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封面
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文件的主要內容及初步分析
徐鑫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10月12日,美國白宮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這是拜登政府首份正式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是今后一個時期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領域的綱領性文件。該文件原計劃今年初發布,但俄烏戰爭爆發后美國推遲了發布時間。美對俄烏戰爭進行了密切跟蹤研究,對俄烏沖突背景下的世界安全形勢進行了重新檢討和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判斷,據此對《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作了很多修改,有關內容值得高度重視。
一、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的主要內容
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以下簡稱《戰略》)在框架結構上包括“未來的競爭”“投資增強美國實力”“全球優先處理事項”“美國的區域戰略”和“結論”等五個部分,分別闡明了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所謂挑戰、重點對象、應對途徑和方法、區域戰略等問題,其主要內容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美國面臨的所謂“安全挑戰”
《戰略》指出,美國當前和今后十年面臨“兩個戰略挑戰”。第一個戰略挑戰是來自大國的挑戰,認為“后冷戰時代已經徹底結束,大國之間基于共同利益的全球合作已經破裂,正在展開一場決定未來走向的競爭,大國間發生沖突的風險正在增加”。這里所指的“大國”主要指的就是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所謂的“大國競爭”指的就是美國與中俄兩國之間的競爭。《戰略》妄稱:“俄羅斯對自由開放的國際體系構成了直接威脅,肆無忌憚地藐視當今國際秩序的基本法律,其對烏克蘭的野蠻侵略戰爭就證明了這一點。而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有日益增強的推進這一目標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的競爭者。”《戰略》明確指出中國是美國的頭號軍事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把所謂的“大國競爭”定性為主要是“民主與專制”制度之間的競爭,妄稱:“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正在進行一場競賽,以展示哪種治理制度最能為本國人民和世界帶來好處。我們的愿景所面臨的最緊迫的戰略挑戰來自那些將威權統治與修正主義外交政策相結合的大國。正是他們的行為對國際和平與穩定構成了挑戰——特別是發動或準備侵略戰爭,積極破壞其他國家的民主政治進程,利用技術和供應鏈進行脅迫和鎮壓,以及輸出不自由的國際秩序模式”。《戰略》認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加入了以美為首的西方陣營,但俄羅斯和中國卻沒有,因此,“俄羅斯和中國對美國和國際社會構成了挑戰”。
《戰略》特別提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下,‘專制政府’經常濫用全球經濟秩序,將它的互聯性和優勢武器化,通過阻止關鍵商品的流動來任意提高成本。”“我們還經歷了一場全球能源危機,原因是俄羅斯將其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武器化”。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在對中、俄進行抹黑。
從這些內容中可以看出,美國把中俄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和維護自身正當利益的行為說成是“侵略擴張”的行為,是典型的冷戰思維和霸權思維,也是典型的賊喊捉賊的把戲。
《戰略》指出,美國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包括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傳染病、恐怖主義、能源短缺以及通貨膨脹等。”并且認為,在這些共同挑戰中,氣候變化是最大的挑戰,對所有國家都有潛在的生存威脅。
《戰略》提出上述“挑戰”之后,明確指出未來十年將對美國和世界格局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意義。拜登在《戰略》的引言中指出:“未來十年是美國推進國家利益尤其是戰勝地緣政治競爭對手的決定性十年”。暗指今后十年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關鍵十年。這是《戰略》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論斷,這個論斷曾在美國政府官員表態和主流智庫報告中多次出現,現在被吸收到《戰略》之中,反映了“全力遏制中國崛起”已是美國兩黨的共識,是美國上下對當前和未來世界安全形勢的基本判斷。
(二)關于美國的所謂“全球優先處理事項”
《戰略》明確指出了美國未來在全球事務中最優先的兩個事項,第一是領先中國、制勝俄羅斯;第二是合作應對共同挑戰。
在領先中國、制勝俄羅斯方面,《戰略》首先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定位進行了明確區分,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帶來的挑戰在重要性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俄羅斯對歐洲的地區安全秩序構成了直接和持續的威脅,它是全球混亂和不穩定的根源,但它缺乏中國具備的那種全方位能力。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盡管印度-太平洋地區將是中美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但中國構成的挑戰也具有重要的全球層面。”
1.關于應對中國
《戰略》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在兩個方面對美國構成挑戰,一方面,“中國國內國外雙循環的戰略使得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發展緊密相關,可以積極吸取全球化發展帶來的各種紅利,不斷增強其經濟實力。”另一方面,“解放軍不斷增強的軍事實力令美國非常擔憂。中國投資于一支正在快速現代化、在印太地區能力日益增強、實力和全球影響力不斷增長的軍隊,同時尋求削弱美國在該地區和世界各地的盟友”。因此,《戰略》認為,對于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未來十年將是決定性的十年”,當前美國正處在與中國長期競爭的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美國“當前做出的選擇和追求的優先事項將決定美國與中國在長期競爭中的地位。”
在與中國開展競爭的領域上,《戰略》指出,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在印太地區最為明顯,同時在經濟、技術、外交、發展、安全和全球治理等方面也都有競爭性,并逐步向全球競爭轉變。《戰略》妄稱,“印太地區國家處在中國壓迫的最前線,美國理所當然應該尋求方法確保他們的自由、安全和繁榮。”《戰略》稱,美國“將繼續優先投資于一支具有戰斗力的軍隊,這支軍隊能夠阻止對我們在該地區的盟友和伙伴的侵略,并能夠幫助這些盟友和伙伴進行自衛”。這些內容實際上是為美國干預印太地區事務尋找借口,也表明美國動用軍事力量介入印太地區安全事務的威脅現實存在。
《戰略》還包藏禍心,故意歪曲“一個中國”原則,為其干預臺海事務制造借口。《戰略》明確提出,美國“依據《與臺灣關系法》支持臺灣防衛,并保留打擊對臺訴諸武力(威脅)的能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戰略》在闡述“一個中國”政策時,刻意將《三個聯合公報》與所謂“與臺灣關系法”及“(對臺)六項保證”等非法文件并列提及,反映了美國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混淆“一個中國”概念、暗中支持“臺獨”的險惡用心。
《戰略》還指出,“在與中國開展積極競爭的同時,還將負責任地管理競爭”,希望“最終讓北京參與更正式的軍備控制,來尋求更大的戰略穩定”。這實質是美國企圖聯合其盟友迫使中國“入局”,按照西方游戲規則起舞。《戰略》雖然也指出美國“需要在氣候、疫情威脅、核不擴散、打擊非法毒品、全球糧食危機和宏觀經濟等方面與中國開展合作”,但卻顯示出意圖迫使中國按照美國規則為美所用的伎倆,值得我高度警惕。
2.關于應對俄羅斯
在對俄羅斯的戰略上,《戰略》認為,“過去十年來,俄羅斯政府選擇奉行帝國主義外交政策,目標是顛覆國際秩序”,指責俄羅斯制造了俄烏沖突、敘利亞危機等一系列國際爭端,并在國內實施獨裁統治,侵犯公民人權。對此,美國將繼續為烏克蘭提供“安全援助”,對俄實施制裁,加強防御和威懾,并繼續支持北約東擴,歡迎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進一步壓縮俄戰略空間。《戰略》認為,通過俄烏戰爭,“莫斯科的軟實力和外交影響力已經減弱……常規軍事力量被削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將繼續尋求“遏制并在必要時回應俄羅斯威脅美國核心利益的行動”,并積極應對俄羅斯的“核威脅”,通過對俄羅斯的全方位遏制實現對俄制勝。
3.在合作應對共同挑戰方面,《戰略》認為,當前國際社會需要應對的共同挑戰包括:氣候和能源安全、流行病和生物防御、糧食安全、軍備控制和不擴散、恐怖主義等。《戰略》也指出,“即使在國家間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美國也必須保持并加強在共同挑戰上的國際合作”。
(三)關于應對安全挑戰的所謂“途徑與方法”
《戰略》提出了有效應對“大國挑戰”和“共同挑戰”的多種途徑,最主要的有三條。
1.投資美國國內以保持美國的競爭優勢
《戰略》認為,“美國在國際上的強大源于其國內的強大。在一個相互關聯的世界里,外交和國內政策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美國未來在世界上的成功取決于我們在國內的力量和韌性。為了戰勝美國的競爭對手,美國需要通過關鍵的國內投資來保持和完善其競爭優勢。”《戰略》進而指出,從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一直并將繼續下大力實施現代工業重振和高技術創新戰略,改造國內關鍵基礎設施。這里一個特別重要的領域是半導體供應鏈。出于半導體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美國正尋求大力重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批準了2800億美元的研發投資,特別是在半導體和高級計算、下一代通信、清潔能源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美國還將通過加強投資審查、出口控制和反情報資源來“打擊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和其他削弱美國技術優勢的企圖。”
2.利用外交手段建立最強大的聯盟
《戰略》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的聯盟和伙伴關系在美國的國家安全政策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后必須深化和現代化。北約正在全力應對俄羅斯在歐洲的“侵略”,并在馬德里峰會上通過了一項廣泛的新議程以應對來自“中國的系統性挑戰”,以及從網絡到氣候的其他安全風險,并同意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新成立的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正在協調各種方法,為全球技術、經濟和貿易問題制定新的規則。在印太地區,美國建立和加強了美英澳安全伙伴關系(奧庫斯)、美日印澳四國集團、美英澳加新五眼聯盟等安全聯盟。《戰略》稱美國將繼續優先尋求整合美國在印太地區和歐洲地區各種聯盟的新途徑,并發展新的和更深入的合作方式。
《戰略》稱,美國將與歐盟和英國合作,推動歐洲盟友和伙伴在印太地區發揮積極作用,包括支持航行自由和維護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同樣,美國也將積極推動其印度-太平洋盟友與歐洲的盟友合作,在與中國進行競爭的同時對抗俄羅斯。
《戰略》稱,美國還將在中東、非洲、大西洋沿岸、南美洲開展內容廣泛的經濟、環境、科學、海洋和安全合作,以擴大美國的盟友和伙伴關系,擴大美國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戰略》公然將人權和干涉別國內政作為推進“美國安全利益”的政治工具。提出,“美國將在全球推進民主,反對獨裁主義,反對腐敗、數字壓制以及對選舉和獨立媒體的攻擊。美國將通過與有關國家政府、公民社會、獨立媒體和私營部門合作來防止可信信息被擠出,揭露虛假信息運動,并加強媒體環境的完整性。”聲稱將“追究侵犯和踐踏人權的國家的責任,打擊跨國鎮壓。”這些充分說明,美國的政治和經濟脅迫行為,以及干涉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行為將成為世界產生動蕩和不穩定、不安全的根源。
3.建設強大的軍隊
《戰略》聲稱,“強大的軍隊是推進和捍衛美國利益的重要手段。必要時,美國將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捍衛其國家利益。”《戰略》強調美軍的主要職責是:保衛國土,遏制對美國、美國的盟友和伙伴的攻擊和侵略,同時做好準備,在外交和威懾失敗的情況下,打贏國家間的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明確將中國列為美國在軍事上的主要挑戰,提出對中國將采取“綜合威懾”的戰略,遏制和戰勝中國。所謂“綜合威懾”戰略,就是綜合運用經濟制裁、常規力量和核力量對中國、俄羅斯可能的“侵略”實施多種威懾,迫使中俄等國放棄“侵略行為”,一旦威懾失敗,將毫不猶豫地訴諸戰爭,并確保打贏。具體措施可以概括為一個詞:“整合”——在軍事和非軍事領域加強力量整合、在美國本土以及利益攸關地區進行跨地區整合、在所有可能發生沖突的領域內實施整合、在美國政府內部實施整合,以及在盟友和伙伴之間進行整合。
《戰略》提出,烏克蘭戰爭凸顯了生機勃勃的國防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美國將投資一系列先進技術,包括網絡和空間領域的應用、導彈防御能力、可信人工智能和量子系統,并及時將新能力部署到戰場,使美軍更加現代化,使其具有致命的、有彈性的、可持續的、可生存的、敏捷的、反應靈敏的、作戰概念先進的作戰能力。美國還將與盟國和伙伴進行更深入的國防技術合作,以保障共同的軍事技術優勢。
《戰略》認為,核威懾仍然是美國的首要任務,也是綜合威懾的基礎。《戰略》妄稱,“美國的競爭對手和潛在對手正在大力投資新型核武器。到21世紀30年代,美國將首次需要威懾兩個主要核大國(顯然指的是中俄),它們都將部署現代化和多樣化的全球和地區核力量。為了確保美國的核威懾能夠應對美國面臨的威脅,美國將對三位一體核力量、核力量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以及核武器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并強化美國對盟國的延伸威懾承諾。”
(四)關于美國的所謂“區域戰略”
在印太地區,《戰略》指出,美國一方面“將擴大區域外交、發展和經濟接觸”,增強同亞太國家經貿聯系與合作,建設“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另一方面還將持續保持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通過不斷強化同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泰國的同盟關系,做好對包括南海問題、臺海問題、釣魚島問題、朝鮮核問題等地區事務的威懾和干預準備。
在歐洲地區,《戰略》指出,“歐洲一直是并將繼續是美國應對各種全球挑戰的最主要伙伴”。美國在歐洲的區域戰略主要是立足于加強北約,“支持北約繼續適應現代安全挑戰,包括強化網絡空間防御、氣候安全以及中國政策和行動帶來的日益增長的安全風險”,此外還將繼續扶持烏克蘭與俄羅斯開展對抗,并將中亞事務納入美國歐洲戰略,強化對中亞的滲透。
在美洲地區(西半球地區),美國將該地區視為自家“后院”。《戰略》指出,美國將“從該地區的民主穩定和制度中獲得安全和經濟利益”,因此美國的美洲戰略主要目標是發展地區經濟、維持地區穩定,同時“防止外部,包括來自中國、俄羅斯或伊朗的干涉或脅迫……并支持委內瑞拉、古巴、尼加拉瓜和任何民意遭到壓制的國家的人民實現民主自決”。
在中東地區,《戰略》指出,當前拜登政府新的中東政策框架發生了根本性的轉向,新政策框架的基礎是“利用外交手段緩和緊張局勢、降低新沖突風險并為地區穩定奠定長期的基礎”,重點是軍事威懾、加強伙伴能力、促進區域安全一體化、打擊恐怖主義威脅和確保全球商業自由流動。”同時保持姿態,準備在外交手段失敗的情況下使用其他手段,減少不穩定,防止恐怖主義輸出。
在非洲地區,《戰略》認為“非洲政府、機構和人民是一支重要的地緣政治力量……非洲國家是聯合國最大的區域投票群體之一。”美國未來將通過加強與非洲國家以及與“非洲聯盟、地方政府、公民社會、私營部門和僑民社區等地區機構的合作”實現美非關系的調整。
在北極地區,《戰略》指責“俄羅斯在北極地區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實現了軍事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并加快了演習和訓練行動的步伐。其咄咄逼人的行為加劇了北極的地緣政治緊張,造成了新的意外沖突風險并阻礙了合作。《戰略》還妄稱,“中國試圖通過快速增加在北極的投資、開展新的科學活動,以及利用這些科學活動進行具有情報或軍事應用雙重用途的研究,增加在北極的影響力”。指出美國必須加強在該地區的存在,并通過深化與北極地區盟友和伙伴的合作,維護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
二、對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的初步分析
長期以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體系包括三大戰略文件以及數十個支撐或補充性戰略文件。三大戰略文件按高低層次依次為:《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國家軍事戰略》。《國家安全戰略》屬最高層次的安全戰略文件,是綜合運用和發展各方面力量、為實現美國國家安全目標而進行的全局性籌劃和指導。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協調制定,總統發布。
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是在當前俄烏沖突持續緊張激烈的背景下發布的,反映出美國對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的認識判斷,特別是對中俄發展形勢的看法以及贏得與中俄大國競爭的戰略目標、方法手段,值得我高度重視。《戰略》的內容雖然龐雜,但總體上來看呈現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以贏得大國競爭特別是遏制打壓中國為主線
從特朗普任內開始,美國對主要威脅的認定發生重大變化,在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公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俄羅斯和中國被相提并論,都被描繪為試圖改變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大國”。拜登上臺后雖在許多政策上與特朗普背道而馳,但是在對中、俄的遏制打壓和敵對態度上卻不謀而合。在這個方面,新版《戰略》所表現出的政策延續性遠大于變化性。在《戰略》所言的“決定性意義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都將以贏得與中俄的大國競爭為主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把中國列為頭號競爭對手,核心目標是布局打壓中國崛起。從中可以看出,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和冷戰思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也反映出美國對華政策實際上始終圍繞兩大目標來展開:一是服從服務其國家利益;二是亡我之心不死,西化、分化、弱化中國是美對華政策的根本目標。對此,我必須保持清醒認識。
(二)以強化外交和聯盟關系為重要手段
拜登上臺后,極力彌補特朗普時期造成的與盟友外交關系裂痕,重新修復與其盟友的關系。新版《戰略》大肆宣揚盟友關系對美國而言至關重要,極力安撫拉攏盟友,欲借盟友力量增加在“大國競爭”中的制勝籌碼。但我們要看到,美國即使對待盟友也從來都是利益至上的。美國借俄烏沖突造成歐洲經濟衰退,使歐洲深陷能源危機并面臨去工業化風險,而自身則借機大發戰爭橫財并成為歐洲重要的能源輸出國,充分表明美國所謂的盟友關系僅僅是實現“大國競爭”的手段而非目的。
(三)以軍事實力為支撐對中俄等國實施恐嚇威懾
美國一方面大喊加強合作,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另一方面又在技術創新、網絡空間、經濟貿易等領域“塑造規則”,脅迫世界在美國指揮棒下起舞;另一方面,大規模增加軍事預算,大力增強軍事實力,直言要“在全球推進民主、維護人權”,“必須時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以達成美國的政策目標。”儼然一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勢。美國作為在全球煽風點火的國家,對許多所謂的“共同挑戰”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是始作俑者,對此美國不僅不自我反省,反而以軍事實力撐腰,以武力恐嚇、威懾、脅迫世界,深刻反映出其霸權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好戰本質。
總的來看,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仍以美國優先為標準,力圖推動世界秩序沿著美國利益軌道運行,道路之爭、制度之爭、集團對抗、意識形態對抗色彩突出,對世界和平、地區穩定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文章來源于戰略前沿技術 ,作者遠望智庫預見未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