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杰出的物理學家霍金老先生去世了,網上直接刷屏,各種紀念,各種“最偉大”的頭銜滿天飛。
比起中國那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巨匠和泰斗來說,霍金算是幸運的,很多華人科學家,哪怕在成就上比霍金要高很多很多,卻依然沒有獲得同樣的尊重,甚至總是緋聞纏身。
其實,這很不公平。
霍金的確是一位相當杰出的物理學家,但卻遠遠談不上“最偉大”。霍金還在世的時候就有一個全人類“偉大的物理學家”評選榜,但里面評選出的依然在世的最偉大物理學家是楊振寧老先生而不是霍金。
2000年時《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全人類總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類物理學終極封神榜單),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18位,并且他還是這個榜單里唯一一個活著的物理學家,也是唯一的華人。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波爾,海森堡等等……)。
筆者對霍金也抱有足夠的敬意。畢竟因為嚴重疾病“漸凍癥”的困擾,他的一生幾乎都被禁錮在輪椅上,到了最后連發聲都做不到,只能依靠鍵盤和電腦來和這個世界交流。
但是,再怎么樣這也不是神話霍金的理由。西方媒體怎么評價自己的科學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們管不著。但是作為中國人自己,不假思索地跟著西方媒體的尾巴炒作,甚至越過西方媒體直接給霍金封神的做法,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霍金的這些研究猜想同樣具備一定的啟發性,他在前沿物理領域的前瞻思考成就也足夠杰出,但這些啟發性思考還并不足以令其受封“最偉大的科學家”、“最聰明的大腦”、“愛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
相比之下,楊振寧的前沿物理研究,是已經被證明的。并且從已經被證明的前沿物理突破性研究來看,楊振寧的研究比霍金的更為重要許多。這是科學界公認的東西。
盡管從專業領域上來說,霍金很難名列前沿物理王座。盡管如果要評選“愛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話,楊振寧先生或與其同等偉大的前沿物理學家才有資格入圍。
但很遺憾的是,如今在中國打開網絡輸入霍金兩個字,出來的全是各種溢美之詞,而打開網絡輸入楊振寧三個字,則全部都是一些誹謗謠言或花邊新聞,甚至還有許多惡毒的詆毀和羞辱之語。這很悲哀。怎能一邊對別人家的大師盛贊若懸河,卻又一邊對自家的宗師棄之如敝屣呢?
今天說這些并不是要貶低誰或抬高誰,只是想要客觀地講清楚事實。客觀事實是:霍金當然是十分了不起的,值得宣傳和紀念以及學習。而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
然而現實卻是常見迷戀霍金,少有崇拜楊振寧。很多人轉發霍金去世的新聞,其實根本沒有看過他的物理學科普書籍,或者根本就看不懂。他們轉發霍金只是為了假裝自己有文化熱愛物理學。
不過很可笑的是,這群人當中有一部分平時也很喜歡轉發關于詆毀楊振寧先生的謠言或無關緊要的花邊新聞。——這就說明,他們根本沒有文化,根本不懂物理學。他們不尊重宇宙,不了解宇宙,不欣賞物理、更不喜歡宇宙深處的那些秘密。因為一個對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絕對會尊重和敬仰楊振寧先生的。
楊振寧曾與愛因斯坦做同事,有過短暫交流。
楊振寧先生和他的前沿物理學研究成果有多了不起?答案是:相當了不起!屬于提升人類文明等級的范疇。
楊振寧前沿物理學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一小步的突破性進展。如果人類文明有足夠遠的未來發展前景,那么幾百年幾千年以后,楊振寧的突破仍將指引人類文明在科學的道路上前進。
楊振寧最重要的已驗證成果是“楊-密爾斯場”(“規范場”理論),已經把自然界中的四大力場,給統一了三種(弱電統一)!
換句話說,人類要是有一天變成像“三體文明”那么厲害,能制造出“水滴”材料的話,楊振寧居功至偉。楊先生的研究成果不是簡單的“前瞻性猜想”,而是有方程、可證明、可驗算,且具備應用前景的結結實實的科學研究成果。
楊振寧先生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均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偉大貢獻。他曾經和R.L.米爾斯聯手提出了著名的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
他還和李政道聯合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他甚至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出了大量開拓性的成就,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
這些研究成果,任意砸出一個來,都是足以影響人類文明進程千百年之久的偉大發現。所以,他才被評入“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權威榜單。
如果說,有一天外星文明不是稱呼人類為蟲子,有一天人類如果能制造出強互作用力材料,能夠變成跨恒星系旅行的星際文明的話,楊振寧先生一生所作出的前沿突破性研究功不可沒。
但很遺憾,由于楊先生一直有一顆中國心,他的主要研究精力和教育培養人才心思放在了中國,所以他不斷遭到西方媒體的刻意冷藏和貶低。
而我們的輿論成也在西方媒體的熏陶和影響下,對楊振寧先生各種花邊報道和邊緣化處理。使得一代華人巨匠,在網上的口碑和影響力遠遠不如米國科學家霍金。
單從物理學研究成就來說,霍金先生是杰出物理研究者,而楊振寧先生是偉大物理研究者。關于這一點,很多中國人并不知道。
多年來,網上關于楊先生的謠言以及誹譏諷文章實在太多太多,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和不幸。有人說楊振寧先生“為老不尊,妻子比自己小太多。”
但這些人卻不說,霍金同樣愛科學更愛美人,且霍金還是離婚再娶。在從“默默無聞”走向“聲名鵲起”后,霍金和自己相伴多年的妻子離了婚,然后迎娶了年輕漂亮的護士小姐姐,后來又離了婚,此后有一些其他戀情傳出,但都沒結果。
當然這些都是人家霍金的私事,不需要拿出來為外人道。其實這個世界上,只要是單身的男女,在愛情面前都是應該平等的,都應該是自由的。兩個單身男女的自由婚戀,就是基本人權,凡是對此說三道四的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媒體大亨默多克前妻鄧文迪也比他小很多,霍金的護士小姐姐也比他小太多太多,齊白石續弦的妻子也同樣小很多很多,也沒見人說三道四。
但唯獨楊振寧和翁帆,總是被人拿出來瞎評論,這很不公平也不正常。難道楊振寧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還不如一個外國商人嗎?
有人說,翁帆嫁給楊振寧是圖錢,但這很好笑也很荒誕。
楊振寧是富翁嗎?當然不是!楊振寧先生曾經在美國有房產,不過早就變賣了,房產變賣之后的錢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后來楊先生返回國內,清華大學一年給他的教授聘金約合13萬美金,這比美國科學院開給楊振寧先生的工資要低很多很多。然而即便是這些工資,楊先生也都將它全部捐贈了,用于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當時中國的經濟很困難,楊振寧先生的捐款極大地改善了國內一些物理實驗室的教學設備。
并且楊振寧在國內的學術講座和實驗室建設指導全部都是義務勞動,沒有向任何人索要報酬。
此外,翁帆女士的家境很好,根本不缺錢。事實上翁帆父親是潮州中國旅行社的老總,家庭條件較好。比起什么都捐掉了的楊振寧來說,翁帆娘家或許更殷實一些。
而翁帆作為女孩子,卻是一個學霸(廣外碩士、清華博士)。在學霸的精神世界里,只有高山仰止的終極學霸才值得自己仰慕。而楊振寧,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從認識到相知,楊振寧的聰慧大腦、魅力人格以及如海洋一般深厚的學識逐漸征服了翁帆,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網上有一段話叫做,女人對男人的愛慕始終源自于崇拜。這一點,似乎是一種定律。
翁帆敬仰楊振寧,也愛上了楊振寧,兩人終于走到了一起。不圖錢,不求名,婚后兩人相扶相持,一直在為中國的物理學教育事業做貢獻。——如果這都不算愛,那還有什么好悲哀?如果你看不慣這樣的愛情和婚姻,那請問你還看得慣什么?
——只是,由于我們的輿論環境很差,兩人在一起之后,翁帆還承受了來自社會輿論上巨大的壓力。但是面對這些羞辱謾罵、詆毀造謠和流言蜚語,她和楊振寧卻選擇了沉默和坦然接受,他們從未對此高聲辯解過什么,也沒有激動抗議過什么,無論多少橫加指責他們都獨自承受了。
然而他們的沉默,似乎更是給了宵小們猖狂放縱的理由,他們愈發迷上了上網發文欺負和詆毀楊振寧夫婦。
還有人說以前中國貧窮的時候楊振寧在美國享福,而現在中國富有了楊振寧才回來撈名利。但實際上,這都是謠言。
楊振寧和錢學森關系很好,并且和兩彈元勛鄧稼先先生也是親密摯友。他們不僅在學術上有諸多交流,且楊振寧還在生活和工作上對鄧稼先有諸多幫助。
1971年楊振寧首次回國。當時鄧稼先正在青海基地受批斗,楊振寧提出要見鄧稼先,周恩來批示鄧稼先回京見楊振寧。后來鄧稼先夫人許鹿希感嘆道:“我盡管不信佛,但是對這件事情總覺得冥冥之中上天有個安排,讓楊振寧來救鄧稼先一命!他們之間的情義堪比戰友和親兄弟。”
楊振寧的確沒有和錢學森一起在中國最危險的時候回國,似乎沒有“雪中送炭”,但這并非是他的本意。
當年楊振寧先生有過回國的念頭,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沒有同意。錢學森老先生是做應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導彈,是新中國最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但是楊振寧先生不一樣,楊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當時的中國國內很難馬上發光發熱。因此當時大家的意見都是,希望他繼續留在國外發揮作用。
而楊振寧先生也的確接受了這一建議,繼續留在國外做研究。同時他還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科學家對外交流和學習作出了最為積極的貢獻。
——要知道當時的新中國極度孱弱,西方有些國家個別政客甚至會直接罵中國人是黃禍、黃皮豬、垃圾人種。所以有些國際科學交流學術會議或場合,總是特別排斥中國科學家,這十分不利于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而楊振寧先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學界積累的人脈和影響,積極在國外活動,說服各個國際學術研究交流組織,幫助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交流。楊振寧先生的努力,感動了很多國家的科學家,他們紛紛站出來幫助中國科學家,為中國打開了學術交流的大門。
并且,楊振寧先生留在在美國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質和“給美國人造導彈”沒有任何直接關系。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時間內不可能作為任何武器應用,并且這些學術成果,楊振寧先生都印在腦子里,帶回了中國。
1971年的一天,楊振寧在美國報紙上看到政府公告,將中國從美國公民不可訪問的國家名單中取消了。他激動不已,立刻給父親寫信,表明自己決定回中國探親。
當時,中美尚未建交,楊振寧無法在美國獲得中國簽證。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接到來信后,立即向上級做了匯報。經周恩來總理指示,國務院告訴楊武之,請楊振寧到加拿大或法國的中國大使館辦理簽證。
1971年7月19日,楊振寧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巴黎至上海的飛機,由此成為美籍知名華人學者中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
楊振寧的來訪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重視,1971年8月4日,周總理會見并宴請了楊振寧。1972年7月2日,周總理親切會見了第二次來訪新中國的楊振寧。
會見期間,楊振寧向周總理建議,要重視基礎教學和理論研究,周總理表示贊同。之后,周總理還囑咐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周培源,要把北大理科辦好。
1973年7月, 楊振寧在第四次來華訪問期間,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請求——拜會毛澤東主席。
1973年7月17日,在周總理和周培源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中南海書房會見了楊振寧。
楊振寧回憶說:毛主席的興趣非常廣泛,那次一個半鐘頭的見面,從哲學到物理學,到怎么樣做研究,都是我們談的話題。最后走到門口,他跟我拉手照了一張相,他說我年輕的時候,也很想在近代科學方面做一些貢獻,可是后來沒做到,我很高興你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成績。這幾句話我想是他由衷講出來的話。
1983年12月28日,鄧小平會見美籍華人楊振寧教授,楊振寧建議在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立軟件小組,鄧小平說:“這個意見很好。要看得遠一點,要不然來不及。科技大學要作為重點支持。”
1971年楊振寧開始回到中國旅居并開展物理學教育以及講座。七十年代的中國并非像今天一樣富足,而是依舊十分貧窮落后,很多家庭都吃不飽飯,還有數億人在溫飽線上掙扎。
由于當時國內局勢和經濟形勢依然很不樂觀,所以物理學科研條件和物理學科知識儲備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楊振寧回到中國旅居后,把自己的家產都捐給了國家,然后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學教育體系的工作當中。
他,獨自一人把清華大學的冷原子凝聚態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幾十年。他,義務參與建設了中國六十多個一流的物理實驗室。他,全身心投入了中國物理學的教學工作,開展諸多免費講座交流和實驗指導。
——也就是說他和錢學森、鄧稼先、于敏一樣,同樣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偉大科學家。
并且雖然他才是真正由權威《自然》評出的“在世物理學第一人”,但是楊振寧先生比較低調,他自己從不宣揚這一點,他甚至總是稱贊其他科學家的成果,他不認為自己是什么“第一人”,對這些權威雜志的評選榜單他從不放在心上,更不掛在嘴邊。
所以,無論是從專業上還是從人品上,楊振寧先生本身就是一個活著的寶庫,他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價值都是無限的。
如今楊振寧先生年事已高,但即便已經如此年邁,他還是依然活躍在中國物理領域的教育工作上,每年都要進行許多場前沿物理學講座和輔導。對楊老先生而言,不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不會罷休的。
他熱愛宇宙,迷戀物理,教書育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從不在意這個國家的網絡上有多少針對他和愛人的譏諷和惡意文章,他也不在乎這個世界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的科學事業和赤子之心。
或許對他而言,那顆聰明絕頂的大腦里早已只在乎頭頂的星空,只在乎心中的祖國,而不在乎世間的庸俗了。
我作為一個時評人,作為一個年輕的作家,我卻沒有楊振寧老先生那么高揚的胸懷,我仍舊對網絡上的一些不公平現狀耿耿于懷。
我很怕我們對不起這些真正的民族英雄和學術泰斗巨匠們。我很怕他們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之后,卻仍只能收獲滿滿的網絡負面評價。
我仍然很怕多年以后的中國人會憤怒地聲討我們這個時代的輿論:西方媒體對得起霍金,但中國媒體對得起楊振寧嗎?
延伸閱讀:
楊振寧: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9月22日下午,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會上,楊振寧先生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表了講話,特刊登全文,以饗讀者:
各位首長、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各位親戚:
我非常感謝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跟中國物理學會合辦的慶祝我農歷一百歲的生日。我沒有想到你們請到了這么多人,跟我在不同的時候有過很多交往。
我是整整五十年以前,1971年第一次訪問新中國。那個訪問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為使得我對于新中國第一次有了一點認識,而這個認識對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軌跡有了非常大的影響。
那次訪問除了看了住院的父親以外,我還看見了很多親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最親近的朋友就是鄧稼先。
他1971年給我寫的一封信,最近發表在一本書里頭,這里頭的故事是這樣的,中國原子彈爆了以后,美國的報紙很快有種種的消息。其中一項我注意到,說是設計中國原子彈的人物里頭有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中學、大學、在美國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關系不止是學術上的關系,也超過了兄弟的關系,所以對于這個消息我當然非常注意。
另外一個消息我也注意到,是美國報紙上說毛主席派了飛機到陜北把美國物理學家寒春接到北京幫助中國制造原子彈。
我認識寒春是因為我跟她在芝加哥大學同一個實驗室工作了20個月,而且她還要我教她中文。她沒有告訴我為什么,一直到1948年3月她告訴芝加哥大學系里所有的老師、學生,說她要到中國去跟她的男朋友結婚,在陜北。
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很想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對的,很想知道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中國人自己造出來,沒有經過外國人的幫忙。所以我在1971年4個禮拜的訪問之中就非常想問這些問題,問寒春參加中國的原子彈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可是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所以我又不敢問。
最后在北京幾個禮拜后,我要到上海去,從上海再過幾天就要飛回美國。在離開北京的時候,也是去飛機場的時候,鄧稼先送我。那個時候北京的飛機場很簡單,所以他陪我一直走到飛機的樓梯底下。我實在憋不住了,我問他寒春有沒有參加中國原子彈的設計?他說他覺得沒有,不過他說要跟組織上認證一下然后告訴我。
所以那天他就去跟組織接觸了,組織告訴他沒有外國人參加中國原子彈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時候略微有一些蘇聯人的幫助,后來基本上是中國人自己做的。
他就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在第二天派專人到上海,到的時候我在上海大廈,在吃飯的時候信差送來了這封信,這封信現在已經出版在我的一本新書里頭。這個信如果仔細看很有意思,因為它除了講他驗證了中國的原子彈基本沒有外國人參與,當然沒有寒春。
這封信后邊還有幾段顯示得很清楚,他在那幾個禮拜里跟我見過好多次,他有想跟我說的話說不出來,所以他在信的尾巴上描述了一下他想要跟我講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講。
在這個信的最后他這樣給了我一個期望,是“但愿人長久”,他把“千里共嬋娟”改了一下,變成“千里共同途”,當時我看了信以后沒有看懂這句話。
“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我后來想了想,知道這是一個很深的意思。
最近這個信發表了以后,仔細看了以后,我覺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鄧稼先說: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再見!
視頻:習近平委托教育部負責同志看望楊振寧
文章來源于平局 ,作者平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