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按】:2018年4月19日,微信公眾號“經濟學家圈”發表了題為《晏智杰:不能容忍過時的理論來阻撓改革開放 比如勞動價值論》的文章,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前院長晏智杰教授。在這篇文章中,晏智杰教授認為:“勞動價值論經過我的研究,認定它是一個特殊原理,是在特殊假定條件下得出的結論,而不是一個普遍真理”,“你們說,還能再頑固堅持這種傳統理論嗎?還能容忍依據這樣過時的理論來攻擊和阻撓改革開放嗎?”,“要不要重新認識傳統的勞動價值論,要不要重建經濟價值論,已經成為關系中國改革開放前途命運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為促進討論,察網特刊登吉林財經大學丁堡駿教授《不懂得牛頓,何談愛因斯坦?——評晏智杰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發展”》一文。本文原收錄于《<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一書。誠摯感謝丁堡駿教授授權察網發布。
(晏智杰,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
晏智杰教授近年來一直以改革的促進派自居,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進行了“發展”。晏智杰的理論“發展”一面世,立即受到理論界的強烈的批判(當然這些批判都是嚴格限定在學術研究范圍內的)。最近讀到晏智杰教授的三篇答辯文章,一篇是回答衛興華教授的,題目是《本本主義不是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思維方式——答衛興華教授》;另一篇是回答吳易風教授的,題目是《伽利略、牛頓、勞動價值論及其他——讀弗利教授文章有感》。這篇文章沒有直接提到吳易風教授的名字,但從其引文的注釋中很容易發現其論戰的對象是吳易風教授;晏智杰教授的第三篇文章是回答我的,題目是《究竟在為誰辯護?——評〈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辯護〉》。讀罷這三篇文章,使我感到非常迷茫,特將以下幾個方面疑問向晏智杰教授以及所有關心這一理論問題的同行專家進行請教和交流。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一、中國改革是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相矛盾的嗎?
讀了晏智杰教授的這三篇答辯文章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晏智杰教授不像是在進行學術探討,倒好像是在找政治避難場所。他把自己的一切受到學術界批判的錯誤觀點都貼上“改革”的標簽,以便回避學術界對他的批判。相反,把一切反對自己觀點的人都說成是阻礙改革的保守勢力。似乎中國改革真的是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背道而弛似的。例如,晏智杰教授說:
【“我主張尊重實踐、轉變觀念和積極探索的態度和方法,而不贊同奉行本本主義;我從勞動價值論與實踐之間關系的角度,既肯定了它的偉大歷史意義和積極的革命作用,又指出它已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甚至成了改革和發展的某種‘理論瓶頸’;我分析了勞動價值論在理論分析和邏輯上的前提、限制條件極其缺陷,指出它是一個特殊的相對真理,而不是一個普遍的絕對的真理;我甚至還提出應當重建經濟學的價值論和分配論,從而為不斷深化的經濟學理論建設和中國經濟改革、特別是為基本理論的革新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根據,等等。這些就是被衛教授視為‘批判和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從而他要批判的基本理論觀點”。】[1]
對一個不熟悉晏智杰教授關于勞動價值論的觀點的人,讀了晏智杰教授的這段話還真的會誤認為是晏智杰教授受到了錯誤的批判。 但是,讀過晏智杰關于勞動價值論的著作和論文的人,都會知道晏智杰在這里為自己所做的畫像是否如實地反映了他自己的本來面目。晏智杰不過是把自己,一個反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人,打扮成為一個既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又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事實上,究竟誰在奉行本本主義?奉行的是誰家的本本主義?死抱早已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庸俗經濟學觀點不放,算不算是本本主義? 有一點經濟學說史常識的人讀一讀晏智杰教授的有關著作自然能夠對這類問題得出一個客觀公正的結論。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晏智杰教授是怎樣肯定勞動價值論的偉大歷史意義和積極的革命作用的呢? 晏智杰把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限定為“簡單商品生產,甚至是實物交換。”[2]既然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是簡單商品生產,甚至是比它更早的實物交換,那么,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社會勞動價值論就不再適用了。因此,馬克思面對資本主義社會所完成的勞動價值論,自然也就是一個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過時了的理論,在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過時了的理論基礎上,馬克思又創立了一個沒有科學基礎的剩余價值理論。所以,按照晏智杰教授的邏輯推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是在這樣一個不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的盲目的左傾運動。也許,晏智杰教授主觀上也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邏輯結論。但是,從晏智杰教授關于勞動價值論適用范圍是簡單商品生產,甚至是物物交換這一前提出發,作為任何一個思維健全的人,都不可能得出另外別的結論。在晏智杰教授的眼里,蘇聯、東歐、中國等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勝利,不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各個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都是在偶然條件下發生的偶然事件,沒有必然性。晏智杰把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限定為“簡單商品生產,甚至是實物交換”,不僅對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不能接受,而且對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英國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大衛·李嘉圖及其追隨者來說,也是無法接受的。大衛·李嘉圖及其追隨者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他們所用心研究和積極闡述的勞動價值論,對他們所面臨并生活在其中的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說法。晏智杰教授的主要錯誤在于,他對于歷史上西方關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論戰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反對馬克思主義兩種思潮認識上存在偏差,消極地吸收了西方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一些觀點,認為中國改革是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相矛盾的(用晏智杰教授自己的話說就是“成了改革和發展的某種‘理論瓶頸’”)。在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發展史上,反對勞動價值論的人幾乎毫無例外地都用《資本論》第三卷的生產價格理論去否定第一卷的價值理論。西方經濟學界關于轉形問題的討論,從本質上說就是關于勞動價值論存廢問題的爭論。西方所有反對勞動價值論的人,都堅信價值到生產價格的轉化是不能得到科學證明的,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企圖證明兩個恒等關系不能同時存在。西方所有同情和堅持勞動價值論的人,都試圖用各種方法去證明兩個恒等關系能夠同時存在,從而進一步證明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的科學命題。晏智杰教授在深化勞動價值論的名義下,繼承了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反對勞動價值論所有這方面的觀點。晏智杰教授在《勞動價值論新探》一書中用第三篇12——16章介紹西方關于轉形問題的討論,目的是得出否定勞動價值論的結論。在《本本主義不是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思維方式——答衛興華教授》一文中,晏智杰教授還宣稱:
【“馬克思以其生產價格理論或價值轉形理論,試圖為市場價格決定提供一個與其勞動價值論一元論相統一的論證,但是研究表明這沒有成功。……我們不知道以捍衛勞動價值論自居的衛教授何以不談這一點。”】[3]
也許有人會拍手為晏智杰教授喝彩,質問得好!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晏智杰教授如此博學,為什么對國內外堅持勞動價值論的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視而不見呢?關于轉形問題,在西方百余年來的論戰中大體上形成三派觀點:一派是勞動價值論的反對派,由歐根·馮·龐巴維克、保羅·薩繆爾森等資產階級主流經濟學家組成,他們從資產階級立場出發,瘋狂地向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進攻;一派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堅持者,他們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對資產階級的進攻和批判進行回擊和反駁,這一派經濟學家有希法亭、安瓦·塞克等;第三派經濟學家是勞動價值論的同情者,他們不認為勞動價值論是必須堅持的唯一科學的理論,但他們認為勞動價值論至少不是像薩繆爾森等所認為的那樣在數量上不能證明。這一派經濟學家的代表森島通夫用馬爾可夫鏈描述轉形過程的數學恒等關系,至今仍被一批又一批數理經濟學者所推崇。在國內,也有許多學者對這個問題繼續做深入的研究。筆者在《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上發表了題為《轉形問題研究》一文。我自認為該文對于轉形兩個恒等關系的證明是有說服力的。針對晏智杰教授關于轉形問題上的其他錯誤,筆者在《勞動價值論不說明價格嗎?——與晏智杰同志商榷》一文中曾這樣寫到:
【“因為晏智杰教授也用兩個相等關系不能同時成立作為理由來否定馬克思的生產價格理論,所以,在這里我不得不向晏智杰教授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就轉形理論中的兩個相等關系不能同時成立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來反駁我,否則就不要再以轉形問題作為立論來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4]
所有這些晏智杰教授并沒有如實地向國內學人介紹,而是繼續以一種嘲諷的語氣說“迄今為止,中外學者尚未見有誰能夠提出一種解法,從理論上證明上述兩個相等關系可以同時成立,除非再作出某些假定,…”[5]這就是晏智杰教授所謂的“尊重實踐、轉變觀念和積極探索的態度和方法”。 現在我仍希望晏智杰教授能在勞動價值論研究的這些關鍵問題上做些踏實的工作,而不要熱衷于出多少部著作。現在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晏智杰教授所謂的“分析了勞動價值論在理論分析和邏輯上的前提、限制條件極其缺陷,指出它是一個特殊的相對真理,而不是一個普遍的絕對的真理”。關于晏智杰教授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分析條件和邏輯前提的界定為什么不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我在《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辯護》一文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在此不必重復[6]。
這里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需要澄清,這就是如何認識一種理論的局限性?一種理論有局限性,是不是就意味著這種理論從其產生的那一天開始從來就沒有正確過?人們認識到某種理論有某種局限性,是不是人們就要從頭否定這一理論?把這一理論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所有否定這一理論的所有奇談怪論都說成是正確的?在物理學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對有局限性的牛頓定律的發展。那么,是不是人們因為有了愛因斯坦相對論就要從頭否定牛頓定律?將牛頓定律產生時人們對他的攻擊、甚至將牛頓定律后來在中小學課程學習時中小學生所產生的種種誤解都一一加以推崇?晏智杰教授時常也謙虛稱自己所擁護的要素價值論不一定正確。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價值論和薩伊的要素價值論真的有本質差別,即便是晏智杰的要素價值論真的是正確的,但只要晏智杰的要素價值論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發展,那么,他的理論生命力就不在于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內在邏輯的根本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巨大理論意義在于其對認識世界的實踐的指導,而不在于其對牛頓定律的辱罵。晏智杰教授指責我們把勞動價值論看成是“絕對真理”,就是奠定在其自身對所謂“相對真理”的誤解的基礎上的。在晏智杰眼里,“相對真理”就是可以隨意批判、隨意否定、隨意辱罵的到處是矛盾、到處是漏洞的“理論”。事實上,生產要素價值論就是這樣一種理論,晏智杰教授就是這種“相對真理”的理論家。我們把勞動價值論看成是商品經濟的理論,商品經濟是人類歷史上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高度才產生的,商品經濟對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當生產力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商品經濟必將成為阻礙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商品經濟必然消亡。隨著商品經濟的消亡,勞動價值論也必然要退出歷史舞臺。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勞動價值論的相對真理性。
在《究竟在為誰辯護》一文中晏智杰教授強調他所批判和質疑的不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他所批判的是阻礙改革的傳統觀念和保守勢力。在這里,我們不打算與晏智杰爭論究竟誰是改革者,因為對中國改革,一直存在著兩種改革觀的分歧,兩種改革觀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在晏智杰教授那里,什么理論是非,只要是能貼上改革的標簽,就是正確的,就可以在學術界暢通無阻。根本不考慮改革的性質問題。晏智杰把我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所進行的辯護說成是為傳統觀念辯護,與阻礙改革的傳統觀念和保守勢力相通。我感到很茫然,難道真的是我的感官出了問題嗎?難道真的是晏智杰教授不是在質疑馬克思,而我卻把它誤解成質疑馬克思嗎?經過反復思考,我認為,作為學者的晏智杰要想讓人們相信他不是在質疑和批判馬克思,他就必須向人們講清楚,他所批判的傳統觀念是從什么時候產生的、代表人物是誰、代表著作是什么?晏智杰教授還應說清傳統觀念與馬克思的正確理論有什么本質區別?另外,在行文中,晏智杰教授如果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那么,他應該講真理而不要顧及面子,直接引證被批判對象的原著,而不是用馬克思的著作作為傳統觀念的替罪羊。如果晏智杰教授能做到上面幾點,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他所批判的傳統觀念嚴格地區別開來,我愿就《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辯護——對晏智杰教授質疑的質疑》一文,向晏智杰教授道歉,向學術界同仁聲明自己批錯了對象。如果晏智杰教授不能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他所謂的傳統觀念相區別,那么,晏智杰教授就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他所批判和質疑的就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如果晏智杰教授所說的真的是言之有理,如果晏智杰教授真的是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那么,作為學者的馬克思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安寧和欣慰。我們希望晏智杰教授不要在馬克思這樣的世紀偉人身上制造理論冤獄。
二、勞動價值論的具體運用和發揮的范圍,是不是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
晏智杰教授的這三篇答辯文章給人的第二個印象,就是晏智杰教授思維邏輯的異常的混亂。晏智杰為了證明他所堅持的勞動價值的內容只包含《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和第二節的所闡述的內容,他不得不將價值形式或進一步將貨幣形式和價格,看作是勞動價值論的具體運用和發展;他不得不將生產價格理論看作是勞動價值論的具體運用和發展。但是,當他要論證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是簡單商品經濟甚至更早的物物交換時,他忘記了他自己就曾經承認過價格和貨幣形式(貨幣居間)是勞動價值論的具體運用和發展、他曾承認過關于價值到生產價格轉化,馬克思論證的是勞動價值論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充分展開(資本有償使用)條件下的具體運用和發展。換言之,晏智杰教授曾承認過在這些范圍內勞動價值論是可以具體運用和發展的。難道還有勞動價值論不發揮作用的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嗎?不知道晏智杰教授對此是不是真的認真考慮過?作為經濟思想史專家,晏智杰教授應該知道國外學者普遍把馬克思的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理論稱做轉形問題,并認為“轉形問題是馬克思(Marx)的勞動價值論的核心。”[7]作為陳岱孫先生的真傳弟子,晏智杰教授也應該知道陳岱孫先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將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看作是勞動價值論的重要內容之一。陳岱孫先生在給北京大學1975 ——1977年間經濟系同學寫作的經濟學說史講義中就認為:
【“馬克思的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理論不但解決了前此勞動價值論所未能解決的矛盾,完成了他的勞動價值學說的全部理論體系,而且對于闡明勞動和資本間的矛盾還具有深刻的意義”,“價值轉化的理論論證了價值規律既是簡單商品生產的規律,也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規律”】[8]
后來,這部講義被學術界公認為是陳先生的代表作。對這些晏智杰教授似乎一無所知。晏智杰認為,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等著作中“提出勞動價值論時沒有引進貨幣、更沒有引進資本,因而不可能涉及價格和生產價格,因為價格和生產價格是引進貨幣和資本以后才會出現的。”[9]果然如此嗎?否!馬克思的價值形式理論、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分析、關于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分析,都是馬克思闡述勞動價值論和發揮運用勞動價值論時所涉及的。對于這些晏智杰教授也是承認的。晏智杰教授說:
【“問題在于,作者將馬克思在揭示價值實體和源泉以后,運用這個價值原理去分析貨幣的起源和本質,分析價值形式的發展(包括最終的價格表現)當作了價值論本身,而事實上那是馬克思對他已經建立的價值原理的應用。”】[10]
既然晏智杰教授上述諸多領域都是勞動價值論的應用,那么,按常理晏智杰教授順理成章地應承認勞動價值論的適用范圍應包括這些范疇所反映的資本主義經濟。但晏智杰教授沒有這樣做。晏智杰巧妙地利用“提出勞動價值論”和“發揮運用勞動價值論”的文字游戲來回避問題。晏智杰教授在談勞動價值論的本意時(用語是“提出”)強調不包含其應用,而在談勞動價值論的應用時(用語是“發揮和運用”)強調應局限于其本意。
【“當我說‘沒有貨幣居間’,也沒有出現資本關系時,指的是馬克思對價值性質及實體的研究,這種研究是他的價值論的核心,是他的價值原理本身,而他關于價值形式的學說則是對他剛剛闡述的價值原理的運用,說明從實物關系到貨幣交換都是剛剛揭示的商品價值內在矛盾運動的結果。不能說馬克思的價值論沒有包括價值形式學說,但是這絲毫沒有排除這樣一個事實:在建立勞動價值原理即分析價值的性質和實體時,馬克思的確沒有引進貨幣和資本關系,他設想的是一種純粹的實物交換關系。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如果因為馬克思將其價值原理運用于價值形式,包括貨幣關系,就認定馬克思的價值分析的條件包括貨幣,那么,可以包括進來的何止貨幣,還應當有資本、土地等,要知道資本和土地關系正是馬克思后來運用其價值原理的分析對象,衛教授顯然是把馬克思的價值原理同他對這原理的運用攪和到一起了。”】[11]
這就奇怪了,是誰將價值原理和價值原理的運用攪和在一起的?是誰將勞動價值論的分析條件代替勞動價值論的運用條件的?是晏智杰教授嘛!是晏智杰教授先捂住別人的嘴,不許別人說話,他到馬克思的著作中分析所謂的勞動價值論的“暗含假設條件”,然后,他就向人們宣布勞動價值論只有在他晏智杰教授所謂的“暗含假設條件”下才實用。這里明明是晏智杰教授首先將勞動價值論的分析條件和勞動價值論的實用條件攪和到一起的。但當有人指出馬克思的著作中勞動價值論的內容還包括價值形式等內容時,晏智杰教授又賊喊捉賊,指責別人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和勞動價值論的運用攪和到一起了。
三、學不懂牛頓,難道還能成為愛因斯坦嗎?
晏智杰教授的這三篇答辯文章給人的第三個印象就是晏智杰教授非常博學多才。晏智杰在《伽俐略、牛頓、愛因斯坦——勞動價值論及其他》一文中說:
【“物理學從牛頓力學發展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歷程,對我們認識經濟學的發展趨勢也許不無啟發。這是一個不斷打破經典學說的局限性,以對物理世界的更具普遍性的認識取而代之的過程。”】[12]
由此我們可以相信,晏智杰教授一定是一個通曉物理學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博學的經濟學家。但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卻發現,晏智杰教授這位高談闊論愛因斯坦如何突破牛頓力學的學術精英,甚至對他用以證明其經濟學命題的“牛頓第一定律”這樣一個普及到中學生的物理學命題,也沒有真正弄懂。
晏智杰教授反對勞動價值論、主張供求均衡價值論,是從重翻歷史舊案開始的。馬克思在批判馬爾薩斯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用供給和需求說明“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時,對供求平衡的意義曾有一段經典論述。馬克思說:
【“如果供求一致,它們就不再發生作用,正因為如此,商品就按照自己的市場價值出售。如果有兩種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發生相等的作用,它們就會互相抵銷,而不會對外界發生任何影響,在這種條件下發生的現象,就必須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用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來解釋。如果供求一致,它們就不再說明任何事情,就不會對市場價值發生影響,并且使我們完全無從了解,為什么市場價值正好表現為這樣一個貨幣額,而不表現為另外一個貨幣額。資本主義生產的實際的內在規律,顯然不能由供求的互相作用來說明……,因為這種規律只有在供求不再發生作用時,也就是互相一致時,才純粹地實現。”】[13]
晏智杰直接針對馬克思的這一論述說:
【“人們通常援引馬克思的一些論述,指出供求相等恰好意味著它們作為方向相反的兩種力量的相互抵銷,因而不再發生作用,故而排除掉它們的影響即以供求相等為前提是必要的,并不影響問題的實質。然而,方向相反的兩極的均衡。是否就是它們相互作用力的消失呢?不見得。如果消失了,也就不會有均衡存在了。均衡的存在證明兩極力量相等,但并沒有消失,也就是說它們并不是不再起作用。猶如拔河比賽,當甲乙雙方勢均力敵時處于均衡狀態,誰能說此時雙方對均衡的形成和維持不再發生作用了呢?說正是雙方共同作用才使均衡形成不是更符合事實嗎?同樣,當商品A=商品B時,供求雙方力量相等,但并非不起作用。”】[14]
馬克思用經典力學中的牛頓第一定律來說明供求平衡的涵義。牛頓第一定律在物理學教科書中一般陳述為:任何質點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其它物體對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用晏智杰教授所說的拔河比賽的例子說,如果這場比賽是在水平的地面運動場上進行的,并且甲乙雙方競賽所用的方向相反的拉力大小也相等,那么,賽繩的中間標志就在界河上靜止,既不會向甲方運動,也不會向乙方運動。如果這場比賽選擇在以120公里/小時的勻速運動的火車車箱內進行,這時盡管甲乙雙方的力量使賽繩即不向甲方運動也不向乙方運動,但賽繩仍以120公里/小時的勻速隨車箱向前運動。或者如果此時的參照系選擇在地球以外的一個恒量上如太陽上,則此時,盡管甲乙雙方力量使賽繩既不向甲方運動,也不向乙方運動,但賽繩仍“坐地日行八萬里”。進一步說前兩種情況,同樣是甲乙雙方方向相反的兩個作用力大小相等,同樣是賽繩相對靜止,但一種情況下賽繩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另一種場合賽繩卻處于120公里/小時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賽繩究竟是處在相對靜止狀態,還是以120公里/小時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顯然不能用甲乙雙方的拉力來進行說明。馬克思用牛頓第一定律的二力平衡的道理說明供求這兩種力量處于均衡狀態時,它們對市場價格的作用就互相抵銷。因此,這時市場價格的高低就不能用供求的作用來加以說明。晏智杰教授對此卻橫加責難。他說:
【“然而,方向相反的兩極的均衡,是否就是它們相互作用力的消失呢?不見得。如果消失了,也就不會有均衡存在了。均衡的存在證明兩極力量相等,但并沒有消失,也就是說它們并不是不再起作用。”】[15]
在這里我們要告訴晏智杰教授的是,物體處于均衡狀態時,其所受的兩個作用力的合力為零,就意味著這兩個作用力分別為零。這不過是晏智杰教授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誤解或曲解。這一點,無論是作為物理學家的牛頓還是作為經濟學家的馬克思誰都沒有這樣片面理解過。 我們再看一看牛頓第一定律的另一種表述就更加清楚了。
【“在實際應用中,牛頓第一定律可以陳述為:任何質點,只要其它物體作用于它的所有力的合力為零,則該質點就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16]
這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物理學課題,而是剛剛接受物理學教育的中學生都非常熟悉的科學常識[17]。馬克思就是用這樣簡單的物理學原理證明供求關系的長期運動的結果是供求的合力為零。這時商品的價格的高低和價格的性質就必須用供求以外的因素來加以說明。晏智杰教授為了論證供求決定價格而向馬克思提出了挑戰。然而,這種挑戰不僅絲毫無損于馬克思,相反,卻證明了晏智杰教授對馬克思的科學方法一竅不通。甚至對普通物理學常識都缺乏最起碼的知識。
在自然科學領域內,一個連初等物理學牛頓第一定律都沒有學懂的人,是沒有資格奢談發展牛頓定律的,更沒有資格高談闊論牛頓和愛因斯坦。如果有人這么做了,那么,恐怕連中學生都會笑話。這是一種良好的學術氛圍的體現,也是人們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一種科學精神的體現。在社會科學領域內的情形就不容樂觀了。在奉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度里,有像張五常這樣的狂人,一方面聲稱自己根本沒有讀過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同時另一方面卻可以大言不慚的說“最蠢還是馬克思”。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大陸,有的人根本就沒學懂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卻可以連篇累牘的發表論文和著作聲稱是在發展勞動價值論。如果說在社會科學領域內的這種人,多數是已經遠離了自然科學的研究,而且在社會科學領域內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出現的思維混亂還能被人們諒解的話,那么,像晏智杰教授這樣,在社會科學領域內瘋狂地蠻干的同時,又回到自然科學領域中去搬出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大師來為他做證,這不能不令我們這些社會科學界的同行感到遺憾!
注釋:
[1]晏智杰:《本本主義不是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思維方式》,《燈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34頁。
[2]同上書,第442 頁。
[3]《燈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39頁。
[4] 見拙文《勞動價值論不說明價格嗎?——與晏智杰同志商榷》,載《外國經濟學的新進展——兼論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勞動價值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第355頁。
[5]晏智杰:《燈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4頁。
[6]見《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249頁。
[7] E·K·亨特和馬克·格利克:《轉形問題》,《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4卷,1992年中譯本,第743頁。
[8]《陳岱孫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587——588頁。
[9] 《經濟日報》1999年3月1日第6版;
[10] 晏智杰:《究竟在為誰辯護?——評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辯護》,《燈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16頁。
[11] 晏智杰:《本本主義不是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思維方式——答衛興華教授》,《燈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版,第442頁。
[12] 晏智杰:《伽利略、牛頓、勞動價值論及其他——讀弗利教授文章有感》,《燈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頁。
[13] 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211——212頁。
[14] 晏智杰:《價格決定與勞動價值論》,《學術月刊》1995年第8期,第35頁。
[15] 晏智杰:《價格決定與勞動價值論》,《學術月刊》1995年第8期,第35頁。
[16] 吳百詩主編:〈大學物理〉,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頁。
[17] 在一本中學生課外讀物中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條件是這樣說的,“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條件是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為零。”(《高考復習方略(物理)》青島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29頁)
【丁堡駿,吉林財經大學副校長、經濟學二級教授。本文原收錄于《<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一書。本節原標題:《不懂得牛頓,何談愛因斯坦?——評晏智杰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發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丁堡駿:勞動價值論過時?馬克思主義阻撓改革開放?——與北大晏智杰教授商榷
2018-04-24王志剛 | 跟著習主席奪取偉大斗爭的新勝利——系列談之(一):緊緊把握新時代的“斗爭”學說,認真領會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2018-03-18鹿野: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被一些人“玩壞”的?——對一位“中學歷史教育老工作者”的回應(二)
2017-09-2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