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當中很多人對于改變這個世界的心情如何急切,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現在的世界,無論是經濟主戰場還是包括軍事沖突在內的世界地緣政治博弈,都總體還處于戰略相持階段。反霸與霸權陣營之間,都不具備迅速戰勝對方的實力,必然需要通過相持階段的攻防,才能改變力量對比。地緣政治博弈最激烈的三大戰略區,包括歐洲、中東和西太,都在主打一個關鍵詞:戰略相持。這個階段,一要比實力與耐心,二看時間在誰哪邊。俄烏沖突已經進行了900多天,還在進行殘酷的消耗戰。在烏東,俄軍和烏軍還在一個村子一個村子進行爭奪。俄羅斯目前占有一定的優勢,距離烏東軍事重鎮紅軍村最近只有八公里,但也沒有打穿烏克蘭的烏東防線。烏軍閃擊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已經滿一個月,俄羅斯還沒有收復被烏軍占領的土地,當然,烏軍也失去了繼續擴大占領區的能力。這種節奏并非雙方所愿,沖突的直接參與方都已經達到或接近自身能力的頂點了,他們不是不想摧枯拉朽一般解決掉對手,而是能力所限,只能慢慢耗,慢慢熬,一是耗到對手耗不起了,熬到對方熬不住了,二是等待能夠改變世界的力量打破僵持的局面。俄羅斯從蘇聯承繼的老本已經不足以維持第二軍事大國的地位,而且,烏克蘭背后是整個美西方,俄烏沖突雖然看上去是局部的戰爭,但實際是整個美西方以烏克蘭為代理人與俄羅斯在歐洲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世界近代史與現代史,歐洲都是軍事的主要戰場,最典型的就是一戰和二戰。美國也不想俄烏沖突打成長期的消耗戰。美國原本設計的方案應該是迅速解決掉俄羅斯,然后聯合盟友完成對東方大國的合圍,在美國實力進一步衰退之前就能完成遏制目標,順便再收割一波紅利,彌補內部的虧空。但現在俄烏之間搞成了消耗戰和持久戰,美西方與俄羅斯之間也形成了相持局面,這讓引爆俄烏沖突的美國充滿時間焦慮。因為美國很清楚,俄烏沖突一旦形成長時間的相持,即便俄羅斯最終被極大消耗與削弱,美國也不會成為勝利的一方。因為這等于給美國認定的最大對手,以更多的發展和準備時間。俄羅斯雖然在俄烏戰場上打得確實不太好看,但客觀上拖住了歐洲,并消耗了美國一部分戰略資源,客觀上配合東大為打贏經濟戰而爭取寶貴的時間。時間的重要性,對于還在上升期的我們,可能感知還不是那么強烈,但是對于實力已經在衰減過程的美國來說,時間的焦慮感會很強,他們更能感受到時間對于雙方實力的對比變化意味著什么?和東大同處反霸陣營的俄羅斯可以耗時間,以時間換空間,因為只要東大成為贏家,俄羅斯就不會輸給美西方,就不會如西方希望的那樣倒下,雖然代價可能會大一些,但這已經俄羅斯能夠接受的最好結果。
美國雖然在中東失去主動權,但中東的抵抗力量也不具備一戰就終結美國在中東存在的條件,所以,伊朗對以色列的報復行動還沒有實施,也不奇怪。伊朗對以色列的報復一直引而不發,但并不是沒有實際效果。美國也沒有跟中文互聯網很多人那樣,認為伊朗只是嘴炮。在伊朗做出報復的表態之后,就立即宣布向中東增派兵力。8月21日,美國的林肯號航母已經到了中東,與羅斯福號一起,在中東又形成了雙航母配置。美國能在自身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在中東部署兩艘航母,其實是難度挺大的一件事,到了美國的能力極限。美國在中東部署的力量多了,就會影響到其他地方的兵力部署,影響美國的總體戰略。中東的軍事沖突主要存在于美國支持的以色列與伊朗主導的抵抗之弧之間。抵抗之弧對美以在中東的軍事優勢形成的牽制和抵消作用已經超很多人的預期。中東目前的消耗戰,雖然整體節奏不算快,但會讓美國和以色列感覺到很別扭。因為以色列和美國的實力都在下降,所以他們等不起,耗不起。以色列到處搞事,無非是想盡快拉美國下場,在美國實力進一步衰落之前,先充分利用一把。以色列已經不具備速決戰能力,就想借助美國的力量搞一把速決戰,快速解除抵抗之弧對自己的威懾能力。這就是以色列明明已不具備軍事威懾力,肯定也知道美國已無力在中東面對一場中等以上規模的戰爭,還要四面樹敵的最重要原因。這已經是以色列能想到的最好方案了。所以,在中東,以色列和美國一樣,也是有時間恐慌的。隨著時間流逝,以色列和美國的信心會越來越動搖,抵抗之弧針對以色列的消耗戰,雖然還不到一年,但已經檢驗出以色列現在真實的軍事實力,提振了中東所有抵抗力量的信心。面對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一波又一波的軍事打擊,以色列至今都不敢部署地面進攻,原來那個睚眥必報不過夜的“中東小霸王”,學會了嘴炮,說好的打擊黎巴嫩真主黨的全面進攻至今還在停留計劃上。這種消耗戰也正在考驗著以色列的經濟。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生產總值(GDP)與前一季度相比縮減了19.4%,出口總額下滑18.3%,個人消費減少26.9%,商品和服務進口量大幅下降42.4%,;固定資產投資銳減67.8%,開支卻在同期增長了88.1%。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今年8月的報告,以色列在2024年第2季度的經濟放緩幅度在所有38個成員國中最為嚴重。美國不能失去中東,但美國又無法阻止一步步失去中東的主動權和主導權。美國不想在中東跟抵抗力量陷入持久的消耗戰,但又沒有實力速戰速決。這就是美國在中東的無奈。美國部署兵力最多的西太,現在形勢相對更穩。很多人認為要出事的朝鮮半島、東海和南海都沒有真正緊張起來,最聽美國話的菲律賓,也只有那點鬧騰的能力。美國很想在西太加快節奏,讓我們周邊也緊張起來,但美國就是沒辦法在西太找到代理人,制造一場俄烏那樣的軍事沖突,因為這里的大國控場能力更強。美國現在最希望保持穩定的是中東,最不希望保持穩定的是西太,但形勢顯然沒有依照美國的意愿演化,俄烏沖突也沒有按照美國希望的快節奏進行。這說明,無論是中東、俄烏沖突還是西太,現在的節奏沒有真正掌握在美國人手里。目前的這種節奏不是美國希望的。如果按照現在的節奏繼續,美國人的時間恐慌會越來越嚴重,因為美國的實力處于衰退期,而且衰退的速度甚至還在加快,時間完全不在美國手中,而美國認定的主要對手,實力還在快速的增長,實力對比的變化速度是二者之間實力下降與提升速度之和。
美國失去了主動權,是因為硬實力不夠了,具體而言是制造業實力不足以掌握主動權。美國最擔心的事情,是自己的主要對手不但有了工業的規模優勢,還在通過產業升級,瓦解自己和整個西方的技術優勢。如果失去了制造業的規模優勢再失去了技術領先優勢,西方在制造業領域的最后一點優勢,就會充分暴露在這個主要對手全產業鏈的效率和成本優勢面前。正如美國貿易代表戴今年4月4日對歐盟官員說的那樣,“在中國非常高效的經濟制度面前,我們的經濟體正艱難生存。”
美國當初搞產業外移,設定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控制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保證他們對世界分工體系的控制力,但美國現在已經不具備這樣的自信。西方自工業革命之后,第一次面對一個東方國家,正在從規模和技術兩個維度,失去生產力的整體優勢。新秩序取代舊秩序,無論是用軍事,還是其他的方式,生產力才是決定一切的。一戰和二戰的兩大陣營,最終都是生產力更強大的一方,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沒有了雄厚的工業實力作為基礎,美西方的所謂科技優勢、軍事優勢、還有金融優勢,甚至還有話語權優勢,都會動搖,終將失去。(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明人明察”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