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0余載的非凡歲月,華為人無懼艱險、英勇奮戰,終于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世界通信行業的最高峰。現如今,華為的產品和服務已經進入140多個國家,其主要業務已經覆蓋了170多個國家,成為技術領先的世界第一大電信企業。全球30億人口在分享華為人的勞動成果。總數已超過20萬的華為員工幾乎遍及世界各地。關心華為的人們都會產生一個疑問:任正非是怎樣對一個如此巨大的“商業帝國”實施領導的?
按照華為治理架構的規定,任正非作為公司唯一創始人,對公司決策享有“一票否決權”,但對這一被人視為至高無上的權力,任正非并未當回事,他從未使用過這一權力。在任正非的心目中,這不是他最大的權力。他說:“我在華為最大的權力是思想權。”這句話的含義是極其深刻的。
什么是“思想權”?似可將其理解為對企業的思想領導權。思想領導是每個組織全部領導工作的基礎,放棄了思想領導就等于放棄了領導權。由此看來,確實沒有比“思想權”更大的權力了。但這一權力不是誰都能用好的。只有那些自己有思想又能以此來有效影響他人的領導者,才能充分運用這一權力。任正非就是這樣的人。他通過思想領導的方式成功實施了對華為的管理,其主要實現方式就是他所寫的文件、文章以及基于這些文字發表的講話。華為的成功也可被視為任正非用“筆桿子”創造的奇跡。
曾有一名記者向任正非提問,為什么很少上電視?他的回答令人意外:不上電視也沒什么問題,我覺得文字的穿透力更強,通過我寫的文件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這是任正非在管理企業過程中獲得的真實感受。其實,電視采訪的方式與文字表達相比,后者的優勢肯定更勝一籌。多年來,任正非的文章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任正非的許多“粉絲”通過學習他的文章大受裨益。
年輕時候的任正非就有較好的文字基礎。開始創業后,他喜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隨著華為的快速發展,他的這一才干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日漸凸顯。他善于通過文字表達的方式來統一華為人的思想與步調,引導大家圍繞共同的目標去奮斗。據不完全統計,任正非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共寫下了數百篇不同體裁的文章。其中有他在不同會議上的講話,有以公司名義頒發的文件,也有文字優美的散文等。華為人經常會在“總裁辦電子郵件”和微信公眾號“心聲社區”看到任正非的“作品”。《一江春水向東流》《華為的冬天》《最好的防御是進攻》《我的父親和母親》《冰島游記》《從泥坑爬起來的就是圣人》《不做曇花一現的英雄》《北國之春》等文章令人印象深刻。這些美妙的文字,體現了任正非的“心聲”,承載著華為的企業文化,并成為華為人的行為指引。華為的員工無論身在何方,都會十分關注被他們深深愛戴的老板是怎么說的。按老板說的做,已經成為華為人的自覺行動。正是由于這一點,遍及世界各地的華為人才能做到人散心不散、同心干事業。特別是非常時期,大家都會注意從老板的文章中找尋方向,獲取力量。
有一次,太太問任正非:“你愛什么?”。任正非說“我愛文件”。為什么愛文件?任正非說,文件里面充滿了哲學、充滿了邏輯……充滿了許多東西。顯然,太太對這個回答不太滿意。繼續問:“你到底愛什么?”任正非說:“愛改文件。”這一答案顯然不是太太想要的。“太著迷了!”這就是任正非對文字的態度。
這兩年,美國這個世界頭號強國動用國家資源和力量,對華為實行殘酷“圍剿”,公司“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許多員工憂心忡忡。在這個關鍵時刻,任正非手中的“筆桿子”發揮出更加強大的作用。他連續發表了《致全體員工一封信》《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 等一系列文章和內部講話。闡明公司面臨的形勢、任務、前景以及與此相應的戰略策略,及時統一員工的思想,堅定華為人戰勝嚴峻挑戰的信心。他明確宣布:“公司已進入了戰時狀態,戰略方針與組織結構都作了調整”。他勉勵員工:“危亡關頭,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參戰。”他豪邁的表示:“我們過去為了賺錢,現在為了打敗美國!”“我們除了勝利,已無路可走!”這些文字重如千鈞、擲地有聲,句句說到大家的心坎上。任正非的文章和講話如戰斗的號角,激勵華為人同心協力迎戰來自對手的打壓。盡管美國反華勢力已使出渾身解數,但華為依然屹立不倒,公司2019、2020年依然取得較好的業績。從中可以看出,任正非通過運用“筆桿子”行使“思想權”管理公司的做法是十分有效的。
為什么任正非的“筆桿子”能夠發揮如此重大的作用?這當然離不開文章之外的功夫。企業家的文章不是“純技術”,而是與他高尚的人格和德行密切相關,正所謂“其文如其人”。只有成為一位享有崇高威望的老板,員工們才會服他信他,其所寫的文章才會產生極強的感召力。同時,這些文章必須有真知灼見,必須有豐富的智慧含量,能夠使人從中受益。正是因為任正非做到了這些,他的文字才會產生那么大的影響力。
大家知道,任正非非常注重向毛澤東學管理,領導者自己動手寫文章也是這位開國領袖一直倡導的做法。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毛澤東始終堅持親自起草文章、電報、講話提綱、新聞稿件等。毛澤東說過,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敵軍。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簡陋的陜北窯洞里,連續9天廢寢忘食、奮筆疾書,寫出《論持久戰》,有力地駁斥了“亡國論”和 “速勝論”的錯誤觀點,為全民族抗戰指明了方向。解放戰爭時期,他的如椽之筆更是未曾停歇。僅在轉戰陜北的最后一站米脂縣楊家溝的4個月時間里,毛澤東先后寫下數十篇文章,這些文章后來僅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就有11篇。“筆落驚風雨,詩成鬼神泣”是毛澤東偉大人生的真實寫照。
1948年10月,蔣介石、傅作義企圖偷襲西柏坡黨中央駐地,當時西柏坡的警衛部隊很少,情況十分危急。毛澤東揮筆寫下三則新華社消息和評論,阻止了蔣軍的進攻,也為中國歷史留下了“一支筆嚇退十萬兵”的傳奇。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一些領導干部讓秘書代寫報告和講話稿的做法提出批評: “秘書只能找材料,如果一切都由秘書去辦,那么部長、局長就可以取消,讓秘書干。” 歷史告訴人們:只有同時掌握了槍桿子和“筆桿子”,才能得天下、治天下。
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優秀企業家的必備素質之一。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言是思想的載體,離開了語言的思想是不可想象的,“觀念不能離開語言而存在。”這就告訴人們,語言是思想或觀念的存在方式。反過來,語言水平的提高也會增強大腦的思維機能。向華為學習,應該注重研究任正非運用“筆桿子”加強企業思想領導這一重要經驗。企業家應該善于將自己的思想訴諸語言,特別是要善于訴諸書面語言。只有這樣,才會促進思維的深刻、完整與準確。企業家應該舍得在提高文字水平上多下功夫。一個人再能干,你能直接管多少人?你再能說,能夠直接聽到的人也會十分有限。但若能把自己的思想變成文字,就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就能夠“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進而實現“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目的。因此,有能力的企業家都會善于用筆來表達思想,以此來指導和影響員工的頭腦和行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應該是成大事業者應有的追求。
任正非不僅自己愿意寫文章,而且十分注重培養華為高管的寫作能力。任正非對文字材料的要求是極高的。有一次,華為公司準備迎接一位重要人物來訪,任正非讓公司的幾個“秀才”抓緊準備匯報材料。任正非拿起他們寫好的稿子,看了沒幾行就扔到地上:"你們都寫了些什么玩意兒!"隨即提出了嚴肅批評,有的干部受不了,當場就哭了起來。然而,寫文章是真功夫,是哭不出來的。沒辦法,任正非只好叫來副總鄭寶用重寫。鄭寶用寫了幾頁,他看后點頭說:“到底是鄭寶用,寫得不錯。”然后他指著鄭寶用說:“鄭寶用,一個人能頂一萬個。”再轉身指著另一位副總裁說:“你,一萬個才能頂一個。”有的人得知這件事,覺得任正非過于嚴厲了。材料沒寫好人家也盡力了,不能這樣訓人啊。這個話說得太輕巧了。像這樣重要的匯報材料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主要領導就抓瞎了,沒法不急。
2000年春節過后上班,任正非發起“突然襲擊”,他要求華為領導班子成員在兩個小時內寫一篇文章:談談對“無為而治”的認知。很明顯,這樣的測試可以一舉多得。既能從思想上引導管理層不能亂權,學會因勢利導;也能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提高文字表達能力。任正非表示,要通過這樣的測試來評定公司高級干部的領導水平和職業素養,不合格的干部就要往下走。哪個企業會這樣做?當高管整天忙得要死,那里有空寫文章?許多高管也寫不出來啊!可見華為的高管壓力多大啊!但壓力也能夠變成前進的動力。在任正非這樣高水平的領導手下工作,雖然有時會挺難受,卻能使個人的思想和文字水平得到較快提高。
毛澤東說過:“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寫作是一項有著較高門檻的腦力勞動,是公認的比較困難的事情。十年能夠培養出一位博士,卻未必能夠培養出一個“筆桿子”。在逐利與浮躁之風盛行的社會環境中,“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人不會很多,“筆桿子”的稀缺性只會愈加明顯。還應看到,口語與書面語言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有好口才的人未必能夠寫出好文章。一個人能有好口才已是一種很大的本事,而又能夠寫出好文章則更加了不起。只有長期堅持學習和一直沒有停筆的人才能成為“筆桿子”。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斯蒂芬·平克揭示了寫作的難點所在。他說,寫作之難,在于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里。所謂“網狀的思考”就是由概念、判斷和推理形成的思想體系。所謂“樹狀的結構”就是文章內在的邏輯結構。這些都是非線性的信息,而要將其用線性的文字來加以展現,談何容易?這也正是任正非所說的文字能夠產生較強穿透力的奧妙所在。好文章不是哪個老板都能寫出來的。在企業家隊伍中,能夠自己動手寫出好文章的人如鳳毛麟角。這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為什么中國只能產生一個華為。
許多大企業都高薪聘請了“御用文人”。然而,即使這些人的“筆桿子”再硬,也無法與有寫作能力的老板相比。令人遺憾的是有的企業領導者,既沒好口才也寫不出好文章,屢屢發言失當,給企業造成嚴重傷害。在當今這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這樣的情況會危及企業的生存。雖然企業可以高薪聘用“筆桿子”,但這些人只能被動的完成可預期情況下或較淺層次的工作。而企業始終面臨復雜多變的情況,企業家經常思考的都是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對此,置身事外的“筆桿子”往往是無能為力的。這些重要的思考和文字表述是需要企業決策者直接完成的。因此,企業家應該努力成為像任正非那樣的“筆桿子”。
時常聽到有人埋怨本單位有的領導“說一套、做一套”,“說話不算數”,這不能完全怪他。許多話雖然是他講的,但他的講話稿是“秀才”寫的。有些話是例行公事,有些話是言不由衷,說完就忘了,沒打算較真。如果是像任正非那樣,所講的話都是自己認真思考后寫成的,當然就不容易忘記,更不會說話不算數了。
那么,任正非的生花妙筆是怎樣練出來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豐富的知識是寫作的基礎。看過任正非文章的人都會感到,其中的信息量、知識量是很大的。只有博覽群書、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才會寫出這樣的東西。在長期的創業生涯中,任正非沒有打過牌、跳過舞、唱過歌,他的最大愛好就是看書。他乘坐兩個半小時的飛機,至少會看兩個小時的書。他涉獵廣泛,閱讀量很大,經濟、政治、軍事、歷史等方面的書籍他都喜歡讀。任正非曾被財富中文網評為“最愛讀書的年度中國商人”。
對生活實踐的深刻體驗、思考與研究是寫好文章的又一重要條件。華為公司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使任正非經歷了得與失、成與敗甚至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這種常人難以獲得的經歷,使任正非受到非同尋常的修煉。任正非的文章都是他心血與智慧的結晶,是他幾十年“江湖”沉浮的真實寫照。因此,他的文章都是“干貨”,沒有“雞湯”的味道,更沒有空話套話,人們從中得到的是非凡的激勵和啟示。
筆耕不輟是成為“筆桿子”的基本要求。據說任正非每周都會寫二至三篇文章。這就是說,這位企業家手中的筆很少會停下來。正因為這樣,今天的人們才能看到任正非寫下的大量文章。可見,任正非的“筆桿子”之所以很硬,是他長期堅持寫作練出來的。正如巴金先生寄語年輕人所說的:“寫吧!只有寫才能學會寫。”如果當今的企業管理者也想成為“筆桿子”,就應從上述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作者系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少將,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紅色管理研究所專家;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任正非:華為從“游擊隊作風”轉到“地方部隊”,還不是“正規軍”
2021-06-28任正非親自推薦,這份報告改變了人類科技發展史——《科學:無盡的前沿》引進出版
2021-06-0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