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四年,一支72人的日本海盜敢死隊,在杭州灣登陸之后,從浙江的嚴州、衢州,穿江西的饒州,過安徽的徽州、寧國、太平,一路殺到南京。明朝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分析此戰失利的原因之一正是層層請示,等請示都到了,敵人早準備好了,即便韓信、李靖復生,恐怕也難以取勝。何良俊的分析,于今觀之仍不失其現實意義。
西漢陳湯滅了郅支單于,并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歷史最強音,卻惹得朝中那群酒囊飯袋羨慕嫉妒恨,逮著他假傳圣旨說個不停。好在官居宗正的劉向為陳湯爭辯,說皇上雖無明旨,但陳湯也是順著陛下和萬民的心愿行事,何錯之有?
說陳湯“順著陛下和萬民的心愿行事”,劉向算是把守正與創新的關系辯論透徹了。陳湯不是一味兩眼向上“等靠要”,僵化教條地遵守皇命的形式之正,而是堅守了皇命的靈魂之正。這種創新式守正才是真正骨子里的守正。
《國語·鄭語·史伯為桓公論興衰》載:周幽王八年,史伯給鄭桓公講: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批評幽王去和而取同,主張和而不同。“以它平它,謂之和”,簡單來說,就是相同的、不同的事物,互相匯合、化合,產生新的事物,這個過程就是“和”。而“以同裨同”,這樣的“同”,只是相同事物的堆積。“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意思是:只是一種聲音就沒有聽頭,只是一種顏色就沒有文采,只是一種味道就不成其為美味,只是一種事物就無法進行衡量比較。
《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齊景公打獵回來,晏子在遄臺侍候,梁丘據也驅車來到。齊景公說:“惟有據與我和諧啊!”晏子回答說:“據也只不過相同而已,哪里說得上和諧?”齊景公說:“和諧跟相同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不一樣。和諧好像做羹湯,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禾燒煮,廚工加以調和,使味道適中,味道太淡就增加調料,味道太濃就加水沖淡。君子喝湯,內心平靜。君臣之間也是這樣。國君所認為行而其中有不行的,臣下指出它的不行的而使行的部分更加完備。國君所認為不行而其中有行的,臣下指出它的行的部分而去掉它的不行,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肯違背禮儀,百姓沒有爭奪之心……”
針對德國和法國“左”派政黨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教條式機械套用、貼標簽式解析馬克思的思想,馬克思曾非常氣憤地說:“我本人無論如何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1959年毛澤東同志與當時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談話,在講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時對他講過一段很有意味的話:“不如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等于馬克思,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只有超過馬克思,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凡此無不涉及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問題。
所謂和,即相反而相成,是聽取不同意見的全面考量、兼聽則明;同,則是單一的重復、偏信則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說“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形散神聚,是講原則前提下的團結,那么“同而不和”就是形聚而神散,乃“和稀泥”而成的無原則的一團和氣。
合唱隊里,多分高、中、低等多種聲部,不同聲部的人音頻不同,才形成音質圓潤豐滿的和聲。而如果人人音頻相同,音量再大也缺乏厚重飽滿,無以形成和聲之美。
如果將“厚德載物”理解為守正,那么“自強不息”則可謂創新。“和”乃守正,“不同”乃創新。《孫子兵法·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抗日戰爭初期,王明主張“一切經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切服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如幽王“去和而取同”;毛澤東主張保持中共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開展共產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則是“和而不同”。
唯守正才能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新文化運動中胡適所謂“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建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章乃器所謂“少號召多建議”,乃漠視守正前提的空談創新。遇事不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實乃亂作為的“偽創新”。
唯創新才能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我黨歷史上,之所以出現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為代表的三次“左”傾錯誤路線,思想根源正在于教條式機械套用、貼標簽式解析馬克思主義,忘記了創新是守正的題中之義。遇事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實乃不作為的“偽守正”。
圓規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守住圓心就是守正,繞圓心而行是為創新。就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辯證統一一樣,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是守正的路徑和目的。守正與創新相互滲透、相互貫穿。
抗日戰爭中,王近山違背上級要求他不接敵的命令,擅自作主,伏擊了一支日寇軍官觀摩團,受到了中央的嘉獎。王近山的可貴之處,正在于不機械執行上級命令,而是抓住戰機痛擊日寇。他的作戰行動表面上看似與上級命令相左,實際卻暗合中央精神之神。還用散文創作來比喻,如果說戰術服從是形,那么戰略忠誠則是神,形散神聚是為上品,形聚神聚次之,形散神散又次之,而形聚神散,最具有欺騙性,是為次之又次。從工作的角度來看,形聚神散,正是“舉著紅旗反紅”,貌合神離同床異夢;而形散神聚,表面上看似沒有百分百執行上級的命令,實際上才真的是骨子里的“一根紅線貫穿到底”,是從神韻上徹底執行了上級的命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干事創業還是攻堅克難,不僅需要寬肩膀,也需要鐵肩膀;不僅需要政治過硬,也需要本領高強。”政治過硬側重守正,本領高強強調創新。戰略上,上級怎么部署要求,下級就怎么貫徹落實,必須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但戰術上,必須實事求是隨機應變機動靈活。如果事事請示僵化教條生搬硬套,刻舟求劍、照貓畫虎,必然無濟于事。
現實生活中,遇事不知如何應對,確實糊涂者有之;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遇事層層請示匯報,動不動就說“上面沒文件”“領導沒講過”“以前沒干過”,對中央精神和政策規定簡單理解、機械執行,揣著明白裝糊涂,“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者有之;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上匯報一套,實際另搞一套者亦有之。其中,除了真糊涂外,后兩種其實是選擇性糊涂,假意“守正”,實際上奉行的是 “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不執行”那一套,樂當“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對于遇事真糊涂者,必須提高其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教育督促其真正悟透黨中央大政方針,既時時處處向黨中央看齊,扎扎實實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又能結合實際隨機應變;對于為一己之私,凡事搞變通、打折扣,做表面文章,犯自由主義、本位主義、保護主義錯誤的黨員干部,必須嚴厲查處問責。
《莊子》中,匠石運斤如風,一斧劈下郢人鼻子上薄如蟬翼的白灰,而郢人鼻子無傷。后來有人再讓匠石表演,而匠石再不能逞其技,因為郢人死了,沒人敢跟匠石搭檔。處理好戰略守正與戰術創新的關系,需要上有郢人之膽、下有匠石之準的相互配合,需要上級對下級的絕對信任,下級對上級的絕對忠誠,彼此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必須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旗幟鮮明支持改革者、鼓勵創新者、寬容失敗者、保護干事者。解放戰爭中,毛主席三次授權粟裕“可機斷處置,不必請示”,正是上下級相互補位的經典范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遵循馬克思主義,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模范地實踐了戰略守正和戰術創新。
毛主席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同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戰略創新確立之后,執行層面的戰術創新就是決定因素。在2022年底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黨中央統一指揮的合奏中形成和聲,決不能荒腔走板、變味走調。”只有鑄就堅強的理想信念,具有“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的胸懷和氣魄,經歷長期艱苦的實踐磨練,才能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在黨中央統一指揮的合奏中形成和聲。
(作者:朱成山,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陶余來,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