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內外的“巧合”。
這邊在打上海保衛戰,那邊就打起了灣灣牌,軍售、佩洛西叫囂訪臺,與此同時,這兩天國際上也發生了不少意味深長的大事件——英美澳宣布將通過“奧庫斯”合作研發高超音速導彈、日韓外長首次參加北約峰會、北約再次將中國作為重點議題、俄烏談判再生變數、布查事件、烏克蘭改口稱可能加入北約,等等等等,真是巧合嗎?
(二)
這一輪疫情的爆發及其擴散,有太多疑點。否認“陰謀論”,對一切合理質疑冠以“陰謀論”的帽子,本身就是最大的陰謀。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敵人和黑暗勢力,它們是毫無底線而且敢想敢干的。
(三)
在上海保衛戰進入最緊要關頭的時候,輿論戰也進入了白熱化,甚至有人公然和國家唱反調,鼓吹躺平與病毒共存,破壞上海的清零行動。
特別是兩個廣為流傳的錄音,有一個自媒體做了很好的揭露。這里引用一下。
有一段錄音,投訴電話的形式,以上海衛健專業人士的口吻,說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公然鼓動市民拒絕政府的轉運,拒絕到隔離方艙,說只要在家忍幾天就會自動轉陰。她說,我們專業機構也要被逼瘋了,專業人員的話根本就沒人聽;現在勞民傷財去防一個流感,你看有哪個國家這么干的?
另一個錄音,是號稱某科普作家的電話采訪,論調是“是時候回歸科學了,讓專業的事情交給真正懂專業的人去做”。
這兩段錄音,打著“專業”的名義顛倒黑白,倒打一耙,讓大家認為病毒不可怕,防疫政策才可怕,“清零”反科學,“躺平”才科學。
錄音出現之后,又帶出來很多文章熱捧,把這兩人捧成了“吹哨人”,吹噓這是敢說真話的“英雄”,是這座城市的“良心”,是上海人的“共識”。
輿論戰之激烈,由此可見一斑。
(四)
高級黑,低級紅,扛著紅旗反紅旗,打著官腔造民怨……還是那個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這幾天,低級紅、高級黑的人,很多很囂張。看似在批評上海,在維護中央,實則在帶節奏,在引導輿論。有句名言,愛國愛國,多少罪惡假借汝之名而行。這里的“愛國”,可以替換為很多高大上和不容置疑的詞匯。
敵人和水軍,最擅長玩這一套。2020年以來,這一招是屢試不爽,吃瓜群眾一次次被帶偏卻不長記性。
它們的話語技巧很簡單卻很管用,是什么呢?即,摻雜了些真的,然后加上大部分謊言,迎合社會情緒和網友心理的精心誘導,混淆國人視聽,帶偏國人節奏。
(五)
關于對上海的批評。
上海這次確實需要批評,但一夜之間關于上海的負面新聞鋪天蓋地,這件事情就很蹊蹺。我不是滬吹,不是在維護上海,只是就事論事。不排除那些負面消息有部分是真的,但突然那么多,而且官媒(不止是上海的媒體,還有國家級官媒)進行了多次辟謠,就說明這件事不簡單。
對突然之間大量出現的東西,我總是抱有一份警惕,病毒如此,輿論也是如此。
201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后,西方在烏克蘭精心打了一場輿論戰,成功引起烏克蘭的族群撕裂。
(六)
任何時候都要講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個時候萬眾一心戰勝疫情才是最大的政治。
小道消息、非權威渠道發出來的消息、號稱內幕的消息、負面消息,總是能引起人們的關注、熱議和擴散。事實一再證明,疫情阻擊戰的同時,必然有一場輿論戰。真心建議廣大網友提高警惕性,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不要被帶節奏,不要被當槍使而不自知。
現在回過頭看網紅醫生的言論,會發現一個特點,他很少講專業,而是夾雜著很多非專業的觀點和感性的內容,這個話術很有誘導性,如果不加分辨和思考,很容易跟著他的節奏走。相反,張伯禮院士、吳尊友總是說專業的話,從專業角度分析研判,幾乎沒有任何感性的內容,看起來冷冰無趣,其實這才是真正的負責任的專家。
(七)
非常時期必行非常之法。
掀翻了半個杭州的那對母女著實可恨,對于這類人,不能再常態化處理了,現在是戰時,必須從重從快嚴懲,并列為反面典型,廣而告之,不如此無法震懾那些居心叵測的人。
輿論場也是如此。此時此刻,如果仍有人鼓吹“共存”,對“動態清零”總方針說三道四、搞亂人心,必須嚴肅處理。病毒這個大敵當前,容不得一些人繼續胡說八道、蠱惑人心。
疫情防控是非常工作、非常時期,是一場戰爭,這個時候必須統一聲音、統一思想、統一口徑,絕不允許有雜音。
一句話,現在是戰時,必須用戰爭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八)
防疫最好不要講“地方特色”。
這一點之前的文章寫過,這里再說一次,因為這很重要、非常重要。
中國這些年飛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因地制宜、發揮地方主觀能動性,鼓勵地方探索出自己的特色經驗,地方有無創新也成為地方官員晉升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但是,我想說,經濟發展、地方基層治理等等常態化工作可以發揮地方特色,但是疫情防控這樣的非常態、非常時期,最好不要講地方特色,大的原則和框框必須全國一盤棋。
因為地方無論發展程度如何,總有一定的局限,或局限于各種利益考慮,或局限于固有經驗的束縛,還有可能被吹鼓手們吹得不夠清醒。所以,有的領域適宜發揮地方特色,有的領域就不一定適宜。
(九)
這次上海疫情,再次讓我們看到了超大城市的脆弱和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實事求是的說,如果沒有大規模的集中居住和超大規模城市的出現,病毒也沒那么可怕。這給中國的城市化提了醒,不能再攤大餅發展超大城市,超大城市的生態系統是極其脆弱的。且不說病毒,一旦敵人實施電網攻擊,癱瘓了電網,超大城市就變成死城。未來,超大城市有三大危險:一是病毒攻擊;二是網絡攻擊;三是電網攻擊。
細數一下這兩年經歷重大疫情的城市,武漢,青島,南京,香港,廣州,深圳,天津,西安,上海……全都是大城市。當然,這些大城市都是重要的樞紐和區域經濟中心,這些城市爆發疫情,可能是被病毒“有針對性”的選中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度城市化導致抗風險能力減弱,只有大力支持鄉村振興、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才能緩解過度城鎮化帶來的副作用和安全風險。
未來,要把鄉鎮、社區等基層組織建設成一個高級的自治系統和安全系統,尤其是要把消災避禍的功能放在特殊位置。
非常時期,不可測的未來,應該深入排查可能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和安全漏洞。
(十)
危中有機。
這次吉林保衛戰、上海保衛戰,中醫藥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前不久,國家還專門印發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藥振興可期,中醫藥的春天來了!
這塊內容之前也提過,我還要重復一次,因為這很重要,非常重要。
《規劃》中還有一塊內容比較特別,也是我個人比較關注的,即“提升中醫藥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這塊內容分為三塊,完善中醫藥參與應急管理的制度、加強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建設、強化中醫藥應急救治支撐保障。
這塊內容未來的分量會越來越重,你懂的。
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我說過,反者道之動。病毒以及一些黑暗勢力可能沒想到,它們從反方向促進了中醫藥的復興,讓更多中國人開始重視中醫、學習中醫。這就是辯證法的威力。
延申閱讀:上海朋友對疫情的思考
最后,這幾天關于上海的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難辨真假。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來自一線的聲音更可信。分享我的一個上海朋友對這次疫情的觀察和思考。
這位朋友住在閔行區,是目前上海疫情最重的幾個區之一。朋友這次是他所在小區的志愿者。做志愿者很忙,但他仍然將每天在一線的感悟抽空記錄下來,并發布在朋友圈,為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實際情況,并傳遞正能量,以下內容大部分摘自他的朋友圈,還有一些是我們的私聊。
我認為這些感悟很真實、很接地氣、也很有思想,因而分享給大家。
——疫情發展到現在,病毒導致的災難只有30%,其他由疫情誘發而暴露出來的原因占70%。期待這次上海能夠涅槃重生。我認為這次疫情對于上海是好事,疫情過后,上海一定不是之前的上海。
——必須完善決策機制了,絕不能讓個別人在媒體上夸夸其談,影響輿論,干擾決策。(斐君注:糾正一個誤區,不是所有上海人都喜歡網紅醫生,80%的上海老百姓都被代言了,因為喜歡網紅的人聲音更大)
——我們的工作千頭萬緒,種類繁多,但是根本不變,那就是為人民服務。只要抓住了這個根本,就不會出問題,尤其是不會出大的問題。
——從3月13日至今,整整25天,作為志愿者一路走來,深感大都市基層組織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一個堅強的黨組織及群眾組織,團委,婦聯,雷鋒團隊,等等都是必須的。只要有堅強的黨組織,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坎都能邁過去。
——上海保衛戰的同時,也是一場空前激烈的輿論戰。它們可以忽悠一部分群眾,或者忽悠群眾一時,但騙局和謊言總會敗露,群眾總會覺醒,一旦覺醒,就會火眼金睛。
——疫情初期,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小動作不斷,甚至也不客氣的對抗。80%的人是聽招呼、講規矩的。20%的人,不能說他們錯,而是不得已。生活艱難,養家糊口都需要錢,疫情一來收入降低,心情難免不好,就想發泄。更有為了賺錢,鋌而走險。看著他們,我心懷悲憫,而又無奈。很難用對錯去衡量人的行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難言的苦衷。磨合了20多天,最終的結果是我們是唯一的全陰性小區。想想后怕,漏洞百出,只是幸運,真正的考驗在后面。人生路就是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一個組織、一個城市也是一樣。
——平凡的人給我最多感動。剛剛得知小區的一位志愿者,是1998九江抗洪的英雄,他們班里犧牲了兩位戰士,我當年只是在九江讀書的學生,抗洪精神是靈魂中的烙印,人民子弟兵是最可愛的人。2022年他成了我們小區的志愿者,利用其開超市的資源,為我們小區解決了很多的難題。人生如夢,子弟兵的底色不變。人民子弟兵萬歲。
——人生忙忙碌碌,吃飯最重要。大米,油,土豆,青菜,蘿卜,才是人生最值得珍貴的。鈔票不能當飯當菜吃,沒有了交易的環境,物資匱乏的環境下,錢就是廢紙,沒有半點用。
——疫情期間,真切體會到遠親不如近鄰。鄰居老奶奶便秘,需要香蕉而不得,鄰居們送來香蕉,蘆薈,燕麥片,土方子,老奶奶的兒子很感動。我心亦然,其實我們都是血脈相連的炎黃子孫,原本就應該守望相助。家里青菜沒了,鄰居阿姨送了一包青菜掛在門上。還有一位大姐分享一份難得的龍蝦,給女兒解解饞。大都市生活不易,疫情下,鄰里之間反而拉近了距離。
——懷念童年時,國企大院里,黨委、單位等等都給安排的妥妥體貼,其樂融融,每年春秋兩季,熬大鍋中藥抗流感,很有章法。時代發展了,法律制度精細的背后,是冷漠、自私、踢皮球、沒有擔當,最后問題越拖越嚴重,不可收拾的時候,上級來收場。幸運的是,我們有英明的中央,否則疫情發展下去不敢想象。
——疫情是一次考試。考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判斷力,學習能力。錯知錯見,淺知淺見,邪知邪見,正知正見。值得一生去踐行!
——疫情帶來了困難,困難僅僅是疫情嗎?生命的歷程本就脆弱,未來不確定的因素很多,疫情過去以后,準備好了嗎?
——疫情帶給我們困難,也帶給我們感動、反思和糾錯。疫情過去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最后這一點也是我的共同感受,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的,疫情之后,上海一定會涅槃重生。
祝福上海!祝福祖國!
文章來源于斐君思享匯 ,作者夏斐君(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