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美國一超獨霸的地位,使之舉手投足都會引起世界矚目,只要其愿意,還會掀起一片波瀾。
普京是世界公認的、具有非凡智慧、膽氣、胸懷與格局的杰出大國領導人,在事關俄羅斯甚至是地區安全等重大事務上,善于捕捉、把握機遇,總是能夠在關節點上,出奇制勝,如兵不血刃收復克里米亞、在西方因烏克蘭問題施以重重制裁壓力下,出乎意料地出兵敘利亞反恐,收獲重大政治紅利;化險為夷,在千鈞一發之際,成功說服阿薩德在國際監督下去除(運走)化武,制止了奧巴馬當局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化“敵”為“友”,在因蘇-24被擊落事件,俄土關系陷入嚴重危機、劍拔弩張之際,因一紙政變預警情報,換來了埃爾多安的“低頭認錯”(道歉),使土耳其一度成為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盟友”與合作方。此外,化“危”為機,利用以色列“誘導”敘利亞防空部隊誤擊俄伊爾-20偵察機之機,迅速向敘利亞提供并部署S-300防空系統,把之前一直想做而因以色列的極力反對而遲遲沒有做成的事變為現實;這次納卡沖突中,也是借阿塞拜疆誤擊俄米-24直升機造成人員傷亡,阿利耶夫總統心生愧意之機,迫其同意,迅速向納卡地區派出俄軍維和部隊,迫使亞阿交戰雙方實現停火。
美國總統大選應該說,不僅是美國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一件大事。新一屆總統基本“水落石出”,盡管特朗普不服輸,但口頭開始松動。西方主要國家領導人、世衛組織總干事、聯合國秘書長紛紛向拜登表達了祝賀,拜登團隊已開始組閣工作,特朗普大勢已去。對這一結果,俄羅斯應該說早已“心知肚明”。10月份,俄媒就判斷,美總統選舉結果最終將由法院裁定,對特朗普能否連任就沒抱太大希望。11月10日、11日,有著俄軍方背景的《星》網絡周刊連發兩篇文章《拜登的外交與國防方針》《美國難覓男將軍》(注:后文是一篇針對拜登國防部組成人選方案的評論)。
但這次普京在美國總統選舉問題上,卻保持了超常的淡定、平靜,迄今,沒有、也不肯向拜登表達祝賀,不似普京的一貫風格與做派,異乎尋常,引人關注。
對此,俄外長有一個解釋,莫斯科認為沒有理由在正式宣布大選結果之前向美國新總統表示祝賀。11月12日,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至于祝賀,我很驚訝為什么會對此給予如此多的關注。祝賀通常在正式宣布選舉結果后發出,而美國還沒有宣布這一結果。”他強調:“到目前為止,所有發出的祝賀都是基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廣播公司(ABC)、社交網絡和美國主流媒體的計算。如果某些方面的傳統是基于這種理由發出祝賀,那么我們對此無能為力。我們的方式有所不同,需要等待官方宣布。”邏輯上,這種解釋似乎說得過去。
但筆者認為,有點勉強。一是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一般由美聯社等主要媒體來宣布,它們根據對初步結果的統計處理方法,在個別州計票完成前預測獲勝者。這些預測雖不是官方的,但是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與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確定的最終投票結果一致。這在美國也是約定俗成的一種認定,也被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二是俄羅斯以往也是接受這種做法的。
2016年特朗普宣布當選美國總統,依據的就是選舉日次日凌晨,根據美主要媒體的統計結果。11月9日美媒體宣布的當日,普京就電賀特朗普勝選的。而最終結果則是在一周之后經選舉人投票才正式得到確認的。不同的是,當時的競選對手希拉里承認了敗選,優雅地致電特朗普獲勝而已。而這次,特朗普偏不承認敗選。
看來,普京在拜登的問題上,在對待美國民主黨的問題上,是有很重的“心結”的。俄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11月11日對俄媒體的表達,應該說道出了“天機”。他表示,鑒于2016年極為負面的體驗,俄羅斯沒有與美國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的團隊進行接觸。
不妨回顧下2016年俄美關系都經歷了哪些不愉快事件,讓俄一直耿耿于懷。
3月4日,奧巴馬將對俄制裁的有效期延長一年。
7月24日,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羅比·穆迪對媒體稱,“維基解密”網公開的美國民主黨國家委員會內部的近2萬封絕密郵件都是俄羅斯搞的鬼。
9月1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將37個與俄、烏有關的個人和實體機構列入制裁名單。
10月3日,據俄媒體報道,“鑒于華盛頓的不友好舉動”,普京宣布暫停與美簽署的武器級钚處理協議。當天,美國國務院宣布暫停與俄在敘利亞停火問題上的對話,并指責俄羅斯違背了這一停火協議。白宮強調對俄已耗盡耐心,將擱置與俄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軍事計劃。
11月20日,赴秘魯出席APEC峰會的奧巴馬與普京握手并進行了短暫交談,之后各自入座。一張照片顯示,兩人握手時居然沒有目視對方。
12月29日,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命令,宣布因俄羅斯涉嫌通過“網絡襲擊”干預美國總統選舉而對俄進行制裁,包括驅逐35名俄外交人員,這一措施“前所未有”。
聯系這次總統競選期間拜登對俄羅斯的種種言行,也叫普京的心徹底涼了,不再期待民主黨出身的拜登會對俄羅斯政策發生革命性變化。一切都待美國新政府上任后再說吧!
普京的這種做派,應該說,在俄美關系的現狀下,不失為是維護個人自尊與民族自尊的有益之舉,說不上,也為俄美關系新開局贏得了尊重與主動。
這便是普京,總是那么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作者:朱長生(華語智庫執行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上海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來源:華語智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