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義,力學和復合材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院長,國家商用飛機咨詢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飛行器結構力學與先進復合材料等。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走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階段,現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概括地說,即是我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現在是在向強起來進軍。站起來是富起來的前提,富起來是強起來的基礎,而強起來并永遠強是我們的夢想。
強起來的含義非常廣泛,包括國防、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強大。對一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來講,更關心的是科技強。
科技強國的標志是從跟跑、并跑到領跑。
人類歷史上有3次科學革命與3次技術革命。16至17世紀的第1次科學革命帶領人類打破傳統,通過觀察與實驗認識世界。
19世紀的第2次科學革命以能量守恒和進化論的學說,引領科學家建立實驗科學體系。
20世紀以量子論與相對論為代表的第3次科學革命,提出了新的時空觀。
這3次科學革命本質上是思維方式的革命,也是技術創新或革命的知識源泉,從而導致重大工具、生產方式和方法的創新。
科學革命帶動了3次技術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出現了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化時代,這3次革命主要在英、德和美國發生,這些國家自然就成為在科技上起引領作用的國家,由科技強國帶動經濟、國防,成為強國。
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國古代出現了張衡、祖沖之、李時珍等一批科學家,對人類社會作出重大貢獻。雖然評出的世界上100個重大發明,中國占9個,但100個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卻沒有中國的成果。
近代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對科技的重視不足致使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對現代科學無重大貢獻,科技落后也致使國防不強、經濟落后,更談不上引領世界科技發展。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想成為引領科技發展的國家,但是真正做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已具備領跑的基礎條件。
首先,我們的制度優越,與新冠肺炎病毒斗爭的決定性勝利充分證明這一點。
其次,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不僅做不到,甚至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短短40年,我們在經濟、國防、教育、科技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們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和建造大國;我們擁有自己的航母和核潛艇、兩彈一星、各類戰機,強大的國防是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安全的保障;教育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一批頂尖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教育為國家各行各業輸送大批人才。
科技的發展更是令人振奮,全方位的跟跑已經結束,許多領域已經達到并跑,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科技成果有的形成中國特色,有的從并跑中脫穎而出。
我們的北斗導航、長征五號、載人航天、探月與火星探測已經令世界矚目;蛟龍入海、超級電腦、量子通信、5 G以及現代交通等已經公認跑在前頭。
這些成就不僅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科技的力量與水平,更重要的是科技強國建設的基礎,是我們實現領跑的強心劑。
實現領跑,科技真正強起來是個系統工程,有多元素約束,只有優化這些元素才能克服障礙,才能使創新的激情升騰,播撒創新的種子。
第一重要因素或資源是人才,人才成長過程包括學習與工作過程。學習過程主要在學校,因此教育是第一重要環節。學校教育有3個環節十分重要。
第一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有強烈的家國情懷,這是根本;第二是培養學生要有創新思維,敢想別人未想的問題,敢于冒風險進行科學探索;第三點我認為應更重視基礎,大學4年很短,知識更新和技術發展周期越來越短,4年時間無法學全和掌握,重要的是打好堅實的基礎,簡單說要學好基礎課,即數學、物理及專業基礎。
世界上的名牌大學均請著名教授上基礎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成立后,講授基礎課的教師均是學術大師,如華羅庚、錢學森、嚴濟慈、吳文俊等,他們不僅傳授知識,也會使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學習與掌握新知識和技能。
現在新知識增長甚快、新詞甚多,如數字化、網絡化、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等,學生要學習的門類越來越多,也許存在由于學科門類過多而削弱基礎課的課時問題,這是應重視的事情,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創新是第一動力,沒有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新環境,創新只能是一句空話。
這里應該特別重視的是科技生態的凈化與優化,這又是一個科技界關心的問題。當前如何保證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的領軍人才的科學研究時間是個大問題。
中國在科技很落后的年代,能夠作出高科技含量的“兩彈一星”的原因,一是黨和國家的重視,二是能保證參加研究的科學家的科研工作時間,能專心致志不受任何打擾地進行科研攻關。
現在的科研領軍人才,包括較年輕的兩院院士,科技應酬占的時間遠遠超過他們的科研時間,這是一個應從國家層面關注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重視基礎研究,沒有基礎研究就無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更談不上原創,而沒有原創就根本談不上引領,也就在實質上很難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強國。
科技引領即創新引領,新的科學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第一條是“創新”。科技成就會快速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
現代科技的重要特點是科學、技術與工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可大致將創新分為漸進式與顛覆性創新。所謂漸進式創新是沿著既有技術路徑,提高已有產品的性能以滿足應用需求。
而顛覆性創新則是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戰爭的“游戲規則”,因此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場技術革命。
無線電、飛機、雷達、導彈、衛星、核武器等都是顛覆性創新的代表性成果和產品。科學地研判未來,及早布局贏得發展先機是實現顛覆性創新的關鍵所在。
在探討強起來的引領問題中,應特別關注與正確處理機遇與挑戰的問題。
機遇與挑戰二者永遠是辯證關系,抓不住機遇,則機遇變成挑戰,一些西方國家抓住技術革命的機遇,使他們在科技諸多方面引領,成為發達國家,而有些國家未抓住機遇就處于發展中國家行列。
敢于應對挑戰,挑戰就變成機遇,我國的航天、海洋、交通、網絡等領域,正是敢于應對挑戰、敢冒風險,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有些方面達到領跑。
我們需要不斷突破困難和挑戰,創造并形成發展全方位引領的機遇,從而實現領跑。
論文發表于《科技導報》2021年第12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楊文采院士:“填空式跟跑”轉變為“創造性領跑”,是一次艱難的轉型
2021-01-23楊文采院士:“填空式跟跑”轉變為“創造性領跑”,是一次艱難的轉型
2021-01-19中國鐵路:從時速40公里到350公里,“追趕者”變“領跑者”
2018-11-1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