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國際藍
一抹中國紅
一身迷彩綠
戰友們!你們聽說了嗎?
維和部隊方隊
將亮相國慶大閱兵
從維和指揮長到閱兵方隊長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旅長王星
2017年3月8日,是王星一生的痛。
夜里,正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執行維和任務的王星,在聯合國營區的一角靜靜地佇立了2小時,這個身材瘦削、眼神剛毅的漢子含淚向家的方向重重磕了3個響頭。
萬里之外的家鄉,王星的母親突發腦溢血不幸離世。
此時,距離回國還有8個多月的時間,作為第13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的最高指揮官,他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這已經不是王星第一次帶隊執行維和任務了。2008年4月,王星作為維和工兵分隊的副大隊長,赴西非利比里亞執行維和任務。
2017年,王星再次受命,率領中國第13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225名官兵,執行維和任務。
在高溫酷熱、風沙肆虐、危機四伏的沙漠中,他帶領維和官兵轉戰南北。
一次,中國工兵分隊收到聯非達團南戰區請求,在雨季來臨前搶修格瑞達大橋——這給王星出了一個難題,分隊已經在尼亞拉機場、法希爾營地和杜艾因營區3個方向同步展開了作業。根據《聯合國諒解備忘錄》的規定,工兵分隊只需要滿足兩個方向同時施工的能力即可,這次工程任務的請求,中國工兵完全有理由拒絕。
受領任務,將使原本緊張的兵力更加捉襟見肘;如果拒絕,格瑞達當地近十萬難民的生活怎么辦?
“不能忘了我們是來做什么的。再大的困難也要干!”考慮再三,王星毅然下定了決心。
于是,他從“牙縫”里擠出了37名作業手,親自帶隊奔赴上百公里外的格瑞達。為了趕進度,他們每天在烈日和沙塵中加班加點,僅僅用了10天的時間,就打通雨季期間格瑞達通往尼亞拉的唯一通道。
“走出國門,我們代表的就是中國軍人。”每一次為國出征,他的心中總有一股難以抑制的驕傲自豪。
今年,已是旅長的王星,受命抽組一支閱兵方隊,代表我軍維和力量接受檢閱。
組建維和部隊方隊,一切從零開始,既要負責人員選拔,又要研究訓練計劃,還要“網羅”教練專家。
多年參與維和行動的王星清楚組建這支方隊的意義,“這是中國藍盔在國慶閱兵式上的首次亮相,是向全世界彰顯中國軍隊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履行國際責任的決心和信心。”
為了把“維和”這張名片擦亮,王星夜以繼日“鉚”在閱兵場,“釘”在第一線。訓練動作不達標,就帶著訓練組現場辦公,集智攻關;訓練保障不合格,就盯著隊員需求拿方案,精益求精……
那些日子,只要打聽到哪個單位有好的經驗做法,哪個地方有閱兵訓練的“大拿”,副方隊長王生蛟就上門求教。
付出總有回報。在徒步方隊組織的考核中,維和部隊方隊先后榮獲10面先進排面流動紅旗,3次被評為優勝方隊,在每一次的合練預演中都表現精彩,受到閱兵聯合指揮部的高度贊揚。
進駐訓練基地后,本來就瘦的王星又瘦了整整一圈。可每當想到這支隊伍,在國慶日當天走過金水河畔,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維和部隊的使命擔當時,王星覺得付出再大的心血都是值得的。
來源 | 八一軍號編輯部、新華社
作者 | 黎云、王淏田
攝影 | 曾寶、馬騫
刊期 | 20191455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