事風格、施政手段并不相同。綜合來看,蔡英文的膽遠比她的前輩們大得多,也許正是臺獨二十年的統治打下的基礎給了蔡英文比前者更大的膽量。
李登輝敢嚷“兩國論”,敢取消國統綱領,取消國統會,但不敢公開宣布臺灣獨立;陳水扁敢修改教課書,敢提出“一邊一國”,但同樣不敢公開宣布臺灣獨立;而這位蔡英文則很可能要走前輩不敢走的路,從目前她的作為來看,我們不能斷言她不敢,反而我們會發現她已有苗頭要孤注一擲。
從哪能看出她的膽量呢?回顧她三年的統治能看出一些端倪。概括講,她三年執政致使臺灣經濟一團糟,一切都是為民進黨一小伙撈利益,導致在臺灣民心盡失,民意大跌,尋求連任在民進黨內的提名都受到嚴厲的挑戰,第一步至今難以邁出。如此窘況,大家看到她有絲毫愧疚、悔過、檢討之意嗎?有的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真的非有賊膽而不能為。
她的三年統治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強權統治,定義為暴政也不為過。例如,她打著改革的旗號、利用“東、西廠”強行搞什么轉型正義,強行所謂清算國民黨的黨產,是不是非常明顯的膽大包天的體現?敢在鼓吹民主、自由的同時建立強權統治的工具這還真的是前輩所不及的。令人驚訝的是她的轉型和清算竟然延伸到了1945年臺灣光復時。可她為什么不清算日本殖民統治、不清算日本殖民時期漢奸的賣國行徑、不清算那些日本走狗包括她的老子配合日本殖民統治欺壓臺灣普通百姓的罪行、不清算臺灣光復前那些日本走狗從日本人手中撈取了多少臺灣人民的血汗?什么清算黨產、轉型正義,她家的財產、日本走狗的家產是怎么來的怎么不交代清楚?
她上臺三年大搞綠色恐怖、禁止言論自由,讓民進黨鼓吹民主進步的口號黯然失色,亦是李登輝、陳水扁所不敢為的,甚至兩蔣都得自嘆弗如;還有那個年金改革、一例一休改革;那個不惜一切地搶取臺灣所有方面的重要職位、肆無忌憚的任人唯親、施政的霸道;那個不惜損害臺灣民眾的利益極力向美日獻媚,都是李登輝、陳水扁難望其項背的。三年時間內臺灣民眾不僅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損,更是看到了蔡英文的暴虐之為,看到了她的狂妄,口是心非,其行徑已達為所欲為的程度,普遍相信只要她手握權力,沒有她不敢為的,臺灣的民主在她面前那就是一個笑話。
不過,事情到此并沒有句號。我們還意外地看到她在爭民進黨內2020年大選的提名權所展示的無賴手段,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她竟然把暴虐的行徑延伸到自己的黨內是出乎臺灣大眾預料的,更是讓民進黨內多數黨員感到意外。她三年來對付臺灣統派人士、對付國民黨、對付臺灣民眾,對付臺灣勞工,對付臺灣軍公教的做法與此相比,簡直讓人有小巫見大巫的感覺。她對付自己人的手段是不是比對付敵人的手段更為厲害?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奇怪。不得不猜測蔡英文敢于如此不擇手段地要連任,敢于叫囂必須要優先所謂的“老司機”,甚至蔡為達目的把所有的面子都置之度外,不惜以毀滅民進黨幾十年的制度也要把提名權爭到手,究竟是要干什么?
當然,她的終極目標就是為臺獨。她為臺獨在三年里可謂兢兢業業不斷開拓,推動臺獨雖是緩慢前行,得承認卻很扎實。只是路雖走了相當長的一程,離目標卻還遙遠,雖說臺獨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她作為臺獨旗手卻有一種不撞南墻不回頭,撞墻也不回頭的“決心”,這是她欲連任的最大動力。而要繼續臺獨之路唯連任才有可能,她堅持尋求連任,就是要繼續臺獨之路。不過,前些日子說過的,這些都不是事,事在哪?事在大家都看到了蔡英文的膽量非比常人,而在臺灣當前的形勢下,她需要膽量才能繼續臺獨。
在蔡的內心一定有一種敢于鋌而走險的決心!曾有傳言如果她不能獲得民進黨的提名,那就脫黨參選。從這一傳言是不是能看出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野心?一旦不合心愿,她敢于出“大招”的機率不是很高而是太高啊。
從另一角度來看她在爭取民進黨內2020提名的種種手段,是不是也在營造某種氛圍?綠色恐怖之外還要加上強權恐怖?從而在臺灣制造出某種氛圍,造成她要說一,民進黨內沒人敢說二的氛圍,要在臺灣造成她就是理,大家必須服從她的氛圍?而這種氛圍就是無人敢反抗她的氛圍,是出“大招”時需要的氛圍。一星期就搞一次軍演,是玩“大招”的前奏?
因此,我們說臺灣民眾對她不是不放心,而是太不放心,她根本沒有考慮臺灣民眾的利益,膽大妄為必出“妖蛾”。不過,“妖蛾”一出大陸一定要武統!
可見,美國的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之所以明確提到大陸武統臺灣的可能性,大概就是意識到了臺灣這個執政的蔡英文要出“妖蛾”的可能性,因此美國要做出“適當反應”。可見,美國提到大陸要武統臺灣決非空穴來風。
第二個問題,美國的“適當反應”會達到什么程度?
其實,這個問題過去很多人都探討過。只是在2020年前后這一問題是不是更為迫切了?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在干涉中國的內政,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還通過了一系列的國內法進行“長臂干涉”,用美國的國內法來干涉中國內政,處理中美兩國關系。
美國一直自詡為臺灣的保護者,面對大陸武統臺灣不可能置之不理,這就是美國在提出大陸可能武統臺灣之后明確說出要做出“適當反應”的原因。過去,中國為維持和平的環境加快發展都從大局考慮,對美國干涉我國內政的行徑常常是隱而不發,但當臺灣要出“妖娥”時,大陸不可能再隱而不發的,必然實施武統!
我們注意到,美國過去的關于中國的軍力報告都明確過如何具體地繼續維持干涉臺灣事務的行徑,可并沒有明確提到大陸可能對臺灣進行武統。但美國2019年的中國軍力報告卻把這一問題提上了日程。在面對大陸可能武統臺灣的態勢下,怎么干涉臺灣事務呢?美國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提出了一個新說法,那就是美國將對武統臺灣做出“適當反應”。
由于美國這一“適當反應”的提出,美國離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的精神不是越來越遠而是完全背離了。當然,很多人可能認為,一個“適當反應”何足道哉?這表示美國不會對大陸武統臺灣做出過激反應,這里有一個“適當”的限制,反應是適當的。可我們如果回憶一下美國在國際問題上的一系列的強盜行徑,可以發現,這個“適當反應”未必不能過激,它是包括一切可能性的、是伸縮性極強的措詞。我們應該看到一個基本現實,那就是美國在中美兩國的博弈中已堅定了挪動臺灣這顆棋子的決心。早就說過,這對美國只有得而沒有失。在大陸廢掉這顆棋子前極力用它有何不可?從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一貫表現來看,美國對大陸的“適當反應”一定包括武力干涉的內容。
1950年,美國的適當反應是美軍進駐臺灣,派航母艦隊巡弋臺灣海峽,就是要用航母艦隊阻止解放軍進攻臺灣;1958年美國的“適當反應”是晝夜巡弋臺灣海峽,阻止大陸攻擊臺灣的可能性;1996年,美國的“適當反應”是派出兩個航母艦隊到臺灣附近巡弋,威脅大陸不要武統臺灣;大家知道美國曾經把它的七個航母艦隊派到東亞來威脅我國。
不過,如果大陸在近期因蔡英文出“妖蛾”而武統臺灣時,美國的“適當反應”會僅限于此嗎?從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一貫表現來看,用“適當反應”來衡量,派航母艦隊顯示武力,威脅大陸不要武統臺灣是必然的。但由于時代的不同,美國一定會判斷過去的做法是否會有價值或效果。因大陸武統臺灣不是口號而是實際行動時,美國若“適當反應”,會不會學俄羅斯把自己的艦隊橫在臺灣海峽阻止大陸武統?眼看著能長期牽制中國發展的臺灣問題消失美國能罷手嗎?都知道中國的崛起不僅有基礎性的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有“開門”的問題,而開門的關鍵戰一個是臺灣,一個是南海,一個是東海。當臺灣問題消失我們打開東向的大門之后,東海、南海問題美國還能蹦多久?
要知道,美國過去并沒有用過所謂的“適當反應”來表述應對大陸可能對臺灣的武統。這一表述本身意味著美國升級對臺灣的保護,既然是要升級對臺灣的保護,那各種可能的反應都是美國的選擇,美國干涉中國武統不是升級的可能性會很大,而是必然要升級。
換句話說,如果面臨大陸對臺灣的武統,美國敷衍了事的應酬那還有必要爭什么地球霸權嗎?我們切不可以為美國的這一“適當反應”是虛的,也不能認為這一“適當反應”是輕描淡寫的,早就說過,美國肯定是要伸手一戰的。不經一戰就放棄不是美國的行事風格,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美國不是。也許有人會認為,既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何必一戰?可反過來想,既然不是核心利益,戰又有何失?不戰而失去對臺灣的影響與打一場而保持對臺灣的影響,孰輕孰重美國還是能拈量出來的,至少可從這一仗中能摸到中國的實力,能為美國在真正的世界級的較量中取得經驗。中國的崛起,真正的較量大概是在大洋上,而不是臺灣海峽。可見,對美國的“適當反應”中國是太有必要未雨綢繆!
中國的崛起一定會在多方面與美國進行實力的博弈,這包括經濟貿易,也包括軍力,更是要包括直接的對抗與較量。不要以為中美之間不會打一場有限的戰爭。中國需要這一場戰爭來“開門”,美國需要這一場戰爭來衡量未來如何對付中國。
當然,可以設想美國的“適當反應”還有多種選擇。武力干涉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其次,美國的適當反應一定還有經濟制裁的內容。不健忘大家一定都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對我國的全面制裁。第三,美國的適當反應肯定會體現在國際領域,美國是要拉盟國一起來打擊中國的。第四,美國的適當反應很有可能涉及到與中國關系的所有領域。第五,最需要國人考慮的是美國適當反應的武力干涉會不會在全球范圍內展開?諸如封鎖我國的貿易通道,至少在它的盟國控制的范圍內實施這種封鎖。
總之,美國這次提出我們可能對臺灣的武統并要做出“適當反應”是有根據的。而對我國而言這是一次危險的重大警訊,中美攤牌遲早會發生,而小的攤牌必然發生在大的攤牌之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