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請記住一個樸素的真理,一切社會問題本質都是經濟問題。“與新冠病毒共存論”能在國內輿論場掀起風潮,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國內經濟遇到了嚴重的困難,有些領域的中小企業可能撐不住了。
最近“與新冠病毒共存論”又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這個觀點最初是美國專家提出來的——大意是新冠病毒無法徹底消滅,人類要學會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這個觀點進口到中國后,先是被一票公知推動,然后某些有輿論影響力的網紅專家也跟進,掀起一股“中國也該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風潮。
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1/ 趕盡殺絕,徹底清零
眾所周知,我國對新冠病毒的防疫政策與國外有本質區別,國外因為無法清零新冠患者,所以先是搞出“群體免疫理論”,然后再搞出“與新冠病毒共存理論”。
在中國這沒有這么多花花腸子,我們對新冠病毒從頭到尾就是一個策略——趕盡殺絕,徹底清零。然而,本次這個“與新冠病毒共存理論”在中國輿論場掀起很大的風潮背后有著深刻的原因。
是啥原因我們放到后面來說,現在我先談談對“與新冠病毒共存理論”的認識。我堅決反對“與新冠病毒共存理論”,堅決支持對新冠病毒趕盡殺絕,徹底清零的基本策略。為什么?因為“與新冠病毒共存理論”在目前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偽科學!
所謂的“與新冠病毒共存理論”就是希望通過接種疫苗形成免疫屏障,從而將新冠肺炎的感染率降低到一個較低的水平。提出這個理論的人認為在大規模接種疫苗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發病率與死亡率可以降低到流感水平。既然人類可以與流感病毒長期共存,為什么不可以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畢竟,采用對新冠病毒趕盡殺絕、徹底清零的策略付出的經濟代價過于昂貴。
但是上述“美好”的設想卻被現實殘酷的數據擊得粉碎!我們以目前疫苗接種率最高的英美以色列為例。以色列疫苗接種率最高,達到90%,但是最近新冠患者確診數據卻一下子飚到每日5000-6000人,這個數據已經達到去年第一波疫情時的峰值。對于一個只有900萬人口的小國而言,每天大幾千的新增患者確實是一個很高的數據——想象一下,人口差不多的武漢如果每天新增5000-6000是個概念?
英國疫苗接種率超過70%,目前每日新增新冠患者5萬左右,一個6000萬人口的國家,大致相當于我們一個中型省份,每日幾萬的新增新冠患者,確實很恐怖;美國疫苗接種率大致是60%,目前每日新增新冠患者十幾萬,高峰值超過20萬,美國不過3.3億人口,這個數據讓美國部分地區醫療系統已經接近崩潰。
事實證明,新冠病毒與感冒病毒完全沒有可比性。感冒病毒能與人類長期共存,因為感冒病毒傳染性不高、病毒變異能力差、而且死亡率極低,最為關鍵的是,感冒病毒人類已經有各種特效藥進行治療(有嗎?存疑。但這并不影響本文的核心觀點。請讀者繼續往下看。制造界注)而新冠病毒傳染性、致死率、變異能力都遠遠超過感冒病毒,而且,人類至今沒有找到可以克制新冠病毒的特效藥。
新冠病毒的防疫策略,是對一個國家組織能力與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防疫一旦失敗,會讓成千上萬人失去生命,會導致整個社會出現巨大的震蕩,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防疫不是普通的經濟改革,能允許不停的試錯,因為試錯的代價過于昂貴。我甚至認為,西方媒體鼓吹的“與新冠病毒共存論”搞不好是專為中國設置的一個險惡的陷阱。
現在西方媒體也加入鼓吹讓中國實施“與新冠病毒共存策略”的大合唱,其居心是十分險惡的。中國是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優等生,為了保護我們的防疫成果,采取嚴格清零的防疫措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西方媒體偏偏認為,如果中國堅持清零策略,未來會被國際社會孤立。這種對中國防疫策略威脅恫嚇的聲音帶著不可告人的險惡用心。
為什么?現在我們來推演一下,假如中國也實施“與新冠病毒共存策略”會出現什么情況。
2/ 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
一旦中國要實施“與新冠病毒共存策略”,那就要放松對疫情的管控,打開國門,實現與全球各國的正常交流。然后我們將迎來德爾塔變異病毒的強烈沖擊,在這種沖擊下,即使我們疫苗接種率達到70%以上,我們新增新冠患者也有可能達到英美以色列水平。
那么,第一個問題來了,我們的醫療體系能否承受這樣的沖擊?去年武漢高峰時期每日新增患者大概就是3000人左右,然后醫療系統就被擊穿崩潰,最后還是全國支援武漢,才算是穩定了武漢的疫情。
德爾塔變異病毒傳染性是去年新冠病毒的9倍,即使接種疫苗也可能會感染,中國一旦放棄對病毒趕盡殺絕、徹底清零的策略,中國就有可能出現無數個武漢2.0版的嚴重疫情,屆時恐慌將擴散到全國,后果不堪設想。
好吧,我們假設中國實施“與新冠病毒共存策略”在最理想的情況下能將發病率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然后就萬事大吉嗎?不,還有更可怕的后果!當下西方國家無法清零病毒是因為它們組織能力、動員能力以及執行能力都達不到中國政府的水平,但是一旦中國接受“與新冠病毒共存策略”導致我們也無法清零病毒的時候——萬一西方國家突然具備對病毒的清零能力怎么辦?
這個前景簡直讓人毛骨悚然!為啥在未來某個時候西方國家可能就會具備對病毒的清零效果?原因很簡單,靠新藥研發實現突破!
8月10日,據外媒報道以色列醫療團隊研發的抗新冠肺炎新藥EXO—CD24二期臨床實驗取得積極效果,超過90%的重癥患者在5天內治愈出院。
在新藥研發方面,西方國家相對中國是具有較大的領先優勢的。所以,一旦西方國家率先研發出可以治愈新冠肺炎的新藥,西方國家就能具備對病毒的清零能力!屆時,如果中國希望獲得這款新藥搞不好就要面對西方國家的要挾——逼迫中國必須在主權利益上作出重大讓步,一旦中國拒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會以中國新冠病毒沒有清零的理由,徹底孤立中國!
按:自疫苗面世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大量囤積疫苗,其中,僅有3.3億人口的美國購買的最多,多達26億支。疫苗不是茅臺酒——囤積越久越值錢,相反疫苗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就一錢不值。那么,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啥要花費重金也要囤積遠超過自身需求的疫苗?
阿根廷算是美國在美洲的小兄弟,但是阿根廷向輝瑞公司提出購買疫苗時,輝瑞公司卻提出讓阿方“完全不可接受的條件”(阿根廷衛生部長原話)。這個不可接受的條件包括,輝瑞公司要求阿根廷單獨制定一項法律,給輝瑞公司提供完全的豁免權(包括不能按時提供疫苗的免責、對疫苗效用與負作用免責等等)。
這還沒完,輝瑞公司還要求阿根廷拿出主權資產作為購買疫苗的擔保!輝瑞提出的主權資產包括阿根廷聯邦銀行儲備金、使館建筑、軍事基地作為擔保,以涵蓋未來因“不太可能的不利影響”而產生的法律案件的費用。
我們用腳指頭想一想,輝瑞公司作為一個醫藥公司為啥會對阿根廷主權資產感興趣?提出這個條件背后是誰不是昭然若揭嗎?在疫苗問題上,美國對于美洲的小兄弟阿根廷都要趁火打劫,未來一旦讓西方國家掌握抗擊新冠病毒的新藥,而中國又迫切需要它時,西方國家絕對會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
所以,在制定應對新冠疫情的策略的時候,一定堅持趕盡殺絕,徹底清零的策略,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具備這個策略的執行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絕不給西方國家任何趁火打劫的機會!
3/ 輿論風潮
下面我們來探討另一個嚴肅的問題——為什么“與新冠病毒共存論”突然在中國輿論場掀起一股風潮?僅僅是因為外媒鼓吹,國內有公知以及少數網紅醫生呼應嗎?我不認為外媒、國內公知以及少數輿論場意見領袖有這么大的能量。
請記住一個樸素的真理,一切社會問題本質都是經濟問題。“與新冠病毒共存論”能在國內輿論場掀起風潮,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國內經濟遇到了嚴重的困難,有些領域的中小企業可能撐不住了。給大家一組數據。
1-7月CPI同比上漲1%(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
1-7月PPI同比上漲9%(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
1-7月PPI一直保持向上強勁增長,這代表著我們下游消費企業的成本一直在增長。與此同時,CPI指數卻萎靡不振,一直在1%左右徘徊,5月份最高也就達到1.3%,6、7兩個月連連下跌,7月差不多已經跌到1%。下游消費企業成本一直在上漲,終端消費品價格卻萎靡不振,這不但代表著消費能力異常低迷,而且也代表著下游消費企業面臨極大的壓力。
1-7月采購經理人(PMI)指數(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
采購經理人指數代表著制造業景氣指數,在高成本、低售價的雙重壓力下,我們的制造業景氣指數一直在下滑,7月差不多達到今年的最低點50.4。
以上就是當前的經濟狀況,需要強調的是,下游消費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我國承載就業的主力軍,下游中小企業日子艱難對于老百姓收入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如果下游中小企業艱難的局面得不到改善,我們經濟將陷入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消費越低迷,中小企業日子越艱難,老百姓收入降低,消費更加低迷……
偏偏這個時候,我們還要承受輸入性疫情的沖擊,一個南京機場管理不善,就讓德爾塔病毒迅速擴散到9個省,雖然每個省份目前確診病例并不多,但是對老百姓心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前幾天我乘坐滴滴網約車,聽網約車司機講,在南京爆發疫情之前,他們每天能有500—600元收入,但是重慶也出現幾例患者之后,搭載網約車(出租車)人流明顯下滑,目前每日收入只有過去的一半,大概300多元!偌大一個重慶,區區幾個患者嚇得老百姓都不敢出門了!出租車是一個城市經濟的晴雨表,出租車司機收入急劇下滑,大家可以想象城市服務業消費是個什么狀況。
所以,“與新冠病毒共存論”能在國內輿論場掀起風潮某種意義代表了目前服務業、終端中小企業的一種呼聲——不但希望國家降低對病毒的防控措施,而且更希望消費者不要對新冠病毒那么恐懼。
這種呼聲當然是錯誤的,對于正在迅速變異的新冠病毒危害性我們不能有任何幻想!但是,對于“與新冠病毒共存論”我們不能簡單在媒體上駁斥一番就了事,而是要考慮中小企業特別是終端服務產業的實際困難,積極想辦法為它們解憂紓困。當然,國家也在積極想辦法提振萎靡不振的消費,包括出臺一系列重磅措施打擊校外培訓,加碼樓市調控,包括下半年回避采取較為寬松的政策,包括打擊資本的無序擴張等等。
當前經濟主要癥結在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國家能否出臺有利措施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呢?比如,停了一段時間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貼息政策,目前也陸續恢復了,但是感覺力度與面還不夠,能否迅速鋪開成為對中小企業的普惠政策?比如,在疫情中低風險地區能否通過政府發消費券的模式提振一下終端消費?比如,對于上游原材料企業(大多數是國企)能夠通過國家層面進行約談,適當降低一下原材料出廠價格——
總體感覺,美聯儲最快在四季度可能就會削減QE,所以目前國際大宗產品價格是很難持續的。在目前這個階段,需要我們上游的國企拿出國企擔當,讓下游企業喘口氣,大家一起共克時艱。
另外,對于抗擊新冠肺炎的新藥研發,中國也要抓緊,雖然在西藥研發我們與歐美制藥巨頭有較大的技術差距,但是能否在中藥研發上實現突破呢?在去年抗疫新冠疫情中,我們各地中醫院推出很多版本的配方,很多配方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些配方能不能通過改良優化實現工業化生產。不要小看這些廉價的中藥,未來與西方國家博弈中,如果手里掌握一些能大規模生產并且有良好療效的中藥制品,可能是繼中國疫苗之后成為我們爭取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又一項強大的武器。
本次新冠疫情可能延續幾年的時間,對于未來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手里掌握的籌碼越多,就能更為從容應對美國的挑戰。
來源/貓哥的視界(ID:maogeshijue)
作者/花貓哥哥
封面/圖蟲創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病毒共存論”背后的一個殘酷現實:有些領域的中小企業可能撐不住了
2021-08-2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