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趙磊:馬院教授,名不副實!
點擊:  作者:趙磊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9-20 09:02:09

 

1.jpg


一、問題的緣起

陸博士轉來四川某大學馬院哲學教授的“一個批判”,名曰《對勞動價值論的一個批判》(文章附后),以下簡稱《批判》。

《批判》的對象,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批判的任務,是給馬政經的教師和學生下戰書。

《批判》的作者作為馬院教授,我說他“名不副實”。說他名不副實,不僅是說他作為“馬院教授”名不副實,而且是說他作為“反馬教授”也名不副實。

為什么“名不副實”?我暫且先不討論《批判》有沒有事實邏輯做支撐(作者居然編造出晚年馬克思放棄了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的彌天大謊),即便是起碼的理論邏輯,在這位馬院教授展開的“批判”中,也是亂得一塌糊涂。

“反馬”而且要對得起“教授”的名頭,起碼在邏輯上要能自圓其說吧?“反馬”的理論邏輯如此混亂不堪,作為“反馬教授”,夠格么?

一個人總有自己不懂的事情,能夠坦承這一點,這叫“專業”。一個人知之甚少,但是卻以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叫什么?這叫“不專業”。能夠坦承自己不懂的人,是聰明。坦承自己不懂,而且能夠虛心學習的人,是智慧。能包容“非專業”人士的人,是境界。能提醒那些“什么都懂的人”,是善意。

對于這位馬院的哲學教授,我固然應該包容他的“不專業”,但是,出于善意,我有必要提醒他,不要因為自己的無知,就肆意歪曲馬克思,更不能無中生有編造謊言。

讀了馬院教授的《批判》,我總的看法是:這是一個連起碼的理論邏輯都不遵守的、想當然的胡說加謊言。該教授的所謂《批判》,不過是重復(而且是低水平重復)反馬克思主義的陳詞濫調罷了,這些陳詞濫調在馬學界早就被批臭了。

我原本覺得,這些陳詞濫調不值一駁。但是,考慮到馬院教授的《批判》是由馬政經專業的青年教師轉來的,也就是說,《批判》不僅代表著這位馬院教授的觀點,而且也可能已經忽悠了馬政經的博士。一個著名大學的馬院哲學教授,這樣的忽悠會不會誤導更多的學生?

一想到這里,我就不能視而不見,我就覺得必須給予駁斥??紤]到個人隱私,以下簡稱《批判》的作者為“馬院教授”。接下來,我按照馬院教授展開的“批判”內容,對《批判》作出如下批判。

二、商品價值是所有權創造出來的嗎?


馬院教授說:“商品的價格包含勞動以外的其他要素。比如,所有權。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似乎構成了價格的一個部分”。

看來這位糊涂的馬院教授,壓根兒就不知道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所以他以為,價值與價格就是一個東東:價格就是價值。雖然馬院教授用“似乎”的語氣,來確認資本家的“所有權”或“占有權”創造了“商品價格”,但是按照他的糊涂邏輯,既然商品價格有“一個部分”是資本家的所有權下的崽兒,那么,資本家的所有權理所當然地會創造出商品價值來了。

馬院教授的所謂“所有權創造價值”的觀點,一看就是沒有政治經濟學常識的“無知者無畏”。

其實,“所有權創造價值”的觀點,也是馬院教授從別人那里抄來的。把資本家的所有權(生產資料所有權)當成商品價值的來源,這是在干什么?這是在混淆“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是馬克思早就批判過的庸俗經濟學的胡說八道。稍微有點馬政經常識的本科生都知道,把生產資料所有權當做價值的源泉,實在是無知得可以。

至于馬院教授把價值和價格混為一談,可見他連政治經濟學起碼的常識都很欠缺。

三、理論基石有什么用?

馬院教授說:“勞動價值論并不適用于分析資本主義的各種現象,例如,商品價格,經濟危機等。馬克思只需要指出資本主義會不斷地尋求價值增殖,從而造成兩極分化、經濟危機就足夠了。即使拋棄勞動價值論,也不會影響對于資本主義的各種機制的分析。”

這位教授的這句話想說明什么?但凡懂點形式邏輯的人都會說:不知所云。

何謂“不知所云”?可憐的馬院教授完全搞不清楚基本理論是干什么的,他認為在理論分析過程中,基本理論完全沒用。

勞動價值論為什么不能用來分析商品價格?價格只不過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你不知道商品價值,怎么把握商品價格?

馬克思主義者未必一定要直接用勞動價值論來直接分析經濟危機。但是,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整個理論體系的基石。沒有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怎么展開分析?

不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實任何理論都需要基石??杀氖?,馬院教授完全搞不清楚理論基石是干什么的——就像修大樓一樣,他認為,大樓完全不需要地基,直接在地面上碼磚頭塊兒就行了,用馬院教授的話說:“即使拋棄大樓的地基,也不會影響大樓的建筑。”

按照“理論基石無用論”的邏輯,既然食物最終都會變成大便,那么食物就純粹是多余的東西,大家直接吃大便好了。

這就是一個馬院教授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認知水平。

此外,馬院教授對理論基石的“批判”,完全是無中生有的捏造。頭腦正常的人都知道,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但這并不等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只有基石而沒有其他的理論了。

進行馬克思主義分析,不是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直接運用勞動價值論就ok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怎么可能只有“勞動價值論”這樣唯一的理論分析呢?

在馬院教授眼里,一個理論體系的基石與具體分析工具以及分析過程究竟有什么關系,他完全處于無知的狀態。無知也就罷了,他還拿勞動價值論來為自己的無知背鍋。這叫什么來著?這叫“既神馬又神馬”——至于“神馬”是什么,我就不說了。

四、從“理想”中推導出了共產主義?

馬院教授說:“勞動價值論只是一個理想,它從來都不會是現實的,由勞動價值論推導出的未來社會,要求‘各盡所能’和‘按需分配’。”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他的意思是說,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從勞動價值論這個“理想”中推導出來的未來社會。也就是說,勞動價值論不過是馬克思虛構出來的“理想”,然后呢,馬克思又從這個虛構的“理想”中推導出了共產主義。

額的個神,原來勞動價值論并不是對商品經濟的客觀描述,而只是馬克思虛構出來的“理想”!

買噶的,原來馬克思是從勞動價值論這個虛構的“理想”中,推出了共產主義社會!

在這位馬院教授的眼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并不是“事實判斷”,而是馬克思心中的“理想”——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姓馬”跟“信馬”的差距,會如此之大。

那么勞動價值論究竟是事實判斷,還是虛構的“理想”?換言之,馬克思的價值范疇究竟是“主觀想象”,還是“客觀事實”?對于這個問題,我建議馬院教授去讀讀拙文:《馬克思的價值范疇何以客觀》(載《社會科學輯刊》2020年第3期)。

如果馬院教授讀這篇文章感到吃力,我建議他讀讀我發表的多集通俗網文:《馬克思的價值范疇何以客觀》。

這位馬院教授把共產主義看作是馬克思從勞動價值論“理想”中推導出來的未來社會,這說明這位無知的馬院教授既不知道“勞動價值論”的含義,也不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恕我直言,我對某些馬院的現狀感到由衷的悲哀。

我很想知道,馬院教授是怎么推導出馬克思的這個“推導”的?他是不是以為,馬克思抽著廉價雪茄,一個人關著陋室里,然后寫方程一樣地從勞動價值論的“理想”中,推導出了未來社會?

至于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想必這位馬院教授也是聞所未聞了。不然的話,他怎么會大言不慚地展開自己想象出來的“勞動價值論的推導”呢?

五、“中介化”是個什么鬼?

馬院教授說:“(馬克思的)所有這些要求都可以歸結為‘去中介化’,即取消人的中介或物的中介。然而,歷史的發展本身就是‘中介化’的過程,貨幣、商品、金融等已經為此做了證明。”

馬院教授的這話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說:歷史越發展,人類越進步,中介所(比如婚介理財房產培訓什么的)就越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中間鏈條就越長。如果去掉“中介化”,或者把人與人之間的中間環節簡化了,那就是文明的倒退,就是禮崩樂壞,就會天下大亂。

馬院教授把商品經濟視為永恒范疇,這是不是一種“夏蟲式的無知”?我先暫不討論這個問題——如果W教授實在是困惑的不能自拔,我建議他讀讀拙文:《勞動價值論的歷史使命》(載《學術月刊》2005年第4期),《“勞動決定價值”是勞動異化的結果》(載《學術月刊》2019年第11期)

馬院教授把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歸結為“去中介化”,他究竟想“批判”什么呢?他之所以把共產主義解讀為“去中介化”,無非是要告訴我們:你共產主義要“去中介化”嗎?那是做夢,那是倒退,那是烏托邦。中介化去得了嗎?中介機構只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鏈條越來越長,其長度可以繞銀河系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圈圈。

馬院教授所謂的“去中介化”,充分展示了他的淺薄。大家想一想,這位馬院教授所說的 “中介化”,在經濟學里應該叫什么呢?在經濟學里,所謂“中介化”就是“分工深化”,也就是部門內部、部門之間的分工趨于深化。這是經濟學的ABC,不贅述。

這位馬院哲學教授既不懂馬克思主義的分工理論,也不懂西方經濟學的分工理論??吹綕M大街有很多婚姻中介、房產中介、理財中介、培訓中介,于是他就糊里糊涂地用“中介化”,來顯擺他對“分工深化”的糊里糊涂的認知。

六、簡化中間環節是歷史倒退?

馬院教授把馬克思的未來社會定義為“去中介化”,把馬克思的未來社會看作是歷史倒退,這說明了他壓根兒就不知道馬克思的分工理論。

關于馬克思的分工理論,這里就不贅述了。

我曾經讓我的博士生討論過“消滅分工”的問題。在馬克思的分工理論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消滅分工”——簡單提一下,馬克思的“消滅分工”,實際上是要消滅“舊的分工”。

對于馬克思“消滅分工”的理論,現代的、當代的那些庸人們(俗稱“經濟銀”)很不以為然。

為什么不以為然?就跟這位馬院的哲學教授一樣,當代的庸人們就如同“不可語冰”的夏蟲一樣,他們從現存世界既有的舊分工的思維框架出發,根本就無法理解馬克思的“新的分工”何以可能,根本就無法理解新的分工取代舊的分工的歷史必然性。

在當代庸人們看來,舊分工的消亡就是天下大亂;分工都消亡了,那不是歷史的倒退嗎?那不是文明的解體嗎?那不是禮崩樂壞嗎?于是,他們譏諷馬克思“消滅分工”的理論是烏托邦。

為了做實這個“烏托邦”,西方經濟學還提供了“硬核”的理論依據:分工能帶來效率??!分工能提高效率是經濟規律,未來社會要消滅分工,那不是不要效率了么?那不是要跟經濟規律對著干么?所以,馬克思的“消滅分工”純粹是在做大頭夢,是要把歷史拉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

有西方經濟學的“效率”在前面打樣,馬院教授的“中介化”不過是在西方經濟學的屁股后面邯鄲學步,于是我們聽見他喋喋不休地重復著車轱轆話:“歷史的發展本身就是‘中介化’過程”……

這位馬院教授的“中介化”之所以荒謬,我在公開刊物發表的文章《澄清質疑共產主義的三個理論困惑》中,已經做了分析(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年第4期),這是一個ABC的問題,這里就不贅述了。

如果馬院教授看到我這篇網文后依然為“中介化”感到困惑,我建議他去讀讀《澄清質疑共產主義的三個理論困惑》。

七、什么是“對象化”?

馬院教授說:“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早期的哲學研究在政治經濟學上的映射,承襲了馬克思早期的‘對象化’思想。‘剝削’概念實質上是人道主義的暗示,馬克思在后期從人道主義走向了科學與實證,強調從歷史的客觀發展歷程看問題,至此已經不再需要‘剝削’的概念了。換言之,抽掉勞動價值論,實質上是在貫徹馬克思后期研究的要求。”

在跟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較勁的最后時刻,這位馬院哲學教授終于亮出了他的專業武器,搬出了“對象化”來抽打馬克思。

馬院教授拿“對象化”說事,無非是想否定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性質:既然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對象化”思想的衍生品,那么勞動價值論就不是一個科學實證的理論,而只能屬于哲學或者是倫理學之類的“非科學”理論。

那么,這位馬院教授為什么會神秘兮兮地用“對象化”來否定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性質呢?他之所以用“對象化”來證明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的“主觀想象”,無非是因為“對象化”這個范疇,是黑格爾哲學、黑格爾主義的重要范疇。

什么是“對象化”?“對象化”的“化”,就是變化的過程。在黑格爾那里,所謂“對象化”,就是自我意識的外化和異化;而這個“自我意識”,則是“對象化”的起點和基礎。換言之,“對象化”是絕對精神作為自我意識的外化和異化;或者說,“對象化”是絕對理念的呈現。

在黑格爾哲學里,“對象化”是絕對精神演化的歷史。“對象化”的過程,是精神外化為宇宙萬事萬物的歷史過程。在“對象化”的過程中,精神成了“先在的”東西,成了優先于客觀物質的“第一性”的東西。

馬院教授之所以要喋喋不休“對象化”如何如何,無非是想把馬克思的“對象化”跟黑格爾的“對象化”摁在一口鍋里煮爛,從而將馬克思打入唯心的隊伍中去,然后給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貼上“非科學”的標簽。如此而已。

八、謊言是如何編造出來的?

馬院教授不僅把馬克思的“對象化”跟黑格爾的“對象化”混為一談,而且還無中生有地說:馬克思在思想成熟之后,“從人道主義走向了科學與實證,強調從歷史的客觀發展歷程看問題,至此已經不再需要‘剝削’的概念了。換言之,抽掉勞動價值論,實質上是在貫徹馬克思后期研究的要求。”

馬院教授的這段話,前后跳躍很大。他要表達的意思是:馬克思從“對象化”這個唯心的范疇出發,炮制出了“價值”和“剩余價值”;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是馬克思出于人道主義的同情心,憑空構造出來的道德理論;后期的馬克思終于覺醒,毅然要求拋棄(抽掉)勞動價值論。

在這位馬院教授看來,由于馬克思覺得工人很可憐,所以就主觀建構出了“勞動創造價值”和“剩余勞動創造剩余價值”的神話故事來;由于馬克思被主觀偏見蒙蔽了雙眼,所以就看不到生產資料所有權才是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的偉大力量。

他的“對象化”就這么個意思。

一言以蔽之,在這位馬院哲學教授眼里,勞動價值論不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客觀描述,而純粹是馬克思強加給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一個虛假的理論,當然也就不是科學的理論。

不僅如此,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不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的嗎?既然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虛構出來的理論,那么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和“剝削”概念當然也就“至此已經不再需要了”,因為它們純屬多余的東東。

滑稽的是,這位馬院教授的思維不僅“前后跳躍很大”,而且邏輯之混亂更是令人吃驚:他一邊斷言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是“人道主義的暗示”,一邊又說成熟的馬克思終于“從人道主義走向了科學”。

眾所周知,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成熟的理論標志,如果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都只能屬于“人道主義的暗示”,那么成熟的馬克思又怎么能夠“科學”起來呢?

既然馬院教授斷言,拋棄了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標志著馬克思“從人道主義走向了科學”,那么請這位教授告訴我:“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又是個神馬東東呢?

既然馬院教授斷言,拋棄了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是在貫徹馬克思后期研究的要求”,那么請這位教授告訴我:“馬克思后期研究的要求”又是個神馬東東呢?

謊言一旦開了頭,就需要更多的謊言來掩蓋。如此謊話連篇,我真不知道,馬院教授如何將“馬克思的要求”繼續編造下去。

九、何謂馬克思的“對象化”?

馬院教授固執地站在黑格爾的立場來解讀馬克思的“對象化”范疇,說明他根本就不知道馬克思跟黑格爾以及費爾巴哈的區別所在。

眾所周知,馬克思的“對象化”不僅受到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影響,而且馬克思的“對象化”有一個發展、揚棄的過程。

我請陳雨森同學統計了一下,在《資本論》中,“對象化”概念一共出現過127次,“對象性”概念出現了18次;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象性”概念出現過兩次。

我們都知道,《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著作,而《德意志意識形態》則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奠基之作,它們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性著作。這里我要強調的是,雖然馬克思的“對象化”跟黑格爾的“對象化”以及費爾巴哈的“對象化”,寫法都一樣,但是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的“對象化”既不同于黑格爾的“對象化”,也不同于費爾巴哈的“對象化”。

馬克思的“對象化”屬于辯論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范疇。馬克思的“對象化”的主體,不是抽象的精神意識,而是“現實的人”。這一點,讀過《德意志意識形態》的人就都不會產生誤解或歧義。

黑格爾的“對象化”屬于唯心主義范疇。黑格爾的“對象化”的主體,是純粹的自我意識,是類似于上帝的“絕對精神”、“絕對理念”。

費爾巴哈的“對象化”比黑格爾進了一步,他開始超越或者批判黑格爾“對象化”中的唯心主義。盡管費爾巴哈的“對象化”屬于唯物主義范疇,但是它屬于舊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范疇。費爾巴哈“對象化”的主體雖然是人而不是神,但他說的這個“人”,仍然是抽象的自然人,跟馬克思的“現實的人”有本質區別。

所以,馬克思的“對象化”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對象化”是不同的,是有本質區別的。這是馬學界的常識。我納悶的是,這位馬院的哲學教授怎么就不知道這個常識呢?

由于混淆了馬克思的“對象化”與黑格爾的“對象化”,于是馬院教授便想當然的認為,馬克思的“對象化跟黑格爾的“對象化”一樣,承認意識之于客觀對象具有先在性,由此將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打上了“非實證”的“人道主義暗示”的標簽。

這是馬克思的“對象化”嗎?當然不是;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嗎?當然不是;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嗎?當然不是。

十、剩余價值論是不是事實判斷?

馬院教授說:“剝削這個概念實質上是人道主義的暗示”。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和剝削范疇,其實根本就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完全是馬克思的主觀想象;是馬克思出于同情工人階級搞出來的道德譴責,是一種純粹的價值判斷,所以是“人道主義的暗示”。

這位教授把馬克思定位在“道德家”的范疇,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歸結為倫理道德的范疇,從而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排除在科學之外。于是乎,如同狹隘的主流經濟學一樣,馬院教授把剩余價值理論以及“剝削”范疇,當做了基于人道主義的“價值判斷”,而不是基于實證科學的“事實判斷”。

剩余價值論到底是價值判斷,還是事實判斷?剝削究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抑或僅僅是馬克思出于同情工人階級,憑空捏造出來的事情呢?

把剩余價值論當做“價值判斷”而非“事實判斷”的人,在今天并非個例。對此,我曾經寫過文章進行澄清(趙磊:《為資本論一辯》,載《當代經濟研究》2008年第6期)。

上個月,簡老師發給我一個否認剝削存在的《師生對話剝削論》,我專門寫了三集網文《駁“師生猥褻剝削論”(載《昆侖策》2023-8-14),給予駁斥。

恕我直言,如果給這位馬院教授推薦嚴肅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論文,我估計他未必讀得懂。所以,如果他對剩余價值論是否屬于事實判斷而感到疑惑的話,我建議他去讀讀我最近在《昆侖策》發表的通俗網文:《駁“師生猥褻剝削論”》。

如果他不服氣,說鄙人低估了馬院教授的理解能力和學術水平,那我就建議他讀讀拙文:《為資本論一辯》(載《當代經濟研究》2008年第6期)。

最后說明一下,這篇網文對事不對人,如有得罪,伏請馬院教授海涵。

【附錄】《對勞動價值論的一個批判》
1. 商品的價格包含勞動以外的其它要素,例如所有權。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似乎構成了價格的一個部分。

2. 勞動價值論并不適用于分析資本主義的各種現象,例如商品價格、經濟危機等。馬克思只需要指出資本主義會不斷地尋求價值增殖,從而造成兩極分化、經濟危機就足夠了。即使拋棄勞動價值論,也不會影響對于資本主義的各種機制的分析。

3. 勞動價值論只是一個理想,它從來都不會是現實的。由勞動價值論推導出的未來社會,要求“各盡所能”和“按需分配”。前者要求取消勞動力市場,每個個體都進行勞動;后者要求取消商品市場,達成生產與需求的直接對應。所有這些要求都可以歸結為“去中介化”,即取消人的中介或物的中介。然而,歷史的發展本身就是“中介化”的過程,貨幣、商品、金融等已經為此做了證明。

4.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早期的哲學研究在政治經濟學上的映射,承襲了馬克思早期的“對象化”思想。“剝削”概念實質上是人道主義的暗示,馬克思在后期從人道主義走向了科學與實證,強調從歷史的客觀發展歷程看問題,至此已經不再需要“剝削”的概念了。換言之,抽掉勞動價值論,實質上是在貫徹馬克思后期研究的要求。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