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孫業修:經略好新疆,對中國究竟意味著什么?
點擊:  作者:孫業修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4-09-03 07:20:23

 

1.jpg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在中華民國首都的選址問題上,大家議論紛紛,各敘己見。但孫中山先生卻說:選擇首都看你的目標有多大,如果只想在小范圍內發展,守住自己的地盤,那武昌就可以;如果你志在全國,想要統一各方勢力,就要選西安;如果要放眼亞洲乃至全世界,那新疆伊犁這個歐亞大陸中心的地方,無疑是最佳選擇。為什么孫中山這么說呢?

 

新疆的面積為166.49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河南省面積(16.7萬平方公里)的10倍,是浙江省面積(10.56萬平方公里)的16倍,是英國面積(含內陸水域共24.41萬平方公里)的7倍。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是連接中亞、西亞和歐洲的門戶和黃金通道。陸地邊境線長達57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8個國家接壤,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交界鄰國最多、陸地邊境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疆北部是阿爾泰山,中部有天山,南部有昆侖山。天山把中西部的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是準噶爾盆地,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地形以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為特征。東部是北山環抱的盆地,稱東疆。全疆形成“三山兩盆一川原”的地貌格局。這種地貌決定了全疆大量的戈壁、平原及盆地,干旱少雨,但星羅棋布的高山叢嶺卻雨雪頻繁,水資源又十分豐富。

 

新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冰川、河流、草原、森林和濕地等,冰川河流密布,有高大的山脈,廣袤的草原,開闊的沙漠和戈壁。新疆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資源、礦產資源、風能和光能資源、水資源、農牧業資源等,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

 

新疆是全國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省區之一,擁有138種礦產,主要有煤、石油、天燃氣、鐵、銅、鎳、金、鉻、鉛鋅、玉石等,其中5種儲量居全國之首,25種居全國前5位,40種居全國前10位。

 

新疆自西漢時期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先秦文獻記載的昆侖山、和田玉以及西王母傳說,商代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和田玉,無不展現出早期新疆與內地千絲萬縷的聯系。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始了新疆與內地的緊密聯系。萬山之母的昆侖山,是漢武帝命的名。公元前60年,西漢在新疆烏壘(今輪臺縣境內)設“西域都護府”統轄西域,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以后,歷代中央政權都致力于對西域的統轄和經營,設置行政管理部門、建烽燧、筑戍堡、修水利、開墾屯田、交流文化科技、商貿往來等。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力和發達的文化源源不斷地輸送至新疆,大大的促進了新疆的和平、進步、發展與繁榮。

 

一、新疆農業潛力巨大,其面積與發展前景超過任何內陸省份,科學經營好新疆的農業,中國不需要大量進口糧食,并可以盈余


新疆適合于產糧地區有伊犁河谷、準噶爾盆地、塔額盆地、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其中:伊犁河谷,東西長360公里,南北最寬處275公里,面積5.64萬平方公里。這里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降水量超過600mm,森林水草豐茂,被稱為塞上江南;

 

準噶爾盆地夾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盆地,它除了有大面積的沙漠、戈壁灘、鹽堿灘外,四周還有星羅棋布的綠洲圍繞,以及無數奇特的地理景觀,發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補給,水量變化穩定,保證了盆地周圍綠洲的農業用水,是新疆的主要農業區。

 

塔額盆地位于西北邊境,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這里雖然總體上是干旱氣候,但有一條母親河叫額敏河,它發源于塔城北部的塔爾巴哈臺山,匯聚了周圍群山中無數山溪泉流,中國境內220公里,河兩岸綠洲成片,還有庫魯斯臺草原濕地,進行水資源科學合理利用,有利于農業生產。

 

焉耆盆地,是天山山脈中的一個山間盆地,面積1.3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博斯騰湖在其境內。特別是焉耆回族自治縣,在焉耆盆地腹心,面積2500多平方公里,資源富集,水土豐沃,宜耕宜居。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處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之間,面積40多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海拔在800到1300米之間。中心是遼闊的沙漠,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其中。雖然盆地降水少,難以形成河流,但南部的葉爾羌、克孜勒、蓋孜、和田、克里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蘇、臺蘭、渭干、庫車及開都(下游稱孔雀)等河,都流向盆地,塔里木河在其中。周圍山區年降水量達200-400毫米,可匯水成河,流向盆地。邊緣和沙漠間是沖積扇和沖積平原,并有綠洲分布。盆地蘊藏著巨大的水資源,其蓄水量是北美洲五大湖總和還多。由于國家對水系進行的投資和治理,使塔里木盆地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內陸水循環和水平衡的相對獨立的水文區域,流域總面積達102萬平方公里。盆地的地下水儲量豐富,為110-148億立方米。塔里木盆地農業灌溉潛力十分巨大。

 

新疆的農業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不一樣,其結果是天地之別。據考證,從公元前60年到公元18世紀中期的1800多年間,新疆的人口一直沒有突破100萬。清初,受外國勢力插手不斷戰亂影響,1762年設伊犁將軍時,新疆人口不足30萬。1887年人口183.9萬(湘軍志記載),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時,人口433.34萬。新中國以前新疆人口一直發展緩慢,除了戰亂、受外國勢力侵略、封建剝削、宗教特權壓迫和衛生條件差,造成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生命毫無保障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水利工程,或者雖有極少的水利工程,但大多是民間自修的簡陋堤壩。建國前全疆僅有大小灌溉渠道1657條和不完整的水庫3座。科學的灌溉技術沒有,導致可耕地面積很少,養活不了更多的人口。在清朝末年,農地面積為1174.07萬畝(1905年新疆新編地方志記載),1949年為1814.55萬畝,民國時期新墾農田約為640萬畝。

 

新中國成立后,由進疆的人民解放軍14個師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0萬將士脫下軍裝,放下手中的戰斗武器,拿起簡陋的生產建設的工具,在生活條件極端艱難困苦下,戰酷暑嚴寒,用青春、汗水、熱血和生命,在戈壁荒原,開啟了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屯墾戍邊的偉大歷史進程。屯墾官兵秉持“不與民爭利”的宗旨,把屯墾點選擇在“水到頭,路到頭,人煙到頭”的未墾荒原,住地窩子,吃苦野菜,用小推車推走座座沙丘,用坎土曼砍斷層層草根,用人拉車開辟出塊塊田地,使戈壁變良田,把荒漠變綠洲。后隨著新中國科技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新疆在機械化、智能化、科學化的驅動下,發展一日千里。經過70年的努力,在昆侖山下,天山南北,大規模開荒造田、興修水利、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排鹽治堿,用雙手修建了一條條水渠、開墾了一個個人工湖泊、堆筑了一座座人造山,建成了田陌連片、渠系縱橫、林帶成網、道路暢通的生態綠洲。據統計,每三畝地有一畝是兵團開墾的。全疆包括石河子等12座軍墾新城,閃耀在新疆的綠洲上,近200個大小城鎮出世蝶變,昔日不毛之地成了林茂糧豐的戈壁綠洲,人進沙退,小麥、棉花、玉米單產穩居全國第一,棉花產量達511.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九成以上。

國家也對新疆農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僅水利建設,至2021年,新疆已經建成水庫724座,其中1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35座,1000萬立方米至1億立方米中型水庫147座,垻高大于70m以上的有上百座,還新建和改建結實寬闊主干渠、支干渠2萬余條,極大的擴大了農墾田地面積,調節用水和發電,綠化了城市、鄉村和戈壁,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旅游業發展。

 

由于水利設施的大幅度提高,新疆目前劃定耕地保有量10122.6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8226.31萬畝,為中國糧食安全做出貢獻,也使新疆的人口得到了迅速發展。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新疆總人口2585.23萬人,增加6倍。其中,1949年少數民族人口約400萬,2000年增加到了1493.22萬人,增加3.7倍;維吾爾人口從1949年的約300萬人,2000年增加到1162.43萬人,增加近4倍。漢族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在那里承包生產勞動的移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計劃生育政策要求漢族一對夫妻只允許生1個孩子,少數民族可以生2個孩子甚至更多,新疆漢族人的自然增長率遠低于少數民族。

 

建國70多年來,新疆農業發展成就巨大而輝煌,縱觀歷史是無與倫比。但是,在發展前進中還需要繼續加大力度,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新疆的圖畫可以畫得更美更好:

 

一是新疆農業用水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新疆的發展最關鍵是一個“水”字,那里地廣人稀,陽光充足,環境優質,天氣干旱,只要有了水,種什么長什么,還是綠色食品。國家要加大投入,組織專家集團科學研究論證,全面完善新疆整體水系功能,進一步建立健全提高水資源整體功效,細化到所有耕種環節。要持續不斷地擴大水源和利用水源。如新疆西北的額爾齊斯河,這里降水量多而且草木荗盛,長年大量的水資源,流失到了國外和北冰洋,利用率不到一半。雖然國家已提出了修庫截流計劃,即“福河工程”,但至今沒有實施。此河在我國境內546公里,覆蓋面積5.7萬平方公里,形成了廣闊的綠色原野。如果把截流的河水引向沿河兩岸和準噶爾盆地,預計可以創造出1億畝耕地,相當于目前新疆耕地面積的總和。中國已經同哈薩克斯坦達成了2040年輸送水量為零的約定。實際上哈薩克斯坦國內河流的流量豐富,遠超從我國流去的上游來水,截流對哈國沒有影響。

 

還有伊犁河,是新疆最大的河流,全長1500公里,中國境內422公里。年徑流量達到228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流入哈薩克斯坦。雖然河水資源依賴于天山冰川和山地降水,地形復雜,氣候惡劣,流量夏季洪水冬季欠缺,季節性變化顯著,需要大量的技術和建設大量的水利工程等,還需要和下游協商。但是,只要國家牽頭,積極運籌,無論外交協調和作為基建大國來說,都是可以解決的。如果在夏季把流失的水資源利用一半,那又將可以造幾千萬畝糧田。

 

新疆其它眾多河流的整治和利用,還能創造出更多的農用田地。

 

二是科學用水是關鍵。一體化全滴灌系統的全疆建立,對節約用水至關重要,目前滴灌面積還沒有達到理想要求,還存在著很多種植大水滿灌的問題。坎兒井的保護、修善和新建,可大大促進和發展吐魯番等“熱洲”地區的農業。其它的地方也可以擴建坎兒井,充分利用水資源于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科學耕地、播種和收割,可以用很少的人力實現大面積耕種。現在新疆在一帶一路政策引導下,城市人口發展快,夏季去新疆旅游的人大幅上升,一些星級賓館在用水上浪費很大。三星級以上賓館的用水,在洗澡時水流大得驚人,浪費很嚴重,這些高檔次賓館把浪費的水作為住宿費而抵消。但是,浪費水對干旱缺水的新疆是極大犯罪,賓館必須在夠用的基礎上把控好流量,以節約更多的水用于農業。

 

三是通過科學的育種,培育耐旱耐鹽堿的水稻、小麥、棉花、豆類及瓜果植物等,以達到缺水少水和鹽堿灘上也能豐收。目前,新疆農業科技有了長足發展。如在新疆生產建沒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6團11連,去年耐鹽堿水稻首次實現萬畝連片高產。鹽堿水稻還可以加大投入和擴播面積。一些地方的鹽堿麥、鹽堿棉、鹽堿大豆等高產連產都取得成功,加快擴產是關鍵。把產糧和瓜果棉花進行輪播種植,實現鹽堿地長期開發利用,將進一步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讓鹽堿地變良田,低產田變高產田。

 

四是要通過提高一定的收糧價格政策,調動人民種小麥、水稻主糧的積極性。目前,新疆種棉和種玉米、葡萄、番茄、紅棗、甜菜、辣椒等,比種小麥和水稻賺錢。所以,很多人為了經濟效益,把種主糧小麥和水稻的田地改成種賺錢多的農作物。國家雖然強制要求各地方種主糧的面積,很多人寧愿掏錢買指標也不種主糧。因價格低農民種主糧積極性不高。遇到很多內陸省去新疆承包種植小麥的種田能手,他們都用機械化耕種,一般種地100至200畝,在疫情及之前,因為小麥價格收購相對高些,種100多畝小麥可賺20萬元左右。從去年開始,價格下調,種100多畝,只能賺六、七萬元。一個來自河南周口的承包戶告訴我,他來新疆20多年了,主要是承包當地維族農戶的土地,每畝承包費800至1000元不等,本來兒子兒媳一塊過來幫忙種地,因為收購小麥價格低,辛苦一年賺不到多少錢,兒子兒媳回深圳打工去了。這些事實證明,中國要想保證“手中有糧,心里不慌”,要想不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從糧食上卡脖子,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特別是對種主糧的補貼,提高收購糧食價格,調動種主糧的積極性。

 

五是新疆的大農業發展,必須加快集體農業合作社建設。兵團的各師、團、連,本來是集體經濟,承包個人后分散經營,對機械化、智能化大面積科學種田耕種,造成了不必要的阻礙和麻煩。當地各村民農戶,也應該組織生產合作社,打破條塊分割,因為歷史習慣,當地少數民族的很多人不愿種地,喜歡經商和放牧,因此,要不斷吸收內陸省市的種地能手,形成強有力的耕種隊伍。

 

六是國家要對全國農業經濟進行統一規劃,打通國家農業內循環的生產消費通道,形成全國農業良性內循環。今年哈密、吐魯番等東疆地區,幾百公里的哈密瓜、西瓜雖然大豐收,但是,由于銷售不暢,一個15斤的大西瓜,3元一個沒人要;一個8至10斤的哈密瓜,5元一個沒人要。堆積如山,爛在地里,造成了瓜農的巨額損失。本來這里的瓜果是全國最好吃的,北上廣深很難吃到正宗的哈密瓜和那里的西瓜。由于全國實行所謂的完全市場經濟,從國務院各部委到地方各級政府作為不夠,不進行市場經濟下的有力政府引導和規劃,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完全靠市場經濟調節是懶惰政府的最好借口,也不符合特色社會主義要求。東疆地勢平坦,修高鐵和快速鐵路,10個小時內瓜就可運到北京,一晝夜可運全國各地,這需要國家的宏觀計劃。

 

基于以上綜合分析,新疆的農種土地可以達到3億畝以上。這樣,新疆新增的2億畝農耕土地面積,達全國18億畝紅線的九分之一。這么大的潛力,對新疆大農業抓緊抓好,中國的糧食完全能夠自給有余,何需大量進口外國的轉基因糧食?何怕外人從糧食上卡我們的脖子?

 

二、新疆是中國能源的聚寶盆,這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風能、光能及水能潛力巨大,在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維護中國在世界能源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955年在新疆發現了克拉瑪依油田。有了這個油田,就有了一個數據:這里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30億噸。總儲量是天文數字,據說夠國內用上800年,雖然總儲量可能是夸張,但顯示了被譽為“中國的小迪拜”名至實歸。

 

據目前的探測技術顯示,新疆的石油儲量209億噸,占全國陸地石油儲量的30%,天然氣超11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陸上儲量的34%。稠油探明儲量已達7億噸,占全國稠油儲量的30%。煤炭儲量2.19萬億噸,占全國的40%。

 

目前,在新疆已經建成和開發了新疆油田(克拉瑪依是其主力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北油田和吐哈油田等大型油氣田,打造全國能源戰略保障基地。依托四大油田,新疆建成四大煉化企業,即: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公司、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中國石油克拉瑪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

 

2023年,新疆油氣生產當量達6606萬噸,連續三年居全國之首;新增原煤產量4600萬噸,增量居全國第二。在油氣勘探開發、頁巖油氣勘探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全國能源革命和國家“雙碳”背景下,中國石油提出“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戰略部署。新疆的土地廣闊,戈壁沙漠光照充足,太陽能輻射總量排在全國前列;新疆的風不僅多而且大,風能資源總儲量僅次于內蒙古,居全國第二。1989年,中國第一個大型風電場在烏魯木齊達坂城誕生,是當時中國乃至亞州的最大風電場,被稱為“中國的風谷”。新疆的山高地闊,風力發電場地很多,僅達坂城就開工3個50萬千瓦風電項目,投產后可新增發電量約36億千瓦時,達到2023年烏魯木齊新能源發電量三成以上。全疆風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了3567.6萬千瓦,占新疆電網總裝機容量的近五成。新疆其它地方的風能潛力巨大。除了風能,太陽能(光能)資源蘊藏量排全國第一。全疆光照時間長,年輻射總量大,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達到3170至3380小時以上。太陽能資源可開發量1.6x107億千瓦時,占全國技術可開發量的40%,居全國第一。最西邊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稱中國的西極,夏季晚上11點半后太陽才落山,與最東邊黑龍江撫遠市5個多小時的時差,對儲能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很好解決的難題來說,新疆大規模太陽能發展,對光能發電有重要的持續接力作用。新疆截至2024年6月底,光能累計并網容量4148.7萬千瓦(含生產建設兵團)。(見國家能源局網)

 

新疆能源并網裝機總容量已經達到1.5億千瓦以上。其中新能源裝機規模7716.3萬千瓦,居全國前列。預計今年底,累計新能源裝機將超過8900萬千瓦,新能源將首次成為新疆的第一大能源。實際上新疆目前的光能利用,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

 

2023年,新疆外送電量從2010年的3億千瓦時擴大到2023年的1262億千瓦時。外送省份從最初的7個省份擴展到20個省份,累計外送7408億千瓦時,相當于就地轉化標準煤22409萬噸。其中,新能源外送超過2100億千瓦時,占總外送電量的近三成,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7152萬噸,二氧化硫54萬噸,氮氧化物47萬噸。

 

新疆能源貯藏豐厚,石油、煤炭、天燃氣、光能、風能發展潛力巨大,堅持高質量發展,立足國家能源戰略所需,持續推進國家主導的勘探勘察煤炭煤氣力度,逐步形成集礦產勘查、開采、綜合利用、冶煉、深加工為一體的礦業全產業鏈,大面積投資風能、電能發展基地,持續推進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和光電生產基地,從而打造出國家能源戰略保障基地。

 

光能、風能、水能發電,既是綠色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有人估算:假如把新疆的風能光能水能及煤炭發電全部開發利用,可以解決中國一半以上的用電需求。這對于石油能源較欠缺的中國來說,其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新疆的能源潛力巨大,發展前景無量。但是,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一是地方性能源法律不健全,束縛了發展。國家和內地省份關于能源方面的法律出臺10多年后,新疆才實施相應地方法律,作為法律法規要求合格的能源產業來說,非常不利于根據地方實際推進能源產業迅速發展。其實這里還是要在能源發展上,體現特色社會主義性質,新疆是全國人民的,不是某地某些人的,任何地方法律法規必須服從服務國家法律規定和國家戰略,國家要主動作為才行。

 

二是能源產業政策不完善。產業補貼政策多用于新能源的制造階段,對于開發階段、應用階段及后期維護階段中的政策補貼較少,阻礙了協調發展。

 

三是補貼政策中限制類比較多而鼓勵類政策較少。地方政府各地財政收入不同,地方政府在約束下會提出限制性條款,不利于落地實施。這里最重要的是國家政策要科學合理,有利于國家和地方協調行動,調動一切力量促發展。

 

四是科技創新投入不夠,導致技術落后。風能、光能的轉化率及貯存,電能向內地省份的長距離輸送,都是存在著效率低下的問題,雖然我們的特高壓傳輸世界領先,但還急需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解決。

 

五是煤炭能源結構占比仍然較大。污染問題仍存在,急需加強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六是能源是國家命脈觀念開始松弛。能源是國家的命脈,是不能輕易私有化的。但是,在2000年及隨后的國企改制中,造成了一些本來效益很好的能源國企私有化,使國資流失和人才外流。如果口子開大,國家的能源財富和人才將大量流失,國家能源安全難保。

 

綜上所述,新疆的能源發展需要國家統一安排和投資,加大力度,新疆各地政府要服從配合,上下一盤棋,同心合力,攻艱克難,打造可靠強大的大后方能源基地指日可待。

 

三、新疆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各族人民長期融合發展,形成了血脈互融、休戚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共同承擔著中國的崛起和繁榮昌盛的責任

 

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從原始族群、部落,氏族聯盟到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及社會主義社會,在農耕、游牧、文化交流及不斷的戰爭中,遷徙匯聚、沖突融合、交流互補,推動了新疆作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成為統一的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一是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新疆最原始的稱呼是柱州,古稱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漢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合月氏、烏孫對付匈奴,建立了漢與烏孫等各民族之間的友好關系,開創了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的交流。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西漢先后三次出兵重創匈奴,保護當地的塞族等原居民,并在內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在輪臺等地屯田,設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東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漢,其他的匈奴殘部逃遁,西漢從此統一西域。中央政府在輪臺烏壘城設立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自譯長、域長、君、監、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對于少數分離者打擊收服。管轄包括現在的昆侖山北麓,天山南麓和北麓、東疆地區、帕米爾及以西地區,以確保政令通行和絲綢之路暢通。從此,新疆正式拉入中國的版圖。

 

公元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國家主權,設立行政管理機構、任命官員、駐兵屯田、統計戶籍、推行漢令,漢文成為當地官方文字,為此后歷代中央政府管理西域奠定了基礎。

 

公元220年曹魏政權取代東漢后,在西域地區設置西域長史和戊己校尉,先后冊封西域多個地方政權首領。如:公元222年,曹魏政權冊封車師后部王壹多雜為“守魏侍中,號大都魏”,“受魏王印”等,從而對西域地區管理。西域地方政權不斷派遣使者到許昌、洛陽朝貢,并學習中原先進文明。史料記載,龜茲、于闐、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善和車師,都向曹魏朝貢。

 

西晉統一中原后,在新疆樓蘭設立西域長史府,管轄西域;在高昌設立戊己校尉,領導屯田戍守;對鄯善、焉耆等首領進行冊封,進一步管理西域。

 

西晉滅亡后的十六國時期,前涼、前秦、后涼、西涼和北涼先后統治西域。以漢族為主體的高昌王國,同內地一樣實行郡縣制度管理。

 

唐朝初期的公元640年,唐太宗在交河故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部)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貞觀22年(公元648年),唐第二任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并將安西都護府治所遷至龜茲國王都。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唐擊敗并俘虜叛唐自立的阿史那賀魯,將西突厥的故地劃入唐朝的版圖。顯慶三年(公元658年),龜茲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龜茲一度成為西域的政治中心。唐高宗比他父親唐太宗更加注重行政上對西域的控制,在突厥故地分別設立濛池、昆陵兩個都護府,設置州府統轄附庸小國,最西境直抵波斯(伊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西突厥都曼部降唐。次年,龍朔元年,派遣官吏巡視蔥嶺(帕米爾高原)以西,將這件事勒于石碑,立碑吐火羅(帕米爾高原以西巴克特里亞人住的地方)。至此,安西都護府統轄面積最大,包括傳統的安西四鎮、西突厥的濛池、昆陵都護府,身份和地位特殊的昭武九姓、吐火羅乃至波斯都督府,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今天新疆與中亞五國及阿富汗、伊朗東南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等地的總和。前后共存170年。

 

五代宋遼金時期,因中原地區各朝爭奪統治權而無暇顧及西域,西域出現了幾個地方政權并列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回鶻王國、喀喇汗王國和于闐王國等政權,但它們同中原王朝都保持著密切關系。都認同北宋中原王朝的正統地位,并向北宋朝廷納貢稱臣,受北宋冊封。北宋建立后第三年,高昌回鶻就派遣使者24人前來北宋進貢方物。于闐使臣、僧人向北宋進貢不斷。來自喀喇汗王朝統治者自稱“桃花石汗”意即“中國之汗”,表示自己是屬于中國的。1009年,占領于闐地區的喀喇汗王朝派出使臣向北宋進獻方物。1063年,北宋冊封喀喇汗王朝可汗為“歸忠保順罺鱗黑韓王”。北宋中期,宋因連續對西域用兵勝利,對新疆塔里木部分地區實施直接管理。

 

元朝對新疆的管理機構主要有北疆行省和南疆宣政院,對新疆重新進行了直接的管理,除了建立行政管理機構,還屯戍軍隊,設立屯田。

 

明朝,中央政權設立哈密衛作為管理西域事務的機構,并在嘉峪關和哈密之間先后建立安定、阿端、曲先、罕東、赤斤蒙古、沙州6個衛,以此管理西域事務。

清朝時期,康熙、乾隆平定準噶爾丹叛亂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后,在伊犁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今霍城縣惠遠鎮,即今“惠遠古城”),作為中央政府派駐新疆的最高行政長官。其下設都統、參贊大臣、辦事大臣等。伊犁將軍的這些下屬官員分駐天山南北各地,管理本地的軍政事務。如喀什噶爾參贊大巨駐喀什噶爾(今喀什)、烏魯木齊都統駐守滿城(今鞏寧),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駐雅爾(今哈薩克斯坦雅爾)等地,管理屬地事務。當時哈薩克斯坦各部及中亞各地族群,都紛紛歸屬伊犁將軍領導,伊犁將軍府所在地成了管理新疆和中亞地域的政治中心。1757年,清乾隆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這種將軍府制是一種軍政合一的管理體制,旨在通過設立伊犁將軍等高級官員來全面管理新疆事務。后因鴉片戰爭等西方列強不斷侵略中國和太平天國起義,清朝國力衰退,沙俄趁機侵占伊犁,惠遠古城“隳為平地”。后在1881年,左宗棠抬棺率領大軍收復新疆喀什和伊犁大部分領土,在距惠遠老城15里處的伊犁河北岸,重建惠遠城。鑒于伊犁將軍不再適應對新疆的有效管理,在左宗棠建議下,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置行省,稱“新疆省”。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8日,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將伊犁將軍府改為新伊都督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新疆地區實行了非常重要的改革和措施,建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行中國共產黨對新疆的統一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全面貫徹,實行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民族區域自治,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為新疆的發展和繁榮共同奮斗。

 

二是在歷史長河中,新疆所有的民族都是多個部落、氏族和民族不斷融合的產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中國自漢代內陸各地大統一,“漢族”這個主體民族的稱謂登上歷史舞臺,新疆以漢民族為主導的各民族,不斷地互相滲透,互相融合,逐漸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幾個王朝,夏、商、周先后在中原地區興起,與周圍的大小氏族、部落、部落聯盟逐漸融合形成的部群,統稱為華夏或神州、赤縣。早在夏商周時,就已經與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等周邊諸族及部落建立了聯系。經春秋戰國,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稱秦人,推行“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行同倫”的政策,為建立統一民族創造了條件。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再次建立統一的西漢王朝,稱漢人,后來世人以此稱漢人為漢族。自西漢開始,新疆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土一部分。從此,新疆以漢族為主導和參與的數十個甚至更多的民族,經過兩千多年的戰爭、遷徙、交流、通婚,血脈融合,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在新疆的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氏族、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如塞人,原游牧于東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錫爾河地區。還有月氏,烏孫等族,他們互相討伐、攻戰、爭奪,又互相融合。

 

漢代以前及西漢初期,人稱在新疆的漢人為秦人。古代中國內陸與南亞、中亞的聯系,從秦國時期已經開始,新疆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漢代以前,就有不少內地居民來到新疆。新疆人具有明顯的東西混合屬性。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后,來新疆的漢人主要是戍邊官吏、屯田士卒、商人、部分刑徒等,及以上各類人員的家屬。他們肩負著管理和穩定新疆、發展新疆的重任。漢對全疆的行政管理和屯田人員數量,達4萬人之多,因路途太遙遠,漢族除高官的家眷外,大量的中下層人及士兵的家眷去不了,很多漢族男子與當地人通婚。由于漢朝對新疆的有效管理,內陸與新疆各地交通方便,加之漢朝中央政府對戍邊人員有一系列優惠政策,來新疆的漢人日增。至漢朝未年,漢人已經形成遍布新疆各地的大分布和各屯田點小集中及驛站、街市商人廣泛分布。漢在西域有效統治170多年,大量的漢人在當地落戶,融入當地各族百姓之中,成為當地人。漢武帝擊敗匈奴后,俘獲的匈奴人口有的被安置在邊疆牧馬,有的放牧和務農,他們與當地人融合,還有一些人被優待、重用,成為漢朝管理西域的官吏,這些官吏很多與漢族人通婚。漢宣帝時,南匈奴投降,舉族遷入內地,融于漢族人之中。

 

漢書有明確記載的有:塞人、月氏、烏孫、羌、匈奴和漢人等民族,而這些民族在經歷遠古和秦漢的漫長歲月中,已經開始既有區分又相互融合的過程。東漢早期,西羌叛亂,隴西太守馬援擊敗羌人,將羌人遷至關中一帶,融入當地人中。東漢未年,羌人復叛,武威將軍黃埔嵩征調烏桓、鮮卑人入伍,以胡制胡,平定西羌叛亂,鮮卑、烏桓開始定居內陸,完全融入華夏。

 

魏晉南北朝時期,曹魏政權繼承漢制,派出大量人員行使對天山南北各地的軍政管理和屯田戍邊,很多漢人在后來的社會大動亂中融入當地居民中。西晉“八王之亂”后,是中國的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攻戰、遷徙、來往頻繁,有許多西部民族攻入內陸,他們一方面大肆搶劫財富、屠殺漢人,一方面利用漢人打內戰,建立政權,與內陸漢族融合。到北魏后期,匈奴,羯、氐、羌等民族,大多從歷史上消失;也有許多內陸民族攻入、遷徙新疆,如柔然、高車(亦稱敕勒、鐵勒、丁零、狄歷)、噠、吐谷(音:玉)渾(源于鮮卑,初住遼東)等,在新疆建立地方政權,與原來的舊政權與人員互相融入。吐谷渾部分部族進軍新疆西南前,通過戰爭融合了四川和青海等地的氐族和羌族,這些部族曾經建立過地方政權,人數可觀。

 

這一時期,漢族人在新疆已經發展成了龐大的群體。如公元460年到640年間,在西域地區180余年中,曾經存在一個以漢人為主體的政權,叫高昌。吐魯番市高昌區的“高昌古城”,既是這個政權的歷史見證。雖然高昌在外力和自身矛盾激化下,三次更改國王姓氏,但始終是漢族人作為國王統治該地區,后高昌國因為倒向西突厥,被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率部所滅。

 

隋唐時期,中央政權對西域的強力管理,大批漢族人員因行政管理、屯田戍邊、經商務農等進入新疆。唐朝到新疆的漢族人,比西漢時期更多,這些行政管理、屯田戍邊、經商農耕及密布的驛站,有數萬漢族人員,在安史之亂爆發前,歷經137年。這100多年里,他們一代一代的很多人在當地安家落戶或融入當地居民中。安史之亂后,雖然藩鎮割據、宦官專權,使唐朝對新疆的管理受到了限制,但通過軍事行動和外交策略,仍然一定程度上對新疆實行了有效管。突厥、土蕃等古代民族在這一時期對新疆的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在通過戰爭導致行政區域變化和政權交替中,他們也與當地人互相觸合。東、西突厥汗國因內部爭權奪利導致內亂,在與唐朝的決戰中,先后滅亡,其后裔大部分內遷,融入內陸各道、州、縣,一部分融入新疆當地的各民族中。

 

到了五代十國,活躍在新疆歷史上的塞種人、大月氏人、羌族人、匈奴人等民族,都成為歷史書中的名詞,已經融入了后來的民族之中。

 

宋元時期,在兩宋300余年時間里,以契丹貴族為主建立的遼,以黨項貴族為主建立的西夏,以女真貴族為主建立的金,在與宋對峙、爭奪正統的同時,通過政權的建立與消亡,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戰、交往和融合。西遼把喀喇汗王朝滅亡,遼去新疆的契丹人及漢人在統治新疆時融入當地。西域地方政權與宋保持著朝貢關系,高昌回鶻尊稱中朝(宋)為舅,自稱西州外甥。喀喇汗王朝多次派使臣向宋朝貢。宋時不少漢人去西域經商并融入當地。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結束了多政權并立的政治局面,實現了空前的統一,蒙古族和其他的邊疆民族內遷,在更大范圍內各民族雜居,促進了各民族的交融,原金國治下的契丹、女真等民族在元朝逐漸融入漢族群體之中。元朝時的新疆,因成吉思汗的西征,消滅了原來的地方政權,新疆被成吉思汗的兒子察合臺和窩闊臺管轄。分別建立察合臺汗國及窩闊臺汗國,歸屬于成吉思汗為蒙古大汗的中央政府。后窩闊臺成為蒙古大汗。窩闊臺和察合臺去世后,新疆地方政府歸他們的后代管轄。

 

公元1259年,蒙古忽必列與其弟阿里不哥因爭奪大汗位分裂,忽必列于1260年3月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即蒙古大汗位。5月在漢族謀士建議下,采用中原王朝傳統,建元“中統”。經過與阿里不哥交戰4年,打敗阿里不哥,實現了元朝對中國的大統一,并在北京建立都城,即元大都。新疆的元朝地方政權,作為窩闊臺與察合臺的后代,他們之間進行了長期的互相撕殺,而且兩個汗國內部又多次內訌分裂。蒙古人在統治新疆時落戶當地,逐漸形成了相對集中和分散融合。

 

元朝滅亡后,管轄東疆的元朝肅王兀納失里投降明朝,明封其為忠順王,并派來漢人充當長使監視、輔佐,這個哈密國的地方政權,成為明朝附庸。漢人來這里商貿頻繁,不少人融入當地。

 

這里特別指出的是,新疆維吾爾民族是幾十個民族,包括大量漢族人在內長期的民族融合中產生的,絕對不是單一的民族。維吾爾的稱謂是1935年新疆省政府定的。意思是維護你我的團結,這個名稱本身就有多民族的含義。

 

維吾爾族和世人常把回紇作為維吾爾先祖,其實是不準確的,真正的血緣關系極少。回紇,原生活在西伯利亞南部和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臣服于匈奴單于,稱為丁零。在兩漢時期,是鐵勒的一部分。鐵勒部落有眾多的小部落。漢時的回紇稱“烏揭”。南北朝時稱“袁紇”,隋時稱“韋紇”,唐武德后稱“回紇”。這種變化稱謂,是與眾多小民族進行聯合、互相戰爭及融合的結果。如隋朝時,袁紇部因反抗突厥的壓迫,與仆固、同羅、拔野古等部落聯合起來,形成了回紇聯盟,他們融為一體。

 

唐借回鶻兵力剿滅了“安史之亂”和吐番的進攻,回鶻借唐朝的支持,打敗了突厥拔悉密、葛邏祿部,并與之融合。其他留在故地的突厥,也被回紇融合。

 

唐玄宗之后,散居漠北的鐵勒至少13部與回紇融合。還有渾、思結、契苾、阿布思、骨侖屋骨恐等民族,包括有的是因回紇受突厥欺壓主動與之聯合,也有被回紇吞并融合,這其中歷史上該地生活的漢族等也同回紇(鶻)融合。

 

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回紇請求唐朝將“回紇”冊封為“回鶻”。回紇汗國受唐冊封,接受唐的管轄,與唐修好、聯姻,在唐朝支持下,他們大規模融合西北各民族,使回紇漢國領土急劇擴張,自認為強大,對唐傲慢并經常侵犯和騷擾唐朝邊境。

 

實際上,回紇內部因為眾多民族融合,矛盾重重。在唐開宗四年(公元839年),回紇發生內亂,宰相掘羅勿勾結住在山西一帶的沙陀部落叛亂,回紇彰信可汗戰死。又發生自然災害,實力大減,被所屬轄的黠戛斯部落10萬鐵騎打敗滅國。殘余部族,其中絕大部分(10余萬人)東遷南下融入內陸西北各地漢族。西遷三支:一支遷往吐魯番盆地和如今的吉木薩爾地區,并與當地的民族漢族,還有突厥人、西夏人及過去的突騎施人、車師人、栗特人、基人等融合,建立了高昌回鶻王國;一支遷往河西走廊,與當地諸民族,包括很多漢族進行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遷往帕米爾以西,分布在中亞和今天喀什一帶,與葛邏祿、樣磨、漢族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后又與周圍的小部族作戰,同化融合了小部族。同建國千年的于闐國經過30多年作戰,雙方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最后消滅了于闐國,融合了于闐人和塔里木盆地的地焉耆人、龜茲人、疏勒人及這些地方的漢人。

 

遷往西域的這三支回鶻人,因原來回鶻大部分人東遷南下融入內陸西北各地了。西去的并不多,但都是在內亂和反復的戰爭中留下的青壯人員,由于路途遙遠且氣候惡劣,很多身體弱老病殘的進一步夭折,因此,去西域人更少,但戰斗力強悍,后很快得到了當地部族承認并融合,建立了新的政權。

 

元明時期,新疆各民族進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臺汗國的蒙古人,又和維吾爾人融為一體。所以,現在維吾爾族是包括大量漢族人在內的數十個民族的大融合,這是維吾爾族人口的歷史客觀構成。實際上所謂丁零、鐵勒,包括回鶻是維吾爾族的祖先是不準確的,維吾人是2000多年眾多民族融合的結果。不說南疆、北疆、東疆的維吾爾人長相大相經庭,就是同是南疆維吾爾人,10個有8個長象區別較大。而內陸各省市的漢族,有一些人長的卻象新疆人。因此,維吾爾族是中華各民族大家庭長期互相融合的一員。

 

在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華夷共祖”、“華夷一家”、“華夷一體”等,無論從血脈還是思想觀念,歷來占主流。司馬遷的《史記》較早系統地闡述了各民族互相依存的關系,既從血緣關系層面揭示了黃帝是中原地區的華夏和匈奴、南越、西南夷等四方各民族的“共祖”,又是華夷各族的“人文初祖”,由此奠定了“華夷共祖”的觀念。在此后的各個時期,無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匈奴、鮮卑、羯等民族進入中原建立的政權,還是兩宋時期的遼、西夏、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無不把自己的先祖追溯至炎黃。并且對炎黃帝陵進行了很好的保護。

 

三是新疆的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信仰,是從宋朝才開始的,是通過陰謀篡位、殘酷的戰爭、宗教的強制等手段,實現由佛教向伊斯蘭教轉變的。

 

在公元1世紀和10世紀初,這1000多年里,新疆雖然多教并存,如原始宗教、祆教、摩尼教、景教、道教、藏傳佛教等,在新疆不同時期有一定范圍內的傳播,但佛教自從公元前1世紀傳入新疆后,處于絕對優勢,幾乎人人都信仰佛教。現在新疆大量佛教洞窟及出土文物,都是證據。

 

伊斯蘭教起緣于新疆的時間大約于北宋始,完成于明朝中葉。主要過程是喀喇汗王朝與薩曼王朝的戰爭和接觸起到了關鍵作用。喀喇汗王朝原來信奉佛教,波斯薩曼王朝信奉伊斯蘭教。這兩個宗教信仰不同、又相鄰的政權經常發生戰爭。九世紀中葉,波斯薩曼王朝內訌,爭奪王位失利的王子納斯爾潛逃到喀什噶爾(今喀什),恰恰這時喀喇汗王朝對薩曼王朝作戰中失利,喀喇汗王朝的奧古爾恰克汗便收留了他,希望通過收留逃難的王子,將來利用他打敗薩曼王朝。納斯爾來后,便開始在喀喇汗王朝傳伊斯蘭教。

 

奧古爾恰克汗的哥哥巴茲去世早,侄子薩圖克歸他撫養。奧古爾恰克曾答應薩圖克,等他成人后將汗位交還,可后來奧古爾恰克違背當年的承諾,薩圖克懷恨在心,便想尋機奪回汗位。這期間,薩圖克私下接觸納賽爾,并在他勸說下皈依伊斯蘭教,還暗自發展自己的力量。最后,薩圖克在納賽爾和其他的勢力支持下,殺死叔父奧古爾恰克登上汗位,稱薩圖克.布格拉汗。他登上汗位后,宣布伊斯蘭教為唯一合法宗教,嚴格禁止佛教等其它宗教在喀喇汗王朝地域傳播和發展。在轉教中很多佛教僧侶及信眾遭到逼迫和屠殺,凡信佛不改的人被殺頭,對猶豫的甚至以殺全家人相威脅,整個改教過程充滿血釁。佛教文化遭到顛覆性破壞。很快,喀喇汗王朝轄域內的人全部改成了信奉伊斯蘭教。喀喇汗王朝內部宗教統一并穩定后,多次向宿敵薩曼王朝發動戰爭并最終把它滅亡。

 

于闐(今和田,1959年改)國建立政權千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并信奉佛教,與喀喇汗王朝相鄰。兩國因宗教信仰不同,雙方持續發生戰爭30多年,喀喇汗王朝在公元1006年征服于闐國。喀喇汗國對被亡國的于闐人,以更血釁和殘酷的手段強制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宗教信仰和語言被喀喇汗王朝強制改變,千年佛國的于闐人,當時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抵抗,很多佛門僧侶和信眾被屠殺,眾多的佛教寺廟被毀,并且不允許有任何抵抗,凡不信伊斯蘭教者被殺頭或殺全家。在前一個時段,和田的極少數人受伊斯蘭極端宗教主義的影響,參與恐怖活動,這里成為生長恐怖分子的重災區,實際上和田人在喀喇汗王朝統治時受伊斯蘭極端宗教迫害最深。

 

2000多年以來,西域作為中國的神圣領土,歷代內陸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統治都是和諧、和平、平等互利為原則,在宗教信仰和文化文字上沒有更多的強制,新疆在宋朝前一直是佛教為主、多宗教并存。新疆古人信佛完全是自愿自覺行為,佛教本身是仁慈為懷的。文字上中央政府也沒有對其他民族強制改變。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后,凡是他們攻占的地盤,都是具有明顯和有時殘暴的強制性。漢文化和國語(漢語),是世界上最悠久和燦爛的寶庫,是先進生力和先進科技的集成,中央政府對西域不強制,由于西域的地方文化分散和不連續,科技十分落后,讓他們各民族文化文字一直占主導地位,嚴重地影響、制約了西域的發展。雖然西域地方的人有少數精英學習漢語(國語),也接受了一些漢文化和科技,但是屬于杯水車薪,不全面不徹底,整個少數民族群體智識文化和科技素質上不去,這是新疆在民國之前一直落后的深層原因。這點俄羅斯人統治中亞一些國家時做的較好,他們強行推行俄文為占領區的國文。至今中國新疆境內向吉爾吉斯坦進行經貿時,路上還有俄文指示牌。如果沒有,吉國卡車司機不懂漢語,他們行車就看不懂路標。目前南疆境內,特別是喀什、和田、庫車等多數地方,30歲以上的人,多數人聽不懂國語(漢語),就連滴滴司機作為公眾交流人群,對國語也是半生不熟。這樣連國語都不懂的人,他們怎么能適應現代高科技迅猛發展的需要?又怎么能自己去大幅改善生活水平?也說明當時的雙語教育,國文的學習根本沒有學進去。現在的小學生、中學生對國語十分熟悉,吐字標準清晰,和廣大內陸各族人交流交往沒有困難。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抓這個國語普及抓得非常好。現在的高科技、智能化及計算機和網絡高度發達,新質生產力飛躍發展,如果不懂國文,將會永遠知識貧乏,科技貧乏,貧窮落后。從娃娃抓起,加強國語教育,是對新疆和全國少數民族生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提高發展最核心的要義。過去幾十年的雙語教育教訓是深刻的。

 

新疆對中國的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性體現在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資源價值、經濟貢獻、對外開放和戰略定位等多個方面的。新疆的穩定和發展對中國西北邊疆安全、國家的能源安全、國家的糧食安全、國家的礦產安全、經濟的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支撐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黨史軍史專業工作者;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