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在網絡上,我說的話,有時人很多人不適,不過他們再不適,也承認做行業分析,看行業,尤其是看信息產業大勢,我一向是看得準的。我說的有些人再不喜歡,最后都會證明方向是對的。我支持TD-SCDMA,支持高鐵,相信中國貿易戰不會失敗,認為科技戰的結果是極大推動中國高科技發展,在華為受到制裁,面是很大困難時,我在公司里告訴大家,要和華為堅決站在一起,去年我們是華為智選智能家居賽道第一名,得了年度最佳同路人的稱號。
至于芯片產業的情況,在全世界都在認為芯片短缺會持續很長時間,世界各國都花了大錢去補貼,形成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時,我就認為根本沒有芯片短缺這事,芯片很快就會過剩,事實也印證了我的看法。
要說產業觀察家,我看我是中國唯一的一個。中國有大量的經濟學家,有眾多的技術專家,但是專門盯產業發展,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建立了一個模型的卻無沒有這樣的人,所以任何一個搞經濟的,關于產業的走向,有人敢說比我看得準,沒有什么人敢這樣挑戰我。包括那些紅得發紫的經濟學家。
就有小朋友問我,怎么能成為一個行業觀察家,當然這其中從搜集資料的方法,形成產業資源,建立人脈關系,還需要扎實財務會計統計知識,企業運作的實務,企業信息傳播的方法論等眾多方面需要積累,我是學會計出身,再學文學,又學計算機,后來辦媒體,在產業界有豐富的人脈的積累。這些要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方法論也是重要支撐。
比如學會用結果導向看問題,這就是看產業發展重要的方法論。
我看何祚庥老師說中國科技實力不如美國,一個重要依據是中國人才還在向美國流,所以說中國科技實力不如美國,中國何時人才不往美國跑,中國才是科技實力強大了。
何老師就是不懂結果為導向。科技發展了,唯一衡量標準是什么?就是社會效率提升,社會能力增強,社會成本的降低。再具體,科技實力發展,就是生產能力強大,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做不到,哪來科技實力?
1.今天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是G7的總和,一個國家的工業增加值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的總和還多,今天全世界的工業總產值是35%是中國,G7加起來是33%,世界其它國家不到32%。這是中國實力最有力的證明。
工業總產值才是一切科技發展的結果,科技發展,如果不能通過工業總產值來證明,這就說明你根本沒有實力,有的實力也是虛的。
2.通過工業總產值表現出中國的基礎建設水平,這是另一個結果的重要證明,中國人出行可以快捷而便宜的高鐵,中國人夏天不停電,工廠能正常開工,中國人到哪里都隨便上網,隨便刷短視頻,拿個手機就能付錢買東西。
高鐵全球第,高速公路全球第一,特高壓全球第一,發電全球第一,尤其是新能源發電全球第一,智能汽車全球第一,這些都是真正關系了國計民生的基礎。這些能力不行,國家實力就不行,說工業移到越南,越南供電就不足,制造移到印度,品質就沒有保證。
一切產品要高品質生產出來,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就是中國。
3.經歷貿易戰、科技戰,中國的出口貿易是增長的,中國沒有出現通貨膨脹,面向社會基層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一個簡單的觀察,中國今天街頭極少流浪和要飯的,這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包括發達國家。
有沒有某些領域,有問題,有沒有某個地方沒有做好,是不是還需要提升和改變,當然是需要提升和改變,但是大勢非常清楚,結果就在這里。
看了我說的這些,有些人還是很不舒服,我也理解,這個世界被打上思想鋼印的太多了,自己明明好吃好喝,吹著空調,上著網,但是覺得自己活得不夠好,那能怪誰,你活該。
來源:立剛科技觀察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