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新冠病毒溯源,越來越多的線索正在指向美國。
華盛頓調查記者喬治·韋伯在社交媒體指出,參加2019年世界軍人運動會的美國運動員可能是最初引發疫情的“0號病人”。
在美國國內,一些不尋常的氛圍和舉動,似乎在更早之前已經開始醞釀。譚主繼續聯合專業機構,用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信息,重重疑云,從下面這張圖譜蔓延開來。
2019年,美國到底發生了什么?
譚主從四個美國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時間撥回到2019年2月,美國疾控中心(CDC)公布了2019年年度預算。
整體看,2019年美國疾控中心預算縮減了9.4億美元,但是,預算當中,一項名為“流感規劃與應對”的項目,2019年預算增速卻達到了2018年的1.5倍,增幅顯著。要知道,這項預算多年來變動不大。在CDC2017年的年度預算中,該項預算較2016年更是零增長。
整體預算下降,為何一項關于流感應對的項目預算增加?流感每年都會有,為什么偏偏要在2019年大幅增加相關預算?
隨后發生的一切,仿佛都落入CDC未雨綢繆的算盤中。
往年流感季,美國的感染人數通常在12月左右開始上升。高峰則在冬末春初。
然而2019年,美國的流感暴發比過去15年中的任何一年都要早,12月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不止如此,2019年12月單月的流感病例數更是達到了近16年以來的最高點。
不僅暴發時間早,感染人數也大幅上升。
隨后,美國還出現了病因未明的電子煙肺炎和不明原因呼吸系統疾病。
應對這場不尋常的流感和莫名出現的疾病,CDC在2月份就“料事如神”地增加應對的預算,這不得不令人稱奇。
CDC果真如此未卜先知么?
就在美國這些電子煙肺炎、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統疾病出現的期間,CDC還干了一件事——關閉了位于這些疾病集中出現區域的德特里克堡實驗室。
先來看看CDC給出的理由,“沒有足夠的系統來凈化廢水”。而從2018年5月德特里克堡的蒸汽消毒場被暴雨摧毀,到2019年關停,中間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那些含有生化污染物的廢水,流向了哪里?廢水中到底又有什么?CDC又為何在2018年事故發生整整一年后才關停實驗室?
這些疑問,CDC在公開的調查報告中要么涂掉,要么并未提及。
▲德特里克堡實驗室調查報告
真相到底是什么?
譚主注意到,雖然德特里克堡是由美國CDC下令關停的,但從機構設置上來說,德特里克堡是美國國防部(DOD)下屬的陸軍實驗室。
實驗室遭到直接關停,國防部又在做什么?
在德特里克堡關閉前夕,美國國防部在2019年5月份發布了一項招標計劃。
美國國防部這項名稱叫做SBIR(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的“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是美國軍方通過對中小型科技企業招標,來進行或輔助某些前沿研究的渠道。
往年,國防部SBIR招標計劃中,生化相關項目一般在4個以內,2019年卻極速增長到7個。
譚主仔細研究了這個招標計劃表每年生化項目的研究重點,發現不同于往年偏重基礎、機制的研究,從18年開始,項目開始聚焦于生化防護設備,而19年生化相關的項目不僅數量突增,7個項目全都是應對生化污染、生化感染的設備或研究。
在7個項目中,這項編號CBD192-006的項目名稱十分矚目:開發治療新型病毒的小分子制劑。
何為新型病毒?項目簡介中出現了這樣幾個字眼:冠狀病毒。
這個項目的推出時間是:2019年5月2日。
而當時,CDC馬上要對德特里克堡開展跟蹤調查。
2019年美國國防部陡然調整的招標計劃是在防備什么?
國防部推出新招標計劃的同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與后來推出新冠疫苗的莫德納公司簽訂了冠狀病毒疫苗研究合作協議。
盡管后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澄清稱,5月份達成的這份合作協議是針對另一種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
但譚主翻了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莫德納的合作協議,發現其中的研究協議只有兩份。一份針對的是上文提到的中東呼吸綜合征疫苗,另一份則是2017年達成的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研究合作。
可中東呼吸綜合征在2012年就已出現。暴發的高峰在2014年的沙特和2015年的韓國,其新增感染病例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世界范圍內,也并未報告持續的人際傳播案例。
面對這樣一個并未大規模暴發、威脅有限的病毒,美國為何要專門達成疫苗研究合作協定呢?蹊蹺。
這項針對所謂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的研究協議,在2020年1月,經過簡單修訂,直接成為了莫德納公司與美國政府合作研究新冠疫苗的重要框架。
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莫德納公司合作的研究機構,是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巴里克實驗室。
這家實驗室的負責人拉爾夫·巴里克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作為該領域的頂尖專家,巴里克與軍方合作緊密。早在2003年,巴里克就曾在德特里克堡的陸軍實驗室成功進行了將SARS病毒人工克隆的生化實驗。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莫德納的這筆疫苗合約,似乎也早有準備。
早有準備的衛生部門不只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其上級部門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在2019年8月,剛剛結束了一場從1月份開始的逼真式演習。
這場演習代號“赤色傳染”,涉及范圍覆蓋了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所劃分的所有10個服務區域。
演習全面檢驗了美國在面對大流行時,從主導機構、資金來源、既定計劃、行動協調、情景評估、資源存量到公眾信息與風險交流的全流程應對能力。
這只是美國全國衛生系統的厲兵秣馬么?似乎沒有這么簡單。
再看這場演習的設定,與后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太多相似之處:
一種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的病毒,會通過國際旅行者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病毒傳到美國47天后,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發生流感大流行,但那時病毒已在全球擴散,且預計會有過億美國人生病,數十萬美國人死亡,該病毒還沒有有效疫苗......
8月份,HHS主導的演習結束了,可相似的情形開始在美國現實上演。
德特里克堡關停后,電子煙肺炎和一種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統疾病開始在美國暴發。
詭異的是,電子煙肺炎,連同基本同時出現的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統疾病,進入2020年,都逐漸銷聲匿跡了。
譚主翻看美國衛生部門的網站,發現電子煙肺炎的相關資訊停留在了2020年2月,此后,再無更新。
2019年的“流感”大流行也快速消散。
這些疾病真的消失了嗎?2020年初,美國的新冠肺炎病例開始激增。
這些都是巧合么?
我們重新梳理了一下,在2019年10月美國媒體定義的“零號病人” 出現之前,圍繞病毒問題,各個機構采取的行動和巧合未免太多了。
2月份,CDC增加應對流感的項目預算后不久,美國就暴發了不少呼吸系統疾病。這是未卜先知還是早知底細?
5月份,CDC對德特里克堡事故開展調查之際,一邊是國防部大幅增加了用于防范生化威脅的招標項目,一邊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超前啟動了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究計劃。這是不謀而合還是串通聯動?
7月份,德特里克堡正式關閉,不久后美國就暴發了電子煙肺炎和一種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統疾病。這是時間巧合,還是確為因果?
還有從1月到10月幾乎貫穿2019全年的傳染病演習,這些美國機構在2019年緊鑼密鼓,仿佛能夠預見未來地準備了一切。
然而,即便是這樣周密的準備,仍舊讓美國的疫情演變成了一場至今的噩夢。
在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后,和拯救生命相比,美國的政客似乎更關注如何編排造謠、賊喊捉賊,美國全球抗疫“害群之馬”的本色,無從遮掩。
正像美國前助理國務卿托馬斯·迪南諾在備忘錄提到的,美國國務院內早有警告其領導人的聲音——不要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調查。否則,可能會打開一個“裝滿蠕蟲的罐子”。
作者:玉淵譚天 來源:上觀新聞 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北京奧運冠軍親口證實,10月份參加軍運會生病,回國傳染2歲兒子
2020-05-09武漢軍運會前后, 美國發生了啥? 捋順這條線就明白新冠咋回事了
2020-03-1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