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7日起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逐夢藍天》,以秦天、趙德良、張長江、鄭有福四個航空家庭為主線,通過三代航空人的故事,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間中國航空工業發展過程。
劇中有一段這樣的情節:改革開放伊始,許多私企高薪到劇中的“西飛”挖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廠長阻止不了眾多想跳槽的職工,只能干著急。這時,已經退休的老廠長秦天趕到現場,對職工們說:不是黨員的,脫下工作服留下工作牌就可以走人;但請黨員同志們暫時留下。
隨后,秦天帶領這些想離開廠子的黨員同志們再次參觀了廠史館,看到炮火中維修戰機艱難起家的老一輩們不怕犧牲忘我拼搏的一張紙照片,大家無不留下了熱淚,誰也沒再提跳槽的事。
哪里肯給高薪就往哪兒上,這在平時,我們覺得天經地義再正常不過,然而置身《逐夢藍天》那樣的特定情節特定語境中,你會近乎本能地鄙視那些只為個人稻粱謀而追逐高薪離廠的人,更不會瞧得起劇中那位放棄大學所學飛機制造專業到南方當倒爺的年輕人----雖然他發了財、很時尚。
為什么觀眾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因為劇情營造了一群為了國家甘愿奉獻犧牲的英雄形象,是他們激活了觀眾心底滿滿的潛在善念。
影片《血戰臺兒莊》中有這樣的情節:冒著倭寇飛機狂轟濫炸,一輛滿拉著銀元的卡車艱難前行。因為要為部隊“留點種子”,某指揮官擅自撤退,受到老首長的怒斥:“糊涂!國家都要沒了,還留什么種子?”為了重新奪回陣地,敢死隊員們陣前列隊,長官給每人發一大把銀元。然而最后,敢死隊員們全都松開了手掌,任白花花的銀元撒了一地:“命都不要了,還要銀子干什么?”
粟裕曾回憶井岡山時期紅軍打民團的故事:那些團丁嗷嗷叫地沖鋒,可只要被紅軍戰士用竹叉叉住脖頸,摁到稻田的冷水里,立馬跪地求饒。原來他們服用了朱砂,嗷嗷叫地往前沖,并不是真的勇敢,而只是“發豬頭瘋”。
黃克誠曾回憶井岡山時期紅軍取消軍餉的事。紅軍一開始還勉強發得起餉,可后來籌款越來越難,毛主席便提出取消軍餉。黃克誠認為,自古當兵吃餉,哪有取消軍餉的道理?很多紅軍官兵都與黃克誠一樣,認為這不切實際,難以施行。可后來,黃克誠感嘆,紅軍還真的做到了,而且打出了古今中外從沒有哪支軍隊有過的超強戰力。
一支部隊,到了靠幾兩大煙土幾塊現大洋支撐戰力的地步,說明這支部隊已經快完蛋了。
按照今天的做法,紅旗渠工程應該是對外招標,讓專業的公司中標施工。可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哪有這錢?最后,是中國共產黨激發凝聚起林縣人民理想信念的力量,完成了施工。
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把國民黨反動派趕出大陸,把16國“聯合國軍”趕出朝鮮、完成新中國“兩彈一星”……這些如果都作為工程,面向全球招標,讓俄羅斯私人軍事公司瓦格納那樣的雇傭軍集團來施工,能不能實現勝利?退一步說,即便靠雇傭軍能夠取勝,當時我們到哪里籌得到那樣天價的“工程款”?
如今我們動輒說什么“政府購買服務”,而就如核心技術等不來、買不來、要不來一樣,真正重要的關鍵服務,又豈是輕易“購買”可得?
如今許多人太過迷信資本的力量。且不論資本逐利往往造成經濟危機等巨大副作用破壞力,更讓我們不能不承認的是,許多奇跡,根本不是資本所能創造的。真正強大的力量,來自人民向善向上的理想信念。
孟子說“人皆可為堯舜”。“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這是王陽明心學的觀點。毛主席說“六億神州盡舜堯”。人類向善向上的力量一旦被激發凝聚起來,那是資本所遠不可及的。
欲激發起人性中善的力量,首先要相信這股力量的存在和神奇。此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激發起人性中善的力量,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樣的偉大組織,犧牲奉獻當前,帶領廣大黨員,把“優先背炸藥包”視為共產黨員才有的特權,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作者單位: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