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了《功勛》的第一部分《能文能武李延年》,講的是1951年的抗美援朝戰場,英雄指導員李延年和他的連隊的故事,感覺真的是太好了,雖然是六集的電視劇,但是很有一種電影的感覺,下面有一些劇透,慎入。
總的來說非常好的有兩點,
第一點是可以說是很好的體現了志愿軍作戰戰術,
包括如何進攻敵人把守的陣地,迷惑敵人實現出其不意的進攻?
在陣地的反斜面上面都是碎石,戰士們在敵人炮火時無法在反斜面進行隱蔽,因為可能會被碎石擊傷,而如果留在陣地上,則只能硬抗美軍密集的炮火,會被大量殺傷,此時如何組織防御作戰?
在美軍炮火封鎖了通往346.6高地的道路,在之前一個排的增援部隊通過炮火封鎖區大部分犧牲,結果只剩下九個人到達陣地的情況下,如何率領自己的連隊以較小的傷亡通過炮火封鎖區增援高地?
連隊有三名射擊技術精湛的特等射手,如何在戰斗中有效的運用特等射手,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
在晚上偵察得知第二天敵人將會調動坦克對我方陣地進行進攻的情況下,今天晚上應該如何準備,來抵抗第二天敵人的坦克和步兵協同進攻?
第二點更為重要,人物的刻畫非常鮮明,連隊的人物,指導員,連長,羅厚財,小安東,文書,陳衍宗….,各有各的性格,使得觀眾能夠融入到這個連隊,他們仿佛就是我們認識的人,在戰場上拼命。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我軍有很多連隊在面對敵人的優勢火力時,全員犧牲或者大部分犧牲,而在這之前,他們是一個團結的戰斗的集體,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這個劇把集體的故事都寫出來了。
當一個個鮮活的人在阻擊戰中倒下犧牲,像是排雷組的李源,以及司號手,雖然出場時間不長,但是卻能帶給人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個能夠觸動觀眾感情,能夠讓人流下眼淚的劇。
在人物的刻畫中,也生動的回答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志愿軍的戰斗力從哪里來”,
志愿軍的戰斗力來自開場要槍斃小安東那場戲里面,
指導員講的“我們為什么打仗”,是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保衛我們的家鄉,絕不讓在進入朝鮮后目睹的朝鮮人民在戰爭中慘狀發生在我們的家鄉,發生在我們的親人朋友身上;
志愿軍的戰斗力來自鋼鐵般的紀律和勇敢,七連進攻時,排雷組在緊張的排雷,但是距離進攻時間越來越近,排雷組說進攻時間到了我們要是還沒排完雷,我們就用身體滾雷開辟一條道路,部隊制定的進攻時間,在志愿軍戰士看來是寧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必須要遵守和完成的;戰士李源不幸踩到了松發雷,一旦腳松開就會爆炸驚動敵人,從而導致進攻部隊全部暴露,指導員要求他堅持到進攻開始后,李源在被敵人試探火力擊中受傷流血的情況下,頑強的憑借意志堅持到進攻開始,說我完成了任務昏倒地雷爆炸犧牲。
志愿軍的戰斗力來自官兵的平等,上下級的尊重信任和深厚的情誼,
小安東作為連隊最小的兵,受到全連隊的愛護,班長寧肯自己死也要保護他,希望他能活下去;有的戰士平時比較頑劣,不聽班長指揮,經常被批評,但是他犧牲時班長暴怒要為他報仇。七連有不少解放戰士,在其他部隊發生了內奸引導敵人炮火事件后,上級派人來對七連也進行審查,要求七連撤出進攻時,營團級別的領導給予了七連信任,而七連的李延年指導員又憑借自己平時扎實的思想工作,給予了連隊的解放戰士信任。
總之這是一部好劇,而《功勛》講的都是為共和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物的故事。
一直以來我覺得我國的戰爭片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沒有真正的帶著感情,把歷史上舍生忘死的英雄們真正的作為一個個鮮活的人刻畫出來,難以讓觀眾產生共鳴,我覺得《功勛》李延年部分是帶著對英雄的感情和尊重拍攝的電視劇。
畢竟當年我們的先輩們,在敵人占據空中火力,陸地炮火和后勤運輸的絕對優勢下,還能大兵團正規軍作戰情況下以弱勝強打出這種戰績,可以說是難以企及的巔峰了。
這里我還想說一個衍生出來的想法,
整個劇的起因的大背景,就是美國在談判桌上想憑借實力獲得更多的好處,因此他們通過主動進攻的形式,想逼迫中朝方面讓步,幸而我軍堅決的阻擊獲得了勝利,美方在談判桌上的態度才得以軟化。
這也反應了美國一貫的做事風格,那就是在談判時,他們習慣于通過進攻來獲得籌碼,逼迫對方讓步,而不是自己就主動往后退一步,背后的思想根源是他們認為自己的實力比較強,是強者,而強者獲得更多的利益是天經地義的,才是對強者公平的,他們不認同國家之間無論大小,無論強弱,一律平等的理念,認為應該憑借實力地位說話。
現在中美之間也在進行經貿談判,美方展現出來的風格和七十年前是沒有變化的,因為“從實力地位出發和中國對話”這句話美方官員就多次說過,2021年3月的阿拉斯加會議我方楊潔篪委員就反駁過這句話,2021年7月天津會議,美方副國務卿舍曼訪華之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再次說了這句話,引來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駁斥,足見美方的思維方式和當年是沒有變化的。
那么如果在美方的思維方式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現在也在和中國進行經貿談判,他們會不會繼續采取進攻的策略來制造籌碼呢?畢竟在半導體這個領域,他們目前還是具備優勢的,如果他們在華為之外繼續擴大進攻,而如果我們又準備不足的話,是會吃虧的,所以還是那句話,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非常急迫,要快馬加鞭,放松不得。
感覺歷史總會有一些相像,只不過當年中美較量的戰場是在朝鮮的346.6高地,而現在是在半導體產業而已。
而事情的最終解決,當年是守住346.6高地,成功的守到了大部隊的反攻,而現在也是類似的,守住華為為首的中美高科技競爭的各個高地,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或者說去美化完成,就是反攻的時候。
只是當年李延年的部隊在援軍被美軍炮火封鎖,缺乏后勤支援的情況下,抵抗美軍一輪又一輪優勢火力的進攻后,最后只剩下了10個人,
我覺得國內的產業界應該從中獲得一些思考,當年的李延年是因為美軍火力強大,而且陣地后勤支援被切斷得不到支援,所以以自己的部隊慘重傷亡的代價取得了大部隊的戰略勝利,
今天我們國內半導體產業化資金,市場,國家政策都不缺,大量的名校畢業生也因為半導體行業薪資水漲船高而涌入芯片行業,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似乎現在中美高科技競爭在緩和,美國在半導體行業制裁沒有新的動作,所以就放慢了國產化的腳步,那么一旦美國突然動作起來,是會受到慘重損失的,即使最后獲得了勝利,我想以較小的代價獲勝才是我們更希望的。
半導體國產化,慢不得。
來源:寧南山 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趙皓陽:向“兩彈一星”無名英雄致敬,以及《功勛》于敏單元唯一敗筆
2021-10-22《功勛·李延年》為什么好評如潮,因為它道出了我軍軍魂和無往不勝之源
2021-10-1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