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道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網站11月30日刊發題為《與中國競爭背景下的美國技術政策》的文章,作者是阿納斯塔西婭·托爾斯圖欣娜。全文摘編如下:
今天,一種新的技術格局正在形成,人工智能、物聯網、超級計算系統和其他高科技將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與前幾次工業革命一樣,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社會進程產生重大影響,其領導者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的分量也將越來越重。
不久前,世界技術版圖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強大工業和創新中心——中國,它向美國的技術主導地位發起挑戰,并決心在技術競賽中爭奪領導權。
幾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伴隨著競爭各方之間嚴重的政治緊張關系,這次也不例外。
中國在關鍵領域取得進展
目前美國在技術競賽中保持著優勢,在能力、技術和資產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然而,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美國的優勢是一種永久現象。
中國已經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進展。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中國顯著提升了在價值鏈中的地位。除了在生產可再生能源設備、大容量電動汽車電池和5G網絡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外,中國還在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高科技領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中國在作為信息技術產業基礎的微電子領域也正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已經在芯片組裝、測試和封裝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但在自主開發和生產方面仍然落后。
雖然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中國在量子通信和加密方面更具優勢。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主要優勢之一是強大的、可以實現規模創新的制造業生態系統。過去20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生產實力,其特點是產能強大和勞動力儲備豐富。由于重視提振制造業,中國獲得了實踐經驗,即各種生產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美國在這方面沒有可炫耀的。
中國的優勢還在于擁有廣泛應用于微電子和其他行業的稀土,并有能力進行工業化開采。一些專家稱,這可以作為影響競爭對手的重要杠桿。
中國還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這使其能在受到制裁壓力等外部沖擊時保持經濟和工業生產的穩定。這一因素尤為重要。
盡管在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不少成就,但中國領先的科技巨頭在技術上仍對外國供應商存在依賴,中國許多關鍵的微電子部件仍然嚴重依賴進口。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科技行業的問題并非無法解決。
美國重組產業鏈行不通
一個由美國主導的世界被整合成統一的生產體系,這種設想對美國人來說極具吸引力,但事實證明,這樣行不通。
大約從2019年開始,美國的技術政策趨于活躍,如今技術政策實際上已成為該國的頭等大事。
早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美國政府就開始推動讓美國公司從中國遷回美國本土的政策。而拜登政府則重點發力于強化供應鏈(在半導體、關鍵材料等領域)、重振本國的高科技生產、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
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促使美國調整其對外技術政策。我們可以從技術民族主義的復興看到這一點。比如,美國政府開始在組建美國技術平臺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同時通過技術分工政策來降低與中國的相互依存關系。此外,美國非常重視與盟友的合作。
美國領導層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在國內廣泛投資,創建幾個繁榮的生態系統,將原材料、研發和生產結合起來。華盛頓意識到,面對中國的激烈競爭,僅靠國內企業的生產能力是不夠的。因此,為了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美國提出了將能夠生產最高端芯片的外國工廠的很大一部分產能轉移到美國境內的目標。
與此同時,大多數專家認為,任何國家補貼都無法創造出完整的國內產業。波士頓咨詢公司和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估計,在美國國內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至少要耗資1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的兩倍。而這只是初步投資。此外,這種做法在經濟上也是不可行的,因為它將導致半導體價格普遍上漲35%至65%,從而影響終端電子產品的成本。
拜登政府承認,美國無法在本國重建高科技產品的完整產業鏈,因此它要與盟友開展合作,以創建集體的、穩定的供應鏈。美國領導人認識到,在對華制裁方面單獨行動不會帶來長期效果,因此他們近來一直在努力爭取盟友和伙伴的支持。
對華技術脫鉤代價高昂
中美技術脫鉤是史無前例的。高科技領域的市場和生產技術流程體系正在被打破。美國政府有可能失去對局面的控制,因為它在對華技術脫鉤方面并沒有制定明確的國家戰略。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預測中國的技術進步。專家表示,美國越是遠離中國,就越難了解競爭對手當前和未來的技術實力。
許多經濟學家警告,美國將不得不為“友岸外包”這種去全球化政策付出高昂的代價。繞過中國重建產業供應鏈的做法短期內會導致價格上漲,長期則會導致增速下降。代表了美國99%的芯片公司的半導體工業協會發出警告稱,沒有了中國產能的幫助,美國在高附加值半導體產品供應鏈中的國際競爭力將隨之下降。
美國針對中國半導體領域采取的行動旨在贏得時間,確保自己在技術發展領域同中國保持安全的領先距離。實踐表明,這一戰略是有效的,但只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
當然,西方國家的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來說是一種真正的考驗。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大規模生產最先進芯片所需的國產硬件設備和軟件。然而,盡管中國目前在半導體行業還落后幾代,但這并不意味著它被排除在半導體市場之外。技術不那么先進的芯片(用于家用電器、汽車和其他行業)仍然有市場。在這一塊市場中,中國制造商通過擴大生產,有能力擠掉西方的競爭對手。(編譯/朱麗峰、趙志鵬)
來源:參考消息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