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精神滋養角色,是人們表達情感的載體。當音樂激發起共鳴的力量時,人們因樂相聚,紛紛組建音樂團體,借助各種樂器的和諧共鳴,共同演繹內心的聲音,在暑期“三下鄉”活動中,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尋脈非遺實踐團前往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辛安莊村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辛安莊音樂會。
辛安莊音樂會始于明永樂十九年,從清乾隆二十一年即有文字記載,曾因一曲《關公辭曹》而得微服私訪鄚州廟的乾隆帝賞識,是迄今為止當地發現最早的民間音樂會。辛安莊音樂會的主要樂器包括管子、笙、曲笛、云鑼、大镲、小镲、大鼓、小鼓、鐺子等,演奏風格優雅舒緩,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年近90歲的蔡保恒是辛安莊民間音樂會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尋脈非遺團隊成員采訪了這位民樂傳承人,他為我們介紹了這些樂器的使用方法,讓成員們感受著非遺古韻的魅力。
1982年,看到音樂會古曲在傳承中多有散失,在地方文化部門支持下,蔡保恒等老藝人開始系統回憶整理行將失傳的古曲《關公辭曹》《孔子泣顏回》《豆葉黃》《一芙蓉》等,以傳統工尺譜記錄,留下35首珍貴曲譜。
蔡保恒提到,辛安莊民間音樂會目前珍藏的35首經典樂章和名曲,每一首曲目背后都蘊藏著一段動聽的歷史故事或經典典故。除了傳承這些傳統曲目,老一輩藝術家們還隨著時代的進步,將古風音樂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使得跨越600年歷史的古樂雅音,在歷代傳承的過程中,持續煥發著新的活力。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活動,成員們體會到傳承非遺文化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緊跟時代,運用新知識與新技能發揚傳統文化,將文化瑰寶留給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向全世界發揚我們中華傳統文化!
(作者:孫溪蔓,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搞】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側耳聽“非遺”,六百年古曲賦新韻 ——尋脈非遺實踐團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2024-07-3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