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圖源:新華社)】
2021年4月21日美國國會通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以此為新的標志和趨勢,美國正在建立并強化扼制中國的國際“ 反華霸權聯盟”。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高度統一,通過法案強化印太等對中國的圍堵和扼制,重啟資助顏色革命計劃,開始欺騙、拉攏第三世界,強力打壓中國共產黨,妄圖扼制中國、維持霸權。2021年5月27日,在美國2022財年國防預算聽證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聲稱:“中國沒有盟友。美國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盟友。我們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當然也有一些強大的盟友和合作伙伴。這給了我們更強大的能力”。曾幾何時,黑云壓城,濁浪滔天。漂白美國而抹黑中國,傷害中國而取悅美國,凡此種種,一系列罔顧事實而貽人口實的言論和行徑甚囂塵上。美國與在印太等地區“一些強大的盟友和合作伙伴”的真實關系怎樣?是否給了美國“更強大的能力”?美國霸權主義者建立國際“反華霸權聯盟”的圖謀是否能夠得逞?
1. 與美國霸權主義者關系最密切的“五眼聯盟”并非牢不可破
由美、英、加、澳和新西蘭五個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組成的“五眼聯盟”,近些年由收集和分享情報擴展到頻繁在涉疆、涉港、涉臺等問題上指手畫腳。但“五眼聯盟”并非牢不可破。(1)新西蘭感到不安。據路透社消息,2021年 4月19日,新西蘭外長馬胡塔在新西蘭-中國關系促進委員會一次演講中表示,“五眼聯盟”擴大其職權范圍讓新西蘭感到“不安”。她說,新西蘭反對借由“五眼聯盟”來“對一系列超出‘五眼聯盟’職權范圍的問題進行集體發聲”。2021年6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對來自六個國家,總價值約為21億美元的商品收取25%的報復性關稅,作為對這些國家向臉書、谷歌和亞馬遜等公司收取數字服務稅的回應。被征收報復性關稅的六個國家是澳大利亞、英國、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因為這些國家企圖打破美國的互聯網霸權。
2. 與美國擁有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的歐盟有獨立的對華政策
2020年9月13日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說:“歐盟必須界定自己的利益,必須強大和獨立——獨立于中美兩國。這對(歐盟)在21世紀成功至關緊要。”2020年11月中旬,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法國《大陸》雜志采訪時強調,歐盟各國必須繼續努力,爭取變得在防務和金融領域“獨立于美國”。美歐雖在涉疆、涉港等問題上已經形成顯性的戰術聯盟,但無法形成整體對華的深度戰略聯盟,更遑論陣營對抗。央視新聞消息:2021年3月2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盟領導人視頻峰會記者會上表示,歐洲需要有獨立的對華政策。默克爾說:“這不僅僅關乎經濟利益,還關乎我們所謂的歐洲主權。也就是說,我們與美利堅合眾國有一套共同的價值觀,但顯而易見,我們也有自己的利益。美國與中國在阿拉斯加進行了廣泛的對話,我們也將與中國進行對話。我們必須看看,如何和中國擁有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我們應該有我們的歐中政策,你知道我一直致力于此并將繼續這樣做。我們與美國有很多共同點,但并非完全一致,這是非常明確的。”2021年5月31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亞爾托,舉行會談并共同會見記者。王毅表示,近日,波蘭、塞爾維亞、愛爾蘭、匈牙利外長先后來訪。這是今年中方同歐洲國家外長首次面對面會晤,也是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中歐之間的一次戰略溝通。王毅強調,四國都是中國在歐洲的重要合作伙伴,與中國的關系也都經歷了國際風云的考驗。中方愿與歐洲繼續交流對話,增進理解信任,共同促進我們的合作目標,更好服務于中歐各自發展和人民福祉。丹麥廣播電視臺網2021年5月3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丹麥情報部門曾通過信息電纜等渠道,幫助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對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在內的政要進行監視。從已知的信息看,美國首次利用兩大機構合作框架對歐洲多國領導人監視是在2013年,作為德國親密盟友和鄰國的丹麥,則協助了美國對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人的監控。除默克爾外,監控名單還包括時任德國外長的施泰因邁爾、前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以及德國社民黨的總理競選人皮爾·斯坦因布克。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美國家安全局利用丹麥情報部門對盟國領導人進行監聽的做法不可接受,瑞典、挪威等國官員也對美提出批評。
3. 日、韓、印、澳、東盟等印太國家以國家利益和民族情感為基點
2021年4月16日美國與日本兩國領導人發出聯合聲明,在東海、臺海和南海等問題對華強硬表態。日本菅義偉政府和其他七國集團(G7)成員國打得火熱,與“五眼聯盟”國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暗中勾結。作為“宗主國”,美國當然知道:韁繩緊了,會無濟于事;韁繩松了,會反噬自己。作為非正常國家,日本當然知道:反華是因由,出局是本心。(2)日、韓、印、澳明白美國霸權主義者損人利己的本性。現在有著高度民族自覺的日、韓人民,甘做美國霸權主義者的“準殖民地”?有著不結盟理念的印度人民,愿做美國霸權主義者的一打手?有著“厭惡戰爭、享受和平”心態的澳大利亞人民等,會當美國霸權主義者火中取栗的一小妾?恐怕到時民意會沖垮政壇!如中美在臺海戰端一起,朝、韓將歸為一國,美、日殖民體系將不復存在,印度會頓悟得失,澳國會知難而退。同理,勢利如美國霸權主義者,不知日、韓、印、澳的深層歷史和真實意愿?(3)日、韓、印、澳等會以國家利益為基點,以中美態勢為轉移。有人說,反華也是“反華霸權聯盟”的利益,一些國家對美趨炎附勢,也有主動投靠的成分,韓國等就是這樣的國家。這只是局部和暫時現象,從全面和長遠看,他們還是以國家利益和民族情感為基點,特別是以中美態勢為轉移的。公正、和善、堅強的中國壯大了,一切就都好辦了。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后,9月份南海仲裁案的始作俑者菲律賓,開始猛烈抨擊美國“只會躲在后面讓菲律賓當炮灰”,還向美國索要3000萬美元的仲裁費用。10月份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華,中菲關系火速升溫。2020年9月8日,印度尼西亞外長明確表示,她的國家以及東盟“不想被拖入(中美)競斗”。2021年5月20日,《日本經濟新聞》舉辦的“亞洲論壇-亞洲未來”年會上,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馬來西亞現任總理穆希丁、柬埔寨首相洪森、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均反對和抨擊美、日對中國的極端政策;新加坡、印尼和越南等東盟國家對美國強迫東盟國家“選邊隊”非常不滿。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外長蘇杰生在這次會上一再表白,印度不會向美日印澳“四國聯盟”“傾斜”。參考消息網報道,印度外長蘇杰生20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莫迪政府的基本外交方針是“推進多極化”,表達了避免進一步倒向與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開展合作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并希望深化與俄羅斯和歐盟合作的思路。
4. 中俄是不盟之“盟”,中俄會因敵制變
(1)美國試圖戰略大調整。美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6月16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首次面對面會晤。路透社莫斯科報道,2021年5月30日,美國總統拜登說,美俄兩國領導人6月16日在日內瓦會晤時,他將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要求其尊重人權。法新社報道,莫斯科5月31日說,普京準備在6月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時討論一系列人權問題,包括對美國國會大廈暴亂幕后策劃者的“迫害”。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5月31日對記者說,俄羅斯希望討論美國“保護反對派權利”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拜普會”之前,拜登有兩場重要的會議。一是G7領導人峰會,二是北約峰會。摒中俄等有影響力的國家于其外,不能不使人對這兩個峰會產生提前“密謀”對付中俄的猜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關系回暖雖是拜登政府的一時的政策目標,拜登與普京會晤釋放了積極信號,但受制于美中俄“大三角”國際大格局,受制于美國國內因素、美歐關系的修復以及“新自由聯盟”的建立、歐俄地緣政治等客觀因素,受制于俄美長期積累的互不信任等主觀因素,美俄關系短期難以彌合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不久,中方邀請拉夫羅夫訪華。5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會晤后,俄方邀請楊潔篪訪俄。5月24日至27日,楊潔篪應邀訪俄,舉行中俄第十六輪戰略安全磋商。據塔斯社莫斯科5月25日報道,克里姆林宮新聞局5月25日稱,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25日)在索契同楊潔篪通電話。普京表示,俄中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兩國元首保持密切交流至關重要。俄方堅定致力于推動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高水平發展,愿進一步同中方密切戰略協調與配合,捍衛多邊主義,為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作出貢獻。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方面發布通報稱,中俄代表指出,兩國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一致或相近。中俄是不盟之“盟”,中俄會因敵制變。從這兩次中俄通報情況、研討形勢、發布消息等種種跡象和時間節點、話語內涵等可以預判,中俄之間的戰略呼應與互動,還會有更多的協同與默契。 (4)中國在與俄國近鄰中東歐國家協調和合作上持續發力。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既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也是中國--中東歐國家發起的“17+1”合作機制合作伙伴。5月24日至27日,楊潔篪應邀對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進行正式訪問。中東歐國家地位特殊,中國在與俄國近鄰中東歐國家協調和合作上持續發力,對進一步優化中俄、俄和中東歐關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5. 國際組織批評美國無視第三世界人民抗疫急需、自私而冷酷地囤積疫苗
2021年6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舉行聯合發布會。世行行長馬爾帕斯特別“點名”美國,敦促美國拿出多余的新冠疫苗,提供給其他急需的國家。馬爾帕斯指出,接下來的幾周至關重要,“美國應釋放多余的新冠疫苗,提供給其他國家——比如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等。美國此前曾承諾,本月底前將“向全球供應數千萬劑新冠疫苗”——但迄今為止,除了墨西哥、加拿大等國收到為數不多的來自美國的疫苗外,美國的這一承諾絕大程度上仍然只是“空頭支票”。
結論:美國霸權主義者的圖謀難以得逞
綜上所述,如果基于事實、正義和理性,我們就可以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與判斷出以下五點:1. “反華霸權聯盟 ”是大圍堵、甚至是“大圍剿”。美國霸權主義者建立扼制中國的國際“反華霸權聯盟 ”,是以進一步欺凌世界所有國家、惡化人類發展環境為目的,以真正維護公平正義、捍衛自由獨立、推動繁榮進步的中國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以 《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等為綱領,妄圖以“五眼聯盟”及日本等為“基本”力量,以韓、印、東盟等中國周邊國家為“拉攏”力量,以歐盟等為“支援”力量,以俄羅斯為“利用”力量,以第三世界等國家為“爭取”力量,對公正、和善、堅強的中國等正義力量進行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大圍堵、甚至是“大圍剿”。2. “反華霸權聯盟 ”,假借人權、民主之公義,攫取霸權、橫財之私利。從根本上說,階級本性、社會矛盾、經濟危機等,決定了美國霸權主義困境的自身無解。從深層政治上看,美國霸權主義者基于階級本性,為了緩解社會矛盾、轉嫁經濟危機,把制定政策的出發點定在“美國優先”、自私自利的目標上,就必然會口是心非、乘人之危、以“人”為壑、損人利己,久而久之盟友會越來越少,反對者會越來越多。從根本和長遠看,失去人心、失道寡助,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之路。對中國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上看,美國霸權也呈現日益衰落的趨勢。阿拉斯加會前,美國霸權主義者在拉攏日、韓、印、澳、東盟等印太國家,大造施壓氛圍,沒嚇倒中國,反而讓世人進一步回溯中美對比的基本事實,透過不斷“轉軌”的美國國策,看清了一些深層政治所決定的事實。從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20年底的《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總報告》到最近的《戰略競爭法》,這三個文件定位中隱伏的就是美國應對中國力量的持續崛起。奧巴馬總統的重返亞太的“轉折”,是意識到面對中國的戰略危機;特朗普總統的毀約退群的“減法”,是感覺到打壓中國的戰略乏力;拜登總統的拉攏同盟的“加法”,是表明了扼制中國的戰略焦慮。這三個動作中透射出的就是美國霸權的衰落。因此,拉攏印太等國家,妄圖建立扼制中國的國際“反華霸權聯盟 ”,既是拜登政府面對中美對比新質變的無奈選擇,也是遏制日益強大中國的有限伎倆。4. 國際“反華霸權聯盟 ”,華麗外衣上破綻百出、污漬遍布,華麗外衣里節操破碎、傷痕累累。我們必須全面、客觀、辯證、謹慎地分析、判斷“反華霸權聯盟 ”內部主要成員之間的關系。看不清他們遏制中國、欺凌世界的一致性是錯誤的,否則怎樣解釋不斷喧囂一時的反華大合唱?看不清他們之間的分歧、矛盾等不一致也是錯誤的,否則怎樣解釋不斷撕咬利害的奇葩萬花筒。“亂花漸欲迷人眼”。美國霸權主義者建立扼制中國的國際“反華霸權聯盟 ”,看起來冠冕堂皇、衣著光鮮、花團錦簇,似乎可以大肆宣揚“我們有一些強大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了。但大量有目共睹、不容抵賴的事實,正在無情地抽打著美國奧斯汀部長先生夸下的海口。大量公開報道、世人皆知的事實,使我們看到:國際“反華霸權聯盟 ”華麗外衣上破綻百出、污漬遍布,國際“反華霸權聯盟 ”華麗外衣里節操破碎、傷痕累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反華霸權聯盟 ”的小算盤,掩蓋更改變不了“天下苦‘美’久矣”大底盤。美國霸權主義者建立扼制中國的國際“反華霸權聯盟”,是泥菩薩過河,只會加速其淹沒乃至消亡。霸權困境和人民覺醒,決定了美國霸權主義者的圖謀難以得逞。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運河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